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事100423[ZT] - 『 何新論壇 』 - 興華論壇 ---何新|新國家主義經...

東方時事100423[ZT]時事, 東方

高盛首席執行官聲稱:美國證交會對高盛的指控將「傷害美國」【時事點評】許多年來,相信您對我們對「美國高盛公司」的「特殊定位」將會印象深刻:    ●奧巴馬政府此次拿高盛說事兒,的確不簡單!    事實上,在相關討論中,我們一向認為美國政府其實有兩個財政部,除了「美國財政部」之外,不論是從其人員背景、還是所扮演的角色來看,美國高盛公司都可以稱得上是「美國第二財政部」。    由此可見,奧巴馬政府此次拿高盛說事兒,的確不簡單!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再來閱讀幾則相關新聞。美國中東特使訪以 以色列總理提出巴以邊界新方案美商務部初裁對從中國進口無縫鋼管徵收反傾銷稅希臘已正式向歐盟及IMF提出援助請求 【時事點評】我們先來關注這幾段文字,原文分別是:  第一段: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23日與美國中東特使米切爾會談之前,已向對方提出了有關巴勒斯坦未來建國與以色列邊界劃分的新草案。    第二段:此前,以色列曾提出過類似方案,但遭到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的反對。《國土報》稱,內塔尼亞胡想用新的方案使對方回到談判桌前。    第三段:該報道稱,目前巴以雙方的領導人都沒有對此發表評論。據悉,美國特使米切爾將分別與兩人會面,為重啟和談做出新一輪努力。    第四段:據報道,內塔尼亞胡目前正在尋求與美國方面達成一個協議,他希望用固定巴勒斯坦未來國界的辦法來推遲有關猶太人定居點問題的討論,以此避免以色列受到「侵擾」。      ●「美以」意圖暴露得最為清晰的一次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四段文字所表達的信息,在字面上看似非常凌亂,但就意圖而言卻異常清晰,可以說是自「美以領導人在公開層面互毆」、導致 「美以關係」陷入所謂「歷史冰點」以來,「美以」意圖暴露得最為清晰的一次。        ●儘管這四段信息繞來繞去的,但要點其實就是兩個      我們認為,儘管這四段信息繞來繞去的,但要點其實就是兩個,一個是「以色列是否停建定居點」,二個則是「巴以什麼條件下才可以恢復和談」。        ●上述兩個要點又可歸結為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上述兩個要點又可歸結為一個問題,即:巴勒斯坦、或者以色列是否願意以「以色列停建定居點」為條件恢復巴以和談;  ●上述問題其實又可「分解」為「兩個選擇項」      如果考慮到歐盟的「地中海計劃」與美國的「大中東計劃」之各自戰略需求,那麼,上述問題其實又可「分解」為「兩個選擇項」:歐盟與美國是願意將「以色列停建定居點、恢復巴以和談」作為彼此間進行中東與南亞利益交換的條件?還是願意將「恢復巴以和談、實現巴勒斯坦建國」作為彼此間進行中東與南亞利益交換的條件?        ●再談「美以」之間的「雙簧」及「各自打算」      事實上,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美以關係」所謂跌到了冰點的說法,東方評論員已經多次強調如下觀點:    第一,在「美以關係幾乎不保」、「媒體報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暗示奧巴馬是以色列最大災難(內塔尼亞胡公開否認)」的背後,奧巴馬與內塔尼亞胡「演」的是一場對手戲,他們面對「阿拉伯觀眾」,唱的是一段「受到以色列公開羞辱的美國正在為中東和平「漚心瀝血」、而承受美國極大壓力的以色列現政府則正在為其核心利益而誓死抵抗」的「雙簧」。    