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研究》階段小結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能發現這樣的現象:學生到辦公室訂正錯題或問問題時,你只要輕輕一點:請你再讀一讀題目,他會很快撓撓頭,不好意思地說:「哦,我知道怎麼做了!」或者有時候老師把題目讀一下,有的同學立刻就醒悟了。我們不能說沒有其他原因的干擾,但是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確實值得我們關注。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一條重要途徑,是學好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環節。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閱讀能教給他們思考,而思考則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可見閱讀對於學習的重要性。
閱讀理解不光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學習任務,數學課也經常存在閱讀理解的問題。事實上學生閱讀能力和數學技能水平往往很不相稱,有的學生計算技能發展得早,水平也較高,但是當面對文字題時就「傻眼」,難以應對。原因是在數學中不光有數字運算、空間關係和邏輯思維的問題,閱讀理解能力常常是解決數學問題,特別是數學文本問題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數學學習中,要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就要提高他們的數學閱讀能力。
這一段時間,我把前期的工作做了小結。把一些理論化的想法和不切實際的做法淘汰掉,取而代之以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元動力,數學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樂意走進課堂,去品味學數學的情趣,才會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慾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呢?
(一)力求以身示範,以情感人,喚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①讓教學語言富有情感;
眾所周知,在諸多科目當中,普遍都認為數學科比較呆板、單調和乏味,而數學本身的內容安排也不如語文那樣生動形象,在教學過程當中若不花點心思則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為了讓課堂變得生動一點,我在教學中力求表達語言生動、形象、帶有強烈情感。就連學生髮言的評價,我也注意措辭和語氣,給予強化式的鼓勵讚揚。例如:「你回答得很完整!」「你數學語言的組織能力很強」。聲情並茂的我加長了語氣強調了他們回答問題的與眾不同,一雙雙羨慕的眼神告訴了我他們喜歡這樣的「動力」。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活潑多樣,動靜結合,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隨時隨地樂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動口發展到想動手,而動手和動口都是促使學生動腦的最好途徑。
②領略數學教材無聲語言的作用;
在數學教材的每一節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多都是圖文並茂的。我在教學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例題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必要的時候對例題進行適當的改編,使例題即具有濃濃的數學味兒,又和實際生活相聯繫,貼近學生的生活。切忌太理論化和假空,脫離實際的為了數學而設計例題。引導學生帶有感情的解讀圖中和題目中的信息。作為教師,除了把那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來教育鼓勵學生,使學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學生從課堂引入現實生活當中,從而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二)、創設競爭性情境,引發閱讀興趣 ;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妨也在我們的小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閱讀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在教學活動中,指名學生讀題時,我適時問到:他讀的怎麼樣,那你來試一試!經過他們這樣的比拼,該注意的地方都重讀了,而其他的學生也基本弄懂了題意。
(三)、培養自覺的閱讀習慣;
閱讀學習方法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自主學習。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的閱讀學習應該是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事實上,只有當學生真正確立起一種超越興趣的閱讀觀,基於學習的不同需要而主動閱讀時,閱讀學習方法的優越性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從這個意義上說,指導閱讀方法的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實踐表明,只有當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閱讀學習的能力才能產生質的飛躍。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抓住以下幾點對學生進行培養。
①、課前預習閱讀: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恰當的課前預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獨立獲取新知的能力,學生帶著預習中不懂的問題聽課,也必定會增強聽課的效果。課前預習離不開閱讀,為提高預習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要明確預習的範圍和要求。若有必要,還要設計相應的與舊知聯繫的帶有懸念性的問題或與新知相關的有趣練習題,促使學生主動預習。新授前,還應檢查預習的情況。上課時,圍繞練習問題展開討論,彼此交換對這些問題的認識,老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能完全理解預習的內容,而且積極主動,興趣盎然。
②、課後溫習閱讀
課後溫習也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及時的課後溫習,不僅能鞏固新知、強化記憶,促進知識的系統化,而且能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反思,客觀地自身歸因,提高學習的質量。正確的課後溫習方法,應該是回憶、解題與閱讀思考的有機結合。那種只解題、不讀書的課後溫習對正確學習方法、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極其有害的。因此教師要明確提出課後溫習的閱讀要求,並給予必要的方法指導,使學生在溫習閱讀後有強烈的收穫體驗。如:學會了什麼知識?運用了什麼學習方法?掌握新知識的關鍵是什麼?難點在哪裡?新舊知識有何聯繫?還有哪些疑問等等。
在課堂教學中,適合閱讀學習的內容和環節還有很多,上述幾點只不過是基於課題實驗的一些膚淺的歸納。如何進一步發揮閱讀學習方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構建一個既體現現代教學思想,又利於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素質的基本教學模式,還有特於我們進一步的實踐和探索。
在課題實施的過程中,又發現了一些新的有待於解決的問題:
1.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學生不主動運用,閱讀意識還不夠強,走馬觀花看大概的現象仍比較嚴重,怎樣增加學生細心閱讀的意識,培養對閱讀的熱情和興趣?
2.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大化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3.怎樣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閱讀方法?
5.學校數學教師缺乏專業的引領,缺乏專家的指導。
目前正在思量上述四個問題的對策。
推薦閱讀:
※唐代古琴演奏美學及音樂思想研究·結語
※分時戰法研究(二十三————二十六)AA
※敘事研究與案例研究的性質和應用
※什麼是「天文」?又為什麼要研究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