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與經濟》2011年03期

摘選——如何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均衡包括多方面的含義,主要指城鄉教育均衡、區域教育均衡、校際教育均衡、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均衡、機會均衡和質量均衡。影響教育均衡發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均衡發展的研究成果也不少,那麼如何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應從以下幾點考慮:

(一)統一規劃,調整各級各類學校師資配置

對高中教師的補充一方面可以考慮引進高素質人才到高中從教,另一方面由於初中教師會出現剩餘,可以鼓勵初中教師進修提高,選拔部分初中教師到高中任教;同樣,鼓勵部分小學教師到幼兒園任教,這樣可以讓小學和初中適當引進新人,而高中教師隊伍也不至於過於年輕化。由於高校擴招後教師資源極其豐富,正是提高教師質量尤其是農村教師配置的大好時機,因此教師招聘時應提高學歷要求,初中和小學應把學歷要求提高到本科,高中階段可以招收一定比例的研究生。

(二)加強對未來學齡人口的預測,針對波峰和波谷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及配置硬體設備設施

很多地方在學校布局調整以及配置硬體設備設施時主要基於眼前的現狀,很少考慮未來的發展,或者考慮了未來狀況但限於省級或全國的大體趨勢,較少針對本地實際進行預測。事實上,全省或全國的教育發展會呈現一定的一致性,但各地差異較大。因此有必要針對當地的實際,綜合考慮本區域未來教育發展戰略和本地未來學齡人口狀況,科學規劃,合理調整。在規劃時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學前教育,允許小學附屬幼兒園,這樣可以利用小學閑置資源,也可以擴大幼兒園的招生規模;同時,農村小學的布局調整不要盲目撤併,要考慮以後學齡人口增加的因素。二是初中整體學齡人口在減少,部分生源充足的初中學校不宜擴張,生源過多時可以考慮分流到附近學校。三是高中目前和今後幾年在校生規模龐大,在規劃校舍、活動場地、設備實施配置時要考慮今後學生減少因素,嚴格控制規模,合理規劃,避免以後造成巨大浪費。

(三)建立城鄉共同體,推進區域內和縣域內的強弱互助

首先,實行強弱互助,整體探索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路子。可以考慮把城區劃分為幾個板塊,對幾個教育底子較薄弱的縣進行對口幫扶,包括校長和優秀教師的定期輪換,鼓勵優秀校長和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或任職。這種對口幫扶要對學校和區縣的考核實行「捆綁式」考核,同時政策要將剛性規定和柔性激勵相結合。其次,可以推行縣域內學區制。現在很多縣推行了學區教研製,即相鄰的兩個或幾個鄉鎮的教研活動統一進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借鑒國內某些地方的成功經驗,可逐漸推行學區內管理人員、教師等統一調配,資金統一管理,招生工作統一安排,這樣可以促進縣域內的均衡發展,避免出現有的學校生源少造成資源浪費,而有的學校生源多資源不足的現象。再次,建立激勵機制,穩定農村優秀教師隊伍。穩定農村優秀教師隊伍一方面要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另一方面則要提高農村學校的管理水平,給教師提供更多的事業發展機會,適當放權給教師,讓教師參與學校的管理,使其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同時,對城市引進農村優秀教師的數量要適當限制,完全限制農村優秀教師向城市流動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適當限制其數量是有必要的。


推薦閱讀:

寶寶的發展記錄(5月完結)
央廣評論:剷除「港獨」求發展!
中國評論新聞葉劉淑儀:標籤化選舉是香港民主健康發展的障礙——訪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前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
資料:韓國電影發展簡史

TAG:教育 | 發展 | 基礎教育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