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詵作品欣賞
圖文來源:網 絡
編輯整理:時晴堂藝術
王詵(1036年-1093年後,一作1048年-1104年後)〔北宋〕字晉卿,北宋畫家。太原(今屬山西)人,後徙開封(今屬河南)。熙寧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國大長公主,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元豐二年,因受蘇軾牽連貶官。元祐元年(1086)復登州刺史、駙馬都尉。擅畫山水,學王維、李成,喜作煙江雲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潤明潔,青綠設色高古絕俗。亦能書,善屬文。
其詞語言清麗,情致纏綿,音調諧美。存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煙江疊嶂圖》《溪山秋霽圖》等。王詵繪畫以山水見長,水墨山水受李成影響,具有幽雅清潤的格調。青綠著色山水則源自李思訓父子而又創新意,不古不今自成一家。所畫山水多為煙江遠壑、柳溪漁浦、晴嵐絕澗、寒林幽谷、桃溪葦村等「詩人難狀之景」。尤擅長畫小景山水,並能畫墨竹,師法文同。王詵傳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煙江疊嶂圖》及《瀛山圖》。《漁村小雪圖》(故宮博物院)為水墨山水,生動地描繪了初冬雪後山巒溪岸的景色,漁夫冒雪垂釣捕魚,文人雅士興沖沖地出遊,遠處山巒重疊,兩岸虯松盤屈,江面開闊。技法上以水墨渲染並施金粉以加強雪後的效果,用筆尖俏爽利,體現了李成畫派的特色。《煙江疊嶂圖》亦為王詵名作,開捲煙波浩渺,後段則奇嶂疊起,筆墨細潤,青綠設色典雅。
宋王詵綉櫳曉鏡圖團扇,絹本,設色,縱:24.2厘米,橫:25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圖中一晨妝已畢的婦人正對鏡沉思,抑或端祥自己,儀態端莊。一個侍女手捧茶盤,另一婦人正伸手去盤中取食盒。圖中用筆細潤圓滑,敷色妍麗而又清秀。周圍的灌 叢、桂樹皆以雙鉤填色法繪出,十分細緻,畫面有一種略帶哀怨的閑適之風。此圖人物造型似取材於另一幅宋代作品《飲茶圖》,作者已不可考。
宋 王詵瀛山圖
手卷,絹本,設色,縱24.5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 卷用勾勒青綠填染畫山,古樸清雅。畫家曾學李成皴法,以金綠為之,似古。似古就是似李將軍。其畫法是以墨勾、墨皴為基礎,而後著青綠色,著色部分似李思 訓,實際上似李昭道,古是青綠,今是水墨,故叫「不古不今」。
《圖繪寶鑒》說王詵:「又作著色山水,師李將軍,不古不今,自成一家」。
王詵漁村小雪圖
王詵漁村小雪圖局部
王詵漁村小雪圖局部
王詵漁村小雪圖局部
《漁村小雪圖》卷,宋,王詵作,絹本,設色,縱44.5cm,橫219.5cm。故宮博物院藏。描 寫冬季小雪初霽的漁村山林景色。圖中雪山奇松,溪岸漁艇,峰迴路轉,步移景易,整個畫面意境蕭索,籠罩在一片空靈、靜寂的氛圍之中,雖有漁夫艱苦勞作,但 反映的卻是文人逸士嚮往山林隱逸生活的雅緻情懷。此圖是王詵師法李成而自成一家的作品。圖中山石勾皴純用側鋒短筆,邊緣輪廓採用「破墨法」, 在勾勒之後用清水向內化開,墨色輕淡。寒林長松則用中鋒濃墨,從而突出表現了其凌寒不凋的高貴品格。為了表現積雪,除山巒留白外,作者還在峰頂、樹杈、沙 腳施以白粉。為了表現雪後陽光,作者又於樹頭、葦尖略染金粉,在通幅水墨之中吸收了唐以來金碧山水的畫法,是一種創造性的實踐。這幅作品充分體現了北 宋時文人畫強調「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主旨,以嫻熟的技法寫「詞人墨卿難狀之景」,正是「詩畫一律」的典範作品。
王詵疊翠爭流圖卷(傳)
王詵疊翠爭流圖卷(傳)局部
王詵疊翠爭流圖卷(傳)局部
王詵疊翠爭流圖卷(傳)局部
王詵疊翠爭流圖卷(傳)局部
王詵溪山秋霽圖
王詵溪山秋霽圖局部
王詵溪山秋霽圖局部
王詵溪山秋霽圖局部
王詵溪山秋霽圖局部
王詵溪山秋霽圖局部
王詵溪山秋霽圖局部 宋代 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
絹本,淡設色,縱:45.2厘米,橫:206厘米。
本圖以長卷形式表現秋日雨過天晴後郊野的清麗風光。卷中忽而兩山夾峙野水逶迤,忽而重岩疊嶂連綿而起,忽而江水橫陳浩淼空闊,其中點綴高人逸士漁夫釣者,表 現其悠閑生活情趣。宋人論畫山水謂需寫出可游可居之景,此圖布置有序,意境優美,正體現了這一要求。畫上無作者款識,元時曾經倪瓚、柯九思等人收藏,定為 郭熙之作,但此畫畫風清潤素雅,用筆尖利,與傳世的郭熙雄健渾厚之畫風頗不相同,謝稚柳更定為王詵之作。
大圖請橫屏欣賞:
推薦閱讀:
※馮瑋瑜:大道至簡 一件北宋定窯刻花雙魚紋碗入藏記
※中國美術史:第二節 北宋前中期的繪畫
※宋欽宗趙桓 過於軟弱的北宋末代皇帝趙桓
※北宋皇陵
※北宋 蘇軾《洞庭春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