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重構築健康鐵三角

穩住心 管住嘴 勤動腿

劉玄重構築健康鐵三角

健康時報記者 李梅浠整理

  背景:心臟健康不健康,心血管病專家最有發言權,但如何擁有健康的心,似乎是一個知易行難的事。衛生部健康教育專家、北京天壇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劉玄重教授,日前在「能源、環境與健康(伊春)論壇」期間,以「健康生活方式」為題,袒露了作為心血管病專家的健康「心」聲。  專家介紹:劉玄重,衛生部健康教育專家、北京天壇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擅長治療:心血管疾病及介入治療。

精彩語錄  

  1、多吃「神造」的食物,少吃人造的食品,慎吃轉基因食品。要吃「彩虹食物」,紅橙黃綠藍靛紫,還有白和黑。  2、食品一成「精」,肯定不是好東西。比如味精,加熱到150度到200度後會致癌;雞精,跟雞毫無關係,就是味精加咸鹽;瘦肉精,吃了會引起心律失常。  3、最差的奶源用來做冰激凌,最好的奶,被用來做酸奶。  4、癌的寫法,就是一口污染了的空氣,一口不清潔的飲水,一口有問題的食物,當這三口東西堆積成山時,就成了「癌」。  5、人的衰老與抗衰老一輩子都在拉鋸,你進我退,此消彼長,保持當下的最佳狀態,就是抗衰老。  6、從唐三藏中體味人生真經,白龍馬——心猿意馬,不斤斤計較;孫悟空——空字是人生的第一境界;豬悟能——做些該做的實事,一個人應該具備為社會貢獻的能力;沙悟凈——心凈能夠防百病。觀——善於觀察生活注意學習積累;世——明白世道人際待人充滿真情;音——濾雜音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菩薩——有菩薩心滿腔熱情關愛眾生。

  7、不要說「十分快樂」,任何事情都做不到十分。快樂只要八分,留兩分,該生氣,該發怒,該發愁,該憂慮,該傷心。  8、健康生活的四個境界:無知無為:生於無知,死於無知,自認命;有知難為:透支健康,我以青春,賭半生;有知不為:人性弱點,知易信難,行更難;有知有為:行動起來,健康長壽,不是夢。  9、人若有一百歲的境界,八十歲的襟懷,六十歲的智慧,四十歲的意志,二十歲的激情,兩三歲的童心,就太好了,如果再加上六十歲的人, 四十歲的心臟,那你就更棒。  10、請多使用大拇指來鼓勵別人激勵自己;拇指經常上翹,鼓勵效應奇妙;食指盡量少伸,是對別人指教;中指自然彎曲,對人才有禮貌;環指戴上鑽戒,想把愛人套牢;小指偶爾有用,可把耳朵掏掏。  11、如果微笑不是發自內心而成為「職業面具」必然壓抑其他情緒,當人不想笑又不得不笑時,心理壓力將明顯增加,進而導致引發心身疾病的危險。  12、年輕時的率性生活,代價是晚年的折磨。平時沒有時間去醫院檢查,可總有一天,別人可能就把你送到醫院。

