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前瞻:2018登山的「奧斯卡」金冰鎬獎將花落誰家?

前瞻:2018登山的「奧斯卡」金冰鎬獎將花落誰家?

來自專欄走向山野14 人贊了文章

2018年的金冰鎬獎將於9月下旬在波蘭 Ladek 舉行,這是金冰鎬獎頒獎儀式首次在法國以外進行。近日,金冰鎬獎組委會發布了2017年重要攀登大名單。在此,本文精選部分攀登回顧,也前瞻哪些攀登有望獲得2018金冰鎬獎。

金冰鎬獎是什麼

  • 阿爾卑斯式攀登
  • 原創性和探索精神,包括未知地區,新路線,未曾有過的方式
  • 高度投入高度專註的攀登
  • 技術高難度
  • 路線客觀風險最小化
  • 資源應用最小化和最高效化
  • 使用資源方面透明化
  • 對當地居民、隊友和其它攀登隊伍的足夠尊敬
  • 尊重環境
  • 攀登路線不留痕迹,為將來重複路線的攀登者保留同等的探險體驗。
  • 金冰鎬獎鼓勵的是探險精神。攀登世界沒有所謂終極目標。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金冰鎬獎評選程序

由《美國登山年鑒》(American Alpine Journal)高級編輯 Lindsay Griffin 等權威專家甄選58組發生在上一年的重要攀登(Significant Ascents),產生大名單。

由高山俱樂部(Le Groupe de Haute Montagne ,GHM)內部推薦和邀請等方式,組成一個9人的技術委員會。技術委員會評委由來自9個不同登山強國的著名登山者擔任。評委們從大名單中選擇數組攀登(通常2-4組),授予金冰鎬獎。在公布大名單的同時,公布金冰鎬終身成就獎得主。

和過去相比,2018金冰鎬獎的大名單數量有所減少,更體現「精華」色彩。曾經的提名環節被取消,只有獲獎的登山者才會受邀來到頒獎現場,這也是為了降低金冰鎬獎競賽色彩。

金冰鎬獎獲獎攀登前瞻

根據上述評選規則,筆者認為,以下這三組攀登最能夠體現金冰鎬獎的精神,也為未來的攀登豎立標杆。

迦舒布魯姆 I

Gasherbrum I

8080米

無氧,阿式攀登,新路線,8000米,M7,ED+,這樣一連串的數字足以說明一切。如果只能選出一組獲獎攀登,最有資格的就是這條迦舒布魯姆 I峰西南壁新路線。

迦舒布魯姆西南壁幾乎是MAMMUT猛獁象運動員捷克登山者馬瑞克·霍勒切克(Marek Holecek)的宿命,從2009年至今,他5次嘗試攀登這條路線。

2009年,第一次嘗試,馬瑞克和澤德內克·盧比(Zdenek Hruby)搭檔解決了路線中的第一個難題,7300米左右的岩石路段,但因為澤德內克的潰瘍病不得不下撤。

2013年,澤德內克在攀登中犯了致命的失誤,帶著幾乎全部技術裝備和繩索滑墜下千米冰壁。陷於絕境的馬瑞克無暇顧及搭檔和摯友在眼前逝去的悲傷,沿著陡峭冰壁向下倒攀,每一步都是生與死的邊緣徘徊。7個小時後才倒攀至澤德內克遺體旁。向摯友道聲永別,擦乾眼淚,取下裝備繼續單獨下撤。

2015年,馬瑞克攀登至7400米,但因為天氣惡劣和雪崩風險下撤;2016年,在7500米遭遇惡劣天氣被困8天,馬瑞克被凍傷,又一次不得不下撤。

2017年,攀登狀況並非最為理想,但在天氣方面,前兩年的厄運沒有再次降臨,馬瑞克和搭檔澤德內克·哈克(Zdenek Hak)得以完成頂壁的攀登。頂壁從7700米開始,在此之前從未有人踏足,沒有任何可參考的消息,這最後的300米,他們用了整整3天的時間,而後終於登頂迦舒布魯姆 I峰。這條路線被他們命名為「滿足」(Satisfaction)。

努子 Nup II

7742米

努子 Nup II也稱努子西北峰,是努子峰數個峰點中的一個。從珠峰大本營或者珠峰南側攀登路線看去,努子南壁都處於被遮擋一側,因此略顯冷門,而對極限登山者而言,這卻是個相當熱門的話題。