第二,值得強調的是,迫使「美以以某種讓步」實現中東和平、本身就是歐盟「討好」阿拉伯觀眾、為自己招兵買馬、實質性展開地中海計劃的戰略手段,而這也是要想得到歐盟的南亞配合,「大中東計劃」就得向「地中海計劃」兌現「中東和平進程」的原因的所在。    第三,我們認為,在本質而言,對「歐美」雙方都一樣,中東是否和平、能否實現和平,是一點兒都不重要,在地中海計劃與大中東計劃已經相撞(夾在敘利亞與以色列之間的黎巴嫩,就是「撞擊的中點」)、歐元與美元已然接火(從迪拜世界倒債、至希臘危機的整個過程)的關鍵時候,重要的是能抓住地理上「既屬地中海、又屬大中東」、手中掌握有龐大主權資金、且在石油結算貨幣上擁有重要發言權的阿拉伯人的人心。、    第四,我們還認為,儘管「美以」一同表演著「雙方領導人」幾近互毆的「雙簧」,但對表演雙方而言,由於處境的巨大不同,內心也有著不同的打算:    美國奧巴馬政府的打算是:假如「受辱的自己」如此這般地「漚心瀝血」也不能「感動」台下的「阿拉伯觀眾」以及「以色列社會」,令「巴以和談」在「以色列最終同意暫停定居點計劃(註:這是這起雙簧中的關鍵腳本)」就可以恢復、甚至達成階段性成果的話,那麼,一旦形勢所迫(來自歐盟、阿盟的壓力),即便是以色列的核心利益,也「不是不可以」拿來「討好」阿拉伯觀眾的。    而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打算則是,假如「誓死抵抗美國壓力」的自己,也不能「欺騙」台下的「阿拉伯觀眾」與「以色列社會」,而令「巴以和談」在「以色列最終同意暫停定居點計劃(註:這是這起雙簧中的關鍵腳本)」的條件下就可以恢復、甚至達成階段性成果的話,那麼,一旦形勢所迫(當美國最終決定犧牲以色列核心利益以討好阿拉伯人的時候),即便是「美以關係」,也「不是不可以」拿去「典當」以「另謀出路」的。        ●最關鍵的是,歐、美、以色列都想忽悠「阿拉伯人」      因此,在「美以上演雙簧」與「歐美皆在爭取人心」的背後,我們不難看出,它們除了要忽悠各自國內的政治勢力(在強烈抵抗之後才能期望得到理解)、彼此也都在忽悠對方之外(在強硬抗爭之後才能期望對方讓步),最關鍵的是它們都想忽悠「阿拉伯人(不是巴勒斯坦人,請大家注意體味)」:顯然,只有將「美以」、「歐美」之間的這場戲演得像真的,才能期望「阿拉伯人」接受歐盟、美國、以色列人都願意支付的條件,期望阿拉伯人.能接受「以色列停建定居點、恢復巴以和平,在此基礎上,以色列再歸還部分領土,從而立刻實現巴勒斯坦建國」之「化繁為簡的中東和平」。至於什麼難民回歸、宗教聖地分割等其它麻煩問題,在實現巴勒斯坦建國之前,就不要再提了!●「阿拉伯人」在外部支持下拒絕「被忽悠」      可問題在於,因為「阿拉伯人」在「其它勢力中心(包括土耳其、伊朗等『地方王』)」的支持下拒絕「被忽悠」,因此,這反過來又表現為「在如何實現巴以和平的問題上,美以之間、特別是歐美之間、阿拉伯與歐盟之間並沒有最後談妥」。      因此,在「阿拉伯人」的堅持下,即必須爭取到阿拉伯人心,又必須實現中東和平(為地中海計劃鋪路)的歐盟,也就必須選擇將「恢復巴以和談、並按阿拉伯人的基本要求來實現巴勒斯坦建國」作為歐美彼此間進行中東與南亞利益交換的條件。      ●黎巴嫩、真主黨再次成為大國在「巴以問題」上角力的「外焦點」      顯然,這又表現為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等沉靜了好幾年的「政治名詞」,近日再次成為大國在「巴以問題」上角力的「外焦點」---眾所周知,要求回歸故里的巴勒斯坦難民、除了分散居住在眾多阿拉伯國家,還相當部分就集中居住在黎巴嫩。