他們仨,給「喪偶式育兒」一記響亮的耳光
1 人贊了文章
Story
有天刷微博,看到一個段子,說的是新時代的「四大悲劇」,每看到一條,我的腦海中都會閃過一個相應的畫面:
當媽式擇偶:
(圖片來自網路)
保姆式妻子:
(圖片來自網路)
喪偶式育兒:
(圖片來自網路)
守寡式婚姻
(圖片來自網路)
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是「喪偶」這種比喻,並非沒有道理。
這個比喻經常傳遞給家庭一個信息:「父親是不存在的」。
(圖片來源:微博@丁一晨DYC)
而我即將要採訪的這個人,他寫了一本書,叫做《把孩子交給爸爸》,這種本應該理所應當,但卻在當下顯得有點「另類」的言論,讓我對他們一家人,充滿了好奇。
不,這位爸爸並不是「家庭主夫」,他是大型外企的高管人員,工作強度可想而知。
「偽女權」如我,也不能免俗(或者說有點悲哀)地產生質疑:這樣的爸爸,竟然還能有時間陪伴孩子學習、閱讀、旅遊?
尤其是從孩子3歲開始,一家三口每年都要外出旅遊,八年後的今天,已經走遍了全世界的100個城市(國內外共計),他們的共同理想就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千朋友。
怎麼可能?
在盛夏的北京傍晚,我見到了過幾天就即將遠行北歐的「大米」一家三口。
在東直門第一家小小的、售賣純正的港式奶茶的茶餐廳里,爸爸董曉凱向我認真地解釋著兒子小名叫「大米」的原因:
「他媽媽懷孕的時候,和他的第一張合影,他還是像一顆大米粒那麼大的胚胎,我就一下子想到了這個名字。
有兩個含義:第一,從一粒大米到今天,你長大成人很不容易;第二,你只是一粒大米,非常平凡,但是也很偉大,因為人每天都離不開大米。」
話音未落,一聲清脆的「姐姐好!」飄進耳朵,抬起頭,看見一個留著可愛的蘑菇頭髮型的小男孩,沖我甜甜地笑著。
身旁的媽媽,眉眼和大米十分相似,笑眯眯地盯著兒子。這個畫面,讓我的心情突然很好(才不是因為大米叫我姐姐!)
「喪偶式育兒」是現實存在的
話題就從討論「喪偶式育兒」開始,董曉凱好像對這個詞兒還挺陌生,等我解釋了一下之後,他不但沒有反駁,還很痛快地承認,自己原本也是不喜歡孩子的。
甚至在大米剛剛出生的時候,他絲毫感受不到那種小說中、電影電視劇中常常描述的「父愛的喜悅」,所以才會在他的書中寫到:
「99%的男人可能會成為爸爸,但是或許99%的爸爸都不會是孩子喜歡的爸爸。」
但是,人都會成長的,尤其是身為父母之後,很多事情在不知不覺地變化。
有一天,他抱著大米在家中跳舞,輕聲哼唱,慢慢搖擺,一低頭,大米已經甜甜睡去,那個時候,「心一下子就柔軟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他一回到家,就奔向孩子,給大米換尿布,陪他玩,逗他笑,甚至腰肌勞損,也樂在其中。
在和孩子共同成長過程中,董曉凱開始認識並正視自己性格中的弱點:急躁,害怕,膽小。
慢慢回想起來,這些都是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影響:董曉凱的媽媽是一名小學老師,因為在學校里一刻不停地講話,回到家中,反而沒有多餘的力氣再跟自己的孩子交流了,這也造成了很多的遺憾。
而這些問題,他以前從來沒有意識到過。
還好,這些遺憾,不會在大米身上重蹈覆轍。
董曉凱說,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他也重新過了一遍童年,獲得了從小到大一切從未感受過的樂趣,自己比孩子成長得還要多,好像「重生」了。
因為自己深深意識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所以他面對孩子發生的一些問題,分外從容和鎮定:「當你對孩子不滿意的時候,先反省一下自己,這是你的基因。
在12歲以前,孩子的優缺點都是父母身上的,要想孩子改正錯誤,首先父母要改正自己。」
為了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董曉凱毫不吝嗇和孩子的肢體接觸和情感表達,直到現在,11歲的大米上學之前,都要來親親爸爸的臉頰。
董曉凱還提出了一個新名詞:「城市裡的留守兒童」,父母收入很高,但是完全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所以只好請保姆,保姆反而成為了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
孩子長大後,性格特點和處事原則,甚至於說話口音和飲食習慣,都不像爸爸媽媽,卻像極了保姆(這裡沒有說保姆不好的意思)……
道理我都懂,可時間從哪兒來?
