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之秋:三國沮授才比張良惜未遇明主
選自新書《大漢變局》 作者 葉之秋
導言:我們都知道劉備首席謀士諸葛亮,身在隆中就曾經作對策,料定天下三分。其實東吳孫權帳下魯肅也同樣有東吳版隆中對,想以東吳為根據地,佔據荊襄,吞併巴蜀,以長江為界,對抗中原,伺機北伐,問鼎中原。當時,魯肅初見孫權,赤壁之戰還未發生,荊州劉表病危,後嗣未定,巴蜀劉璋暗弱,自保尚且不足,若天下沒有劉備,或劉備沒有遇上諸葛亮,魯肅之策,當可實現。
劉備、孫權、曹操,是三國中後期剩下的三大諸侯,其實,在三國前期,也同樣有很多才智之士人,只可惜或者未得其時,或者未得其主,袁紹手下的謀士沮授,就是其中之一。
沮授有大才,在袁紹帳下就如劉邦之張良,為袁紹提出了很多具有超前眼光的建議,只可惜袁紹短見,大部分都沒有採納。那沮授提了什麼建議,袁紹又為何不採納呢?
沮授此人年少時就有大志向,曾經在冀州刺史韓馥的門下擔任別駕、騎都尉。袁紹奪得冀州之後,對冀州原來的一些名士也傾心結交,徵召沮授為官。沮授新從袁紹,苦心思謀之後向袁紹提出了一個非常具有戰略眼光的建議。沮授首先說袁紹的優勢「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渤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說袁紹二十歲左右就開始為官,揚名天下。當董卓亂政,廢立皇帝的時候,袁紹仗義執言,公開反對董卓,單騎逃出洛陽,讓董卓恐懼,讓天下人傾倒。現在袁紹擁有富饒的冀州,威震河北,名重天下。確實,袁紹擁有其他諸侯無法比擬的優勢。四世三公的家底,誅殺閹宦、對抗董卓的忠義之行,關東聯軍盟主的崇高地位,加上現在冀州牧的雄厚實力,逐鹿天下,似乎唾手可得。
然後,沮授為袁紹謀劃日後的發展方向。其一,「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雖然冀州附近有黃巾軍,有黑山軍作亂,亂軍兵力數十萬,但是青州沒有強有力的諸侯,佔領青州是第一步;其二「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單純的農民起義組織不嚴密,沒有出色的領袖管理,人數再多也容易擊破。只要青州被佔領,并州的張燕陷於重圍,沒有了依靠,必定會感到害怕。一旦畏懼,那張燕北滅也就是早晚的事情。其三,「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一旦青州被拿下,幽州的公孫瓚獨木難支,最終也會被我們消滅。我們自然就能佔領幽州。其四,「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冀州、幽州等州縣,匈奴等少數民族經常前來侵擾,一旦我們擁有四州之地,實力強大,匈奴也必然追隨我們,投向我們。其五,「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在佔領四州之後,沮授提出,可以廣泛招攬賢才,訓練軍士,然後把漢獻帝重新迎接到洛陽,恢復漢朝的宗廟,然後號令天下,來征討那些不服從自己的人。憑藉天子的威權,誰能夠和我們爭鋒呢?只要有幾年的時間,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了。
袁紹聽了沮授的意見,很高興,說,這些都是我的心裡話啊。於是讓沮授擔任監軍,官拜奮武將軍,成為袁紹帳下的第一高官。
幾年之後,沮授的前四個建議,袁紹都照做了,唯獨第五個,迎接漢獻帝,恢復漢室宗廟給耽擱下來了。
一開始,或許是董卓在世,軍力強大。可不久董卓被王允、呂布殺死。漢獻帝在長安受盡了郭汜、李傕的蹂躪。郭李二將狗咬狗,漢獻帝得以逃亡河東,一路上吃盡苦頭。此時,沮授再一次建議袁紹迎接漢獻帝。
沮授說,將軍您四世三公,幾代都是忠義名臣,現在皇帝遭難,宗廟毀壞,看那些其他的諸侯,表面上說自己是為了大義而起兵,其實都想消滅對方,奪取利益,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的心裡有皇帝,有百姓的。現在我們已經基本上安定了下來,有一些實力了。就應該前往迎接漢獻帝,讓天子在鄴城建都,然後挾天子令諸侯,蓄養士兵戰馬來征討那些不臣服的諸侯,這樣誰又能阻擋呢?
