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的「瘋狂快線」鐵路——比中國造蒙內鐵路早121年的「英國同款」

肯亞的「瘋狂快線」鐵路——比中國造蒙內鐵路早121年的「英國同款」2017年5月31日,全長472公里、設計客運時速120公里、貨運80公里的蒙巴薩-內羅畢鐵路舉行了通車交付儀式,肯亞總統肯亞塔(UhuruKenyatta)親自出席了儀式。正所謂「一家歡樂一家愁」,就在許多人為被命名為「馬達拉卡快線」(MadarakaExpress,馬達拉卡是斯瓦西里語「自由」之意)的新鐵路歡呼之際,也有一些人黯然神傷——「瘋狂快線」(LunaticExpress)恐怕離謝幕越來越近了。「瘋狂快線」是什麼?是一條舊鐵路,其2/3的路線正好和蒙內鐵路重合,而這條「快線」的歷史十分悠久,第一對列車正式通行已是距今121年前的事了。學過高中世界歷史的都知道,19世紀末歐洲列強加緊瓜分全球殖民地,非洲則是殖民地瓜分最瘋狂的地區,為爭奪非洲殖民主導權,英、法不惜耗費巨額人力、物力,發起了「對穿非洲」的行動,並極力探索非洲四大河流(尼羅河、贊比西河、剛果河、尼日河)的源頭,目的是搶先佔領非洲腹地,成為非洲殖民的盟主。當時英國自北邊的埃及-蘇丹和南邊的南非-羅德西亞(今辛巴威和尚比亞)南北對進,法國則從法屬蘇丹(今塞內加爾和馬里)和吉布地東西對進,最終英國「領先一個身位」險勝一局。雖然如此,但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勢力仍然強大(殖民地總人口比英國的少,但面積比英國的大),而新興的德國搶佔了坦噶尼噶(今坦尚尼亞的大陸部分),對英國在非洲東部最重要的殖民地——肯亞構成嚴重威脅。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一些著名殖民狂熱分子希望「做一件大事」來鞏固英國在非洲東部的優勢。什麼大事?就是從當時英屬東非首府蒙巴薩港修一條長長的鐵路,一直通到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這裡是當時英國在非洲腹地最堅固的據點,這樣一條鐵路修通後,隔著維多利亞湖可以連接同樣為英國所修建、通往南非的鐵路,一旦有事,全副武裝的英國陸軍就可以從印度乘船趕到蒙巴薩,然後借鐵路的便捷迅速調動到非洲腹地,對付其它歐洲人和非洲土著都不在話下,沒事時則可將非洲中部豐富的資源,比如礦產和熱帶作物,裝上火車,運到蒙巴薩,再從這裡裝船運往印度——當時英國想在印度發展加工業,這條鐵路恰可成為為「印度工業區」輸血的「血管」。這項計劃最狂熱的倡導者,一是因殖民印度和染指西藏而為中國近代史所熟知的英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屬印度總督寇松(George Curzon),二是英屬東非總督艾略特( CharlesEliot),這項計劃幾乎立即遭到英國議員們的強烈質疑,國會議員亨利.拉布謝爾(HenryLabouchère)質疑寇松的想法是「瘋狂且毫無道理的念頭」——這麼昂貴的鐵路有什麼用?建成後運什麼人和什麼貨?當時這條鐵路沿線布滿了熱帶森林、稀樹草原和荒地,人煙稀少且多為對白人充滿敵意的非洲部族,如馬賽族、南迪族、布干達族等,零星散布的少量村莊外,則是獅子、大象等野獸的樂園,東部非洲幾乎沒有工業,甚至沒有合格的勞動力,一切都要從外運進來,代價可想而知。但殖民狂熱驅使英國人不顧一切地上馬了:1890年,蒙巴薩-坎帕拉鐵路正式破土動工,設計全長2765公里,為了省錢,採用了法國人熟悉的「米軌」(軌距1000毫米的窄軌),而非英國人習慣的、1937年後稱為「標準軌」的1435毫米軌距。由於當地找不到合適勞工,艾略特和寇松合作,從印度動員了32000名以上的勞工赴非洲建設鐵路,全部20條每條長9米的鐵軌、120萬個軌枕、20萬個魚尾形接軌夾、40萬個魚尾板螺栓、480萬個鋼珩也都要從印度乃至英國本土進口,為此不得不首先擴建蒙巴薩港。這條鐵路對於當地土著而言,是方便殖民者侵略、掠奪的工具,而沿著鐵路大量湧入的「外人」則破壞了他們既有的生活平靜,針對鐵路的武裝反抗風起雲湧,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柯東屠殺」和「南迪戰爭」。「柯東屠殺」發生在1895年11月。當時英國殖民者基爾吉森(ThomasGilkison)派出一支由150名武裝人員和1000名搬運工組成的補給車隊,前往納庫魯(現肯亞裂谷省省會)為鐵路施工者補充給養,返程時車隊在馬賽族柯東-馬泰(今天肯亞馬伊馬西烏)部落駐地附近宿營,武裝人員不斷前往部落偷竊牛奶和誘拐少女,引發部落憤怒,部落長老連夜拜訪車隊,告誡「不要亂來」,當時車隊負責人信誓旦旦答應,但隨後就縱容部下繼續誘拐少女,結果激發部落反抗,100名武裝人員和646名車隊搬運工被殺死。殖民者震怒地認為「野蠻人不識好歹」,英屬東非總會計師迪克(AndrewDick)大言不慚地要帶領人馬「犁庭掃穴」,他率領30名英國士兵和一些本地僱傭兵出發,沿途不斷劫掠土著人牲畜和焚燒房屋,結果被馬賽族武士採用誘敵深入、分割包圍的方法全殲。