總會有爸爸會說,我也知道陪伴孩子很重要啊!可是,時間從哪兒來?我辛辛苦苦掙錢,不都是為了這個家嗎?
這些話,太耳熟了。
對於這個問題,身為外企高管的董曉凱有著絕對的發言權。
「我把我所有工作以外的時間,都用來陪伴孩子。不是拿出時間去教育他,而是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反而獲得了新的觀點,新的收穫。可以說,我們是共同成長的,我不認為這是累贅。」
「有一次,和一幫朋友一起聊旅遊的事兒,一位朋友大肆批判中國的『如廁問題』,說國外如何如何乾淨方便,國內不但要收錢,甚至還髒亂差。我聽著就有點不舒服,因為據我所知,國外很多公廁都是要收費的,有的餐廳即便不收費,也是要你消費才能使用的。」
「但是當時大米什麼都沒說。我後來問他,你為什麼不反駁那位叔叔呢?大米也沒有多說,現在我能問問你嗎,大米?」
正在認真攝入甜甜的薏米水的大米,聽到老爸突然cue他,撓撓頭,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首先,我覺得當面反駁別人有點不好,別人會很沒面子;其次,那個叔叔說的是美國的事情,而我們的經驗是來自於別的國家,我們也沒有去過美國,所以有可能那個叔叔說的也是事實,我們不能用片面的感知去做判斷。」
這是怎樣的一個小暖男!
董曉凱說,他還給一位非常繁忙,苦惱於無法陪伴孩子的總裁朋友一個建議:「帶著他參與到你的生活,甚至工作中,讓他們知道你在幹什麼。」
「總之,只要你有決心,有意願陪伴孩子,無論是一個月能陪伴幾天,還是天天都能抽出一個小時陪伴,總都是有相應辦法的。」
沒在北京買房子,卻最終得到了一個億
不可否認的是,我看到大米一家三口的「世界環遊記」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是有錢人才能做到的,大米爸爸不同意這一點。
「我們家到現在都是租房住,」董曉凱說,「而且我們家很少在外面餐廳吃飯,一是可以省錢,二是外面吃的都不健康,媽媽的廚藝很好。」
「沒錯,」大米突然插話進來,「我今天剪頭髮花了59,太貴了,扎心了老鐵!」
媽媽笑意盈盈地看著兒子:「我們家穿衣服也都很簡單,每個人常穿的衣服,不過兩三套。」
「最不吝嗇的,就是買書和機票了。」大米爸爸說,「我常常說,十年前,一百萬可以買一套房子,但我們拿這筆錢去旅遊了。到了十年後,那套房子可能已經值500萬甚至上千萬,但是旅遊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一個億。」
可能是讀懂了我「這有點誇張吧」的表情,他還進一步向我解釋了「一個億」的意思,在好爸爸和好媽媽的陪伴下長大的孩子,成人之後也會擁有自己的孩子,他/她帶給自己的家庭,以及為社會的做出的貢獻、創造的價值,肯定會成為「一個億」的N次方。
「曾有一位著名的中學校長說過,作為家長,教育孩子比個人事業的成功更重要,因為孩子關乎的,是未來,是人類的未來,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
仨人相視一笑,默契不言而喻。
旅行的意義
「90%的家庭去旅行都白旅行,陪伴和溝通的方式不對,回來沒有收益,反而變成了一種炫耀的『資本』,沒有任何的感知和進步。」
董曉凱說,他們旅遊之前,會做很多功課,而目的地的選擇,有時候是為了一座圖書館,有時候是因為那裡的日出很美,有的時候,可能僅僅是因為那裡有一條特別適合跑步的堤壩。
為了這座屢被評為「世界最美書店」、哈利波特迷們的「朝聖」之地—— 「萊羅書店」,一家三口專門從西班牙輾轉奔波,來到葡萄牙。
在旅行的過程中,大米逐漸地對飛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爸爸媽媽鼓勵他自己去和機組人員交涉,結果被允許去參觀駕駛艙。
現在,大米開了公眾號,專門講述航空知識,甚至還給同齡人們開辦講座,講解飛行原理。
「我們全家人的共同理想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千朋友。」董曉凱說,每次出行,他們都盡量選擇民宿。
每天回到住處,大米都守在樓下,「逮」住一個遊客,就跟人家「嘮嗑」,結果不僅英語水平瘋漲,也交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朋友。
大米和他的朋友們
甚至有一次在日本逛了超市之後,大米還寫了一篇論文,發表在了《連鎖》這樣的行業雜誌上,成為創刊以來年齡最小的一位作者。
你們可以猜猜,大米開出的兩個字處方是啥?
