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健身減脂領域的謠言
64 人贊了文章
本篇是謠言識別系列的最後一篇。在前兩篇中,我們解釋了為什麼謠言大多看起來極為可信,為什麼健身減脂圈子裡謠言的數量遠遠大於正確的說法(第一篇在此,第二篇只發在公眾號),本篇,我們將給出最終的答案:
到底如何判斷一個說法的正確性,如何識別出謠言?
希望你讀完本篇後,獲得獨立謠言的能力,不再為別人的愚蠢付出自己的代價,不再會因為一群半吊子專家的臆想而活在恐慌中,不再會被利益機構的商業套路誤導整天做耍猴一樣的運動,也不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現在我們開始,首先是識別謠言的方法。
一,如何判斷一個說法是錯的
如果我說『第45任美國總統是希拉里而不是特朗普』,那麼你能100%的確定我錯了,為什麼?因為我提出的說法與客觀事實不符。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說法,可以被證實是錯的,那麼這個說法就是錯的。事實上,也只有一個說法在被證實是錯的情況下,我們才能說這個說法是錯的。
對於『第45任美國總統是希拉里而不是特朗普』,證實其錯誤性是很簡單的,百度一下就搞定了。
然而對於比較複雜的生理或營養說法,想證實其錯誤性就難多了,需要嚴謹的調查和分析。
在講解使用嚴謹方式來證實一個說法錯誤性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些更加實用的「偏方」方法。
1.偏方:簡單高效的暴力判錯法
私底下,我經常會說出這樣一句話:『常識嘛,當然是錯的』
因為一個說法屬於「常識」,就判斷這個說法是錯的,乍一看,簡直沒法再二逼。
其實故事是這樣的:在我從事健身減脂科普這幾年,曾經無數次被人用「常識」狠懟:很多人反對我的某個看法,理由就是這個看法與某個「常識說法」矛盾(很多人認為碳水致胖是常識,認為GI比熱量重要是常識,還有人認為訓練越多增肌越多也是嘗試),這種事不斷的發生,以至於我實在是不耐煩了,誰再跟我提「常識」,我都會用前面那句話懟回去:
常識一定是錯的嗎?當然不一定,甚至在生活中的大多數場合,常識都是對的。
然而,就像本系列第一篇文章描述的那樣,在健身減脂和健康領域,人們產生「常識」的方式早已被扭曲,結果就是一個正確常識的存在,必然伴隨著99個錯誤常識。
這樣一來,因為一個說法是常識,就認為這個說法是錯的,這種方法雖然遠說不上嚴謹,但在現在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的健身減脂和健康領域,正確率還真不低。
以下我將提供一些其他的判斷方法,這些方法都屬於類似「常識判錯法」的「偏方」,邏輯上並不嚴謹,也必然會有誤傷,但基於現狀和一些其他的理由,這些方法從統計角度看,正確率奇高。
符合以下特徵的說法,絕大多數都是錯的:
一,聲稱某種食物或營養有危害的說法
某種食物或某種營養能導致肥胖,或對健康產生某種危害,此類說法,絕大多數都是謠言。
例子包括:碳水致胖,脂肪致胖,穀物傷大腦,低碳水傷大腦,蛋白質傷腎,紅肉致癌,等等等等。
此類說法,大多都是誕生於媒體對粗糙研究的誇大性質解讀(別忘了,「XXX危害生命」這種style的說法,是外行媒體的最愛,媒體恨不得每天都有一種能導致人類滅亡的食物出現,傳播這種說法時更是不遺餘力),絕大多數都有直接的證偽研究。
目前,在使用劑量符合現實情況的前提下,我只知道一個例外,那就是反式脂肪對人體的危害,這個說法是有確鑿證據支持的,其他說法要麼有嚴重誇大的成分,要麼是純粹的胡說八道(如果把酒精算作營養的話,過量飲酒有害的說法顯然也是正確的)。
二,聲稱某種食物或營養具有神奇功效的說法
聲稱某種食物或營養,對減肥或對健康有超出其他同類食物的好處,大多是謠言,或誇大其詞的吹牛皮。
負卡路里食物,超級食物,排毒清腸食物等等說法,均數此類。
此類說法的誕生套路與樓上類似,人們期盼萬能食物的存在,一招解決所有問題,媒體利用了這種心理,不斷炒作某種普通的食物,僅此而已。
