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紫砂一丸,不取珠玉 ,說紫砂氣 茶之韻

  「富貴土」是紫砂的別稱,而今隨著泥料的日漸稀少,紫砂的價格攀升,成了名符其實的富貴土。  關於「富貴土」的來歷倒是有個奇趣的傳說。  在太湖之濱的宜興丁蜀鎮西北邊,有兩座小山丘,分別叫做青龍山和黃龍山。傳說許久之前鎮里的居民在閑暇時,從山上取陶土製成碗、罐。一天,一個奇怪的僧人來到小鎮上,他邊走邊大聲叫喚:「富有的皇家土,富有的皇家土」,村民們看著這個僧人,心中充滿疑惑。僧人又說:「不是皇家,就不能富有嗎?」說完便直直往青黃二山走去,人們跟著僧人一起走,到了黃龍山和青龍山間,僧人忽然間就消失了。人們四處尋找,看到好幾處新開口的洞穴中有各種顏色的陶土。於是人們將陶土搬回家,敲打鑄燒,神奇般的燒出了和以前不同顏色的陶器,這便是紫砂陶。  探尋紫砂的歷史,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因為紫砂於何時創始,在中國的陶瓷史上一直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雖然有大量的史料記載,紫砂始於明代中晚期,但不斷出土的紫砂質碎塊,卻把時間指向更加遙遠又不明的年代。  直到1976年宜興一家陶瓷廠在施工中意外的發現了紫砂古窯遺址,才得到證實宜興紫砂陶始於新石器時代,因此民間傳說,把越國的范蠡奉為「宜興陶瓷創業的祖師」或「陶朱公」是不真實的。  紫砂泥料十分珍貴,一般分為紫泥、綠泥和紅泥,有著「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土一丸」的說法。它結構緻密,接近瓷化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表面光挺平整之中,蘊含著微小的顆粒變化,呈現出砂質粗糲,卻又泛著閃耀透明的,若有似無的紫光,古樸清雅,衍伸出了許多種類的產品,受到人們的追捧。  紫砂成壺  展文人風骨  從前的紫砂陶器多為炊具,而真正讓紫砂工藝名滿天下的「壺」,是直到明代正德年間才產生。  傳說,在宜興近郊金沙寺中,有位喜歡喝茶的金少僧,他自行取就近的紫砂細泥製成小茶壺,經過焙燒後,成為歷史上最早的紫砂壺。不過,金沙僧製作紫砂壺究竟是什麼模樣,文獻中很難找到答案,倒是後來在金沙寺陪公子讀書的供春,成了紫砂茶壺之父。  紫砂的泥色敦厚,古雅可愛,不媚不俗,與文人氣質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愛篤好、以坯當紙,或撰壺銘,或書款識,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據不完全統計,從明正德年間,至清宣統以各種形式參與紫砂陶瓷設計、創作的著名學者、詩人、藝術家不下九十餘人。而凝聚著獨特氣質的紫砂「文人壺」,則是其中的翹楚。  供春壺  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江蘇宜興制砂壺名藝人供春所作的壺。供春陪同主人在宜興金沙寺讀書時,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會做紫砂壺,供春就偷偷地學。後來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澱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銀杏樹的樹癭,也就是樹瘤的形狀做了一把壺,並刻上樹癭上的花紋。燒成之後,這把壺非常古樸可愛,於是這種仿照自然形態的紫砂壺一下子出了名,人們都叫它供春壺。  最早有文人參與的事例是蘇東坡,他設計的「東坡提梁」已經傳頌至今,而後其像徐友泉、時大彬等人也極有可能對文人壺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陳曼生的出現又將文人紫砂壺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西泠八家」之一的陳曼生,原名陳鴻壽,清代篆刻家,其藝術涉獵廣泛,且造詣極高。因為愛壺,陳曼生四處尋找紫砂藝人,終於和楊彭年、楊鳳年兄妹達成協議,共同創作紫砂壺。楊氏兄妹負責燒制紫砂壺,陳曼生則負責設計與篆刻。因為,陳曼生無論是詩、文、還是金石、磚瓦文字都很在行,他的運刀猶如雷霆萬鈞,顯得雄健朴茂,金石味十足。他和楊氏兄妹的合作相得益彰,將紫砂壺創作引入另一種境界,於是紫砂壺歷史上便出現了「曼生壺」。  