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愛的逆襲:去物質化愛情的4張面孔
文 / 於是 2012年02月14日
更多文章>>
成年後,我們給情感加了太多砝碼。要記得愛真的存在,除了減法,除了剝離現實,沒有更可行的辦法。人們需要反覆牢記,愛是赤裸的,不講條件的,不談出身地位,也不強求天長地久的。
米蘭?昆德拉寫道,「我們都絕難接受這種觀點:我們生活中的愛情是一種輕飄失重的東西,假定我們的愛情只能如此,那麼沒有它的話,我們的生活也將不復如此。」
在現代社會,彷彿愛情越來越輕,物質越來越重,而人們好像認定真的「只能如此」。因為人人都知道一個事實:愛情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心動是經常的,沒有房子是萬萬不能的。戀愛是嚮往的,月收入不到4000是不配的。但凡事皆有例外。有物慾纏身的偽愛情,也有去物質化的純愛。
於是,我們是否應該相信,除了光棍的無奈、劈腿的悲哀、種馬的迷思、老少配的茫然之外,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更美好也更堅硬的東西。在女人們吵嚷著「要嫁就嫁高帥富」,男人們則爭相與蒼老師擁抱的時代,是否還可能存有一些心底對純愛的嚮往,對物質化愛情的背離?
每一次感懷純愛,都像一次虛擬的愛情穿越。去物質化,去從眾化,把所有不可能輕易實現的愛情純夢嫁接到名為「過去」的真空里去。現代人就是這樣穿越成癮,穿越完了再回來,該談判就精明的談,該撕破臉就用力的撕,該結婚就結有前途的婚。就像陳奕迅和王菲唱過的歌:戀愛不是溫馨的請客吃飯,燒完青春總免不了換個老伴,愛情的轉移是凡人註定要受的罪,金錢或許只是那隻最壯的代罪羔羊。所以,初戀後,穿越後,遇到心愛的人卻心有餘悸,怎麼不會百年孤寂?
那麼,傳說中的末日情人節,最好允許愛情逆襲吧,不求裸婚,但求裸愛。
(一)沈佳儀,或是奶茶妹
這一類型的女孩總是出現於各年齡層男性的理想型中,綜合了男生年輕時暗戀或者喜歡過的女孩們的特質,成為一個完美的聚合體。而這種類型之所以理想,蓋因她們身上寄託了未諳世事前某種「非物質的,純真的愛情」。
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捧紅了90後的柯震東,也讓一直半紅不紅的陳妍希迅速上位,登上新晉「女神」寶座。同年,奶茶妹妹章澤天保送清華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位曾經靠一張手捧奶茶的照片紅遍網路的「萌妹子」又在宅男界掀起一股追捧清新女熱潮。宅男女神層出不窮,代代更新,但類型幾乎一樣:乖巧清純笑容甜,漂亮大方成績好。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估計這是大多數男性對曾經心動的那個青春少艾女生的印象。這就是沈佳宜,或者是奶茶妹。滿足了小男生的夢想,老男人的幻想。
這一類型的女孩總是出現於各年齡層男性的理想型中,綜合了男生年輕時暗戀或者喜歡過的女孩們的特質,成為一個完美的聚合體。九把刀對初戀的遺憾應該是男生普遍的遺憾,「青春期的女生總是比男生早熟」,於是感情便很難產生對等的交流。如果擁有一個月光寶盒能讓時光重來,相信他不會再如當初般「幼稚」。但或許正是那份「幼稚」,才讓十四年後的他依然念念不忘。
微博紅人、80後文藝女青年王丫米告訴記者她曾經好幾次跟有點歲數的男性聊過,這些男士紛紛婉言表示「無論經過多少次戀愛,他們最愛的、最欣賞的還是他們的初戀。」摒棄掉取樣的範圍與半徑是否合理不談,這種觀點或許代表了在商業社會浸淫多年,習慣了愛情作為商品的男性對「純愛」另類的嚮往方式。「對他們來說,對這類女孩子的喜歡代表了自己的純真年代,付出的與物質無關的簡單愛情。年輕的時候看世界總是很美好的。對人性不是特別了解,看人也比較簡單,不客觀,造成看一個人的一言一行就特別美好。人對世界了解越來越客觀,一個特別好的人就沒有了。懷念初戀,更多的是懷念那種感覺。」
(二)最好的朋友,或是被偽裝的愛情
李大仁溫柔體貼,隨叫隨到,不拋棄,不放棄,是現實生活中永遠難以滿足的一個夢。不過,普通家庭出身的A++經適男李大仁和經適男王小賤的走紅,似乎說明在女性最鍾愛的理想型並不是高帥富,而是另一款更加soul mate的類型。
百度搜索熱詞,有關李大仁的詞條有1110000個,短短半年間,這個虛構的人物在百度百科也有收錄,甚至百度知道里也有人問,「李大仁是誰?」「有女生髮簡訊叫我李大仁,是什麼意思?」