由於迪克隨行有3名法國人,後者不滿迪克做法,勸阻無效後中途離開,並隨後將耳聞目睹公諸於眾,歐洲輿論為之大嘩,狼狽不堪的英屬東非當局不得不停止報復,和馬賽族「私了」。「南迪戰爭」則發生在1896年之後,當時肯亞境內(蒙巴薩至基蘇木)970公里已通車,鐵路主要在烏干達等裂谷腹地進行(包括配套的支線),南迪部落酋長薩默埃(KoitalelArap Samoei)率部反抗,一直鬥爭到1905年,最終被臭名昭著的英國冒險家、軍事間諜梅納茨哈根(RichardMeinertzhagen)鎮壓下去,南迪族人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除了當地人,野生動物也是「殺手」:1898年,兩頭獅子偷襲建築工地,至少吃掉28名工人(有說實際吃掉135人的),甚至警察總監羅亞爾(CharlesRyall)在軌道宿營車休息時,也差點被破窗而入的一頭獅子吃掉。內羅畢鐵路博物館至今收藏著3枚當年偷襲鐵路工地被打死獅子的爪子。不過正如內羅畢鐵路博物館副館長蘭迪加(EliasRandiga)所指出的,「獅子不過吃掉百來個工人,但修建鐵路死亡的工人多達4000個,每一英里就要付出4條人命」——他們死於瘟疫、勞累、事故,以及殖民者的苛待。1896年肯亞境內鐵路開始通車,1901年,鐵路修到維多利亞湖東岸的肯亞城市基蘇木,此後則陸續修築,官方說法是1929年「大體竣工」,據說直到1956年才算「停工」(而不是完工)——此時距離肯亞獨立也只剩下了7年。這條鐵路僅在肯亞境內就花費了550萬英鎊,折算成今天的幣值,相當於6.6億美元,不算徵用的非洲本地勞工(數量無法統計,其中死亡約2000人),僅投入的印度勞工就有2498人喪生。6724名精疲力竭的印度勞工選擇留下來,他們構成了蒙巴薩的印度人社區。艾略特稱「從來都是國家建成一條鐵路,但我們卻用一條鐵路建成一個國家」,試圖以此為「瘋狂快線」辯解,如果僅指內羅畢,他的說法不無道理:由於工期拖得太長,原本是個內陸小村的內羅畢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後勤基地和集市,並逐漸發展成擁有600萬人口的東非最大城市之一。但對於肯亞和東非而言,這只是一條將它們的血肉掠奪到外國的吸血管,和一條隨時將鎮壓者運進來的運兵通道。可悲的是,寇松、艾略特的瘋狂想法只實現了一半:由於工期太長和英國國力隨後下降,他們所憧憬的「印度工業區」成為泡影,艾略特煞費苦心構思的「白人殖民計劃」(讓蘇格蘭農民沿著鐵路一步步滲透到肯亞和烏干達腹地,最終將當地「染白」)則完全落空:的確有少量蘇格蘭農民移居肯亞,但他們走到離海岸線不遠的地方就不願前進,就此定居下來,更富戲劇性的是,肯亞獨立後絕大多數蘇格蘭農民選擇了肯亞籍,並成為今天這個新興非洲國家拳頭產業——精細農業和園藝業發展的頭號功臣。說到這,其實必須強調一下,「瘋狂快線」的正式名字是「烏干達鐵路」(遵循歐洲傳統以鐵路終點為名),「瘋狂快線」典出前文提到的英國國會議員亨利.拉布謝爾,而正式得名則是1971年作家米勒(CharlesMiller)在《倫敦快車:帝國主義的遊戲》(The Lunatic Express: An Entertainment inImperialism .)中「拍板定案」。「倫敦快車」是這條「快線」上客車的標準名稱,肯亞獨立後仍然沿用,但「快車不快」,內羅畢-基蘇木段因無人問津,2012年停運,蒙巴薩-內羅畢段理論運行時間13小時,2016年英國《經濟學人》記者實地探查,發現「一般需要24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而當地人則「默認」全程運行時間為25小時——而同樣區間,「馬達拉卡快線」只須4小時。2017年4月28日,「瘋狂快線」的最後一列「倫敦快車」開出,今後這條古老鐵路的命運,人們尚不得而知。2016年9月29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表了名噪一時唱衰蒙內鐵路的文章《肯亞會否出現另一條「瘋狂快線」》,質疑蒙內鐵路是「耗費巨資、毫無用處的『白象』」,並借所謂「蒙內鐵路火車撞死大象」指責新鐵路「影響野生動物生存」。對此一些非洲學者調侃道「他們忘記內羅畢鐵路博物館裡收藏的獅子爪了么」,並指出正是「瘋狂快線」的通車,導致大量歐洲獵人更方便地出入非洲腹地,獵殺了數以萬計的獅子、大象、羚羊和斑馬。這篇文章還暗示,蒙內鐵路征地「損害了馬賽族部落的利益」,對此有人不無譏諷地反駁「柯東事件那會英國人怎麼不想想馬賽族部落的利益」?

推薦閱讀:

此人死後,百官路過其墳都要跪拜,鐵路也要繞道,只因家世太顯赫
為什麼有人分辨不出顏色?
楊庄事故-中國鐵路史上最為慘烈幾乎被遺忘的事故
金山鐵路松浦行記

TAG:中國 | 鐵路 | 英國 | 瘋狂 | 肯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