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合唱的情感表現問題

  以前我一直受這個問題的困擾,合唱音樂的情感表現是否僅僅通過強弱來實現?2006年在韓國拿獎,我至今可以清晰地記得當時我是如何用理性去指導合唱團來進行情感抒發的。2008年的青歌賽上,天大合唱團演唱了《春暖花開的時候》——這是偏政治性的作品——為了紀念那些抗擊冰雪的戰士們,崔薇老師在最大程度上「藝術化」地創作了這個作品。在好幾個指揮下的努力,作品的處理才最終成型,並且每個指揮都要求要「飽含深情,富有情感,要有『畫面感』,要敘事……」。我當時作為合唱隊員上台參加表演,在演唱的時候,我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歌曲中,並且我也感受到了其他隊員飽滿的情緒。由於當時太激動,包括我在內的好些隊員都是含淚唱完這個作品的。大家都覺得唱得不錯,我也這麼覺得(除了少數技術問題)。但在網上看到一些消息,不止一個人留言說「毫無表現力」,「毫無情感可言」,合唱團的表演是不是真的出了什麼問題?我下載了當時的演出,看完之後多少體會到了網友為什麼會這麼評價。不過我仍然很迷惑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時隔一年半,直到這個月初,我才終於有了些頭緒。  我的觀點是:合唱團需要表達出所有隊員的共有情感,而非個人情感。而如何讓所有人都「擰成一股」,抒發同樣的情感,這需要指揮來引導。比如,在演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時候,如果合唱指揮要團員們「富有情感」,這時會有幾個問題出現。有的團員想像的畫面是「廣闊的草地與清澈見底的湖水」,有的團員則想成「沒過膝蓋的大草地上,牛羊在奔跑」,有人則希望唱出「肥沃」的感覺來。這個時候,如果合唱指揮僅僅只要求「富有情感」,以上問題就會顯現。「清澈的湖水」與「肥沃的土地」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音色及音樂表現,這時合唱隊的色調不統一(每個聲部也不統一),會產生抵消的效果,並且聲音不幹凈。事實上現在有很多合唱團在演唱中國藝術合唱作品時,合唱隊員仍然在用比較獨唱化的方式來抒發情感,或者只有強弱變化。情感是非常不精確的一種表達方式,合唱隊員的想法可能各不一樣。我現在的做法是,先需要理性分析一下作品的樂句走向等系列問題,然後告訴合唱隊員如何做到來烘托某種氣氛,並且告訴他們需要使用何種技術。在一開始,隊員們很可能會比較機械地完成,這是正常現象。但一兩遍之後,指揮對樂句的處理就需要上升到與隊員們產生共鳴的地步。如果指揮的處理沒有與隊員產生共鳴,那麼可能需要改變一種方式來讓隊員接受。在指揮台上,指揮永遠都需要頭腦清醒,這是理性的一個表現,然後需要察覺出隊員的表現,根據他們的反映來調整指揮的方式。  在實際操作上,並不容易做到。依照上面的要求,我發現之前我所給合唱團排練的東西,有很多並不「達標」(有些是有技術問題的),因為太多的音樂表現要求得模糊,導致人心不齊。觀看和聆聽自己以前的指揮錄像和錄音,始終心裡覺得難受。難受的第一點是因為技術,比如音準問題。第二點是因為作品的情感表達。儘管合唱隊有些歌還過得去,但還遠遠沒到終點。附:2009年8月28日,我與伍貽平博士在網上進行了長達3個小時的討論和交流(這樣的網上交流比較頻繁,並且讓我受益匪淺)。他說他不完全贊同我的觀點。他的觀點如下:情感表達有共性,也應該(不可避免的)有個性。即使每個人頭腦中有同一個畫面,在聲音表達上仍然有很多差別。而正是這些細節上的差別,使得合唱成為色彩豐富的藝術。如果合唱隊員完全一致,則難免顯得機械。在美國,有一些優秀的指揮家,他們並不要求合唱隊員的聲音一致,而是充分發揮個性。之後他們會用各種手段,讓這些有個性的聲音捏成一個豐富的整體,而讓所有人的個性成為合唱團的共性。總結:伍老師的一席話,從另外一個角度闡釋了合唱音響的多樣性,不妨大家(包括我自己)都拓展一下思路,突破自己的「瓶頸」,從更高一個層次來理解合唱,理解音樂。  以前我一直受這個問題的困擾,合唱音樂的情感表現是否僅僅通過強弱來實現?2006年在韓國拿獎,我至今可以清晰地記得當時我是如何用理性去指導合唱團來進行情感抒發的。