當然,有某些類型的食物,至少在實驗室里看,確實具有多方面的好處(比如魚油),但是這種好處不應該被誇大到能顯著影響實踐的地步。
三,強調一兩篇研究的理論推導類說法
前幾年有一個很火的TED演講《diet為什麼不管用》,其中的觀點就屬於此類說法,主講人Sandra通篇只拿出了一例研究作為證據,其他全是她自己的猜測和推導,引用的研究也有硬傷。
這種引用低質量研究+理論推導風格的說法,絕大多數都是錯的。
當然,沒有拿出證據,不代表證據一定不存在。但如果一個人使用這種不正規的方式,提出一個有可能顛覆他人實踐,改變別人生活的觀點時,不拿出直接的證據,而使用粗糙研究做依據,靠講故事,煽情,秀術語來形成說服力。——我只能說,他在忽悠。
此類說法花樣繁多,典型的例子集中在「碳水」,「胰島素」,「升糖指數(GI)」「基礎代謝」,「HIIT」這幾個關鍵詞上(順便一提,出現這幾個關鍵詞的說法,也大多數都是謠言)。
四,來自低碳水陣營的說法
如果一個說法的提出者,是某位整天把碳水掛在嘴邊的大神(點名:GaryTabues,Dr.Ludwig,Dr.Lustig),或者是某個主推低碳水飲食或生酮飲食的機構,那麼這個說法極可能是錯的。
在健身減脂圈子裡,有很多不同的流派,有些流派科學嚴謹,也有些流派純屬逗樂,唯獨低碳水/生酮這個流派,可以說是最危險的。前面幾位低碳水主教,從不用正規的方式產出觀點,在確鑿的證據面前也堅持自己的推導才是正確的,最要命的,他們表述觀點的方式,對於沒有受過訓練的普通來百姓來說,極具誤導性。
當然,有可能有理智冷靜的低碳水飲食提倡者存在,他們使用規範的表述方式,建議那些真正適合的減脂者使用低碳水飲食,我相信這種人應該是存在的,只是我從來沒見過。
五,來自職業健美圈的說法
作為一個行業(或者一門生意),職業健美圈裡可能有正能量存在,但如果只看這個圈子對普通人健身的影響,黑暗,是他的主旋律。增肌健身圈子裡的錯誤說法,90%以上都來源於職業健美圈,一名職業健美者如果講一句真話,都有背叛圈子的嫌疑。
五十多年來,職業健美圈不斷的向普通人健身者輸出錯誤的訓練和飲食方法,不斷製造謠言,利用職業健美者讓人震撼的身材,在普通人健身者當中樹立權威地位,從來不敢公開承認:職業健美者是一群有著基因優勢的藥物專家,在訓練和飲食知識方面並不比你的小學體育老師高超。
如果你得知一個說法的來源是職業健美圈,或者是由職業健美選手提出的,請先默認他是胡說八道。
誤傷當然會有,職業健美者當然也有理性的,或者真正關心普通人健身者的,但是大體上,不要對這個圈子傳出來的知識報任何指望,除非你也想成為一名藥物專家。
六,最近突然火起來的說法
最近很火的,都在傳的說法,大多都是媒體炒作的現象,也大多都是錯的。
七十年代的脂肪致胖論,最近幾年的碳水致胖論,無麩質飲食,HIIT運動,與這些潮流diet和訓練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概率極低,本質原因仍然是媒體對低質量研究的錯誤或誇大性質解讀。
2.偏方判錯法的補充說明
以上六個「偏方」式的判斷謠言的說法,有些讀者或許會認為,其中包含了濃厚的作者主觀好惡,缺乏客觀性。
我想說,就像歐美人仇恨納粹一樣,而亞洲人更仇恨軍國日本一樣,這種偏見可能是真實存在的,但如果你也被錯誤的健身和減脂說法騙過幾十輪,為別人的愚蠢付出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代價,因為反彈和健身失敗而不斷承受痛苦(變形大師的很多讀者都有過這種經歷),你就會知道,以上描述並不誇張,判錯方法也完全可以在實踐中使用。
當然,如果你對以上偏方方法表示懷疑,也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那麼既然信息都是公開的,你可以自由的使用下段介紹的嚴謹方法,去判斷一個說法是否錯誤。
3.嚴謹的判錯方法
只有在一個說法被「證實」是錯了的情況下,我們才能說他是錯的。嚴謹的判錯方法,其實就是嚴謹的「證實」方式,其中的關鍵,就是證偽這個說法的證據。
