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補血類經典中成藥
整理/趙安琪
血虛證是各種血分病證的一種,是指血液虧虛、臟腑百脈失養、全身虛弱的證候。其癥狀主要有面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爪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經血量少色淡,經期錯後或閉經,舌淡苔白。不同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這些癥狀中的一項或幾項。
血虛的原因有幾種:1.稟賦不足;2.脾胃虛弱,生化乏源;3.各種急慢性出血;4.久病不愈;5.思慮過度,暗耗陰血;6.瘀血阻絡新血不生;7.患腸寄生蟲病。故找到病因以治本是治療血虛的關鍵。因「女子以肝為先天」,以血為用,且經、帶、胎、產、乳等均易傷血,故女子病多在血分,也就是說女性血虛證的發病率更高。
當然,藥店薦葯時,尋因治本很難做到,但是店員在詢問過程中,對疾病的複雜程度應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如果癥狀錯綜複雜,則應建議患者就醫。
與補氣類中成藥相似的是,補血類中成藥很多也是對古方進行了加減,所以掌握以下幾種代表中成藥的古方要義是關鍵。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補血類中成藥一般都應飯前服用。
四物膏(顆粒、合劑)
四物膏源自《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的四物湯,組方為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四物湯功效為補血調血,主治營血虛滯證,症見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無華,婦人月經不調,量少或經閉不行,臍腹作痛,甚或瘕塊硬結,舌淡,口唇、爪甲色淡。
本方是補血調經的基礎方,是從《金匱要略》中的芎歸膠艾湯減去阿膠、艾葉、甘草而成。本方治證由營血虧虛,血行不暢,沖任虛損所致。血虛與心、肝兩臟關係最為密切。肝藏血,血虛則肝失所養,無以上榮,故頭暈目眩;心主血,藏神,血虛則心神失養,故心悸失眠;營血虧虛,則面部、唇舌、爪甲等失於濡養,故色淡無華;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虛損,肝血不足,加之血行不暢,則月經不調,可見月經量少、色淡、或前或後,甚或經閉不行等症;血虛則血脈無以充盈,血行不暢易致血瘀,可見臍腹疼痛,甚或瘕塊硬結。治宜補養營血為主,輔以調暢血脈。
方中熟地甘、溫,味厚質潤,長於滋養陰血,補腎填精,為補血要葯,故為君葯;當歸甘、辛、溫,為補血良藥,兼具活血作用,且為養血調經要葯,用為臣葯;佐以白芍養血益陰,川芎活血行氣。四葯配伍,共奏補血調血之功。
本方脫化於芎歸膠艾湯,減去阿膠等藥味之後,力道趨緩。現今藥店中,補血必稱阿膠,但實際上除阿膠外能補血的藥味還有很多。民國名醫冉雪峰言:「歸芍為血分主葯,加地黃則益其潤沃,加川芎則助其運行,用之得當,可以生血,可以養血,可以和血,可以補血之虛,可以濡血之燥。至破瘕聚,療堅痛,除冷積,去寒熱,及瘕塊硬發等證,雖一部分可由治療的功效推出,究非所長……」
方劑學專家陳潮祖認為此方並非補血的「百搭方」,指出其只能用於失血性血虛,而且對於失血太多者也不適用。「脾虛則血的化源不足,應當著重補氣健脾;生血功能障礙,應當恢復造血功能。」
其實際應用以面色無華,唇甲色淡,舌淡為辨證要點。
使用注意:1.經行有塊伴腹痛拒按或胸脅脹痛者不宜選用;2.平素月經正常,突然出現月經過少,或經期錯後,或陰道不規則出血者應去醫院就診;3.頭暈嚴重者應去醫院就診。
當歸補血丸(精、口服液)
當歸補血丸源自於《內外傷辨惑論》中的當歸補血湯,組方為當歸、黃芪。當歸補血湯功效為補氣生血,主治血虛陽浮發熱證,症見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後,久不癒合者。
本方證為勞倦內傷,血虛氣弱,陽氣浮越所致。血虛導致陽氣外浮,出現假熱徵象,肌熱面赤、煩渴引飲,此種煩渴,常時煩時止,渴喜熱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是血虛氣弱,陽氣浮越之象,是血虛發熱的辨證關鍵。治宜補氣生血,使氣旺血生,虛熱自止。陳潮祖指出,失血以後出現上述徵象,又無外感,可用本方。另外,本方還可用於氣虛不能攝血的出血證。
冉雪峰言:「方名標出補血,卻是補氣,方名標出當歸,卻是側重黃芪,此項分際,殊耐領略。」有版本《方劑學》認為,方中重用黃芪,其用量五倍於當歸,其義有二:本方證為陰血虧虛,以致陽氣欲浮越散亡,此時,恐一時滋陰補血固里不及,陽氣外亡,故重用黃芪補氣而專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故用黃芪大補脾肺之氣,以資化源,使氣旺血生,此其二。配以少量當歸養血和營,則浮陽秘斂,陽生陰長,氣旺血生,而虛熱自退。《醫方考》言:「當歸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養血;而黃芪則味甘補氣者也,今黃芪多於當歸數倍,而曰補血湯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於無形之氣故也。《內經》曰:『陽生陰長』,是之謂爾。」