袁紹一聽,挺有道理的,就下令照辦。
可後來,郭圖、淳于瓊兩位謀士跑得來,告訴袁紹說,漢室衰微,已經很久啦,現在還要想復興漢室,不是太難了嗎?況且現在天下英雄割據州縣,士眾動輒幾萬,就像是前人說的,「秦失其鹿,先得者王」。如果我們迎接天子到我們這裡,做什麼事情都要上表請奏,聽從皇帝的,自己的權力就會變輕;不聽從皇帝的就會被人說成抗拒命令。迎接皇帝,可不是什麼好計策啊。
袁紹一聽,也挺有道理啊。迎接漢獻帝的事情就擱置了。
沮授五策中,四策是教袁紹如何才能壯大自己,第五策則是為復興漢室伏筆。沮授的心中,忠於漢室是人臣大義,作為四世三公的袁紹,世代蒙受朝廷恩惠,就算是其他人反叛,唯獨袁紹不可以反叛。
但是,袁紹是不是真心關心漢室,沒有什麼私心雜念呢?
袁紹此人,和其弟袁術相比,有同樣的身世,可是名聲好太多了。為什麼呢?因為誰都知道袁術是個小人,只要為了利益,誰都可以出賣。袁術可以斷孫權的軍糧,可以勾結呂布對抗曹操,尤其是恬不知恥的自封為皇帝。可袁術如此不知到顧忌,不知道收斂,惹得天下人人怨恨,稱帝沒多久就混不下去了,到臨死只能吃麥屑。
反觀袁紹名聲為什麼好?因為他會演戲。
袁紹誅殺閹宦,是為了投何進所好,更快往上攀。反對董卓,是因為為勢所逼,不得已為之。豎起反董卓大旗,是因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有造反,才是生存之道。為了得到冀州,可以設局誆騙韓馥,最後將昔日老友韓馥趕盡殺絕。袁紹和袁術一樣,內心狡詐,可是他卻將自己掩飾的很好。
最能體現袁紹野心的是袁紹也曾經想擁立劉虞做皇帝,來對抗董卓的長安王朝。但是明白人都知道,這樣無異於攪亂天下。於是曹操反對,連劉虞都躲避不及。請人來當皇帝,那個被邀請的人還不樂意。為什麼?因為劉虞知道,這個龍椅不好做,這些擁立自己的人,都是一夥如狼似虎的巨奸。
可惜,沮授看清楚的局勢,卻沒看明白袁紹。
袁紹聽了郭圖等建議之後,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袁紹和沮授有了隔膜。沮授覺得袁紹很虛偽,又不忍心放棄,於是百般諫諍,多了很多自己覺得真誠,袁紹覺得煩人的話。兩個人距離越來越大,隔膜越來越深。
後來,曹操迎接漢獻帝到達許都,挾天子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巨大優勢,袁紹一次次的拒絕沮授的合理建議,最終導致敗亡。當袁紹官渡戰敗後,沮授被曹操俘虜,曹操和沮授一番交談,不禁感嘆:「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並誠摯邀請沮授加入自己。沮授拒絕。曹操把沮授好酒好菜供養起來,經常派人去勸說,可沮授不為所動,明白告訴曹操,只要你不殺我,我必定回到河北,幫助袁氏重振雄風。
曹操無奈,只能將沮授殺死。
沮授有忠義之心,有安邦之才,可嘆未遇明主,在仕途上跟對人,站好隊,實在是太重要啦!
推薦閱讀:
※[轉帖]蘇東坡對張良的評論果然與眾不同 作者: 袁榮
※張良得兵書
※劉邦派張良冊封韓信有何用意
※張良精於謀韓信神於兵,蕭何憑啥與他們並稱三傑
※當時韓信和張良序次兵法那些兵書,可作為寶物名品修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