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侏羅紀世界:迅猛龍其實只有火雞大
侏羅紀世界電影中的迅猛龍(伶盜龍)的體態並不正確。
好萊塢新片侏羅紀國際:殞落國度馬上上映,在前作令人形象深入的迅猛龍「小藍」有了更重要的地位。在整個侏羅紀公園電影國際中,迅猛龍是最歡迎的恐龍,可是電影中的迅猛龍,與真實的有很大的落差。
迅猛龍是電影譯名,學術的稱號是伶盜龍(靈敏的盜賊,Velociraptor),歸於蜥臀目獸腳亞目馳龍科恐龍。馳龍科的恐龍都是如鳥類一樣雙足步行,身體的平衡結構也類似鳥類,1993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中,主角葛蘭博士(山姆尼爾扮演)說到「 這種馳龍後來演化成鳥類」所言非虛,那已經是現在恐龍學的首要觀點,特別是有愈來愈多帶茸毛的恐龍出土後,更是印證馳龍科恐龍與鳥類確實存在某種聯繫。
真實的迅猛龍與人類的巨細對比,其實它只要火雞大,表面可說是長滿牙齒的火雞。
是伶盜龍其實只要40公分高,身形與火雞一般大,不過尾巴很長,能夠到達1.5公尺。電影中那種與成年男人一般高的恐龍,其實比較類似恐爪龍(Deinonychus),恐爪龍有130公分~160公分高,是馳龍科中較大體型的。而最新電影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中出現身形有3公尺高的「帝王迅猛龍」,體型則與馳龍科最大的「猶他盜龍」(Utahraptor)很相似。
現在古生物學家對馳龍科恐龍的復原圖,斷定它們都全身披滿茸毛。
在25年前的侏羅紀公園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伯引入了當年最新的恐龍學發現,提出了恐龍恆溫、平衡身形,以及較高的智力,可是卻沒有為伶盜龍披上茸毛,這一點有點惋惜,現在古生物學家斷定,所有馳龍科的盜龍都有茸毛,並且茸毛之下是柔軟的皮膚,這在最新出土的小盜龍(Microraptor)化石中得到應證。5月25日,古生物學家在一張1.2億年前的小盜龍化石上發現現存最古老的皮屑痕迹,從顯微鏡下調查,小盜龍的皮屑結構與現存鳥類是相同的,都以角質細胞與韌皮細胞組成。
更遺憾的是後來的幾部續作,就很少再沿襲真實的恐龍學發現,到了2015年重開機的侏羅紀世界,更是直接在劇情中闡明「仿製恐龍是投合人們對恐龍形象製造出來的,並非本來樣貌」,使電影與科學完全脫節,也就失去了寓教文娛的意圖,剩餘的僅是庸俗的驚悚災難片情節罷了。試想若將「恐龍」改換成其他品種的猛獸(或是怪獸),劇情不會有任何區別。
推薦閱讀:
※鮑盛剛:第二次地理大發現 ——「一帶一路」和21世紀世界大分岔
※51厘米高世界最矮人如何生活(組圖)
※積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不如有人聞到圓覺經的名字及一句
※世界首席女聲集體空襲 《女聲之王》世界女聲精選
※全世界最貴的十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