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既然「阿拉伯人」拒絕「被忽悠」,而「有心停建定居點」的以色列,不久前曾經在這個問題上公開「羞辱」了美國副總統,時值美國中東問題特使訪以,以色列又再次強硬強調「絕不停建定居點」(意在強調自己絕不會在難民回歸、宗教聖地等更加核心的問題上讓步),那麼,除非被以色列總理稱之為「以色列利益最大障礙」的奧巴馬果真有本事逼迫以色列做出「較停建定居點更大的實質性讓步」,否則,旨在爭取阿拉伯人心的歐盟、與有心袒護以色列的美國之間,在「如何實現中東和平的問題上」就很難談妥,歐美之間的中東與南亞利益交換也就很難進行。而後者恰恰是「美國南亞政策」所急需的。      更加關鍵的是,只要「阿拉伯人」總體拒絕被「歐美及以色列」所忽悠,那麼,在中東方向,近來風頭日盛的土耳其、敘利亞、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地方王」就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其中,由於土耳其、敘利亞更是與伊朗有心組建一個區域政治、經濟合作組織,再加上「外部勢力中心」的戰略策應,這樣一來,美國想壓迫土耳其、敘利亞與伊朗拉開距離、在中東方向最大限度孤立伊朗的戰略意圖就很難找到著力點。●如果華盛頓想避免這種局面,手邊就有兩個選擇      值得強調的是,如果華盛頓想避免這種局面,手邊就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就是:既然「受辱的自己」如此這般地「漚心瀝血」也不能「感動」台下的「阿拉伯觀眾」以及「以色列社會」,也不能令「巴以和談」在「以色列最終同意暫停定居點計劃」的基礎上得以恢復、甚至達成階段性成果,那麼,就不妨改變「戲路」,強壓以色列做出「較停建定居點更大的實質性讓步」。    前面說了,這原本就是與以色列玩雙簧的奧巴馬政府之「另外打算」。        ●美國也可能改變「戲路」,選擇在「巴以問題」之「外」、直接向歐盟進行戰略妥協      第二個選擇就是:由於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也有份「另外打算」,因此,如果不能強壓以色列做出「較停建定居點更大的實質性讓步」,或者,華盛頓覺得強壓會造成「有另外打算的以色列」將「美以關係」拿去「典當」以「另謀出路(向中歐俄將獲得更大話語權的、有中東國家參與的『中東多邊安全框架』尋求安全保護)」的嚴重後果為美國所不能承受,也可能改變「戲路」,選擇在「巴以問題」之「外」、直接向歐盟進行戰略妥協。      ●不論是歐盟最想得到的、還是歐盟最想削除的、都能在「高盛」這兩個字上找到切入點      顯然,就目前而言,歐盟最想得到的就是金融話語權、最想消除的就是希臘危機。      絕非巧合的是,不論是歐盟最想得到的、還是歐盟最想削除的、都能在「高盛」這兩個字上找到切入點。      毫無疑問,美國總統當然是美國統治階層的「利益代表」。然而,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當今真正統治美國的是華爾街,而高盛又的確是華爾街的典型代表。●奧巴馬此番被迫拿高盛說事兒的實質是      因此,在我們看來,奧巴馬政府此次拿高盛說事兒,起碼說明了三個問題:      第一,在核峰會上一無所獲之後(註:以色列總理甚至不敢與會核峰會、擔心遭到『非美國家』、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群毆』),美國政府不得不拿高盛公司說事兒,說明奧巴馬遇到了「不拿高盛說事就過不去」的「大麻煩」。    而奧巴馬此番被迫拿高盛說事兒的實質是:被迫拿出「足夠誠意」去與歐盟「討價還價」、去與「北方陣營」、甚至「南方陣營」的主要國家「討論」國際金融監管權的問題。    在這裡,我們想強調一點,即:華盛頓這次拿「高盛」而不是拿「別的什麼公司」說事兒,就是在強調「有足夠的誠意」。有必要指出的是,「這種強調」已經有了「被迫強調」的性質。        ●極其典型的「胡蘿蔔加大棒」      第二,在「第一」的基礎上,美國政府「只拿高盛說事兒」,又說明在國際金融監管權「讓渡問題」的「相關討論」上,它只是半心半意。    在我們看來,奧巴馬在核峰會失敗之後「才」拿高盛說事兒,且「僅」拿高盛說事兒,只不過「美國南亞戰略」擺出了一副「有足夠的誠意對歐進一步妥協」的姿勢。對「歐盟的南亞政策」而言,這當然算得上是根胡蘿蔔,站在「美國南亞戰略」的角度上,如此行事著眼於「利、誘」    然而,美國向歐盟伸出這顆胡蘿蔔只是問題的一個側面。請大家注意,就在美國拿高盛說事兒的同時,剛剛因歐盟達成救援協議而喘了一口氣的希臘危機又「準時地」緊張起來:一邊是希臘工會又要組織民眾上街遊行,另一邊則是美國三大評級公司之一的惠譽國際再次調降了希臘的信用等級。    毫無疑問,這可是一隻實實在在的大棒子!站在「美國南亞戰略」的角度上,如此行事則著眼於「威、逼」      因此,綜合起來看,奧巴馬在核峰會失敗之後「才」拿高盛說事兒,且「僅」拿高盛說事兒,只不過「美國南亞戰略」以「準備對歐進一步妥協」為手段,繼續「威、逼、利、誘」歐盟與美國聯手,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的「最新策略」而已。    顯然,這種「最新策略」有著極其典型的「胡蘿蔔加大棒」特徵!●「真正控制著華爾街的」還另有其人      第三,前面說了,當今真正統治美國的是華爾街,而高盛又的確是華爾街的典型代表。但是,東方評論員還想強調的是,高盛雖然是華爾街的典型代表,但「真正控制著華爾街的」還另有其人,那就是在歷次經濟危機中、持續擔當美國央行的角色時間長達150年的摩根財團。        ●之前的一組觀點與一組判斷      事實上,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就曾經給出一組觀點,即:      由於奧巴馬在核峰會上幾無所獲,因此,」美國南亞戰略「想通過這個側面(以核威懾屈服伊朗國家意志,解構伊核之中歐俄戰略協調)打破「連環劫(相關內容見之前討論紀要)」的企圖在一開始就受到狙擊,如此一來,忠實地執行著美國即定全球戰略「、特別是「小布希南亞戰略」的奧巴馬政府,大體上有三個選擇:    其一,是下決心「整治」華爾街,下決心「讓渡」部分國際金融話語權,以換取「中歐」對「美國解決金融危機一藍子方案」的有效配合,防止美國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      其二,繼續對「歐盟南亞政策」進行「威、逼、利、誘」,如果歐盟繼續不配合美國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就下決心經濟、或者金融攻擊歐盟,即便中國(人民幣)將因此而「漁翁得利」!    其三,繼續對「中國的全球戰略」進行「威、逼、利、誘」,如果中國繼續不放棄「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的策略,就下決心「獨自」經濟、或者金融攻擊中國,即便歐盟(歐元)將因此而「漁翁得利」!另外,針對上述三個選擇,我們也一併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即:    就目前而言,我們認為:    首先,美國選擇其一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意味著「美元本位制」自動交權,因此,即便是奧巴馬政府做出了「這種姿態」,也是「戰略欺騙」的可能性較大,為的是儘可能地「投放變數」,儘可能地「收集參數」。    其次,我們判斷,華盛頓下一步動作,仍然憑藉其「美元本位制」的金融霸權、「石油美元結算制」的優勢,在第二與第三之間頻繁進行戰略測試,為「最終選擇攻擊方向」儘可能地收集參數。      ●拿高盛說事兒,只不過「美國南亞戰略」的一種「戰略欺騙」而已      在「第一」與「第二」的基礎上,結合上面的「這組觀點」、以及我們的判斷,再加上「美以雙簧」的不如意,我們不難看出這樣幾點:      首先,奧巴馬在核峰會失敗之後「才」拿高盛說事兒,且「僅」拿高盛說事兒,只不過「美國南亞戰略」的一種「戰略欺騙」而已----以「準備對歐進一步妥協」為手段,繼續「威、逼、利、誘」歐盟與美國聯手,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的「戰略欺騙」而已。      ●美國在第二與第三之間頻繁進行戰略測試,為「最終選擇攻擊方向」儘可能地收集參數      其次,在給希臘危機使壞的問題上,美國人的大體做法是:先通過美國評級公司連續調降希臘主權債務等級,從大幅拉高希臘政府籌資成本,逼迫希臘在債務的擠壓下,被迫正式向歐盟及IMF提出援助請求,與此同時,美國評級公司穆迪、惠譽國際也再次「及時」調降希臘主權債務信用等級。    通過上述過程,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記連環拳。    不僅如此,儘管美國始終不敢將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最新消息是,美國周四宣布再次推遲發布匯率操縱國名單),但是,核峰會之後,諸如「美商務部初裁對從中國進口無縫鋼管徵收反傾銷稅」這類的小動作可謂是接二連三。    顯然,這些是符合我們的判斷的,即:在拿高盛說事兒、進行戰略欺騙的基礎上,華盛頓正憑藉其「美元本位制」的金融霸權(這裡突出地表現為美國評級公司為美國政策提供的貼身服務)、「石油美元結算制」的的優勢,在第二與第三之間頻繁進行戰略測試,為「最終選擇攻擊方向」儘可能地收集參數、創造條件。 ●奧巴馬之所以要遞上這根胡蘿蔔,有兩個目的      在搞清楚上面這些之後,我們再回頭去看「美國證交會狀告高盛欺詐,指控他們誤導投資者,而高盛公司則一臉無辜狀」的畫面,也就不難明白:這即有「揮淚斬馬謖」的成分(在美國財政部與「美國第二財政部」的層面上),也有「演戲給人看」的成分(在美國政府與因金融危機、醫療改革案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走向割裂的美國社會層面上),還有「遞上一根胡蘿蔔」的成分(在美國南亞政策與歐盟南亞政策的層面上)。    奧巴馬之所以要遞上這根胡蘿蔔,有兩個目的:    其一,為的是繼續對「歐盟南亞政策」進行「利、誘」,令歐盟配合美國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    其二,為的是繼續對「中國全球戰略」進行「威、逼」,想迫使放棄「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的策略。        ●華盛頓想「只」拿一個高盛說事兒,恐怕很難「蒙」住歐盟      而從美國對歐盟、俄羅斯「支付」了大量戰略資源才換得的「美國版實質制裁伊朗案」終究即沒有通過(因中國反對)、更沒有「提前執行(因歐盟與俄羅斯不同意)」的情況來看,華盛頓想「只」拿一個高盛說事兒,恐怕很難「蒙」住歐盟,搞不好,還會像「美國版實質制裁伊朗案」一樣,反被歐盟與俄羅斯所「蒙」,再一次「只付出、無回報」!      ●俄羅斯「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在這裡補充一點,隨著烏克蘭與俄羅斯簽定延長俄羅斯駐烏克蘭黑海艦隊租期的軍事合同之後,美國向俄羅斯承諾的「烏克蘭利益」基本交割完畢,但「美國版實質制裁伊朗案(實際是制裁中國案)」仍然沒有拿到(沒有拿到是正常的,因為中國不會同意),俄羅斯更是拒絕在聯合國與伊核六方框架之外提前執行該制裁案(在烏克蘭利益基本交割完畢之後,俄羅斯仍然拒絕提前執行,這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正是因為如此,烏克蘭國內也就傳出了反對派準備上街的消息、據說,親美的烏克蘭反對派這次準備上街的主要理由就是「反對延長俄羅斯軍事基地的租期」。    