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健脾化痰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觀察
- 首席醫學網 2010年03月29日 16:38:42 Monday
-
- 中華臨床醫師雜誌徵稿
-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
- 藥物治療高峰論壇
- 期刊社的網站運營專家
- 醫學類核心期刊徵稿
- 第二屆工業酶大會
- 中國神經眼科論壇
- 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誌
- 國際神經病學會議
- 北京安貞腦血管病論壇
- 神經超聲研究學
- 首都急診醫學高峰論壇
- 第一屆內分泌與代謝會
- 全國介入心臟病學論壇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論壇
作者:陳娟 閻納新 瀋海萍 陳偉華 尹秀琴 周曄 帖彥清作者單位:050051 石家莊市,河北省人民醫院藥學部 ,中醫科 ,檢驗科 ;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五醫院藥學部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 ;河北省省直直屬第二門診部
加入收藏夾
【關鍵詞】 糖尿病,2型 胰島素抗藥性 益氣健脾化痰法
胰島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徵之一,是2型糖尿病發生各種慢性併發症的病理基礎。有研究顯示,約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IR[1],但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治療難度較大,西醫以單純某一方面控制血糖為主要目的的治療方法顯得被動、消極和局限。因此,研究和篩選具有綜合調治2型糖尿病IR的藥物已成為當代醫學的迫切要求。筆者採用「胰抗消」膠囊與西藥聯用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取得了較好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河北省人民醫院門診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齡41~65歲,平均年齡(58±6)歲;糖尿病病程0.5~21年,平均病程(11±7)年。對照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40~64歲,平均年齡(56±7)歲;糖尿病病程0.4~22年,平均病程(10±7)年。2組性別比、年齡、病程及入選時空腹血糖(FPG)和餐後2 h血糖(2 h PG)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糖尿病診斷標準及中醫脾虛痰滯證診斷標準者,經基礎治療仍未達標者。(1)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的糖尿病診斷及分型標準[2]。(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標準》[3]脾虛痰滯證的診斷標準,即主證:胸悶脘痞,食少納呆,神疲乏力,身體困重;次證:少氣懶言,口渴不欲飲,口中黏膩或有甜味;舌脈:舌體胖大有齒痕,苔厚膩,脈虛弱無力。具備主證2項,或主證l項加次證2項,參照舌脈即可診斷。(3)胰島素抵抗診斷標準:參考《胰島素抵抗綜合征》[4]中相關內容制定:即符合以上糖尿病診斷標準,對胰島素治療不敏感,血清空腹胰島素濃度正常或增高者。
1.3 排除標準
(1)經確診為1型糖尿病,其他類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者;(2)有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低血糖症,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急性感染);(3)年齡在40歲以下或70歲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女性;(4)有嚴重心、肝、腎等併發症或合併有其他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5)凡不符合納入標準,資料不全的患者。
1.4 治療方法
對入選患者進行糖尿病教育,按飲食療法的要求,固定每日總熱量攝入,適當運動量並進行自我血糖檢測。2組患者均採用二甲雙胍(由深圳中聯製藥廠生產,0.25 g/片),0.5 g/次,3次/d,於餐前口服,2組均連續治療8周。在此治療基礎上治療組予以中藥「胰抗消」膠囊方葯組成:黃芪、白朮、白芥子、太子參、萊菔子、蘇子、葛根、黃連、黃精等,按上方藥物配比製成膠囊,每粒膠囊合生葯0.5 g(由河北省人民醫院製劑科製備),2粒/次,3次/d,於餐後口服。
1.5 觀察指標
1.5.1 療效標準:DM總體療效評定標準是參照衛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有關內容擬定。顯效:治療後中醫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0%或血糖較治療前下降30%以上。有效:治療後中醫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30%或血糖較治療前下降10%~29%。無效:治療後中醫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或血糖下降未達有效標準。
1.5.2 觀察指標與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後均觀察:①中醫癥狀、體征的積分指標:採用中醫等級癥狀資料積分法,按每一癥狀無、輕、中、重四級進行癥狀積分。無癥狀(0分);輕(2分):稍有感覺或偶爾出現;中(4分):有癥狀,經常存在,但可以忍受;重(6分):癥狀嚴重,難以忍受,影響工作和生活。每周記錄1次。②檢測FPG、2 hPG、總膽固醇(TC)、三醯甘油(TG)、空腹胰島素(FINS)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其中FPG、2 hPG 、TC 、TG採用貝克曼PxC800全自動生化儀檢測,FINS採用放射免疫法,HbA1C採用熒光法,胰島素敏感指數(ISI),採用李光偉等[6]提出的方法,即ISI=1/(FINS×FPG),體重指數(BMI)= 體重(kg)/身高2(m2)[7],體重及身高的測量採用標準體重計,身高測量精確到0.01 m。
1.6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統計軟體,計量資料以±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總體療效比較
