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成為扼殺孩子天賦的父母

文/張永鵬 圖/network

?

「父母」這個職業,責任重大,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用考核、無證就可以上崗的職業。

我們原來總說,每個孩子出生後就像一張白紙,而在日後的成長教養中,這張紙上才逐漸有了豐富多彩的顏色。

「每個孩子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特優勢。」父母們,可以用自己以為對孩子好的方式教養孩子,而這種教養方式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天賦,也有可能喚醒孩子的潛意識,實現孩子的夢想。

01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的父母是我們的原生家庭,而我們又是我們孩子的原生家庭。

常聽到人說: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原生家庭可以影響三代人呢?

充滿愛的家庭,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懂得愛和感恩,在與外界的交往中也不會怯懦,這讓我想起黃多多,黃磊與妻子之間的甜蜜互動,為孩子們創造的溫暖安心的家庭氛圍,相信他們的孩子也一定會把這份愛和溫暖傳承下去。

而父母之間冷淡,並有家庭暴力的孩子,往往性格內向孤僻,長大後也不知道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

並不是所有的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就是問題孩子,這還是要看單親家庭的家長是怎樣對待形成單親這件事的,有的父母,離異後互相怨懟,指責,會對孩子未來的婚姻觀產生不好的影響,

而有的父母,不會把大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強加在孩子身上,正確的引導,孩子並不會受到父母離異帶來的不良影響,如李亞鵬的女兒李嫣。

最好的原生家庭,當然是親子關係和諧,家庭環境美滿的家庭,它會伴隨孩子一生,甚至影響孩子的下一代。

02

父母對孩子的接納和相信

每個孩子出生後,父母都會對孩子有所期望——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就是所謂的對孩子的身份認定。

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旦出現與父母期望中孩子要成為的人不一致,父母就會由於「理想我」和「現實我」的差異而產生焦慮,從而要求孩子改變,變成父母期望要成為的孩子,

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自身對自己的身份認定與父母對他的身份認定產生碰撞,甚至有可能使孩子否定自我的身份認定。

比如,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喜歡觀察他們的活動和生活習性,而父母則認為這是玩物喪志,不務正業,而來否定孩子的愛好,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否定自己的愛好是否是對的。

很難說這對父母會不會就此和未來的一位生物學家擦肩而過呢!

因此,不懷著功利心,發自內心的接納孩子的愛好,在潛意識裡接納並相信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是具有獨特天賦的,這是發掘孩子天賦的一個關鍵。

03

你有沒犯過扼殺孩子天賦的七重罪

1.扼殺孩子的夢想

孩子想未來成為大作家,你告訴孩子,作家那不是一個光鮮亮麗的好職業,還是當一名醫生或教師更來的實惠。

2.扼殺孩子的生命力

在中國當今的教育體制下,這宗罪估計是大多數家長都不可避免的。

為了考出好成績,在完成學校作業後,給孩子報各種班,美其名曰「全面發展」,沉重的壓力下,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和生命力。

3.扼殺孩子的身份價值

孩子的身份價值,靠的是父母對自己的行為評價,很多父母走了兩種極端,要麼因為孩子做錯事情或一時失利時,用否定的話語責罵孩子,使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看不起自己,甚至自暴自棄;要麼過分溺愛孩子,害怕孩子受到傷害,不讓孩子做任何嘗試。

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則消息,有一個天才兒童13歲就被保送進大學, 但他由於生活不能自理, 被退學。

原因就是,天才兒童的媽媽,為了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學習,其他所有的事都為孩子包辦,甚至到學期末考試前,沒有媽媽的提醒他都不知道去參加考試。這樣的「傷仲永」事件,就是父母扼殺孩子身份價值的典型案例。

4.扼殺孩子的自信力

你有沒有過拿自家孩子總和「別人家孩子」比的經歷?

你有沒有對孩子做什麼事都不放心,總給孩子一些指點,指點完了還會做出一些評價,甚至是負面的評價?

