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葯並用治療「腸梗阻」
針葯並用治療「腸梗阻」病案分析患者一,男,38歲,2001年7月就診,該患者患結腸癌三年,由於已經廣泛轉移,未行手術治療,一直帶瘤生存。此次發病三天前外出遊玩,去自助餐館就餐,飽餐螃蟹後即出現腹痛、嘔吐,送院治療,診斷為急性腸梗阻。由於伴隨腸癌,未行手術,一直保守治療,胃腸減壓,禁食、禁水。到我接診時,已經三天沒有大便,腹痛不緩解,看診時面色蒼白,手足冷,舌淡,苔白膩,脈弦緊。診斷為寒積腹痛。處方:大黃18g,淡附片18g,細辛12g。由於病人在院,禁食、禁水,處方予上方每日一劑,煎煮的藥液分兩次灌腸給葯。用藥第一天,病人即開始少量排便,腹痛緩解,連用三天,大便通暢,可進飲食,遂出院。患者二,男,73歲,2008年11月,起病一周前受寒後,疲乏無力,無發熱惡寒,三天前吃糯米糕點後開始出現腹痛,無排便。自行服用檳榔四消片、保和丸後癥狀無緩解,腹痛加劇,又自服阿托品片止痛,腹痛仍無緩解,於傍晚送醫院急診,X光片顯示急性上消化道嚴重梗阻,收住院,擬第二天一早行手術治療。由於患者家貧,難以承擔手術和住院費用,請求中醫治療。當時已經是傍晚。患者面色蒼白,嘔吐,腹部絞痛,肚臍左邊壓痛明顯,畏寒,舌紅,苔白厚膩,脈細弦數無力。診為寒積腹痛。處方:大黃36g,淡附片18g,細辛24g。因已經頻發嘔吐,病人已由醫院插上胃管給予胃腸道減壓治療。我予上方煎煮出來的藥液,暫停胃管抽液,囑病人少量頻服。(當時考慮,患者想避免第二天一早的手術,時間緊迫,而且因該患者是上消化道梗阻,所以改口服而非灌腸給葯,即使不效,因為有胃管減壓,也可以隨時連通胃管,將無法下行的藥液抽出,不會對消化系統造成更大的負擔)再囑病人家屬買兩斤大蔥,取蔥白,炒熟後裝在紗布袋子里,在服藥的同時外敷腹部,並於紗布袋上放置熱水袋持續熱度。用後腹痛稍減,腸鳴音增加,仍無排氣。(因醫院不讓使用艾灸治療,否則效果會更好)繼予針刺治療。方案:臍針四隅位,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合谷、太溪、太白。針後下肢抖動劇烈,腹痛繼續緩解,但仍無排氣。囑病人繼續少量不斷服藥,並不斷走動,至夜半,患者開始排氣,並排出黑色燥屎,乘勝追擊,直到天明,一直陸續排出宿便,嘔吐停止,腹痛消失。再複查X光片時,梗阻已經消失,無需手術,順利出院。患者三,女,2014年8月6日,72歲,患腹部巨大肉瘤,五天前行手術治療,由於瘤體巨大,已經和右腎粘連,所以將右腎一併摘除。術後一直未能排氣,不能進食,雙下肢水腫,並逐漸出現腹水。至第五天,患者請求中醫治療,但院方不准許服用任何中藥,也不允許使用艾灸治療。病人此時身體消瘦,舌淡,苔白厚膩,脈沉緊。該病人由於術前已經做過放、化療的治療,手術後又元氣大傷,脾腎陽虛,水濕泛濫,脾氣不升,胃氣不降,到我接診時,已經是非常危急的關頭,隨時會因為水腫加劇而導致病情迅速惡化。無法排氣的原因主要是脾腎陽虛。因無法給服中藥湯劑,遂決定予針刺治療。針刺處方:針刺時是己酉日癸酉時,正當太白、太溪開穴,行補法,配合百會、足三里、內關、三陰交、合谷、陽陵泉。針後,病人的脈由沉緊轉為洪緩,腸鳴增加。當晚排氣,第二天早上足腫消退明顯,第二天晚上排出大便,迅速康復,三天後出院。案例分析:西醫定義,任何情況使腸道內容物不能暢通經過,皆能構成腸梗阻,以絞窄性疝和腹膜粘連引起者最為常見。這些原因引起的均屬於機械性或器質性腸梗阻之列,主要癥狀為腹痛、腹脹、嘔吐,腹痛以往死亡率很高,近年來由於早期診斷和改進手術前後的處理方法,以及及時施行手術等措施,死亡率雖顯著降低,但遠不能令人滿意。中醫向無腸梗阻病名,按其主要的癥狀,隸屬於腹痛病症。在臨床中腸麻痹和腸梗阻仍然為常發的病症。腹部手術後的腸麻痹,西醫沒有很好的緩解辦法,只能於術後加強走動,增加腸蠕動,自行排氣。民間也有術後服用草果煮水來幫助排氣的方法,其原理是草果水有化濕、和胃、理氣,通降陽明,幫助排氣的功效。腸梗阻,近來很多西醫院對該類病人,在手術前的保守治療中,也引用中藥湯劑灌腸的治療,採用的方劑多為「大承氣湯」,但是「大承氣湯」的適應症為陽明腑實熱證。對於實熱引起的腸梗阻,可參考《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選取「厚朴三物湯、大柴胡湯或大承氣湯」來治療。