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術後康復階段2——2—6周

前交叉術後康復階段2——2—6周

來自專欄前交叉術後無痛苦康復4 人贊了文章

劃重點:

目標:

  • 關節活動度達到0—125
  • 髕骨活動度良好
  • 腫脹輕微
  • 恢復正常步態(無痛)
  • 在無痛且控制良好的情況下邁上20cm高台階

注意事項:

  • 在充分股四頭肌控制和下肢力線恢復前,避免反覆下樓。
  • 訓練和功能活動時避免疼痛。

治療措施:

  • 在股四頭肌控制良好時(直抬腿時沒有疼痛和遲滯),在支具角度開啟到0—50時進行漸進性負重/在可耐受範圍內負重
  • 當步行無痛時去掉拐杖
  • 遵術者醫囑改變支具(支具/髕骨護膝等)
  • 如果關節活動度大於115度,可進行標準自行車練習
  • 蹬踏練習(80—0度)
  • 助力關節活動度練習
  • 小範圍靜蹲/重心轉移
  • 本體感覺訓練(生物力學踝關節平台系統/健側彈力帶系統)
  • 開始向上台階訓練
  • StairMaster(使用電動踏板進行用力向下踩踏練習)
  • 如果傷口良好,水下訓練(步態訓練)
  • 漸進性抗阻下直抬腿練習
  • 腘繩肌/腓腸肌靈活性訓練
  • 髖/腘繩肌漸進性抗阻練習
  • 主動伸膝至40度
  • 術後六周時,對膝韌帶進行KT1000檢查(不要做最大拉力檢查)
  • 依據評估結果進行家庭康復計劃

晉級標準:

  • 關節活動度達到0—125度
  • 步態正常
  • 可以邁上20厘米高的台階
  • 髕骨活動度良好
  • KT1000和功能評定功能有進步

相對詳細的解讀:

隨著股四頭肌控制能力的提高,將支具調到0—50度,以滿足平地步行需要的膝關節活動度。在可耐受的範圍內逐步增加負重,間斷扶拐步行以恢復正常步態。

水下踏車系統可減少步行訓練過程中患肢負重,深及胸部的水可減少負重60%-75%,深及腰部的水可減少負重40%-50%。

術後支具由術者定製(現成支具,髕骨護膝等),隨著關節活動度和肌力增加,可增加其他閉鏈運動訓練,如靜蹲,並增加強化平衡訓練。Lutz等比較了各個角度的靜蹲和伸膝開鏈練習,認為靜蹲可以減少向後剪切力。

繼續強化平衡訓練,包括單側肢體負重,多平面支撐和干擾訓練。這些動作試圖消除或改變來自視覺,前庭和軀體感覺系統的感覺信息,以訓練其他系統。

讓患者閉眼改變視覺,或者平衡練習時接球和扔球,將更有針對性訓練軀體感覺系統。加快對負荷的神經肌肉反應時間,可增加膝關節的動態穩定,保護靜態的重建組織,防止過度疲勞或再損傷。

隨著關節活動度增加到110—115度,功率自行車可以再次調整角度。(Fleming等人體內研究證實,騎功率自行車練習時ACL的應力峰值較低。

增加用彈力帶抗阻練習健側髖外展和伸直,逐步增加向前上台階等單腿閉鏈運動練習,以強化力量和神經肌肉訓練。

術後六周,患者應可無痛的邁上20cm的台階和完全控制下肢。

術後六周,三個月河六個月分別進行KT1000測量以記錄鬆弛度,並明確術後康復進展程度。將檢查和訓練結果與術者交流,繼續依據評估結果來調整整個康復計劃。

注意事項:

此階段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膝前痛。

患者必須懂得限制站立,行走和上下台階。因為當患者發現自己能不藉助輔助器械步行時,常會在下肢肌力不足以進行相當水平活動時,提前進行這些活動,過於激進。

康復醫生治療患者要基於主觀癥狀和客觀評定個別對待,隨時調整治療,以緩解癥狀並安全的進行既定康復方案。

要強調患者需依從已制定或改進的家庭康復方案以及日常生活活動的動作矯正。

本文來自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出版的《骨科術後康復指南》,為方面大家的閱讀,略有改動。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浩指導。

是無痛苦康復的理念倡導者與技術分享者,

這裡有你想要知道的詳細的術後康復教學,

願所有叉友都可以實現更科學系統的康復!

浩指導:前交叉韌帶(ACL)重建,無痛苦康復方法大全?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跑步膝PFPS
腦卒中的康復治療
椎間盤退行性疾病的康復治療
肩苦奮鬥之肱二頭肌肌腱炎
老有所享,綻放最美夕陽紅 -膝關節疼痛復健案例

TAG:運動康復 | 康復醫學 | 康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