上圖為努子南壁,背景是珠峰。最左側為尚未攀登的潛在路線,左側第二條近似本次攀登路線

1961年,博寧頓爵士(Sir Chris Bonington)帶領的登山隊沿南壁首登努子峰(上圖中間深藍色),這是喜馬拉雅地區最早期的陡峭山壁路線之一。2003年,瓦列里·巴巴諾(Valeriy Babanov)和尤里·科什連科(Yuri Koshelenko)登頂努子東峰獲次年金冰鎬獎(上圖最右側紅色)。

2008年,法國的斯蒂方·貝諾阿(Stephane Benoist)和帕特里斯·格萊戎-拉帕(Patrice Glairon-Rappaz)完攀南壁至山脊(上圖綠色併入藍色,未登頂),獲次年金冰鎬獎提名,這也是此前努子南壁僅有的一次阿式攀登。

2017年10月,三名法國登山者埃利亞·米耶里烏(Helias Millerioux), 本傑明·吉戈內(Benjamin Guigonnet)和弗里德里克·德古勒(Frederic Degoulet)用了5天以阿式攀登開闢一條通向努子西北峰的新路線(約為上圖左側第二條)。

Shispare

7611米

比起迦舒布魯姆和努子說不完的攀登歷史,Shispare 的攀登並不多。這主要因為K2等幾座8000米巨峰的存在,喀喇昆崙山系的攀登多集中在東側的巴爾托洛地區。

2002年,年輕的日本登山者平出和也計劃前往喀喇崑崙,他在地圖上標註了已有的攀登路線,在這張密密麻麻的地圖上依舊留有空白的就是最西端的罕薩(Hunza)山谷地區,而 Shispare 這座孑然傲立的巨峰,在此前僅有兩次登頂記錄。

2007年,平出和也第一次嘗試 Shispare 東北壁,但因為雪況不穩定而止步於6000米。2012年,經歷了許多成長的平出和也再次嘗試 Shispare,卻也無功而返。2015年冬,多年的搭檔谷口佳在日本遇難,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曾讓平出和也動搖甚至產生放棄登山的想法,但 Shispare 讓他得到涅槃重生。

2017年,他和新搭檔中島健郎第四次來到 Shispare,開始他的第四次嘗試。這次他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完成谷口佳的夙願。最終,經過4天驚心動魄的攀登,他們站在了 Shispare 的最高點,並在雪中埋下谷口佳的照片。

2017年重要攀登回顧

金冰鎬獎不以成王敗寇論英雄,本文從大名單中選擇部分攀登介紹,讓讀者了解各國精英登山者們都在做些什麼。限於篇幅所限,將筆墨著重於介紹各山峰攀登歷史和背景。

印度:印度境內的重要攀登有12組,主要集中在迦瓦爾(Garhwal)和克什米爾山區。

Shivling

6543米

迦瓦爾山區屬於高水平登山者鍾愛的傳統地區,這裡險峰林立,誕生眾多經典高難度攀登。包括熟悉的梅魯峰,以及獲得2017年金冰鎬獎的 Thalay Sagar。

Shivling 是迦瓦爾地區著名山峰,2000年,德國的托馬斯·胡倍(Thomas Huber)和 Iwan Wolf 開闢的新路線獲得了2001年的金冰鎬獎。

2017年,義大利的 Simon Gietl 和 Vittorio Messini 在此開闢了一條難度為WI5,M6的新路線。

Cerro Kishtwar

6155米

這座位於克什米爾地區的山峰在1993年由米克·福勒(Mick Fowler)和斯蒂夫·蘇斯塔德(Steve Sustad)首登,然後由於地區局勢緊張,直到2011年才由MAMMUT猛獁象運動員斯蒂芬·西格里斯特(Stephan Siegrist)和大衛·拉瑪(David Lama),丹尼·布德(Denis Burdet)以及美國羅伯·弗羅斯特(Rob Frost)沿新路線實現第二次攀登。

此次攀登是MAMMUT猛獁象運動員斯蒂芬再次回到這座山峰,他與德國的托馬斯·胡倍(Thomas Huber)及於利安·臧克(Julian Zanker)共同開闢西北壁新路線。路線長度大約1000米,下半部的冰岩混合地形大約400米,上半部的600米岩壁用了24段繩距,設了4個中間營地,使用吊帳,以大岩壁方式完成攀登;難度為A3+,6b,M6。

Arjuna

6230米

三位斯洛維尼亞登山者馬可·普萊策(Marko Prezelj),阿列什·切森(Ales Cesen)和烏爾班·諾瓦克(Urban Novak)開闢 Arjuna 西壁的新路線(上圖2號)。這是 Arjuna 第二次登頂,也是首次阿式攀登。這條1400米的路線難度為M7+,WI5+,A0,ED+。