  許多事情都可以重來,而惟獨對生命和健康沒有第二次——失敗不是成功之母,人生之路是無法返回的單程之旅 ,我們沒有從頭再來的機會 。  硬漢短命,經常去醫院的人反而長壽  癌,一個病字頭,下面三個口是岩石的意思。在醫生看來,三個口,第一個口是一口污染了的空氣,第二個口是不清潔的飲水,第三個口是有問題的食物。惡性腫瘤的形成,是一個比較慢長的癌變,等這些不幹凈的「三口」東西堆積成山時,不就成癌了嗎?  80年代初,給病人安一個起搏器一兩萬,我們開玩笑說,你已經是萬元戶了。現在如果是冠心病,放幾個心臟支架,十幾萬, 相當於開進去一輛桑塔納。有的病人,惡性腫瘤,治了很多年,正如昨天健康時報總編在講座中講到的,一個病人花了200多萬還是去世了。200萬,能辦多少事呵。  我們辛辛苦苦把生產力搞上去了,老百姓生活好了,卻因一場大病,生活水平又回到解放前。  很多病就好像海洋上的冰山,露出來的是一個個獨立的山頭,其實在水下都連在一起,醫學上叫代謝綜合征。  因此我們就不妨沿著人類發展足跡去追溯。很多人年紀輕輕就腰酸背疼,為什麼?因為脊椎生理結構決定了不能整天趴在桌子上打電腦,而是要像祖先那樣,雖然不用像猴子那樣上竄下跳,但每天都要做各種活動。  我們顯然不適應社會的變化。很多青年人認為自己離危險還遠著呢,但是北京去「八寶山」的30%是中青年人。有許多人,平常沒時間去醫院,總有一天,別人會把您送到醫院。世界各國都是硬漢短命,而平常對自己的身體關注,經常去醫院的人往往會長壽。  年輕時的率性生活,代價是晚年的折磨。  過富裕生活,你準備好了嗎  您對富裕生活做好準備了嗎?全世界有一個規律,貧窮地區的人,心腦血管病發病率不高,因為艱苦勞作,連取水都要往返走20公里;富裕地區的人,比如美國的中產階級,由於良好的健康管理,他們的心臟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減少了一半。  最危險的地區,是發展中國家,以前貧窮,近期富裕起來了,就像我們中國人,這些人群是高危人群。我們的生活就像過山車一樣,物質水平提高得太快了,但是身體的代謝跟不上,不留神就肥胖了;一測,血壓就高了;抽血,膽固醇、血脂就紊亂了,血糖就上來了。  我們把人群大致可分成這幾類,一些人無知無畏 ,生於無知,死於無知,一場大病,甚至連縣醫院都沒住進去就死掉了,怎麼死的,不知道。  大部分的人是有知難為。大家都有健康的意識,也有許多健康的知識,但做起來卻有很大的難度。許多年輕人就是這種情況,透支健康,我以青春賭半生,最後卻把一生的健康都搭進去。  還有有知不為。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是知易信難,行更難。比如我知道抽煙有害,但真的相信害處這麼大嗎?不信,所以對戒煙就無所謂。就像馬克思說的,戒煙有什麼難,我都戒了一千次了。  所以,我們只有做到有知有為,行動起來,健康長壽就不是夢。  現在富裕起來的人,瘋狂養生,大家都想抗衰老。皮膚鬆了,頭髮脫了,肚子大了,耳朵背了,眼睛花了,動脈硬了,腿腳軟了,脾氣急了,反應慢了,體力弱了,心智鈍了,血壓高了,血脂亂了,食慾差了,排便難了。人一老,這些問題都會慢慢出現。  很多人,特別是富裕起來的人,不惜重金,拉皮啊,磨面啊,讓皮膚光潔緊繃;肚子胖,就去抽個脂。這樣就能重返青春了嗎?  什麼才是正確的抗衰老?其實,衰老和抗衰老,一輩子都在拉鋸,你進我退,此消彼長。真正的抗衰老,應該從每個年齡階段開始,保持當下的最佳狀態。你今天把煙戒了,少喝一點酒,少吃一點雞鴨魚肉,不就是抗衰老么?  壽命是從嘴裡省出來的  《黃帝內經》有「三有理論」,中醫養生的基本核心: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有度。千百年來,這絕對是真理。  構築健康三角,穩住心,管住嘴,勤動腿,構健康,鐵三角,不可摧。做好了這三點,慢性病的病死率會大大減小。  我們健康教育是不是就是告訴大家,少油少鹽,少吃雞鴨魚肉,飲食回到舊社會,活得像楊白勞一樣,但這是我們追求的生活嗎?但飲食除了溫飽外,還要獲得愉悅,這就像中國人的飯局、酒局不單單是吃喝一樣。  所以,健康教育應該要尋找一個恰當的平衡點,我們既要享受生活,又不要把身體吃壞。  壽命是從嘴巴省出來的,但沒必要按照膳食寶塔那樣去吃,每天吃多少克,多少卡路里,只要總體保持平衡就好。