我有。

趕緊問女兒,我有沒有過以上行為?十一歲的女兒有點委屈的說,怎麼沒有,總是以為我是個啥也不懂的小孩子,人家也已經長大了啊。

可我,有時還是忍不住的會叨叨,以後,是該注意方式方法了。

5.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孩子把潔白的牆壁當成了畫紙來塗鴉,你發現後胖揍了他一頓。孩子三歲的時候把香蕉說成月牙,把月牙說成小船,你非要糾正給他正確答案。

原本孩子豐富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就這樣被你扼殺了。

學齡前兒童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最豐富,如果父母能學會默認,支持孩子的行為和思考方式, 說不定,你還會發掘出孩子的某個天賦呢!

6.扼殺孩子的冒險精神

老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又說,無知者無畏。孩子們喜歡探索未知世界,而在父母眼中這則是危險地帶。

你有沒有在孩子搭積木時,時刻提醒他「小心,會倒」,而孩子只是想看看積木搭到一定高度會出現什麼情況。

你有沒有在孩子興緻勃勃爬山時,不時的提醒他小心這,當心那,別逞強,你用你以為的「愛」為孩子鋪平了爬山的路,以後孩子也就會失去冒險精神而變得怯懦,平庸了。

7.扼殺孩子的可能性

每個孩子與生俱來有無數種可能性,但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多用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的未來時,就扼殺了孩子更多的可能性。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也最信賴的人,想要發掘孩子的內在天賦,就應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庭教育,表面上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而實際上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04

父母學會成就孩子的堅信

教育和培養孩子的過程,其實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孩子身上有問題,首先要父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自己能夠做到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孩子,自己變得越好,孩子也會變得越好,

因為,你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想要讓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要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總想著挑出孩子缺點。

教養孩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沒有好的教育方法,就猶如灑下了種子卻沒有後期的田間管理方法一樣,再好的種子也不會有好收成。

想起一個故事:一位受盡不識字之苦的父親,為了讓兒子養成讀書的習慣,每天都會在兒子讀書的時間,拿著一本書坐在書桌前,久而久之,讓原本想撒歡去外面玩的兒子也很好奇,書真的有那麼好看嗎?為什麼父親看的那樣投入,那樣全神貫注呢?

於是,兒子也開始試著從書中尋找有意思的東西,並喜歡上了讀書,長大後,才發現父親由於不識字,陪他讀書時書都是拿反的,兒子瞬間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這是父母正確陪伴孩子取的成效的故事,但想要開發孩子的潛意識,僅有這些是不夠的。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把意識比作一座海洋中的冰山, 露出海平面的冰山之顛,是顯意識,緊貼海平面的部分,是意識,而水下我們看不到的是潛意識。

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大三萬倍以上,我們日常活動的95%以上,也是由潛意識在支配,比如餓了吃飯,渴了喝水,也就是一種習慣,一種固化思維。

如果能開發孩子的潛意識,形成正向的思維方式,哪怕用到10%,也可以幫助孩子提高三倍的潛能。

其實我們日常對孩子也並不是沒做過對孩子的心理暗示,比如:孩子見到生人不愛打招呼, 我們通常會說孩子性格內向,孤僻;孩子考試考了好成績,我們會對孩子說,考的還不錯,看來你不笨啊;孩子總是好動,一刻也不閑著,上學後老師都會嫌棄孩子上課好動,我們就會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大家都是第一次做寶爸寶媽,自以為對自家的孩子觀察細緻,了解深刻, 殊不知,我們對孩子的評價,就會對孩子形成心理暗示,你輸入正面的語言,就形成正面的暗示,反之亦然。

像第二個例子中,父母對孩子說的「不錯」、「不笨」有錯誤嗎?

太有了!

因為潛意識對接收的信息並沒有判斷和選擇的能力,「錯」、「笨」原本就是負面的詞,潛意識接收了這些信息,會逐漸的讓孩子變成這樣的人。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對孩子潛意識進行正向的信息輸入,不要常對孩子說「不要……」、「不能……」,因為類似「警告」、「提醒」的話,都屬於負面信息,還不如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呢!