2008年的青歌賽上,天大合唱團演唱了《春暖花開的時候》——這是偏政治性的作品——為了紀念那些抗擊冰雪的戰士們,崔薇老師在最大程度上「藝術化」地創作了這個作品。在好幾個指揮下的努力,作品的處理才最終成型,並且每個指揮都要求要「飽含深情,富有情感,要有『畫面感』,要敘事……」。我當時作為合唱隊員上台參加表演,在演唱的時候,我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歌曲中,並且我也感受到了其他隊員飽滿的情緒。由於當時太激動,包括我在內的好些隊員都是含淚唱完這個作品的。大家都覺得唱得不錯,我也這麼覺得(除了少數技術問題)。但在網上看到一些消息,不止一個人留言說「毫無表現力」,「毫無情感可言」,合唱團的表演是不是真的出了什麼問題?我下載了當時的演出,看完之後多少體會到了網友為什麼會這麼評價。不過我仍然很迷惑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時隔一年半,直到這個月初,我才終於有了些頭緒。  我的觀點是:合唱團需要表達出所有隊員的共有情感,而非個人情感。而如何讓所有人都「擰成一股」,抒發同樣的情感,這需要指揮來引導。比如,在演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時候,如果合唱指揮要團員們「富有情感」,這時會有幾個問題出現。有的團員想像的畫面是「廣闊的草地與清澈見底的湖水」,有的團員則想成「沒過膝蓋的大草地上,牛羊在奔跑」,有人則希望唱出「肥沃」的感覺來。這個時候,如果合唱指揮僅僅只要求「富有情感」,以上問題就會顯現。「清澈的湖水」與「肥沃的土地」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音色及音樂表現,這時合唱隊的色調不統一(每個聲部也不統一),會產生抵消的效果,並且聲音不幹凈。事實上現在有很多合唱團在演唱中國藝術合唱作品時,合唱隊員仍然在用比較獨唱化的方式來抒發情感,或者只有強弱變化。情感是非常不精確的一種表達方式,合唱隊員的想法可能各不一樣。我現在的做法是,先需要理性分析一下作品的樂句走向等系列問題,然後告訴合唱隊員如何做到來烘托某種氣氛,並且告訴他們需要使用何種技術。在一開始,隊員們很可能會比較機械地完成,這是正常現象。但一兩遍之後,指揮對樂句的處理就需要上升到與隊員們產生共鳴的地步。如果指揮的處理沒有與隊員產生共鳴,那麼可能需要改變一種方式來讓隊員接受。在指揮台上,指揮永遠都需要頭腦清醒,這是理性的一個表現,然後需要察覺出隊員的表現,根據他們的反映來調整指揮的方式。  在實際操作上,並不容易做到。依照上面的要求,我發現之前我所給合唱團排練的東西,有很多並不「達標」(有些是有技術問題的),因為太多的音樂表現要求得模糊,導致人心不齊。觀看和聆聽自己以前的指揮錄像和錄音,始終心裡覺得難受。難受的第一點是因為技術,比如音準問題。第二點是因為作品的情感表達。儘管合唱隊有些歌還過得去,但還遠遠沒到終點。附:2009年8月28日,我與伍貽平博士在網上進行了長達3個小時的討論和交流(這樣的網上交流比較頻繁,並且讓我受益匪淺)。他說他不完全贊同我的觀點。他的觀點如下:情感表達有共性,也應該(不可避免的)有個性。即使每個人頭腦中有同一個畫面,在聲音表達上仍然有很多差別。而正是這些細節上的差別,使得合唱成為色彩豐富的藝術。如果合唱隊員完全一致,則難免顯得機械。在美國,有一些優秀的指揮家,他們並不要求合唱隊員的聲音一致,而是充分發揮個性。之後他們會用各種手段,讓這些有個性的聲音捏成一個豐富的整體,而讓所有人的個性成為合唱團的共性。總結:伍老師的一席話,從另外一個角度闡釋了合唱音響的多樣性,不妨大家(包括我自己)都拓展一下思路,突破自己的「瓶頸」,從更高一個層次來理解合唱,理解音樂。
推薦閱讀:

大姨媽的10種表現,預示子宮問題,出現3種就要看醫生了!
何冰《白鹿原》中表現如何評價?
女人愛上你之後,不由自主得會有這三個表現!
男人出現這4種表現,說明「那個」不行了,需要越早治療
生活中的五種表現,說明對方深愛著你

TAG:情感 | 表現 | 合唱 | 問題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