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為觀止:台灣詐騙分子世界地圖

肯亞詐騙行徑連累華人2014年11月30日,位於肯亞首都內羅畢北郊聯合國環境署和人居署附近高檔住宅區的一棟別墅發生火災,一名華人男性死亡。肯亞警方隨後介入調查,36名華人因沒有有效入境證件而被拘捕。在搜查過程中,警方發現該住宅中藏有一批高端通訊器材和文件資料,隨後以「非法運營電台」罪名拘捕41人。當時,據肯亞媒體報道,他們認為這個團伙所擁有的設備完全有能力侵入肯亞甚至東非國家的銀行網路,竊取居民的儲蓄財產。這在當時引起肯亞民眾對當地華人的不滿情緒。《環球時報》記者跟蹤該案庭審了解到,兩個團伙數十人分別持有中國大陸、台灣和泰國護照。其中不少人不會說英語,中文書寫能力很差。根據現場和警方提供的資料推斷,這夥人的目標不是肯亞當地和非洲其他國家的網路,而是專門針對中國國內群體進行電信詐騙。今年4月,經肯亞執法部門審查,決定將32名大陸犯罪嫌疑人和45名台灣犯罪嫌疑人遣返大陸。於是有了最近兩岸圍繞這個事件的各種紛爭。

台灣人在肯亞行騙,之前也有案例。2014年7月,福建泉州市公安局通報了一起以台灣人為首的跨境電信詐騙案,案件的詐騙窩點在肯亞。《紐約時報》稱,去年5月,浙江一家法院審理了一起案件,兩名被告被控參加一個總部設在肯亞的電信詐騙集團。中國媒體報道稱,該詐騙集團由台灣人操控。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在肯亞工作的華人、華僑中,也有人收到過冒充國內知名金融機構客服打來的電話和簡訊。由於非洲國家對外國人的簽證審查相對鬆懈,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瞄準非洲,將這裡作為行騙基地。馬來西亞一再被選作「基地」馬來西亞是這兩天另一個處於輿論中心的國家。實際上,近期引起兩岸關注的電信詐騙行為被馬國媒體稱為「澳門騙局」,在馬國已有多年。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道,電信詐騙在馬國商業罪案調查組警方所接獲的投報數據中,位居第二。這類詐騙主要由台灣嫌犯背後操縱,欺詐對象包括香港、中國大陸及馬國民眾。通常,詐騙集團會自稱為銀行職員或官員,或假冒警察、法庭官員。馬國警察總部全國商業罪案調查副總監卡馬魯丁說,「澳門騙局」的詐騙成員往往僅在基地逗留3個月,隨後各自回家鄉,再換另一批人進駐。他說,詐騙集團通常租下不顯眼的豪宅,之後通過馬國人申請網路。

▲4月15日晚間,在馬來西亞涉詐騙的20名台灣嫌犯遭驅逐出境,乘機返回台北。台灣警方稱,因犯罪事證不完整且無拘票,16日凌晨2時左右,嫌犯被陸續釋放。據報道,馬國警方不排除部分被捕嫌犯是被高薪誘騙到馬國後,護照遭詐騙集團核心成員扣留,迫使他們按照集團所提供的詐騙步驟以及對白行騙。警方相信他們看中馬國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詐騙集團成員比較容易適應本地生活,所以一再選擇馬國作為行騙基地。警方稱,詐騙集團為了取信於受害者,經常「提升」行騙手法,用預錄背景音樂或轉接到電話分線的音樂,讓人誤以為電話確實撥自政府或銀行。據了解,台灣詐騙集團將馬國當作大本營的原因之一是馬國給予台灣人免簽證的待遇。2011年4月起,馬國給予台灣遊客15天免簽證期限。去年8月,馬國決定將免簽證期限延長至30天。「知識是對抗騙局的靈藥。」馬《星洲日報》稱,媒體近年多次報道這種騙局,無奈不少人還是掉入陷阱。文章說,打擊詐騙是警方的責任,然而就更廣泛的層面來說,公眾也須提高防備。若公眾能掌握足夠的信息,了解詐騙集團的手法,就不會輕易掉入圈套。馬國媒體已與警方聯手推出《防範網路罪案系列》,不定期刊出,傳達相關信息。越南商人改行詐騙讓人震驚越南警方破獲的電信詐騙案也屢現台灣人身影。幾天前,胡志明市警方抓獲一個由11人組成的團伙,其中有5名台灣人,負責人是台灣人劉恩翔(音)。據犯罪嫌疑人交代,藏身台灣的「大頭目」一開始派台灣的越南新娘阿翠回越南,勾結其在越親屬,假冒公檢法機關名義進行詐騙。在建立起詐騙網路後,「大頭目」將劉恩翔派到越南,直接負責。警方表示,從今年年初至今,該團伙直接作案十餘起,詐騙金額超過50億越南盾(1人民幣約合3400越南盾)。