另外,父母還應該糾正孩子從外界得到的負面信息。比如,孩子沒考好,老師在學校罵孩子「你笨死了」,孩子回來懊喪的對你說,「媽媽,我太笨了,考試沒考好。」

這個時候,一定要用正面暗示來趕走負面暗示,告訴他「短暫的失利並不能證明什麼,聰明也不是一兩次考試就能說明的,只要努力,你一定能取的好成績。」

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因此,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暗示是非常具有優勢的。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對孩子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責怪;多一些正面暗示,少一些負面暗示。只有父母做到了,孩子才能做到。

05

父母在開發孩子潛意識時可以常用的方法

1.情緒低落時,講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故事

一個好的故事,會讓人產生代入感,常常時間久了我們會忘記故事本身,卻記得聽故事時的感受和傳達的理念。這是因為潛意識對感受,觀念的接收程度會高於事實。

就像大人也時不時需要打點雞血,喝點雞湯,三不五時的看本勵志電影或書一樣,孩子也需要正面的引導,比如孩子面對困難消極應對,可以跟他講講持之以恆,用毅力戰勝困難系列的故事;孩子膽小懦弱,可以帶他去看場哈利波特的系列電影。等等。

2.改變語言模式,多講充滿能量的語言。

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不同針對性內容的話術,趁著孩子將睡未睡,或是心情較放鬆的時候,用堅定的語氣告訴他。

如,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可對他說:媽媽會一直陪伴著你,所以你不用擔心任何事。等等。

3.寫下夢想,並努力去實現。

我的人生到底想幹什麼?

——當孩子認定了一個夢想,鄭重其事的寫下來,會讓潛意識信念系統發生重大變化,將遙不可及的夢想變得清晰可見。

當年我在考會計師職稱時,還真的就是這樣一個夢想支撐著我。每當我感覺疲累時,心裡就會堅定的冒出一句話:我要考上會計師!然後,注意力自然的就有了凝神關注的對象。

鼓勵孩子去張開想像的翅膀,我家孩子前段時間告訴我,她長大了想當醫生,還想當老師,還想當導遊,很糾結到底當哪個好呢?

我告訴她,你可以先考醫學院,如果成績特別優秀的話,可以當醫學院的老師啊,期間還可以考個導遊證,趁著放假時去做導遊,這樣不是三個都齊了嗎?

孩子恍然大悟:也對哦!

不管將來如何,有個夢想,總是好的。

4.堅持運動

運動能產生讓人快樂的多巴胺,保持運動的習慣,除了鍛煉身體,還可以產生正能量,一舉兩得!

5.全家一起旅遊

這個方法想必大多數家庭都是實施,我也一樣。

從孩子六歲開始,每年我都會計劃抽空帶孩子出去一趟。我的感覺是,換個地方,換個心情,也就相當於換了原來一成不變的能量場,說不定會帶來些新的更好的能量呢!

通過旅行,孩子可以開闊視野,感受到一個自己所不熟悉的另一個世界,還可以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更積極的投入學習生活。

6.挑戰自我,看到最好的一面

重點是後半句——看到最好的一面。人的潛力是無法預知的,通過挑戰,說不定你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孩子!

我們也在媒體看到了關於天賦開發的實例,像綜藝節目《最強大腦》、《挑戰不可能》等,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神乎其神的人完成了若干我們普通人沒法完成的挑戰,但誰又知道,他們其實在背後付出了多少次對於自己潛力的挑戰和開發呢?