一個說法的證偽證據,可以是個例,比如你想證偽『吃螃蟹一定會死』這個說法,你只要吃一口螃蟹,然後活下去就行了。但一般情況下,謠言說法並沒有這麼容易被個例證偽,比如『吃螃蟹會提高X癌發病率』這個說法,你就沒辦法通過個例證偽,這種情況下,你就要找到研究證據。
如果你能搜到一些研究,用確鑿的證據證明了一個說法是錯的,那就極有可能說明這個說法確實是錯的(具體也要看那個證偽研究的質量)。
以「同樣熱量的糖,比其他營養更容易導致肥胖」這說法為例,我們使用最簡單的pubmed,或者查找持反面觀點的文章引用的研究,最終能找到以下幾個證偽研究:
1. Weight loss in overweight subjects following low-sucrose or sucrose-containing diets. 低糖組8周減掉2.2公斤體重,高糖組減掉3公斤體重;
2. Metabolic 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a high-sucrose diet during weight loss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Oxford Academic 低糖組6周減掉7.4公斤體重,高糖組減掉7公斤體重;
3. Calorie for calorie, dietary fat restriction results in more body fat loss than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in people with obesity 低脂肪高糖組6天減掉0.59kg體脂肪,低碳水組減掉0.53kg體脂肪,低脂肪組的熱量差略大(765大卡vs707大卡)
然後檢查下這些研究是不是有硬傷(樣本太少,動物實驗,相關性研究),如果證偽研究沒有硬傷,遊戲結束,「同樣熱量的糖,比其他營養更容易導致肥胖」這個說法,就是是不可靠的。
這個時候,如果別人問你,為什麼糖致胖這個說法不對,你就可以這樣解釋:
我們並未在精確控制的研究中發現糖比脂肪或其他碳水更致胖,相反,還在某些精確控制的研究中,發現了恰恰相反的結論,所以對不起,「糖比其他碳水更容易導致肥胖」這個說法,是扯淡。
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正面和反面都存在多個高質量研究的情況(典型的例子是肌酸對力量表現的影響),這種情況需要單獨討論,涉及到說法的生效場合,這裡不多說。
用這種方法檢查一個說法是否錯誤,看起來複雜,思路其實很簡單,就是檢查這個說法是否被「證實」是錯誤的,「證實」這兩個字,是關鍵詞。
4.判斷「忽悠」的方法
如果我告訴你『火星上有一種長得像章魚的生物』,你會立刻認為我錯了嗎?一般來說並不會,你很可能會問我這麼說的理由是什麼,這個時候如果我告訴你,『前天晚上我夜觀星空,用眼睛看到的』,你才會斷定我在胡說八道。
但是請注意,這個時候,你無法證明我說的一定是錯的,事實上我說的完全有可能是正確的。不過,這改變不了我在胡說八道的事實。
有些時候,因為缺乏嚴謹的研究證據,你無法證實一個說法一定是錯的,但是你可以判斷這個說法是胡說八道,或者是不懷好意的忽悠。
如何判斷一個說法是忽悠,其實我們在第一篇已經分析過了:
1. 看這個說法的表述語氣;
2. 看這個說法背後是否有證據。
如果一個說法背後沒有嚴謹的研究證據支持,只有軼事證據,權威言論,理論猜測,低質量研究之類的玩意支持,同時又使用了肯定的語氣,那這個說法就是不負責任的,有忽悠甚至欺詐的嫌疑。
相關的例子,參考「偏方判錯法」段落中出現的具體說法例子。
二,怎樣的說法是正確
首先請自行思考這個問題:『在健康,營養和健身領域,怎樣的說法才算是正確的說法?』
也許你腦子裡會閃過一大堆複雜的念頭,但最後還是會放棄,心裡想:『我不當營養師也不當健身教練,較這個真幹嘛?管他對錯,能讓我健康,讓我身材好就行了!』
恭喜你答對了!
