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會是容器技術真正的元年
有人會說,別胡扯了,容器技術都出現多少年了,怎麼還會是元年呢?
其實我這裡講的元年,是指容器技術開始大規模落地的元年。每年國內這麼多的技術交流會議,前面幾年容器一直是非常火的議題。但是從17年下半年開始,突然不火了,不是因為大家不關注了,是因為企業已經開始真正走向的落地的過程。每年各大組織,各種會議的議題,其實討論最火的的議題,一般都是新技術,新方向。大家還都不熟悉的時候會獲取更多的關注度。
國內的這些大廠,容器應用經驗最豐富的是京東,京東從14年開始在生產環境進行容器化部署,目前已經實現了100%應用容器化部署,90%中間件,資料庫容器化部署。根據CNCF官方披露數據,目前京東運營著全球最大的docker集群,最大的kubernetes集群。給京東點個贊。
阿里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容器落地比較慢。但是17年下半年開始,已經開始了明顯提速。特別是阿里通過優厚的待遇,快速的積累了如孫宏亮、林帆以及李想等一大批領域內的專家。當然容器技術的落地,技術只是一個方面的因素,特別是容器技術發展到今天,甚至可以說容器能否上生產環境運行,技術應該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了。
阿里和京東是國內容器圈內最具代表性的兩家公司。面臨阿里同樣問題的公司有很多,比如網易、搜狗、騰訊等一系列公司。這些知名大廠,沒有大規模落地容器,都不是因為技術原因造成的,都是因為基礎架構團隊沒有搞定業務部門造成的。畢竟業務部門才是公司直接利潤的來源,而容器化不可避免的會帶來一系列遷移成本和遷移風險。
從經濟收益的角度來講,容器化對整個公司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是從單個業務方的角度來看,需要重新思量。有同行閑聊起來說過,他們公司的遊戲部門直接告訴他們容器化以後,能節約的幾台伺服器,我遷移應用花費的時間就賺回來了,直接告訴他們沒有意義。雖然是笑談,但是這也反應了各家公司目前在容器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基本是一致的。而且是越大的公司,這個問題會越突出,越顯著。
一方面docker為代表的容器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熟,另一 方面伴隨著kubernetes項目的成熟,中小型公司使用容器的門檻越來越低,完全可以從社區找到非常成熟的全套解決方案。所以可以預見,今年會有大量中型企業會大規模的容器化自己的生產環境。
現實如何,請大家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一周IT博文精選TOP10(第十期)
※Azure Managed Kubernetes (AKS) 簡介
※一文了解 Kubernetes 是什麼?
※Prometheus 2.0正式推出 性能提升帶來質的飛躍
※編排工具充分發揮了 Linux 容器技術優勢
TAG:容器計算 | 容器 | Kuberne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