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AI記者小冰,自帶高情商哦 錢江晚報
本報記者 馮怡
沈向洋接受錢江晚報記者採訪。圖片由微軟公司提供 |
從網路春晚到《最強大腦》、《一站到底》,綜藝界已經快被機器人佔領了。他們會唱歌、會跳舞、會答題,甚至在識圖辨音等燒腦技能上讓人類選手望而生畏。 從深藍到阿爾法狗以及它自己的變身Master,棋牌界也在機器人的攻勢中慢慢「滄陷」。他們會速算,懂規則,甚至能在德州撲克這類爾虞我詐的遊戲中與人類博弈。 後知後覺的人們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機器人在我們身邊已隨處可見。而離科技更近一些的人們則說,這些機器人背後的人工智慧(AI)技術將在2017年迎來大爆發。
作為科技圈的老牌巨頭,微軟抓住這一波趨勢,成為全球人工智慧領域最厲害的企業之一。現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人工智慧及研究事業部負責人的沈向洋,也因其「在業內的研發領導力」,入選了美國工程院院士。
近日,在美國西雅圖微軟總部園區,沈向洋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這也是他在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後,首次接受國內媒體專訪。
阿爾法狗讓更多人知道AI
但AI不是為了打敗人類而來
「AI似乎已經變成一種文化,沒有一家科技公司不做AI,谷歌定位自己是一家AI公司,微軟也說自己組建了AI事業部。」沈向洋說,他個人也非常看好AI的未來,「一定會出現很多新的商業機會,很多行業都會被顛覆。」
在專訪沈向洋之前,記者花了兩天時間,密集了解了微軟從硬體到軟體、從研究到開發的各條業務線。雖然沒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人工智慧」這四個字,但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滲透在每一項業務當中。
同樣滲透在每一項業務中的,還有一個詞「empower」,翻譯成中文叫「賦能」。
就像Office作為軟體賦予你高效工作的能力、SurfaceStudio作為硬體賦予你順暢設計的能力,微軟希望自己的人工智慧技術也能賦予用戶某些能力。
沈向洋提到了微軟早先開放的認知服務API(應用程序編程介面)。「即使不懂人工智慧的人,也可以在自己的網站或應用中接入微軟的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基於機器學習的人機交互。」他說。
比如你經營著一個小型滑雪場,並建了一個簡單的網站。現在可以在網站中接入微軟的聊天機器人當客服了,而且這個機器人甚至已經掌握了基於深度神經網路技術開發的微軟翻譯功能,可以自如應對來自世界各國不同語言的遊客。
相比讓更多人知道「人工智慧」概念的阿爾法狗,沈向洋更喜歡滑雪場這樣的案例。「已經有超過100萬名開發者使用我們放在雲端的認知服務API了。我相信,只有讓開發者足夠便利地運用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AI技術才能通過各種應用被放大、被傳播,讓更多人用上最新最好的人工智慧。」
用微軟某資深副總裁的話說,判斷一個人工智慧產品厲不厲害,並不是看它能否打敗人類,而是看他能否賦能人類,和人類一起更好地完成任務。
機器人記者小冰自帶情商
這樣的人工智慧更難做
沈向洋曾在多種場合提到,「情緒」對於一個人工智慧產品的重要性。
「對於個人助手類的AI產品來說,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它有多聰明,知識面有多廣,但事實上,人總是會受情緒影響的。」沈向洋說,正因為如此,他非常喜歡小冰,「對人工智慧來說,發展情商往往比發展智商更難。」
小冰是微軟中國研發團隊推出的人工智慧產品,她通過與人類閑聊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情商和對話能力。和大多人工智慧助手不同,她是個有情緒、有情商的機器人,有時還是個話嘮。
「如果你問她,今天西雅圖天氣怎麼樣,她未必會告訴你今天小雨,陣風幾級,但她會提醒你要帶傘要添衣。」沈向洋說。
有情商的小冰,除了陪人們聊天,最近也開始工作了。去年底,錢江晚報就給小冰發了聘書,請她擔任機器人記者。沈向洋在專訪中說,記者小冰將在工作上有更進步的表現,因為他給小冰配了個助手——必應搜索和大數據。
也就是說,過去小冰的老師是所有和人類的聊天記錄,那麼現在人類在必應搜索、在社交網路上的海量數據,都將成為她的學習資源。
其實,在雞年春節前,沈向洋就已經和小冰和必應的團隊探討過這一想法。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融合方案,但作為錢江晚報機器人記者,小冰已經運用必應大數據成功預測格萊美獎、運用必應搜索每日推出熱點新聞卡片了。在錢江晚報新聞資訊APP「浙江24小時」上,就能看到小冰的這些嘗試。
專訪的最後,沈向洋還透露了一個與杭州的約定。
去年11月,沈向洋曾在一次專訪中承諾,2017年春天會來一趟杭州,這次他說,杭州之行的約定不變。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沈向洋的杭州之行會安排在今年上半年,但會不會去網易見見好朋友丁磊,會不會去浙大看看業內的老熟人,這些具體的日程安排還沒有確定。不過,有一點可以猜得八九不離十,此行的主題一定和人工智慧多少有點兒關係。
推薦閱讀:
※香港80後在想什麼(記者觀察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強總理首次答記者問
※反俄記者「被殺」後現身,證明俄羅斯確實卑鄙!
※記者去做風險投資是否靠譜?
※致「掏鳥案」記者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