▲左一為主犯劉恩翔(音譯)讓人意外的是,在越從事電信詐騙的台灣人呈年輕化趨勢。從警方公布的信息看,劉恩翔生於1990年,另外幾名台灣嫌疑人生於1992年。「九零後年輕人不找份正經工作,竟然到越南詐騙,如果不嚴懲,不光他們自己的人生毀了,社會也會被他們毀掉。」河內市退休公務員黃國英氣憤地對《環球時報》說。讓越南人震驚的還有,一些做正規生意的台灣人竟改行從事詐騙。越《勞動者》稱,3月15日,4名台灣詐騙嫌犯被逮捕。嫌疑人之一陳某1993年來越做布料、建築、建材生意。2014年,他遇到老鄉,隨後加入老鄉的詐騙網路。據胡志明市警方介紹,從2014年年初開始,警方接到的電信詐騙報案次數不斷增加。受害人多為退休在家的越南老年人,有的老人被騙兩三億越南盾,這可是他們積攢一輩子的養老錢。由於犯罪嫌疑人雇越南人用假身份證到銀行開戶,並很快將贓款轉移至台灣,給越南警方破案和追贓帶來很大困難。美國過去的回憶被勾起台灣詐騙案也引起美國華裔社區關注,勾起不少人對過去的一些回憶。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大批留學生和移民湧入美國,當時很多台灣移民在美國已經事業有成。大陸新移民到來後,難免要租房、買車和解決身份,而房東、車主和移民律師多是台灣人,因此有很多故事發生,比如買車被騙、解決移民身份被騙等,此外也有各種電信詐騙。這種情況持續至今。不少華裔民眾接到過中獎電話,被要求提供相關信息及稅金以領取獎金。另外就是接到郵件,內容無非是銀行賬號和稅收出現問題,要求提供信息。還有就是被稱作「奈及利亞信件」的欺詐,發信人自稱繼承了多少多少遺產。

由於美國打擊欺詐以及反欺詐宣傳的力度很大,民眾通常有一定識別能力。來自台灣的移民更是對電話欺詐的招數熟悉。南加州一家媒體日前報道了一起案例,一名女性接到自稱某調查機構的電話,說國稅局正在調查她逃稅漏稅情況。當發覺這名女性有所懷疑時,電話中的人以國土安全部的名義威脅她。這名婦女表示,「這種詐騙技巧在台灣只是小兒科,騙不倒台灣人的。」去年10月,台灣司法單位通過與美國交換情報,查獲了台灣竹聯幫在拉美建立越洋詐騙電話網點的案件,涉案嫌犯分別經由加拿大及荷蘭轉機前往拉美,避開洛杉磯、舊金山這一最快捷航線,顯示美國打擊罪犯的威懾力。未來第三世界國家仍是「大本營」新加坡《聯合早報》21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稱,近年來西方主流媒體都曾對台灣大規模有組織電信詐騙犯罪行為作過專門報道。學界也大體對這些犯罪模式有了共識,即最初是以刮刮樂等較為原始的形式騙台灣人,隨著犯罪生態的演化,逐漸由台灣本土走向國際化,將犯罪觸角拓展到東南亞華人地區,直至現在的澳大利亞、中南美、歐洲與非洲。犯罪對象也逐漸完全轉向大陸以及其他對其犯罪手法還不熟悉的華人地區。文章稱,據某些犯罪調查機構研究,可能至少有十幾萬台灣人直接或間接與詐騙相關產業有牽連。來自台灣的亞洲警察學會秘書長葉毓蘭表示,台灣人長期在台灣病態的司法制度下,以為詐騙是刑期低、獲利高的行為。

樂觀的是,眼下島內對司法上的弊端已有反思。但有了解內情的人士稱,目前被逮捕者多是欺詐團伙中的「基層作業者」,詐騙首腦落網者少之又少。而且,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被詐騙集團以「高薪」招募。在台灣,年輕人的起薪很低,初出校門者很難抵禦這種誘惑。有分析稱,由於近期的嚴打,台灣詐騙集團可能會轉移陣地,選擇東歐為基地。這個幾率並不大,因為東歐畢竟在語言風俗上與亞洲人差太多,社會也更開化,詐騙集團在那裡生存要比在非洲、東南亞困難。因此,未來他們仍將以「非大陸、非台灣」的第三地,主要是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為「大本營」。(本報駐肯亞、馬來西亞、越南、美國記者王雲歐賢安劉剛孫衛赤本報駐台北記者蕭師言)
推薦閱讀:

32名台灣詐騙犯被遣送大陸 大陸邀台灣共同辦案
拉脫維亞遣返110名台灣詐騙犯 現僅起訴44人

TAG:台灣 | 詐騙 | 世界 | 地圖 | 世界地圖 | 台灣詐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