對那些描述客觀規律的說法而言,較真確實沒什麼意義,因為絕對正確的說法,是不存在的(有學術背景的讀者可能會秒get,科學的說法是可以被證偽的)。我們更關心的,是這個說法是否在實踐中能發揮作用,如果在實踐中給力,恰當利用就能獲得健康或者身材管理方便的好處,我們就承認這個說法的正確性。
具體來說,只要一個說法符合全部下面的條件,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個說法足夠的可靠:
1. 強證據:有足夠強度的研究證據做支持;
2. 無反面證據:不存在足夠強度的證據證實其錯誤性;
3. 現實不玄幻:說法生效的條件不極端,在實際生活中容易達成。
翻譯成人話:你可以認為,只要一個說法有大量牛逼研究的支持,目前還沒有被有力的打臉,並且這個說法,不是只在人發神經的時候才生效,那麼這個說法就是可靠的,也可以說是正確的。
比如我們說『熱量平衡對體重變化有決定性影響』這個說法是對的,因為:
1. 在所有熱量受控制的研究中,受試者的體重變化都被熱量平衡的狀態決定,而不顯著受其他變數影響;
2. 目前還沒有出現高精度的研究,發現熱量平衡之外的因素能對體重變化產生顯著影響(截肢研究不算);
3. 熱量平衡對體重變化的影響,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發生的,而不是在極端條件下才會發生。
1.正確概率,取決於證據強度
一個說法正確的概率,取決於「證據強度」。換而言之,支持一個說法的牛逼研究越多,這個說法的出錯的概率就越小。
根據證據強度的等級,我們大概可以把說法按照正確的概率,再細分為三個等級:
A:極可能正確,幾乎不可能被推翻的說法;
B:很可能正確,但說不定會在幾十年後被推翻的說法;
C:可能正確,但因為背後的研究質量一般,就算明天被推翻也正常。
區別的關鍵,就是這個說法背後研究的質量和數量。
如果一個說法背後有大量優質研究支持,同時沒有優質研究反對,那麼這個說法會達到A標準。即使只想達到C標準,也需要若干質量合格的研究支持。
在諸多類型的研究中,你可以認為只有一種研究,有資格成為「質量合格的研究」,那就是RCTs研究。RCTs是唯一一種,在設計層面,儘可能排除潛在干擾因素的研究。
其他類型的研究,因為對干擾因素的排除力度薄弱,先天上就不可能準確無誤的揭示客觀事物之間的因果規律。比如一個相關性研究,發現某地方冰淇淋的銷售量,總是和當年的電動車事故發生量呈正比,但你顯然不能說販賣冰淇淋導致電動車事故。此類研究的發現,意義只是提供猜想,為進一步的RCTs研究提供素材。
如果你想判斷一個說法正確性如何,一定要看這個說法背後的研究的數量和質量,如果有2個或者更多的RCTs研究,或者有1個質量巨高的RCTs研究支持,這個說法才是值得去相信的,或者至少是值得投入精力進一步調查的。
反過來,如果你看到一個說法背後只有一些非RCTs研究支持,那你可就要提高警惕了,尤其是這個說法的提出者是「傳謠慣犯」(本文後半段會列出很多傳謠慣犯的特徵)的時候。
2.正確的說法,不能脫離現實
如果不使用少吃多餐的飲食模式,你的身體就會進入飢餓模式,代謝下降,容易長胖。
在我看來,少吃多餐提高代謝,多吃少餐降低代謝這個說法,只有外行才會沒完沒了的嘮叨。但如果你說他是絕對錯的,也不那麼公平,因為這個說法背後還真有一個研究支持,這個研究也確實發現多吃少餐組的代謝下降了,然而,這個多吃少餐組到底是怎樣的多吃少餐呢?
