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價值觀

編輯普世價值,顧名思義,就是普遍適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它超越民族、種族、國界和信仰,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價值觀,是衡量是非善惡最客觀、最公正的尺度。為啥普世價值觀如此牛逼呢?因為它是對人性的高度概括和客觀總結,它體現的是全人類的一種共性。若你反對普世價值,就等同於是在反人類。具體的說,普世價值觀由三個基本要件組成:公平、正義、自由。公平不是指物質財富的絕對平均,他是指競爭機會的均衡和基本人權的對等,簡單說就是不能有特權,就是在規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義就是事實真相,就是人的行為和事物的最終結果,必須符合邏輯、合乎道德規範。更通俗的說,正義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澄清事實,還原真相,懲惡揚善,就是維護正義。自由是指,我們每個人,必須要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及承擔必要的責任,以便不妨礙他人的自由意志和固有權利,不違背公平正義的大原則。自由的本質就是規則,一個可以保障公平正義的規則。脫離了公平正義,自由是不能成立的;沒有公平和自由,正義也無從談起。因此,公平、正義、自由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在哲學和社會學上,普世價值意思是一些數量有限的,所有人都應認同的觀念的集合。一般內容有:人類應追求長遠和短期兼顧的安全、進步、快樂、自由、法制、公正、人權、民主、合法地新建和發展黨派團體和宗教組織、合法適度地方自治、高效率和效果、節約、環境保護、適度博愛和互助、合作、善良、仁慈、寬容、和平、講信用、對話講邏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德),防止不顧他人和整體利益的極端自私行為。西方社會學者試圖用普世價值觀保持人類各宗教、組織、國家、地區、意識形態、政治黨派之間在道德底線上的統一,以提前避免人類過度分裂、鬥爭。基本人性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有兩個本能: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本能,即本性,也是支配人行為最原始、最強大的動力源泉。生的本能,表現為善良、慈愛、寬容等積極正面的行為。死的本能,則表現為殺戮、貪婪、自毀等邪惡極端的行為。從宗教信仰角度講,人有神性(理性),亦有獸性(本能和情感)。從現實層面觀察人的行為,任何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亦有邪惡的一面。故人性善惡並存。任何單純強調人性本善或者本惡的觀點,都是不客觀的,都是不符合事實真相的。但是,無論人性之善還是人性之惡,最終都指向利己,故人性本私。利人利己是為善,損人利己是為惡。自私,是人最終極的根本屬性。事實上,這也是一切生命的最根本屬性。按照一般規律,人性是永恆不變的,不因環境的改變、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只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具體表現有所不同。人性不可解放,一但徹底解放人性,則人性之惡無從制約。人性亦不可壓抑,壓抑人性的結果,只能是積累矛盾和仇恨。人性只可善加引導,抑惡揚善是為上策。
推薦閱讀:

書籍《你的形象價值百萬》4
「普世價值觀」名普姓不普
當你的自我價值受到挑戰時
專訪‖聽他來為你解讀最有價值的咖啡夢想
論「五四」價值及其恆久意義

TAG:價值觀 | 價值 | 普世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