至於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取其益氣養血而退熱;瘡瘍潰後,久不癒合,用本方補氣養血,扶正托毒,有利於生肌收口。
對於血虛陽浮發熱證,藥店並不好判別,所以運用主要以婦女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為主,要明確有失血這一病因。如有坐堂醫,可參合脈診,以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為標誌性判斷依據。
使用注意:1.陰虛發熱證忌用;2.高血壓患者慎用;3.月經提前量多,色深紅或經前、經期腹痛拒按,乳房脹痛者不宜服用。
歸脾丸(合劑)
歸脾丸源自於《正體類要》中的歸脾湯,組方為党參、白朮(炒)、黃芪(炙)、茯苓、遠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去核)、甘草(炙)【市面上還有一種人蔘歸脾丸,組方相似,為人蔘、白朮(麩炒)、茯苓、甘草(蜜炙)、黃芪(蜜炙)、當歸、木香、遠志(去心甘草炙)、龍眼肉、酸棗仁(炒)】。歸脾湯功效為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主治:1.心脾氣血兩虛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2.脾不統血證。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
本方證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虧虛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統血,思慮過度,面色萎黃,脾氣虧虛則體倦、食少;心血不足則見驚悸、怔忡、健忘、不寐、盜汗;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緩均屬氣血不足之象。上述諸症雖屬心脾兩虛,卻是以脾虛為核心,氣血虧虛為基礎。脾為營衛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故方中以參、芪、術、草大隊甘溫之品補脾益氣以生血,使氣旺而血生;當歸、龍眼肉甘溫補血養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氣醒脾,與大量益氣健脾葯配伍,棗調和脾胃,以資化源。全方共奏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點:一是心脾同治,重點在脾,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方名歸脾,意在於此;二是氣血並補,但重在補氣,意即氣為血之帥,氣旺則血自生,血足則心有所養;三是補氣養血葯中佐以木香理氣醒脾,補而不滯。
陳潮祖指出,本方所治,雖有心神不寧,血不歸經,脾運不健三類證象,但脾虛氣弱才是病根,其餘證象都是標象。「學習此方應注意三點:1.證象反映心系血虛而從補氣健脾論治,是從氣血生化關係施治的典範;2.氣不攝血的出血證候,益氣即可攝血,此方並無止血藥物而能止血,是針對病機施治的典範;3.無論心經證象還是出血證象,均從脾胃著手,又是治病求本的典範。」
本方是治療心脾氣血兩虛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心悸失眠,體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為辨證要點。
其他常用補血製劑
阿膠塊作為單方,既可直接服用,也可和其他葯配伍使用。其在補血功效之外,潤燥、補肺陰的作用也很顯著。
以阿膠為君葯的復方製劑如復方阿膠漿、阿膠補血膏、驢膠補血顆粒,再加上十全大補丸,這四個葯組方相似,都秉承了氣血雙補的治則。中醫理論認為,氣與血都由人身之精所化,「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故一般的補血方劑都會加入補氣的藥味。而復方阿膠漿中的山楂則是考慮到了阿膠滋膩礙脾的問題。
精血同源,烏雞白鳳丸和人蔘鹿茸丸從益腎填精的角度入手來達到補血、補虛的目的。
維血寧顆粒加入了生地、仙鶴草等涼血葯,先制止血熱妄行而導致的出血,再圖補血。
健脾生血顆粒和小兒生血糖漿屬於中西藥復方製劑,其加入的硫酸亞鐵可以治療缺鐵性貧血。
補血生乳顆粒和參茸保胎丸則是在補血的基礎上對功效進行了延伸。生乳和保胎都以氣旺血足為前提,參茸保胎丸在補氣、益腎、補血的基礎上添加了黃芩、續斷等安胎藥,而補血生乳顆粒則添加了王不留行等通經下乳的藥味。
長按上圖3秒鐘,識別二維碼關注
喜歡的話就點贊吧!↙
推薦閱讀:
※女人的補血養顏膏——玫瑰紅棗枸杞膏
※多吃棗就能補血?不要再受騙了
※剖腹產坐月子吃什麼補血
※《胖補氣,瘦補血》之胖子篇
※補血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