——他們在五天里,只吃了一頓飯。
神經病。
類似的例子,在這個圈子裡並不少見:果糖危害言論引用的研究中,受試者吃了相當於20個蘋果中含有額果糖;阿巴斯甜危害言論引用的研究中,受試者攝入的阿巴斯甜相當於15罐零度可樂;還有一個認為力量運動有某種危害(我記不清了)的言論,引用的研究使用了蠢到家的巨大容量訓練方式。
即使一個說法有有力的證據支持,他發生的條件也必須現實不玄幻,這個說法才可能有實踐意義的。
比如,『多吃少餐,並不會降低代謝』這個說法中所謂的「多吃少餐」,指的是每天1-3餐,是符合日常情況的,而不是像5天吃一頓飯這麼扯,因此在有充足證據的前提下,這個說法就可以認為是正確的。
2.3偏方:用特徵來判斷說法的可靠性
顯然的,如果遇到一個說法,就去謹慎的分析他引用的研究,判斷研究的質量,實在是夠浪費時間。這裡列出一些我個人總結的,可靠說法的常見特徵:
作者提到,這個觀點背後有多個研究支持時:這是一種嚴謹的表現,至少作者沒有試圖只用一句「研究發現」糊弄過去。注意,很多時候,作者不會刻意強調研究的質量,一般是因為這個說法沒有對立的研究,或者這個說法並不顛覆之前的認知,以至於沒有很多懷疑的理由。
作者提到,這個觀點背後有研究支持,也有研究反對:這也是嚴謹的表現。在我的印象中,如果作者有膽量向讀者說明對立研究的存在,那他在態度上,至少是足夠嚴謹和負責任的,一般不會使用不恰當的表述。
在某個說法普遍被以肯定的語氣表述時,作者雖然支持這個說法,但仍使用猜測的語氣:十多年前,人們首次在研究中發現少吃多餐模式能帶來更多次的消耗提升,很多人因此聲稱少吃多餐更有利於脂肪燃燒,而真正具有嚴謹態度的學者,都使用猜測的語氣來表達這個觀點,少吃多餐「可能」會對減脂有好處,因為他們並沒有看到最終的結果。在沒有確鑿證據時,即使有大量肯定的聲音,也堅持使用猜測語氣表達觀點的作者,往往都是可靠的。
如何上述特徵的說法,雖然未必是絕對嚴謹的,但就我個人的觀察來看,大體上都是可靠的,出錯只是偶然事件。
關於正確的說法,最後的溫馨提示:一個說法正確,只能說明這個說法是尊重客觀規律的,至於是否要遵從這個說法改變自己的飲食或訓練方式,顯然還要做更多的考慮才能決定,不是說一個說法正確,就一定要受其影響改變實踐。
FinalWords
作為普通人,我接觸健身和減脂減肥已有十餘年年,接觸並相信過無數種五花八門的說法,很多還付諸實踐。後來,我相信過的這些說法,一個接一個的被證偽。剛開始,淳樸老實的我沒有想很多,直到這種事情不斷不斷不斷的重演,我才意識到事情有點不對勁。
再後來,我開始系統的了解減脂和增肌的全貌,見識到了真正科學和嚴謹的理論,才知道之前自己接觸的那些說法,不過是利用人們認知漏洞製造出的謠言,也大概猜到了為什麼謠言的數量遠勝於真相。
從事健身減脂科普這幾年來,我把一半以上的時間都用在闢謠上,逐個分析每一個危害大流傳廣的謠言,分析他們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是錯的,有什麼實踐上的危害。
現在,我寫出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你獲得對抗謠言的終極思維武器,有能力獨立的判斷一個說法的可靠性,不需要等待針對的闢謠文章,就能大致識別出一個謠言。有了這個能力,你就能不受誤導和干擾,持續走在飲食和訓練正軌上,用最短的路徑,實現減脂或健身成功。
謠言止於智者,現在開始,你便是其中一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健身能增肌增重?
※健身兒|像公狗腰般的徒手增肌
※減脂周記第十周 5月8日(有對比圖!!)(詳細的飲食,健身計劃及進度,持續每周更新)164斤
※卓叔增重 丨 剛漲的體重就掉沒了,是不是沒救了?
※不好好了解蛋白質,你怎能好好增肌和減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