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腎陽虧虛,肺失溫煦此類鼻炎的中藥方+鼻炎中醫理論
人們吃進東西,吸進氧氣,通過腸胃的生物轉換,就會產生能量,這種能量,就是人體之火,生命之火,這就是人體的陽氣.腎為先天之本,藏元陰元陽,為水火之臟,主水及納氣.若是秉賦不足(先天),或是久病、過勞,則腎元虧損,氣不歸原,陽氣耗散於外,肺失溫煦,衛陽不足.衛表不固,容易感受風寒之邪,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溫畫和固攝水液,寒水上犯而不能自收,內外邪濁壅滯於鼻,因而導致鼻癢,打噴嚏、鼻塞、流清鼻涕不止等癥狀.
腎陽虧虛,肺失溫煦
主證:鼻鼽多為長年性,鼻塞,鼻癢,噴嚏頻作,連連不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面色蒼白,形寒肢泠,小便清長,夜尿頻,腰酸腿軟,腰膝冷痛,神疲倦怠.婦人則宮寒不孕,男子則陽萎,遺精或見早泄.舌淡胖,舌苔白,脈沉細無力.局部檢查可見下鼻甲腫大光滑,粘膜淡白,鼻道有水樣分泌物.
治法:溫補腎陽,固腎納氣
方葯:選用:濟生腎氣丸《濟生方》卷四方加減.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藥滋補肝腎,共為三補;丹皮、澤瀉、茯苓降火滲濕,輔助上三補藥而為三瀉,以補而不膩;配以肉桂(枝)、附子以溫通腎中元陽,意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也.牛膝、車前子意在導邪下行利水通調.若噴嚏多、腰膝酸軟者,可酌加枸杞子、菟絲子;若噴嚏、清涕,遇寒即甚者,可酌加黃芪、防風、白朮;若腹脹便溏、噴嚏、清涕者,可酌加白朮、黃芪、人蔘、砂仁.
偏於命門火衰,精氣虛寒選用:右歸飲 《景岳全書》.
組成:大熟地60克,菟絲子9克、上玉桂6克(研末沖)、生五味3克(搗碎)、鹿茸6克、鎖陽9克、熟附片12克、果杞9克(酒炒)、川椒2克分(去閉口炒)、淮牛膝6克、淮山藥15克、固脂6克(核桃肉拌炒).
通過以上介紹希望可以幫助你有效減低鼻炎困擾,治療鼻炎不要濫用藥物,不能諱疾忌醫,諮詢專業醫師針對自己病症治療鼻炎,另外注意養成日常生活好習慣。
鼻炎中醫理論一、鼻炎概況 在我國古代醫書記載中稱之為鼻淵、腦漏、腦崩、控腦砂。本病主要癥狀為鼻流濁涕、通氣受礙、嗅覺失靈、頭脹頭痛等。發病大多與傷風感冒有關。可見於任何季節,但秋冬風寒之季比較多見,或病情每見加重 [醫學教育網整理髮布]。發病與年齡、性別無明顯關係。 二、病因病機 1、風邪外襲: 由於反覆遭受風寒、風熱侵襲,肺經鬱熱,清肅失常,氣道不清,鼻竅失利,津液壅滯,日久化為濁涕,滋流如淵而成病。另外,風寒、風熱之邪,尚成直接侵害腦戶,引起髓海不固,濁涕下滲而為本病。但總因風寒凝入腦戶與太陽濕熱交蒸乃成。肺經鬱熱和腦氣不固均可造成本病。 2、腸胃積熱:多見於飲食不節,過食膏粱厚味、辛辣炙煿之品使脾胃受傷,濕熱內生,胃中生髮之氣由清變濁。濁氣上攻,薰蒸鼻竅,津液壅遏,清濁相雜,濁涕如淵而為本病。鼻主天氣,腸胃無痰火積熱,則平常上升之氣皆為清氣固爾,辛熱膏粱太過,火邪炎上,孔竅壅塞而為鼻淵。肺司降,喜清而惡濁受濁氣薰蒸鬱結而為痰涕. 、膽熱移腦:膽為中精之腑,腦為精髓之海,兩者皆藏精,精氣相通。膽經鬱熱,上犯髓海,則陰氣不固,下滲於鼻而為濁涕。髓海受膽熱後,改變了正常的藏而不瀉的生理特性,使其瀉而不藏,下滲濁涕而成為本病。 4、心腎不足:心腎不足、腎水虧損,均可導致虛火內生,而上犯肺金。氣道不清,濁涕時下而為本病。心腎不足可因七情內傷,氣血勞損所致。但本病日久不愈,濁涕流滲不止,陰液耗損也為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凡鼻涕鼽淵鼽,久甚不愈者,非心血虧則腎水少」這是定律。治療上「養血則血生而火自降,補腎則水升而全自清」心腎不足,有時並非本病原始原因,而實為本病纏綿日久的結果。這種結果反過來影響整個機體的抗病能力和疾病的痊癒。 治則:清利頭目,宣肺通竅,清降胃火,清泄肝膽,補血養心,滋陰益腎。並結合外治之法方可使病症痊癒。。中醫認為,鼻乃清竅,為肺之門戶,其呼吸之暢通,嗅覺之靈敏全賴清陽充養。急慢性鼻竇炎均屬中醫「鼻淵」範疇,有虛證和實證之分。由於鼻竇炎的病率已經覆蓋很大一部分群體,但又長期不被患者關心,所以經常會引發其他嚴重的併發症。如鼻竇化膿性分泌物從鼻咽部向下流注,可引起咽炎、扁桃體炎、中耳炎、氣管炎等。因此,治療鼻竇炎需對症下藥。 1、實證 ①肺經風熱:除鼻癥狀外,症見發熱,畏寒,頭痛,胸悶,痰多,舌質紅,脈浮數。 治宜:硫風清熱,芳香耳竅。 可用:蒼耳子散、羚翹丸、千柏鼻炎片。 ②膽腑鬱熱:症見涕多黃稠,嗅覺差,頭痛,並見發熱、口苦、咽干、目眩、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宜:清泄膽熱,利濕通竅。 可用:龍膽瀉肝丸或奇授藿香丸。 ②脾胃濕熱:涕黃,量多,鼻塞持續,並見頭暈、頭重、體倦、皖脅脹悶、舌質紅苔黃,脈濡或滑數。 治宜:清脾瀉熱,利濕祛濁。 可用:黃芩滑石湯或甘露消毒飲、加味四芩散。 2、虛證 ①肺氣虛寒:症見多涕自粘,鼻塞或輕或重,並見頭昏略脹、形寒肢冷、氣短乏力、啖嗽有痰、舌質淡苔薄白、脈浮弱。 治宜:溫補肺氣,疏散風寒。 可選用:溫肺止流丹或玉屏風散。 ②脾氣虛弱:症見鼻涕粘稠或黃稠,量多,鼻塞較重,全身乏力,食少腹脹,便溏,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浮弱。 治宜:健脾益氣,清利濕濁。 可服用: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丸。 耳鼻咽喉專家支持,從鼻竇炎的病因病理來講,痰濁膿液既是病理產物,又是新的病因。所以中醫治療鼻竇炎清除痰濁膿液,杜絕痰濁之源是治癒本病的關鍵。故升清降濁是中醫治療鼻竇炎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療法則。
推薦閱讀:
※中醫穴位口訣(精華版)養生必備!
※?中醫助孕:劉德華二胎得子因中醫灸療相助
※口腔異味的中醫調理方法
※長庚書庫—中醫良方—婦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