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大師的足跡——《葉聖陶教育名篇》讀書報告
邊讀邊思 2009-12-20 13:03:12 閱讀36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龍游縣啟明小學 吳榮華
此次參加縣領雁工程培訓,縣小學語文教研員、省特級教師賴正清老師發給我們兩本書,語重心長地囑我們要細細研讀,一本是《張之洞教育文存》,另一本便是《葉聖陶教育名篇》。
打開《葉聖陶教育名篇》,先細細品味《中國教育報》文化新聞中心主任、全國教師用書發行寫作會理事長張聖華先生的序言《仰望與斷想:在大師背影之外的地方》。張先生的話令我動容:「在對大師的閱讀中,我遇到了無數給我啟迪和激情的好文章。它們所代表的高度讓我感到驚訝,這是一種與外來的複雜『理論』完全不同的深度,它們根植於我們民族的傳統之中,閃耀著一個民族的教育智慧和秘密。」
此後,化了十幾個晚上的時間,總算把全書細細地讀了一遍。全書共分三輯:教育雜談、教學雜談、語文雜談。葉老的文字全無現在我們某些權威的理論那樣「鴻篇巨製」、「結構嚴密」、「洋洋洒洒」「神乎其神」。他只是以一個教育教學的過來人的身份,結合自己的實踐,寫出自己對教育的思考。由此我想到,其實真正的教育真諦其實絕不是那麼玄乎,越是真理越是樸素,譬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譬如葉聖陶的《葉聖陶教育名篇》。
細細品味,每一篇都讓我有一種心領神會的感覺。如在第一輯,葉老主要講的是教育方面的思考,讀來發人深省。葉老在《假如我當老師》有這麼一段話「我如果是當小學教師,決不將投到學校里來的兒童認作討厭的小傢伙,惹得人心煩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乾淨的,骯髒的,我都要稱他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僅僅浮在嘴唇邊,油腔滑調地喊一聲;而是出於忠誠,真心認他們作朋友,真心要他們作朋友的親切表示。」道出了教育成功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那就是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愛。有人說,一個教育者缺什麼都可以在實踐中慢慢彌補,唯有愛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心中無「愛心」的人,必是一個「目中無人」的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所以我們會被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書中描述的師生真實情感所震撼,更為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又如《教育與人生》中,葉老提出「以教育認識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便很好地闡釋了教育對於人生的意義,其精神不正契合現今的素質教育嗎?
第二輯,葉老把目光投向了教學。在《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中,葉老說:「我想,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於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認,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了進入這樣的境界。給指點,給講說,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後做到不指點,不講說。這好比牽著孩子的手教他學走路,卻隨時準備放手。我想,在這上頭,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 」葉老的話給了我們啟示,我們的教學一定要著眼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反觀現在的某些公開課,教師「聲光電」齊上陣,「說演唱」同登場,課堂熱熱鬧鬧,學生暈頭轉向,但只見「老師費盡心機地教」,卻很少見 「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嘗試學」,不是顯得可嘆可笑嗎?
最讓我有收穫的還應數第三輯的語文雜談,葉老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一文中指出:「有些人把閱讀和寫作看做不甚相干的兩回事,而且特別看重寫作,總是說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行,好像語文程度就只看寫作程度似的。閱讀的基礎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在《論寫作教學》中,葉老又說:「教學生閱讀,一部分的目的在給他們作榜樣。因此教學就得著眼於:(一)所表現的作者積蓄,(二)作者用什麼功夫來表達他的積蓄。這無非要使學生知道,胸中所積蓄要達到如何充實而深美的程度,那才非發表不可。發表又要如何苦心經營,一絲不苟,那才算做到了家。」深刻地闡釋了閱讀與寫作的內在聯繫,這在現在的語文教學實踐中都是極具指導意義的。
讀完全書,心中油然而生很多感慨。雖然大師已經遠去許多年,但思想仍然熠熠生輝,對現今的教育教學實踐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當然,由於時代的局限,其中的一些觀點我們很少應該在批判的基礎上吸取。就以「讀寫結合」而言,現今的語文教學已經發展為「讀寫互動」,而語文教育專家、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福建省寫作學會會長潘新和先生卻對以葉聖陶先生為代表的「基於閱讀本位」的讀寫觀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見:寫作能力的培養才是語文教育的根本,應該以寫作為本位來規劃語文教學!這是一個頗具顛覆性的觀點。所以,我們要在學習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領會精髓,才能更好地將大師的思想發揚光大
推薦閱讀:
※杜威職業教育思想的現代性意蘊
※大學的生活讓你懂得什麼道理?
※教育離不開暴力嗎?
※懷特海的教育思想
※貿易開放會提升教育水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