李大仁是誰?李大仁是什麼意思?有網友如此歸納:「他在你需要時出現;他解決你和你家人的所有麻煩;他因為女朋友不能接受你而分手;他開導、安慰、鼓勵你,不會指責你;他對你從一而終不管你和多少男人有過瓜葛;他從你身上發現別人看不到的美;他有一個強大的心被你虐得死去活來也會原地復原;他讓你做高高在上的女王把你當成最重要的;最了不起的,是他愛你很多年,卻害怕擁有時失去,開始願意默默做你的朋友守護你不求回報。」
王小賤的走紅捧紅了一句追女名言,「要泡妞,先做男閨蜜」。他比李大仁更像現實生活中可能會存在的人:說話刻薄、愛打扮、愛整理,但也有溫柔體貼的一面。但他的策略與李大仁相同,「我不表白,我先當著你的『好朋友』,在你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入侵你的生活,佔據你的時間,佔領你的空間,進駐你的心靈,最終將自己整個打包塞進你的生活。
有一句名言:「每個女生都有一個不是男朋友的男朋友」,說的就是這種關係。異性的親密好友,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狀態。但資深情感作家葉傾城卻堅決認為「男閨蜜是不存在的」,男女之間是沒有純真的友誼的,只有「愛情的前奏,愛情的餘韻,被偽裝的友情。」這實在是揭露了一個大真理。不過像李大仁那樣,願意花十四年「偽裝」的愛情,也著實稀少如金沙。
(三)悄悄關注,或是暗自神傷
「暗戀」這個詞以及有關暗戀的故事在愛情的世界中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只因絕大多數的暗戀都滿足了愛情的最高標準:單純、美好、只求付出不求回報,與現實無關,更與物質無關。愛,並且只有愛。
2011年下半年,微博推出一款名為「悄悄關注」的功能,使用該功能後,用戶可以關注另一個用戶而不被發現。這個一直只是個傳聞的「悄悄關注」與「通知雙方」,其實是年初人人網上紅火一陣的暗戀功能的2.0版。
社交網站的暗戀功能,在2011年的春天著實令用戶們「春天」了一把。用戶使用暗戀@***的格式,便可以悄悄地發布在自己的狀態里。如果你暗戀的那個對象正好也用這個功能暗戀了你,那麼系統就會幫你們通知對方。於是佳偶天成,攜手入洞房。這個功能最令人興奮不已的地方在於,系統就像一個不會泄密的郵差,或者一個可以傳遞信息的樹洞。
「暗戀」這個詞以及有關暗戀的故事在愛情的世界中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只因絕大多數的暗戀都滿足了愛情的最高標準:單純、美好、只求付出不求回報,與現實無關,更與物質無關。愛,並且只有愛。
90後,在校大學生張宗敏這樣描寫自己還新鮮著的初戀情緒:「這世界上,真的有這樣一種人:喜歡她,卻不願意告訴她,不是因為怕拒絕,不是因為世俗的刁難,只是怕打攪她,只是怕她得知以後或許會一時間不知所措,只是怕她不再在橋上看風景,風景不再了。喜歡的只是她當時的樣子,如果因為自己的介入,而改變了她的什麼,使她變得不完美了,自己心裡便會愧疚,如打碎了什麼完美的東西。」
這樣的情緒,或許正印證了微博紅人王丫米對暗戀的詮釋,「暗戀就是一種精神寄託。是自己的事,跟對方沒什麼關係。是拿一個對象來滿足你對愛情的全部想像。」用阿蘭·德波頓的話來解釋,「我們從心上人的內心找到自己並不曾有的完美,盼望通過與心愛之人的結合,即可保有對人類的一種根據不足的信念。」
(四)將愛情進行到底,或者私奔到月球
「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成為許多畢業生的真實寫照。而許多大學生在談戀愛時,就已經做好「走上社會後肯定會換一個」的準備。這是一種更加講求效率的進步嗎?抑或是對待愛情的一種退步?
2011年2月,一部《將愛情進行到底》的電影上映,勾起許多70末80初人的青春回憶。同名電視劇曾經是中國第一部青春偶像劇,捧紅了兩位主角。雖然十年之後許多人看電影的第一印象都是「徐靜蕾和李亞鵬果然都老了」,但仍然在其中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將愛情進行到底」,也成為了個疑問句。
去年5月16日,天使投資人王功權在微博上宣布「放棄一切,和王琴私奔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私奔體橫空出世。對於王功權的出走,看客們批判的佔大多數,認為他不顧家庭與責任。而他的私奔又回歸,再私奔的反覆使這場微博大戲顯得更像一出鬧劇。不過排開道德判斷,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這兩件事情,當年輕人「再也不相信愛情」的時候,中年人開始折騰起「放棄一切的愛情」了。
(摘自《生活周刊》 略有刪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