不過,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大米眉飛色舞地給我描述了他在日本日光旅遊時的奇妙情景:「那一天,天是藍藍的,突然來了一片雲,就開始飄雪,十分鐘之後雪停了,天空仍然是藍藍的,特別神奇,很美。」
愛就像藍天白雲,晴空萬里,突然暴風雪。
真的很美。
「三觀在路上」,董曉凱說,剛開始旅遊的時候,三個人總會吵架,到現在,三觀都磨合得差不多了。
後記
就在我苦哈哈在北京的35度高溫下寫這篇稿件的時候,大米一家正在芬蘭,和我最喜歡的河馬姆明親密接觸(我不嫉妒,一點也不!)
其實這次採訪,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縈繞在這個家庭三口成員之間的那種互相尊重、平等的氛圍。
大米要講話的時候,爸爸媽媽會第一時間停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認真傾聽,有時候還會輕輕拍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勵。
甚至這一家三口還會互相嘲笑對方,起起外號,大米以「中年碼農」的外號榮登榜首,爸爸則被大米調侃為「不愧是學過文科數學的人」。
而在大米成長的過程中,媽媽的付出,也不容忽視。她的話語雖然不多,但是可以看出,她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最有意思的是一件小事:大米一年級的時候不好好做作業,媽媽找他談話,扔給他一本《快樂兒童的七個好習慣》,說「你好好看看這本書」。
大米認真閱讀之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做作業「拖延症」的情況,真的給跪了。
因為我們今天重點是:討論中國的爸爸在育兒中的「缺位」情況,所以,我們更多地請大米爸爸分享了他的感受和經驗。
如果將來有機會,我還希望能跟大米的媽媽一起聊聊。
因為我相信,這樣可愛、寬容、自信的大米,是父母雙方共同努力所成就的。
奧巴馬曾經在一份聲明中寫道:「身為兩個女兒的父親,我知道,作為一名父親是一個男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這個時代,需要父親的回歸。
最後,要總結一下這三個小時我的收穫:
種草一份全新書單;
知道了形容別人非常「NB」的時候,可以說「你很鈮」(不明白?去看看元素周期表);
正視了自己也是「學過文科數學的人」這個現實(大米最近愛上了編程,他用了10分鐘給我講Python語言,最後證明基本上是對牛彈琴);
GET了一家大米心中北京最棒的西餐館地址(想知道的童鞋,可以在後台私信我)
以及,大米爸爸頻出的金句當中,最輕描淡寫、但卻讓我感動不已的一句話:
「我從33歲開始學習怎麼當一個好的父親,而大米,從三歲就開始學習這件事情了,他將來一定會是個好爸爸。」
一定會的。
當然,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大米和爸爸共同成長的故事,可以去這本書里尋找答案。
今日話題
「爸爸和孩子之間的暖心小故事」
歡迎移步留言區
Summer姐姐
資深電視人、綜藝達人
熱愛一切八卦,對世界永遠好奇
貓奴、吃貨、愛購物
在意生活品質,更喜歡種草
堅決不過「沒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導美好的親子生活方式
-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推薦閱讀:
※教育兒女(摘自念佛感應錄)
※孩子打人或被打,家長應該怎麼做?
※神奇的板門穴!本來孩子不吃不喝、上吐下瀉,沒想到一揉就喊餓
※拜個晚年,祝大家晚年快樂
※億萬富翁卻捨不得一個饅頭,吳尊的育兒經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