治療後2組總體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在治療期間,血、尿、便常規和肝腎功能均無異常,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見表1。表1 2組總體療效比較(略)註: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治療前後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2組治療後證候積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後治療組證候積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2 2組治療前後中醫證候積分比較(略)註: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治療前後FPG、2 hPG、TC、TG、HbA1C、FINS、ISI、BMI比較
治療組治療前後FPG、2 hPG、TC、TG、HbA1C、FINS、ISI、BMI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後FPG、2 hPG、HbAlc、FINs、ISI、BMI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後TC、TG、FINS、ISI、BMI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3 2組治療前後各項指標比較(略)註: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IR是指正常濃度的胰島素對肝臟、肌肉和脂肪組織等周圍靶組織細胞產生低於其相應生物學效應的一種病理狀態。目前認為各種IR均與胰島素靶組織在細胞、受體、受體後和分子水平的結構與功能的缺陷以及胰島素作用調控異常等環節的障礙有關[4]。現代醫學己經從分子生物學水平上闡明了IR是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的基本環節和顯著特性,貫穿於2型糖尿病發展的始終,並成為導致2型糖尿病併發症的主要因素。因此,早期干預IR,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預防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IR是現代醫學的一個病理概念,在中醫學中沒有相應的病名,但近十幾年中醫對IR的研究漸趨活躍,從現代胰腺的生理功能來看,當屬中醫「脾」的範疇。我們認為,2型糖尿病IR的主要病機為脾氣虛弱,痰濕阻滯。脾主運化,主升清,行津液,布精微,將水谷精微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而充養四肢百骸,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氣虛弱,升清失職,則水谷不得運化輸布而停聚中焦,聚濕生痰,一方面可引起或加重糖尿病,同時也與產生IR密切相關。糖尿病癥狀雖多,脾氣虛弱實為病機關鍵。正如張錫鈍所言:「消渴一證,古有上、中、下之分,皆起於中焦而及於上下也。」從發病因素來看,2型糖尿病IR患者多有高糖、高脂飲食、精神緊張、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這也是痰證形成的病因範疇,我們從臨床實踐中也體會到2型糖尿病形成多與飲食不節及肥胖有關。早在《素問·奇病論》就有記載:「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此即說明過食肥甘,損傷脾胃,滋生痰濕與邪熱,加之多肥而發為消渴。國內外醫學研究證實:肥胖可致IR,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4,8]。從臨床癥狀上看,2型糖尿病IR患者多見形體肥胖、神疲乏力、頭身困重、口黏口膩、舌胖大、苔厚膩、脈多弦滑等痰證的臨床特點。因此,筆者認為,脾氣虛弱、痰濕阻滯為2型糖尿病IR的主要病理機制。其中,脾氣虛為發病之關鍵,為病之本;痰濕阻滯作為病理產物及主要的致病因素,為病之標。遵循「法隨證立」「標本兼治」的原則,我們制定出益氣健脾化痰法。依據「方從法立」的組方原則,我們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與文獻調研,精選黃芪、白朮、白芥子、太子參、萊菔子、蘇子、葛根、黃連、黃精等藥物組方,製成「胰抗消」膠囊。方中黃芪、太子參補氣健脾,故為君葯,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具有調節血糖、降脂降壓、調節免疫、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對心血管系統也有良好的保護作用[9];太子參具有增強免疫、抗應激、抗疲勞、延長壽命的作用[10]。白朮補氣健脾,燥濕利水;白芥子溫肺化痰,理氣散結,丹溪曰:「痰在脅下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能達行」,二者共為臣葯。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朮具有降血糖、利尿、強壯、抗凝血作用,並能保護肝臟[11];白芥子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益於人體健康,其中亞油酸對於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預防高而壓和動脈粥狀硬化具有明顯效果[12],而γ亞麻酸對血清TG的降脂作用是目前報道的治療高血脂療效較佳和安全性最高的[13]。萊菔子、蘇子降氣化痰,二者共為佐葯。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萊菔子具有化痰、降壓、抗炎、平喘作用[9]。蘇子具有調脂保肝、降壓、降低全血黏度、增強免疫功能、抗氧化等作用[14]。葛根生津止渴,具有升脾中清陽,輸津液以溉五臟之功,《珍珠囊》謂之:「昇陽益津,脾虛作渴者,非此不除」;黃連清熱燥濕,尤善於清中焦濕火鬱結;黃精滋腎潤肺,補脾益氣,三者共為使葯。現代藥理研究表明[9,11],葛根、黃連、黃精均具有降糖作用,其中葛根、黃連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且葛根素具有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HbAlc及血黏度、改善微循環的作用[9]。方中諸葯相伍,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具有多靶點、多環節綜合治療效應。
本文資料顯示,「胰抗消」膠囊配合二甲雙胍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胸悶脘痞,食少納呆,神疲乏力,身體困重,少氣懶言,舌苔厚膩,脈虛弱無力等各項臨床癥狀,明顯降低血脂、空腹胰島素水平和體重指數,同時使ISI顯著改善,作用明顯優於二甲雙胍,說明「胰抗消」膠囊能有效調節血脂,明顯改善2型糖尿病IR,提示患者在治療後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增強,胰島素的生物效應相應提高。本研究治療組中西藥並用,也為中西醫結合治療2型糖尿病IR提供了新療法、新思路。
推薦閱讀:
※吃素幫他們戰勝了糖尿病!——低碳生活我喜悅
※《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的自控十招
※糖尿病人能吃什麼
※警惕糖尿病致盲「三大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