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馬戛爾尼使團訪華,他們眼中的清朝是這個樣子的

可能是受《馬可波羅遊記》的影響,西方對於中國的印象,一直都是遍地黃金、百姓安居樂業、一個彬彬有禮的和睦大家庭,引得不少歐洲人十分嚮往和崇拜。馬戛爾尼也是在這種環境之下長大的,他最嚮往的事情就是前往中國遊歷一番。

英國在18世紀60年代發生了工業革命,資本主義正處於上升階段,急切需要開闢新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之下,英國人把目光投向了「繁榮富裕」的清朝,希望能夠通過與清朝建立外交關係,擴大雙方的貿易,以增進英國經濟的發展。為此,英國特意派遣馬戛爾尼使團於1792年訪華。

馬戛爾尼使團帶著國書和送給乾隆皇帝的禮品,漂洋過海到達了天津。可是訪華還沒正式開始,就發生了禮儀之爭。在清朝官員看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馬戛爾尼使團是過來朝貢的,不存在所謂的平等協商關係。

對此,馬戛爾尼使團為了不因小失大,默默的忍受著這一切。隨著行程的日益推進,馬戛爾尼等人都漸漸受不了了,因為雙方的禮儀差別實在是太大了。清朝政府堅持要英國使團按照朝貢的禮儀,行三跪九叩之禮,馬戛爾尼等人堅決不同意,雙方一度僵持不下。乾隆皇帝得知後,還一度下令降低了接待的規格。

最終,馬戛爾尼使團還是在熱河避暑山莊面見了乾隆皇帝。這一次會面並沒有達到談判通商的目的,只是所謂的進貢和祝壽而已。

馬戛爾尼使團想要留下來繼續進行談判,並提出了六項要求,其中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清朝全部都拒絕了,乾隆甚至說出這樣無知的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以通有無。」除此之外,乾隆皇帝還要馬戛爾尼使團儘早啟程回國。看到談判通商徹底沒有了希望,馬戛爾尼使團只好於1794年從廣州回國。

馬戛爾尼使團的這次訪華,徹底改變了西方對中國的看法,為他們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清朝。馬戛爾尼使團成員安德遜在《馬戛爾尼航行中國記》中描寫道:「我們像要飯的一樣進入北京,像囚犯一樣被監禁在那裡,而離開時簡直像是盜賊。」

作為此次訪華的帶頭人,馬戛爾尼這樣評價道:「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她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她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推薦閱讀:

《清朝官服的標誌》
孝庄太后到底有沒有嫁給多爾袞?
電視劇《雍正王朝》服裝考究嗎?
如何深入理解「沖繁疲難」?
為什麼清朝能消滅捻軍流寇,而崇禎就亡於李自成?

TAG:清朝 | 乾隆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