  食品一成「精」就不是好東西  我們都知道要吃紅橙黃綠藍靛紫,現在要吃「彩虹食物」,還有白和黑。白,就是牛奶、豆腐等;黑,就是黑五類。  我們還要多吃神造的食物,少吃人造的食品。什麼是神造的?就是大自然賜予的。人造的就是違背自然規律,這種東西大自然本來沒有,人硬把它造出來。  比如轉基因食品,美國人原來也認為,轉基因食品廉價、高產,解決人們的飢餓問題。但是2009年得出了結論,醫生勸告自己的每一個病人,不要吃轉基因食物。美國規定,食品要註明是有機的還是轉基因的,其中轉基因食品的編號是4字打頭。  再比如,健康時報的很多文章里經常提到反式脂肪酸。順式脂肪是自然界的,反式脂肪是人造的。反式脂肪酸吃到人體內,會導致動脈硬化,還會導致我們的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受損等。  哪裡有反式脂肪呢?酥皮點心,吃著香香的、酥酥的那一層就是反式脂肪。炸雞腿、炸雞翅、漢堡包、冰激凌等也都是反式脂肪藏身地。另外,你們知道嗎,最差的奶源,是用來做冰激凌,最好的奶用來做酸奶,因為奶裡面有一點點抗生素殘留,乳酸菌就不能發酵。  我個人認為,食品一成「精」,就不是好東西。比如說糖精,煤焦油提取出來的,現在大家都不吃糖精了。味精,加熱到150度後會變成致癌物,在歐美國家基本不用。雞精,袋子上畫上一隻老母雞,其實它和雞毫無關係,就是味精加咸鹽。  健康的飲食還要注意烹調的方法。我認為,東北人對最全國的最大貢獻,不是出了趙本山,而是一道東北亂燉。各種菜、肉,一鍋燉,100度多一點,非常好的吃法。  快吃吃出危險,慢吃吃出安全  有人問,你們這些搞健康的,整天說這不能吃,那不能吃,那我們吃什麼?總不能等食品問題都解決了才動筷子吧?  的確有一些客觀上我們無能為力的問題,但我們自己至少要把握好最後一道防線,就是細嚼慢咽,好處無限。  很多壽星都是瘦瘦的,他們共同的飲食習慣都是細嚼慢咽。而如果我們稀里糊塗把食物往嘴裡一倒,5分鐘就把飯全倒進去,總有一天要出事。  所以說,放鬆心情, 浪漫地吃;放緩速度,慢慢地吃。快吃吃出危險,慢吃吃出安全。  一張苦瓜臉,可以熏黑一片天空  我個人覺得,慢不下來另一個原因是心態的問題,要做到穩住心。祖國醫學說,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心穩住了,五臟六腑不容易得病,即使得病也容易穩住。  情緒波動,在正常範圍內,對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即使是負性情緒,淡淡的哀愁、隱隱的心痛、適度的憤怒、理智的恐懼,只要在合理範圍內,都對身心健康有好處。  適度冷靜的鬱悶、焦慮、煩躁,可以放緩腳步,促進我們思考,總比一帆風順,突然栽個大跟頭要好。  再比如說,哀愁,鄉愁,離愁,本身就是對故土親人的掛牽、想念,台灣詩人余光中先生,那首《鄉愁》的小詩,膾炙人口,最後一句就是「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種情緒非常有益於健康。  反過來,如果人從早樂到晚,吃飽了飯就卡拉OK去,妻兒老小全忘,這人肯定不健康了。  適度的憤怒,非常好,是一種情緒,憤怒是一種能量,你這個人不會怒,早晚要憋出問題了。當然不要隨時發脾氣,要注意時間、場合、對象。  適度的恐懼,也是好的。我們起碼要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大自然和諧,原來我們總是鬥爭哲學,與天奮鬥,其樂無窮。有人改了一下,叫與天奮鬥,其樂無,最後結果是窮。  我們不健康的心理,有污染性,一張苦瓜臉,可以熏黑一片天空,一個家裡老爺子從早皺著眉,全家人都沒法過。所以,我們要塑造陽光心態,心理動態平衡。  我覺得心理絕對不平衡是「瘋子」,一天到晚覺得領導不對,同事不對,鄰居不對,這種人該去精神病院了。  絕對平衡的人是「傻子」,從早樂到晚,做不到,也不可能。  我們正常的人,應該在兩者之間保持動態平衡,避免長時間地陷入強烈的復性情緒之中。  有人說不要去攀比。這對嗎?你不跟人比,人家要跟你比。以前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的說法,現在應該改成「人比人得活著,貨比貨得留著。」  慾望只有在合理的範圍內去滿足它,才能緩解它。古往今來,凡成就大事者,都有強烈的慾望,慾望有激發創造力、競爭力,以及審美熱情等正面效應,有慾望,用在事業上會是成功的動力,用在享樂上是陷阱,因為慾壑難填。  淡泊名利。其實名利本身是件好東西,人活著如果不為名利所累,可能要為生計所累,大多數人愛名利,就是為了擺脫尋常生活的煩惱,試想從小就淡泊名利的人,他這輩子幹什麼事能有動力?況且許多時候個人的名是和集體乃至國家民族連在一起的。合理所得,適度擁有,知止長樂。  既要酸葡萄心理,又要甜檸檬心理  我覺得,我們需要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酸葡萄,就是伊索寓言里的狐狸,夠不到的葡萄就是酸的,不值得吃,就是珍惜自己有的。我有的東西,哪怕是檸檬也是甜的。心理學的問題,說起來好像很複雜,但想明白了,其實很簡單。  再說到快樂,我們常形容是「十分快樂」,其實,只要八分快樂就是最佳心態了,留兩分,該生氣,該發怒,都可以。至於「十分」快樂,任何事情,都是做不到十分的。  一個人如果有一百歲的境界,八十歲的襟懷,六十歲的智慧,四十歲的意志,二十歲的激情,兩三歲的童心, 就太好了;如果再加上六十歲的人, 四十歲的心臟,那你就更棒了。
推薦閱讀:

非法口供排除規則的反思與重構
C輪toB公司產品架構重構(新架構設計)
重構官商關係當恪守「親清」之道20160307武西奇
重構華夏文明——陰陽道學結構
SOA實踐 -- 使用IoC和AOP重構SOA應用

TAG:健康 | 重構 | 鐵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