曾四次獲得金冰鎬獎的馬可評論道:「這片地區地形豐富,有岩石,冰雪和冰岩混合,堪稱巴基斯坦 Characusa 山谷(K6,K7等山峰所在地)的升級版;一定會在未來吸引更多的登山者前來。」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內的重要攀登有8組,集中在喀喇崑崙地區。

Badal peak

K7西峰

6100-6615米

喀喇崑崙山脈的卡拉庫薩(Charakusa)山谷幾乎是精英登山者們收藏夾中不可或缺的一頁。K6,K7留下了眾多一流登山高手的攀登回憶,也收穫了兩屆金冰鎬獎。

2014年,外號「大塊頭」(Jumbo)的日本登山者橫山勝丘(Katsutaka Yokoyama)和長門敬明(Takaaki Nagato)及同伴増本亮(Ryo Masumoto)用了58段繩距,首登了Badal Peak,一座位於K7西峰西側的一座山峰。

2017年,橫山和長門重回卡拉庫薩山谷,登頂 Badal Peak 後向K7西峰的山脊橫穿。整個攀登持續了6天,上升2300米,直線距離總計6000米,相當於K7西峰西南山脊新路線。橫山說:「此次K7西峰攀登是他30年登山生涯中最艱難,同時也是最具心理成就感的攀登。」

尼泊爾:尼泊爾依然是登山者們最重要的舞台,13組重要攀登發生在尼泊爾。由於尼泊爾最佳的攀登季節在4-5月以及9-10月間,這與阿爾卑斯地區高山嚮導們最繁忙的7-8月嚮導季完美錯開。

Nangpai Gosum

I 峰

7321米

Nangpai Gosum I可能是目前第四高未登峰,位於尼泊爾和中國西藏邊境。2006年,一支日本-尼泊爾聯合登山隊在鋪設了2600米路繩後登至7240米的南頂後沒有繼續登頂主峰。

2016年10月,法國陸軍登山隊的幾名隊員和馬修·梅納迪耶(Mathieu Maynadier)嘗試一條高難度的西南-南壁路線,但馬修因為被落冰擊中受傷而撤退。

2017年10月,25歲的德國登山者約斯特·科布希(Jost Kobusch)嘗試 solo 西南-南壁路線,因為落冰等風險太大被迫下撤;轉而從南山脊嘗試攀登,3天後登頂;難度以50-70度的雪坡為主,少量垂直路段。

Pandra

6850米

Pandra 位於尼泊爾干城章嘉山域,2002年由丹麥登山隊從南壁首登。

2017年10月,三位來自法國霞慕尼地區的登山者:馬修·德特利(Mathieu Détrie),皮埃爾·拉布雷(Pierre Labbre)和本亞芒·維德林(Benjamin Védrines)沿東北壁開闢新路線,完成該峰第二次登頂;路線高差1200米,難度達WI6,M6,攀登共用時3天。

Phungi

6538米

2017年,尤里·科什連科(Yuri Koshelenko)和阿列克斯·隆金斯基(Alexey Lonchinsky)從南壁首登 Phungi;路線高差1200米,最陡至80度。

中國:入選中國境內的攀登有兩次,分別在貢嘎地區的埃德加峰和理塘地區的喀麥隆峰。

埃德加峰

Mt.Edger

6618米

貢嘎地區不是只有貢嘎山,埃德加(Mt. Edgar)就是這樣一座吸引了眾多頂尖登山者的山峰。2010年,英國的老布(Bruce Normand)和美國的凱爾·丹普斯特(Kyle Dempster)沿埃德加峰東壁開闢新路線而獲金冰鎬獎提名。2017年,6位義大利登山者在貢嘎地區完成一系列攀登,其中包括托馬斯·弗朗切尼(Thomas Franchini)在西壁以 solo 獨攀開闢的新路線,難度為1000米,WI4+,M4+。

北美:北美地區的攀登主要分布在美國阿拉斯加地區,加拿大西部沿海山系以及東海岸巴芬島;兩個國家境內分別有5組和4組攀登入選。

Monarch Mountain

3572米

Monarch mountain 位於加拿大西部海岸山脈 Coast Mountains 深處,由於難以接近和陡峭的地形,攀登記錄寥寥無幾。

20年前,蘇格蘭的西蒙·理查德森(Simon Richardson)在這一山域攀登的時候注意到了這座 Monarch mountain,默默放進 to-do 清單里。

