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發育性髖脫位(2歲以上)臨床路徑

(2016年版)一、發育性髖脫位(2歲以上)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一)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發育性髖脫位(先天性髖脫位)(ICD-10:Q65.0/Q65.1),年齡在2歲以上、8歲以下,累及單側或雙側。行髖關節切開複位、骨盆截骨/髖臼成形(股骨短縮旋轉截骨)術(ICD-9-CM-3:79.85、77.29/77.25)+石膏固定術。(二)診斷依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範-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小兒外科學》(施誠仁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小兒外科學》(衛生部規劃教材-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Tachdjian小兒骨科學》(美國Harcourt科學健康出版社,第6版,2006年)。1.臨床表現:肢體不等長、走路跛行或搖擺步態。2.體格檢查:內收肌緊張、Allis征陽性(單側病變),Trendelenburg征陽性。3.骨盆正位片:股骨頭位於Pekin方格的外上或外下象限、髖臼淺平、假臼形成。年長兒童加照骨盆外展內旋位片。(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範-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小兒外科學》(施誠仁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小兒外科學》(衛生部規劃教材-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Tachdjian小兒骨科學》(美國Harcourt科學健康出版社,第6版,2006年)。行髖關節切開複位、骨盆截骨/髖臼成形(股骨短縮旋轉截骨)術(ICD-9-CM-3:79.85、77.29/77.25)+石膏固定術。(四)標準住院日為10–12天。(五)進入路徑標準。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Q65.0/Q65.1發育性髖脫位疾病編碼。2.患兒年齡在2歲以上,8歲以下。3.雙側病變行單側手術者。4.當患兒合併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3–4天。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尿便常規、血型、凝血功能、電解質、肝腎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備血;(2)胸片、心電圖;(3)骨盆正位片,骨盆外展內旋位片。2.根據患者情況可選擇的檢查項目:髖關節三維CT,髖關節MRI。(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1.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國衛辦醫發〔2015〕43號)選擇用藥(推薦用藥及劑量)。2.推薦藥物治療方案(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的藥物)。3.使用時機:術日1次,術後1-2天。(八)手術日為入院第4–5天。1.麻醉方式:全麻。2.手術方式:髖關節切開複位、骨盆截骨/髖臼成形(股骨短縮旋轉截骨鋼板內固定)+石膏固定術。3.手術內置物:克氏針/鋼板/同種異體骨等。4.術中用藥:靜脈抗菌藥物。5.輸血:1–2單位(必要時)。(九)術後住院恢復4–5天。1.必須複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骨盆正位片,必要時肝腎功能、電解質。2.術後用藥:靜脈抗菌藥物的應用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國衛辦醫發〔2015〕43號)執行。(十)出院標準。1.體溫正常。2.切口乾燥無出血、感染、肢體無明顯腫脹或血供障礙等表現。3.術後複查X線證實股骨頭複位良好、頭臼同心。4.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併發症和/或合併症。(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1.圍手術期併發症(切口感染、再脫位等)可能造成住院時間的延長和費用的增加。2.雙側病變同時手術者,轉入其他相應臨床路徑。二、發育性髖脫位(2歲以上)臨床路徑表單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發育性髖脫位(ICD-10:Q65.0/Q65.1)行關節囊切開複位、骨盆截骨/髖臼成形(股骨短縮旋轉截骨)術(ICD-9-CM-3:79.85、77.29/77.25)+石膏固定術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10–12天時間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主要診療工作□ 詢問病史以及體格檢查□ 初步診斷和治療方案□ 住院醫師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級醫師查房等病例書寫□ 完善術前檢查□ 上級醫生查房□ 進一步完善術前檢查□ 等待術前檢查結果□ 上級醫生查房,術前評估□ 決定手術方案□ 向患兒家屬交代圍手術期注意事項並簽署手術之情同意書、輸血同意書、自費用品同意書等。□ 麻醉醫生看病人並簽署麻醉同意書等。□ 完成各項術前準備重點醫囑長期醫囑:□ 二級護理□ 普食臨時醫囑:□ 血、尿、便常規□ 凝血功能□ 肝、腎功能□ 感染性疾病篩查□ 骨盆正位片□ 心電圖,胸片,據情況行骨盆CT和MRI長期醫囑:□ 二級護理□ 普食長期醫囑:□ 二級護理□ 普食臨時醫囑:□ 手術醫囑,清潔皮膚等□ 應用抗菌藥物□ 備血□ 術中拍片申請單主要護理工作□ 入院宣教,介紹醫護人員、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 入院護理評估□ 執行術前檢查□ 等待檢查結果□ 家屬溝通□ 做好術前準備□ 提醒家屬患兒術前禁食水□ 家屬術前的心理護理病情變異記錄□無 □有,原因:1.2.□無 □有,原因:1.2.□無 □有,原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住院第 4 天(手術日)住院第5天(術後第1天)住院第6天(術後第2天)主要診療工作□ 手術□ 向患兒家屬交代手術過程情況以及術後注意事項□ 完成手術記錄□ 上級醫生查房□ 患兒一般狀態,患肢血運情況足趾活動情況□ 上級醫生查房□ 完成常規病程記錄□ 觀察患兒術後一般情況□ 切口情況□ 石膏情況□ 上級醫生查房□ 完成常規病程記錄重點醫囑長期醫囑:□ 一級護理□ 禁食□ 全麻下行X側髖關節切開複位、骨盆截骨/髖臼成形、股骨短縮旋轉截骨術+石膏固定術□ 靜脈抗菌藥物□ 注意患肢血運活動情況□ 注意石膏護理臨時醫囑:□ 靜脈補液□ 輸血後複查血常規長期醫囑:□ 二級護理□ 普食□ 抗菌藥物臨時醫囑:□ 補液支持□ 複查血常規□ 鎮痛等對症處理長期醫囑:□ 二級護理□ 普食□ 抗菌藥物臨時醫囑:□ 補液支持□ 複查X線片主要護理工作□ 監護患兒生命體征及呼吸情況□ 術後護理□ 術後應用抗菌藥物及補液□ 注意患兒一般情況□ 術後護理□ 注意肢端血運和石膏護理□ 注意患兒一般情況□ 術後護理□ 注意肢端血運和石膏護理病情變異記錄□無 □有,原因:1.2.□無 □有,原因:1.2.□無 □有,原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住院第 7–9天(術後第3–5天)住院第 10–12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 上級醫生查房□ 住院醫生完成病程記錄□ 切口換藥(必要時)□ 上級醫生查房,進行手術以及傷口評估,確定有無手術併發症和傷口癒合不良的情況,明確是否出院□ 完成住院志、病案首頁、出院小結等。□ 向家屬交代複診時間重點醫囑長期醫囑:□ 二級護理□ 普食□ 根據患兒病情停用抗菌藥物出院醫囑:□ 根據傷口癒合情況,預約換藥拆線的時間□ 定期隨診□ 石膏護理主要護理工作□ 觀察患兒病情變化□ 注意石膏以及肢端血運□ 注意石膏以及肢端血運□ 指導家屬辦理出院手續□ 出院宣教病情變異記錄□無 □有,原因:1.2.□無 □有,原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備註:1.院內感染(是/否) 院感名稱:2.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原因: 抗生素名稱: 使用時間: 天3.延長住院時間原因:4.退徑(是/否) 退徑原因:5.其他特殊事項及原因:
推薦閱讀:

吃什麼促進卵泡發育
影響胎兒發育的14個新視點
準點睡覺 孩子大腦發育好
解答:兒童生長發育異常
影響孩子智力發育的食品_為您服務教育網

TAG:發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