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合法化的背後!
①吃了含有豬基因的豬肉不會讓人變成豬。
②轉基因食品走進市場前的安全評價比以往任何一種食品都要全面和嚴格,目前為止未發現已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任何不良的影響。如果你對未知抱有無限的恐懼,請考慮丟掉任何科技產品,比如手機。
③目前市場上的國產轉基因食品只有大豆油和木瓜,我常吃。市面上的豆腐、豆漿、花生油、小番茄、胡蘿蔔等等都不是轉基因的。進口加工食品倒是可能有轉基因成分。
④中國對轉基因食品的標示比美國、歐盟、日本都要嚴格。
⑤如果國內有新的轉基因食品上市,我個人不會擔心其安全性,而是會像普通食品一樣綜合考慮價格、味道、營養等因素考慮是否購買。
長按二維碼,關注[營養師顧中一]即可參與投票
不說人話版科普
(本文禁止轉載)
世界範圍內有關轉基因食品的討論無論從健康、經濟還是環保角度都曾引起爭論,人類社會對於這一議題仍然缺乏共識,這種爭論很可能會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而繼續下去。
什麼是轉基因技術?
轉基因技術是指利用現代基因工程技術,將人們期望的目標基因,經人工分離和遺傳修飾,重新導入到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從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狀或賦予其新的優良性狀的一種技術。
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生物是指遺傳物質通過非自然交配和/或非自然重組的方式發生改變的生物體(即植物、動物或微生物)。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也稱遺傳修飾食品。
為什麼很多人抵制轉基因食品?
消費者的恐懼很容易理解,人類接觸一種陌生且難以理解的技術,意識到可能會誕生未知的新物種時難免會產生恐懼。此外早期的轉基因作物大多是起到抗蟲害等作用,其優勢很難讓消費者直接獲利(比如價格、味道、營養等),再加上消費者對於其他食品安全乃至公共科學問題的不信任,都會加劇對轉基因食品的質疑。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轉基因是一項中性的技術,是否安全決定於轉移的基因、方式以及最終效果,需要由專業機構進行評估。目前主流科學界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共識的,即轉基因食品對於人體健康的風險並不高於常規食物。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目前尚未顯示轉基因食品批准國的廣大民眾食用轉基因食品後對人體健康產生了任何影響。歐盟委員會歷時25年,組織500多個獨立科學團體參與的130多個科研項目,結論是:「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並不比傳統育種技術危險」。然而所有的結論都是基於有限的研究材料,不可能對所有轉基因食品統一用「安全」或「不安全」來判斷,因此評估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得建立在逐個案例分析的基礎之上,進行符合食品法典委員會原則的安全性評估,並持續對上市後的轉基因食品進行檢測。
科學家怎麼判斷安不安全的?
基因工程產生新生物品種時,其特徵的改變既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因此需要通過特定的系統程序評價轉基因食品對於人類健康以及環境的影響。消費者往往認為傳統食物長期以來已經有了良好的安全消費記錄,因此對傳統食品一般則不進行類似的評估。這就導致了目前轉基因食品在上市前的安全評價比以往任何一種食品的安全評價都要全面和嚴格。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了一系列轉基因安全評價指南,是全球所公認的轉基因安全評價準則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國際食品貿易爭端的仲裁依據,具體各國的安全評估模式和程序雖然不盡相同,但總的評價原則、評價方法也是參照國家法典委員會的標準制定的。一般包括:①直接毒性;②致敏性;③被認為有營養或毒性的特定組成部分; ④插入基因的穩定性; ⑤與基因改良有關的營養改變; ⑥可由基因插入產生的任何非預期影響。以我國為例,轉基因作物培育出來後,需要依次經過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三階段的檢測和評估,最終結果送交農業部審批,綜合評估後獲得商業化許可方能大面積推廣。
科幻電影里的轉基因災難不會發生嗎?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轉基因食品的解讀中指出,雖然有關轉基因食品的方方面面早已有諸多的討論,常常引起質疑的3個最主要問題是:引起過敏反應的可能性(致敏性)、基因轉移和異型雜交。對於這些問題科學界早已有對應的處理原則。
1.致敏性:原則上,不鼓勵將基因從通常過敏性生物轉移到非過敏性生物,除非能證明被轉移基因的蛋白產物不會誘發過敏反應。相比於傳統育種方法開發的食品一般不進行致敏性測試,轉基因食品的測試方案則已得到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評價,尚未發現目前市場中的轉基因食品具有致敏作用。
2.基因轉移:基因從轉基因食品轉移到人體細胞或胃腸道的細菌時,如果被轉移的遺傳物質對人類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則會引起關注。如果轉移的是創造轉基因生物時用作標誌物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則尤其令人擔憂。儘管轉移的概率很低,但仍鼓勵使用不涉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轉基因技術。
3.異型雜交:轉基因植物的基因遷入傳統作物或相關野生物種(稱為異型雜交)以及常規種子衍生的作物與轉基因作物雜交,可能對食品安全和糧食保障產生間接影響。有報告表明,在用於人類消費的產品中發現少量准許用於動物飼料或工業用途的轉基因作物。一些國家已採取策略減少作物雜交,包括明確將轉基因作物田地與傳統作物田地分開。
轉基因作物會不會破壞環境?