曼生壺的壺銘總是意味深長:「月滿則虧。置之左右,以為我規。」這是陳曼生刻在一把半月壺上的座右銘,其中的意思是:盛極必衰,樂極生悲。將這把壺隨身攜帶,放在眼前,作為處世道的提醒。  曼生壺是詩、書、篆刻、壺的完美結合。陳曼生將紫砂壺從純粹的生活用品提升到的文人賞玩藏品。在紫砂壺數百年的歷史中,陳曼生是一個無法逾越的名字。  文人壺的構成有著自身的形成法則,更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冠以「文人」這個字眼,不僅僅是由於文人的參與,更重要的是表達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文化特性,表達穿越世俗制約,以達閑雅之心境。  文人紫砂壺帶來的是一種心靈上的寄託,更是一種情感與文化的體現 ,以情融壺,更能引起文人的共鳴。  曼生十八式  陳曼生創作的十八種款式紫砂壺,壺的腹部或肩部刻有詩文、經文,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銘」、「阿曼陀室」,或「曼生為七薌題」等等, 是中國工藝美術設計歷史上是一件重要之事。  這十八款紫砂壺分別為:「石」、「汲置」、「卻月」、「橫雲」、「百衲」、「合歡」、「春勝」、「古春」、「飲虹」、「瓜形」、「葫蘆」、「天雞」、「合斗」、「員珠」、「乳鼎」、「鏡瓦」、「棋奩」、「方壺」。  馥郁香茗  聚天地之靈韻  「茶壺」二字似乎註定了茶與壺之間是密不可分的一體。而紫砂壺與普洱茶又彷彿是天生一對的絕配。  紫砂壺的高密度,細微的氣孔使它既保溫,又透氣,用來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渙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長物志》說它:「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壺壁吸附茶氣,日久即使用空壺裡注入沸水也有醇郁芳馨的茶香。反之,因為吸收了茶汁茶氣,紫砂的色澤會更加光潔溫潤。選壺泡茶,以茶養壺,每日品茶啜茗,摩挲把玩愛壺,此番情調是好茶愛壺客的心頭之好。  而且,保溫性強的紫砂壺用來泡半發酵或全發酵的茶葉最好不過,像凍頂烏龍,或者普洱茶都是極佳的選擇。用紫泥的紫砂壺和普洱搭配,更是壺與茶最絕妙的搭配。紫砂壺與普洱茶,一個是天然泥砂捏就,一個是野生葉芽捻成,在火與水的交流中,散發著大自然對人的恩澤。  如果說紫砂壺是普洱茶的好茶具,那麼,普洱茶就是「蹲在」紫砂壺裡最久的茶。因為,雲南大葉種茶本身葉片比較大,所以需要選擇脖大、耳桶飽滿的壺型,而要釋放普洱熟茶的內含物質,則需要一個「悶」的過程,既不能「悶」太久,又要散熱,但紫砂壺能出色的完成這些任務。  此外,紫砂壺與普洱茶都具有十分高的收藏價值,皆具「老而彌堅」的共性,二者完美的結合,能給茶人帶來無邊的享受。當紫砂與普洱融為一體時,便具備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相融之說。  紫砂使用越久,器身會因撫摸擦拭,變得越發光潤可愛,壺身色澤越發光亮,氣韻溫雅。所以聞龍在《茶箋》中說:「摩掌寶愛,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雲。」而《陽羨茗壺系》也有云:「壺經久用,滌拭口加,自發暗然之光,入可見鑒。」  紫砂壺如何開壺  1.熱身:用沸水內外沖洗一次,將表面塵埃除去,然後將茶壺放進沒有油漬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煮兩小時。  2.降火:將豆腐放進茶壺內,放一倍水煮1小時。豆腐所含的石膏有降火的功效,可以將茶壺殘餘的物質分解。  3.滋潤:將買回來的甘蔗切開後,放在煲內。沒有甘蔗,可以放些糖,然後再煮1小時。甘蔗的天然糖分,能夠讓茶壺得到前所未有的滋潤。  4.重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茶葉,放入茶壺內煮1小時。這樣茶壺便不再是「了無生氣」的死物,脫胎換骨後,吸收了茶葉精華,第一泡茶已經能夠令品茶人齒頰留香。
推薦閱讀:

幾十元的紫砂壺能用嗎?手把手教你辨別化工壺!
壺型大解說-秦權壺為紫砂壺中一種常見經典壺型
【師傅教路】如何鑒賞紫砂壺?
紫砂壺與茶文化
紫砂泥料圖解

TAG: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