不難看出,付出之後的美國人、正在公開地索要回報。由於時間的原因、俄羅斯並沒有將「烏克蘭交割」坐實,因此,我們也就注意到,俄羅斯方面對伊朗的態度較兩天之前強硬得多,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顯然,這就有點兒「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的意思了,更何況還沒有完全吃到嘴裡、沒有完全拿在手中!●「整個討論」將對中國構成巨大的戰略壓力      另外,站在歐盟(歐元)的角度看問題,有兩個問題:    第一,美國終於將高盛公司拋出,這是令人鼓舞的(註:就是這個高盛,在製造希臘危機的整個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但這只是表面現象),但如果「最」能代表華爾街的摩根財團「不願意參與這個討論」,那麼,歐(歐元)美(美元)之間的「戰略互信」問題將無法建立!    第二,儘管有「第一問題」,但是,由於「整個討論」將對中國構成巨大的戰略壓力,對歐盟向中國「索要」某些戰略利益也是有幫助的,因此,歐盟(歐元)願意「參與討論」。      ●再談有「九尾貓」之稱的雷曼兄弟公司的倒下      在這裡,有必要強調的是:在美國次貸危機「不可避免地」轉化為美國金融危機之「後」,在「將」美國金融危機「立刻擴展」為歐盟金融危機、以至全面衝擊包括中國在內世界實體經濟的「過程」中,讓這家歷經數次經濟危機都能劫後餘生百年老店、享有「九尾貓」之稱的雷曼兄弟公司倒閉、清盤,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不因為別的,就因為雷曼兄弟公司的絕大部分客戶都是「非美國投資者」,特別是歐洲的投資者。      ●插手許多國家金融運作、掌握大量非公開內幕的「高盛公司」      顯然,在雷曼兄弟公司已經「犧牲」、並成功地起到了將美國金融危機延伸至歐洲、並嚴重衝擊中國等南方實體經濟的作用之後,如果插手許多國家金融運作(比如高盛插手希臘主權債務金融衍生交易,並直接導致希臘債務危機的爆發)、掌握大量非公開內幕的「高盛公司」也倒閉的話,那麼,其帶來的政治、經濟衝擊力將遠遠超過「商業味道更濃「的雷曼公司。這一點,通過希臘危機,我們已經不難想像出來。        ●為重新盤活陷入「連環劫」的「美國南亞戰略」,華盛頓正在盡一切努力      而一旦奧巴馬政府管不了華爾街,拒絕向「中歐」讓渡部分金融話語權,一旦歐盟、中國也都因此而拒絕與美合作,那麼,美國更深一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也就不可避免。      而為了避免走到這一步,在迫使歐盟、特別是中國做出讓步、從而重新盤活陷入「連環劫」之「美國南亞戰略」的問題上,華盛頓正在盡一切努力。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我們注意到,美國國空軍研製的無人可回收空天飛機——X-37B軌道測試飛行器,22日晚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是繼中國中段反導(C-NMD)「拆」了美國反導不對稱優勢的神話、沉重打擊美國軍事盟友的「信心」、嚴重動搖它們對美國的「忠心」之後,美國企圖「重置」這些「信心」與「忠心」的最新努力(最近的一次努力,隨美國最近一次NMD反導試驗的失敗而失敗了。至於美國那個激光反導試驗,就不必提了),然而,一如我們之前所說,即便是「X系空天飛行器」技術,也不具備不對稱軍事優勢了。    因此,X-37B軌道測試飛行器試驗,在「技術」上是可能成功的,但就其「軍事、特別是政治目的」而言,很可能重走美國NMD的老路。    