轉基因作物的環境安全性問題因為地方條件的差異會有相當大的差別,一般環境風險評估包括評價轉基因生物的特性及其在環境中造成的影響和穩定性、所引入環境的生態特性、引入新基因後的非預期影響。比如轉基因生物將人工基因導入野生種群的潛在能力、轉基因生物的持續性、非目標生物對基因產物的敏感性、基因的穩定性、其他植物的減少、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農業中增加使用化學品的情況等等。
為啥非要生產轉基因食品?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世界糧食產量需要提高,而用於種植的土地愈發有限,轉基因技術作為相比雜交、突變效率更高的育種手段,可以幫助人們更高效地生產糧食。當前市場上的產品主要是增加了對昆蟲、病毒、除草劑的抗性,從而使得種植過程更加便捷,一定程度上減少除草劑的使用,節約勞動力與農藥成本。比如將蘇雲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中產生毒素的基因納入糧食作物,可以起到抗蟲害的作用,同時人體的消化道則可以安全分解這種毒素,這種生物殺蟲劑甚至可以在有機農業中使用。轉基因食品的開發和銷售還有望為食品生產商、消費者帶來價格更低、營養更高的產品。
傳統雜交有什麼不好?
育種的本質是把可以產生優良性狀的遺傳物質結合到一個生物體中,傳統的育種方式是通過雜交使得原本不同植物體內的基因通過基因重組的方式集中到一株植物體內,雜交一次「轉」入了成千上萬的基因,但由於基因重組是隨機的,所以想要達到目標性狀的話效率很低,此外來自於其他物種的基因也無法通過雜交方式轉移,轉基因技術可以使特定基因轉移更為準確快捷。
我要有知情權和選擇權,轉基因食品有標示嗎?
目前國際上對於轉基因食品的標識主要有四種模式。一種是自願標識,比如美國、加拿大。第二種是全面強制標識,只要是其轉基因成分含量超過閾值就必須作出標識,如歐盟規定0.9%為閾值,巴西規定1%為閾值。第三種是定量部分強制標識,也就是特定類別的產品只要其中的轉基因成分含量超過閾值就必須作出轉基因標識,比如日本要求對於豆腐、納豆、玉米小食品等24種由大豆或玉米製成的食品進行轉基因標識,閾值為5%。第四種是定性按目錄強制標識,也就是凡是列入目錄的產品,只要含有轉基因成分或者由轉基因作物加工而成,就必須標識,目前我國是唯一採用這種標識方法的國家。農業部於2002年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制定了首批標識目錄,包括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類17種轉基因產品。截止到2015年,國內批准商業化生產的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與首批標識目錄基本一致。2015年實施的《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顯著標識。
感覺咱們國家對轉基因的法規很模糊!
早在2001年國務院便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部制定並實施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加工審批辦法》,質檢總局實施了《進出境轉基因產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2015年之後修訂並頒布的《食品安全法》、《種子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中也有涉及轉基因食品的內容。
外國人吃轉基因食品嗎?
轉基因食品自20世紀90年代上市以來,在一些國家已有20年的食用歷史,相對來說,在食用時間較長的美國,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比較開放,據美國食品飲料和消費品製造商協會提供的數據,全美的(加工)食品中70%-80%都含有轉基因成分。歐盟則相對保守,特別是在一些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法律存在分歧,並沒有按照歐盟的轉基因食品管理策略運行,但總體歐洲轉基因食品品種研發上也有較大的投入,僅2015年就批准了10種新的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轉基因作物在歐盟上市。我國則相對保守,批准的轉基因食品安全證書很少,目前僅允許種植轉基因棉花和番木瓜。
介紹幾個常見的轉基因食品吧!
1.玉米 常常經過Bt基因修飾從而殺死某些昆蟲,也有草甘膦耐性基因修飾以耐受除草劑、植酸酶玉米、耐旱玉米等等。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歐盟成員國西班牙的玉米中31.6%為轉基因玉米,其種植的Bt玉米占歐盟總面積的92%。有人可能會說,這些玉米並不都是給自己國民直接吃的吧?確實,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截止2015年美國種植的玉米中92%為轉基因玉米,不過其中大概一半用於飼料,其次是酒精燈燃料用途,但是即便一小部分用於食品,總量也仍然很大了,因為轉基因玉米常常作為各種澱粉類食物的原料,比如玉米餅、玉米片等等,此外比較常見的是經過酶的處理製作各種糖漿用於加工食品中。要提醒的是,雖然美國等國家市面上早已有轉基因甜玉米,但國內並沒有允許轉基因甜玉米上市,因此國內的甜玉米仍然是非轉基因的。甜玉米至少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普通玉米經過光合作用產生的葡萄糖會在胚乳中儲存為澱粉,甜玉米在這個過程中則會產生可溶性的多糖,也就有了甜味。
2.大豆 最常見的轉基因大豆經過Bt基因的修飾,美國農業部2015年的數據顯示美國種植的大豆94%是轉基因大豆,雖然直接進食的比例不高,但我國允許進口轉基因大豆用於生產豆粕與大豆油,豆粕只允許用於飼料。值得提醒的是大豆油實際上已經不含任何蛋白質和DNA因此並不含轉基因成分。
3.番木瓜 對番木瓜進行遺傳修飾是為了對抗環斑病毒。環斑病毒曾造成了整個產業瀕臨崩潰的局面,轉基因木瓜使得這個產業起死回生。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的報告顯示,截止2014年廣東、海南、廣西三省共種植了8500公頃抗病毒木瓜,現如今國內95%以上的木瓜是轉基因木瓜。
推薦閱讀:
※進化中編碼線粒體蛋白質的一些基因是怎樣轉移到細胞核中的呢?
※抗艾滋病徵途上的新曙光 ——新基因編輯系統助免疫細胞抵抗HIV
※強行將不同動物的基因融合會發生什麼?
※華中科大發現自然界第一個不需要引物的DNA聚合酶
※長生不老要當下有許多科技,哪些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