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為何頻襲中年人?
今天是全國高血壓日。眾所周知,高血壓與心臟病、猝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於工作緊張、繁忙,生活節奏快,體育鍛煉時間少,以及發胖等原因,中年人群是高血壓的「重災區」。據統計,我國高血壓的發病年齡以30~60歲多見,第一次發現高血壓的年齡高峰為40~49歲。高血壓最直接的危害是導致腦出血和主動脈夾層,死亡率極高;間接損害主要是心肌梗死、腦梗死、腎功能損害和心力衰竭。據統計,我國有超過半數的心血管病發病與高血壓相關。
而就在前天(10月6日),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條信息刷了屏:知名移動醫療公司「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因突發心肌梗死去世,享年44歲。在震驚之餘,中年人的健康問題再一次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據統計,中國每年猝死的中青年人數多達55萬人。可以說,「猝死」就像是一把暗藏的「絕命飛刀」,時刻威脅著人類健康。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樑柱,一旦發生猝死,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重大損失。
中年人:你了解你的血壓嗎?
中年人由於血管彈性尚好,故大多數中年高血壓患者沒有癥狀。即便部分患者在血壓很高時有頭昏、心悸、疲勞等癥狀,但往往未引起重視。臨床上,相當多的患者只是在體檢或發生卒中後才被發現。
即便是血壓正常的中年人,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你可能正走在罹患高血壓的路上。2002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18歲以上居民正常高值血壓(120~139/80~89毫米汞柱)檢出率為34%,尤以40~59歲年齡段檢出率最高。而與理想血壓人群相比,正常高值血壓人群發生高血壓的比例更高,發生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危險性增加52%。
中年人應定期測量血壓,堅持每年體檢。如果不同日期測量血壓兩次或以上,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即可診斷為高血壓。一旦確診為高血壓,應立即接受治療。
冠心病:導致猝死的最常見原因過去,冠心病一般多發生於老年患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冠心病易患因素更多地出現在中青年人身上,冠心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目前,40歲左右發生心肌梗死的病例已屢見不鮮。
為心臟提供營養的血管叫「冠狀動脈」。若冠狀動脈管壁上堆積了「垃圾」,其表面就會變得凹凸不平,進而出現管腔狹窄、變細。就像生了銹的自來水管會導致水流變小一樣,狹窄的冠狀動脈會導致心臟供血減少,進而導致胸痛、胸悶等心肌缺血癥狀。有些患者在活動後或體力勞動後出現,有些患者在休息時出現。通常,胸悶、胸痛持續時間在幾分鐘的,一般多為心絞痛;若胸痛持續時間超過半小時,則很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發生後,由於供血中斷,心肌細胞發生缺血、壞死,心肌收縮功能明顯下降,患者常因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而猝死。
猝死看似突然,實則早有「預警」「猝死」常突然發生,多數患者沒有明顯預兆,但也並非完全沒有預警信號,只是這些信號往往被患者所忽視。比如,不少患者在猝死發生前有胸悶、胸痛、心慌、疲乏無力等不適癥狀,但往往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及時就醫;有些人仗著自己年輕力壯,經常熬夜、吸煙、酗酒、暴飲暴食;還有些人一心撲在事業上,飲食、作息不規律,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的高壓狀態下,最終積勞成疾。
預防猝死,並非無計可施
要預防猝死的發生,首先應當避免「過勞」,注意調整工作、生活節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低鹽、低脂飲食,戒煙限酒,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情緒,定期體檢。如果身體不適,應及時就診,及時治療。同時,還要重視基礎疾病的治療,防患於未然。
糖尿病、高血壓是導致動脈硬化的「元兇」,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去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規範的診治。平時有胸悶、胸痛等不適癥狀者,應注意排除冠心病可能。
學點急救技能,為猝死者帶來生機一旦發現有人猝死,怎樣才能挽救其生命呢?最有效的辦法是,儘早心肺復甦(胸外按壓+口對口人工呼吸)。猝死搶救的黃金時間為發病後4分鐘內,超過6分鐘,患者大多進入生物學死亡階段,生還希望極為渺茫。
如果身邊有人暈倒,首先要學會判斷其是否發生猝死,即心跳、呼吸驟停。在呼吸、心跳驟停之初,患者會出現意識喪失、呼之不應、面色青紫或蒼白、出現深大的「嘆氣樣」呼吸、頸動脈搏動消失。搶救者應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同時請周圍人幫忙撥打急救電話,邊搶救邊等待救護車的到來。切莫空等救護車到達,以免耽誤搶救時間。
心肺復甦的主要步驟包括:使患者平卧,選擇胸骨上2/3與下l/3的交接處為按壓點,施救者雙手掌重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頻率是每分鐘大於100次。每按壓30次,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吹氣前,應清除患者口腔內的分泌物,吹氣時要捏緊鼻孔,以免氣體從鼻腔漏出。如此重複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直至患者面色轉紅、意識恢復,或專業救護人員到場。
點擊以下《大眾醫學》封面圖
一鍵購買新刊或過刊
推薦閱讀:
※中年人做的聰明事
※那些還在玩遊戲的「油膩中年人」
※劉原 | 油膩少年, 你們也會有前列腺鈣化的那天
※一個中年人的愛情
※近三成中年人無處傾訴 男女都想有個異性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