2017年7月,西蒙和來自德國的米夏(Micha Rinn)乘坐直升機進入這片山域,在 Monarch mountain 西南壁開闢了一條1250米的新路線,難度ED2,5.10a

南美洲:南美的巴塔哥尼亞和秘魯境內的安第斯山脈各有兩組攀登入選。

Cerro Murallon

2770米

巴塔哥尼亞不是只有 Cerro Torre 和 Fitz Roy,它所涵蓋的實際是一片面積更為廣泛的區域。

而巴塔哥尼亞的探索和義大利蜘蛛俱樂部(Ragni di Lecco Group)密不可分。這個俱樂部資助了眾多巴塔哥尼亞的遠征攀登,包括1974年首登 Cerro Torre,1984年首登 Cerro Murallon 等多座山峰首登以及新路線的開闢。

2017年,來自該俱樂部的三位登山者:大衛·巴奇(David Bacci),馬特奧·貝納斯科尼(Matteo Bernasconi)和馬特奧·德拉·博德拉(Matteo della Bordella) 沿 Cerro Murallon 東壁開闢了一條1000米的新路線,難度為M6,A2。

Chacraraju

6001米

這個拗口的名字來自南美原住民克丘亞語,該山位於安第斯 Cordillera Blanca 山域,西班牙語意為「白色山系」。

Chacraraju 位於南緯9度左右,但是由於秘魯寒流的影響,被厚厚的冰雪覆蓋。Chacraraju 包括西峰和東峰兩個峰點,分別在1956年和1962年由法國的特雷等首登。

由於寒流來自西側的大西洋,因此東壁以岩石地形為主,1999年一支斯洛維尼亞的隊伍用時6天,以阿式攀登開闢了第一條完攀頂壁的路線。

2017年,來自加拿大的埃里克·貝格(Alik Berg)和昆汀·林德·羅伯茨(Quentin Lindfield Roberts)以阿式開闢了 Chacraraju 東壁的第二條路線,也是第一條不藉助器械攀登的全程 free 的路線,難度M6,5.10。

南極:南極大陸在這一年也有4組重要攀登入選。

Monte Pizduch

1000米

MAMMUT猛獁象運動員馬瑞克·霍勒切克(Marek Holecek)在完成迦舒布魯姆I峰的攀登後,2017年底又和好友米拉·杜布(Mira Dub)踏上了南極遠征。

他們從烏斯懷亞乘坐一條帆船,穿過德雷克海峽抵達南極 Winkle 島。2018年1月6日,兩人從 Mount Pizduch 陡峭的花崗岩壁中的一條冰雪槽開始攀登,整條路線都在頂峰的雪檐威脅之下,11小時後登頂。因為天氣惡劣以及雪檐遮擋視線,兩人不得不沿著山脊連穿四個峰點後才得以下撤。

Ulvetanna

2930米

2017年底,由 Conrad Anker 領隊,包括 Jimmy Chin,Alex Honnold,Cedar Wright 等6名攀登者的南極遠征攀登隊在南極毛德皇后地17天內完成15次攀登。其中 Conrad Anker 和 Jimmy Chin 開闢著名的 Ulvetanna 西北壁新路線。

歐洲:在歐洲境內,位於格陵蘭島和挪威的兩條大岩壁路線分別入圍。此外,阿爾卑斯山也有3次攀登入圍。

馬特宏峰

Matterhorn

4478米

馬特宏峰北壁位列阿爾卑斯三大北壁之列,在施密特兄弟1931年開闢第一條北壁路線後,後世的攀登者就從不曾停止尋找開闢其更高難度路線的可能性。

馬特宏峰北壁右下方有個大缺口,因為靠近西北 Zmutt 山脊,根據其外形,這個缺口被稱為茨姆特鼻子(Zmuttnase)。2017年3月,MAMMUT猛獁象運動員丹尼 ·阿諾德(Dani Arnold)和托馬斯·森夫(Thomas Senf)、德國的亞歷山大·胡倍,從戈尼亞-切瑞蒂路線(Gogna-Cerruti route)起步,12段繩距後直接向上,翻越巨大的仰角又接著攀爬400米順利登頂;該線路難度VII+(UIAA),A4。

撰文/陶瓷蝦;視頻、圖片來自金冰鎬組委會;來源 MAMMUT猛獁象


推薦閱讀:

春天就要去爬山,陝西這10個登山地,簡直美的不像話!
憶春風丨認識你的攀登者不論國籍,無不在懷念你
解密登山裝備:只求最配不求最貴
站上14座8000米雪山頂峰,到底有多難?
攀登K2、貢嘎之類的超高難度的山是什麼感覺?

TAG:登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