對於寒實和虛寒引起的腸梗阻就不適合了。在中醫治療前,對病機進行正確的判斷,使用對證的治療方法,則會一擊命中,讓病人快速的盼來所需的「金屁「。用方分析:上述病案中,第一例和第二例的病案均是因為「陰寒成聚」所引發的腸梗阻,用「大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效果顯著。(《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葯下之,宜大黃附子湯。)方中的附子、細辛溫散其寒,大黃攻下其聚。但在具體的使用中,還是要根據病人的情況予與變通。如果病人嘔吐劇烈或者梗阻時間過長,難以服藥的,可以灌腸給葯。如有條件,可配合針灸治療。在上述兩個病案中,沒有選取溫脾湯的原因是:溫脾湯是治療冷積便秘,病勢不急,所以在方中去了細辛,加上乾薑、人蔘、甘草,在本案中不做首選。沒有選三物備急丸的原因是:起病日久(已經三天),年紀大,身體弱,脾腎虛寒,所以病體難以勝任方中「巴豆「的攻伐,也不做選用。如果病人身體強壯,該方還是可以採用的,但要注意服用劑量。針刺分析:在第二個病案的針刺治療中,取穴重在陽明。足三里、上下巨虛,分別是胃、大腸、小腸的下合穴;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上述穴位,對於調節胃腸氣機非常有效。上述取穴,類似於「大黃」的功效。太溪、太白兩穴是脾、腎的原穴,兩穴合用,可以達到溫運脾腎的功效,作用似方劑中的「真武湯」。臍針,是一套很特別的針法,通過對肚臍周邊穴位的針刺,調動人體的元氣,達到類似於「附子」通陽的效果。神闕、太溪、太白:溫腎、健脾;足三里、上、下巨虛、合谷:理氣和胃。在整個取穴上,其實還是走的「大黃附子細辛湯」的思路,針葯並用,迅速起效。傳統的針刺治療中,對於「便秘」治療的取穴,常採用的穴位是「支溝」配「照海」,其用意也是通過調理腎和三焦的功能,來達到通便的作用。但我在臨床使用中,感覺這個針刺配伍用於燥熱型的便秘效果更好。「支溝」通暢三焦,清除三焦熱邪,「照海」內連腎和陰蹺脈,起到滋陰、補腎的作用。在第三個病案中,因為病人無法使用中藥方劑,完全依賴針刺的治療,所以在取穴的時候,運用了「子午流注」的取穴方法來加強療效。酉時,在納子法中,正好是腎經主時,腎經旺盛,在此時針刺腎經原穴「太溪」,補腎效果一流。在納甲法中,開太白和太溪,這兩個穴位正好又是脾、腎的原穴,針刺這兩個穴位,可以達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患者因為手術刀口的原因,無法選取臍針的穴位,所以改為「百會穴」來溫督通陽,同樣能達到用穴的思路。因此患者能夠在一次針灸後就使得脾腎功能重新啟動,溫化水濕,消除水腫,通暢腑氣,迅速恢復。外用分析:第二病例中,採用了炒蔥白熨敷肚子的方法。古方有用蔥白炒後敷貼通利小便的使用方法,我在臨床中曾經單用此法治療產後小便不通的案例,非常的成功。在該案例中,也借蔥白的通力來加強治療的效果。結語:腸梗阻的治療,現代認為是西醫手術治療的強項,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根據證型,選擇適當的中醫療法,就可以讓病人免受開刀之苦和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如果是病人術後的腸麻痹,也可經由中醫治療的配合,迅速恢復腸功能,從而免除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挽回生命。願同道們一起努力,讓中醫治療在臨床中發揮更大的療效。【中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編校發表】I 版權聲明:本文為作者投稿。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歡迎廣大書友進行原創投稿)
推薦閱讀:
※治療絕經前乳腺癌的臨床護理
※黑豆丸治療斑禿40例療效觀察
※老年性痴呆的診斷和治療
TAG: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