第二,我們也注意到,在美國的努力下,「北方」之歐盟、「南方」之巴西與印度,近來紛紛加入了「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大合唱,這對中國當然是個壓力,然而,我們也要看到,「這些經濟體」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的同時,在更大聲音地要求改革國際金融體制,並羅列出一大堆理由「反對制裁伊朗」,這中間,即有「通吃中美」的因素、更有對「自己核心利益」的「真實取向」!這可不是美國一、二個戰略讓步,三、四次戰略宣傳就可以改變的,甚至可以說是無法改變的!因此,這種「能吃中美」的心態,也是可以為中國所利用的。      ●奧巴馬、或者華爾街遇到了「非交出『美國第二財政部』就走不下去的關口」      值得強調的是,中國也正是著眼於這一點,為了緩解自己的壓力,近日全面拉高了「要求改革國際金融體制」的聲調。誰都知道,世界經濟的真正問題就是「美元本位制」,就「內心真實想法」與「核心利益的真實取向」而言,這種「對攻」的遊戲真的要攤開來玩,「中美」之間,誰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更加真實,是任何一個明眼人都能想清楚、看明白的事情。即便是華爾街,恐怕也無法否認,不然,又怎麼肯玩這出「揮淚斬馬謖」!      在這裡,東方評論員想再次強調,交出「高盛」,意味著奧巴馬、或者華爾街遇到了「非交出『美國第二財政部』就走不下去的關口」。也意味著華爾街雖「痛」、但卻在「痛」中求生!對此,所有能從推倒「美元本位制」獲得重大利益的力量,都應該有清醒的認識才行。      因此,我們認為,美國在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向歐盟、特別是中國施加戰略壓力的同時,自己也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有外、有內,內部的壓力似乎更加巨大。這也就表現在拿到了醫療改革方案的奧巴馬、必須向當初支持醫療改革方案的勢力提供回報。    否則,奧巴馬和政治生命就有可能提前結束。      顯然,奧巴馬眼下「最應該回報的」就是放手醫療改革案通過的華爾街、幫助華爾街度過難關(本質上講,憑藉一本新會計準則,華爾街金融永動機只是賬面上度過了難關,隨著時間的延長,問題較金融爆發之時更加嚴重),這顯然與突然打擊高盛形成重大反差。    然而,由於美國相對實力與絕對實力都下降到「必須拿出足夠誠意」、才有可能為「美國南亞戰略」贏得時間與空間,才有可能繼續玩「華爾街老把戲」的地步,因此「拿」但「只拿」高盛說事兒,也就成了必然。●有「萬不得已,美國就準備製造『雷曼第二』」的警告成分      也正因如此,首席評論員更是著重指出:在華盛頓此時拿高盛說事,表面上是強調「美國決心進行金融監管改革」的決心,實際上是「美國南亞政策」向歐盟南亞政策」遞上一根胡蘿蔔的背後,也有「萬不得已,美國就準備製造『雷曼第二』」的警告成分。就此而言,奧巴馬哪裡有心徹底整治華爾街?即便有心恐怕也是有心無力。因為真正的華爾街老闆是「摩根」。      「製造雷曼第二」的警告雖是一個「近乎無賴的要挾」,但卻是值得「非美國家決策層」高度警惕的。    ●下一輪「歐美」金融危機(或者金融戰爭)會是以高盛公司的倒下為引爆點嗎?      至於具體要警惕什麼?上一輪「歐美金融危機」是以雷曼公司倒閉為引爆點的,因此,「上述情況」是否會發生?特別是,上述情況如果發生,那麼,下一輪「歐美、或者世界政治、金融危機(或者金融戰爭)」會是以高盛公司的倒下為引爆點嗎?對這些可能性,我們應該有更多的考慮才是!

推薦閱讀:

夏遠永 張國清 | 佩迪特的國家學說及其評價
霍布斯的國家學說3
李紹先:阿拉伯國家形勢回顧與展望(1)
亞洲最土豪的國家,根本不是你說的迪拜!

TAG:國家 | 何新 | 主義 | 國家主義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