只有相信,才有可能,所以,我們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幫助孩子,開發潛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06

幫助孩子樹立一個強大的積極的信念系統

信念系統是我們做人做事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它決定了我們的情緒感覺、待人處世的方式以及人生成就。也就是說,積極的信念系統,會讓人遇到困境、磨難時,會發揮自己的優勢,化困境為機遇。

因此對於孩子來說,幫他樹立一個強大的積極的信念系統,比考高分更重要,可以協助他有效發掘生命潛力,最大限度實現自我價值。

孩子的信念相信什麼,最終他就會被塑造成什麼。孩子的內心期待或關注什麼,就能得到或產生什麼。堅定積極的信念,能產生堅強的自信,還能消除消極信念的影響。

1.父母的言行是影響孩子信念的關鍵

父母是怎樣的人,你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直接影響了父母會有怎樣的言行,會以怎樣的方式培養孩子。也就是俗語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

2.決定孩子命運的五大積極信念

(1)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

父母應給孩子灌輸「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要相信自己,命運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2)相信世界是有愛的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父母告訴他的世界。

當今的社會,的確是有很多不健康和不安全因素,但如果父母過分誇大危險和防範心理,會導致孩子缺乏對世界的信任,那樣他的生活就只能充滿懷疑,冷漠,還有害怕和恐懼。

在教會孩子擁有健康和安全防範底線的前提下,告訴孩子,這世界充滿愛,孩子也會看到和平、友善、誠實等積極的方面,就會產生安全感。

(3)相信自己是有未來的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

孩子眼中對未來充滿了未知和期待,很多父母都知道自己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唯獨忘了問孩子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非凡的天賦,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偉人的理想,但,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發自內心的理想,才會成為堅定的積極的信念,喚醒自身的潛能,最終走向成功。

所以,父母應尊重孩子的想法,並助他建立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4)相信自己能實現想要的

一個人一旦下定決心想要什麼,就會憑藉潛意識的力量,跨越重重障礙,最終實現夢想。

如果發現孩子總是對做的事流露出對失敗的擔憂,他正是缺乏這種自信。父母要利用催眠暗示,是孩子相信自己一定能實現想要的。

(5)相信我能面對與突破一切障礙

孩子由於認知和能力的限制,往往很難有「能夠面對和突破一切障礙」的信念和勇氣。這源自於潛意識中對未來的恐懼,或他們過去的經歷和認知。

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始終相信孩子一定能夠戰勝自己,超越自己,給予孩子持續不斷的鼓勵, 即使孩子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也不要急躁,更不能打罵孩子,打擊孩子的信心。

07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傑出人才與否的關鍵

父母語言對孩子的催眠力量,主要體現在「言傳身教」,孩子會通過模仿父母的言行和態度來形成自己的品行。

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個性及自我身份認定影響極大。

一個經常從父母那裡得到正面評價的孩子,他的自我身份認定會越來越高,對待這個世界的態度也會越來越積極。

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過多的遭受語言暴力後,就會在潛意識中降低自我認同感,嚴重的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語言暴力有哪幾種?

1.侮辱性語言

典型話語包括:「你這個笨蛋,怎麼就學不會呢?」,「你就是個廢物,這麼沒用,就知道哭」,「你長沒長腦子?作業都能忘,你怎麼不忘了吃飯啊」……

這些語言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導致孩子出現自卑、自責或叛逆、抵制等不良心理。

2.貶低型語言

典型話語包括:「你根本就不是XXX的料」,「你要是能XXX,太陽都會從西邊出來」,「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你更笨的人了」,「你為什麼總是沒有XXX做得好」……

那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孩子作比較是最常用的貶低型語言暴力,通常父母會拿著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人孩子的長處作比較,這樣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會讓孩子自暴自棄。

3.威脅恐嚇型語言

典型話語:「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我把你扔掉」,「這麼不乖,把你送到XXX(一個讓孩子害怕的人或地方)」……

經常對孩子進行恐嚇型語言暴力,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認為自己不重要,造成孩子情緒上的緊張和性格上的壓抑。

什麼樣的語言容易被孩子接受呢?

1.多說正面語言

典型話語有:「寶貝能幫媽媽幹活了」,「寶貝越來越勤快了」,「你長大後一定會有出息」,「你的字比以前有進步」……

正面的語言讓孩子潛意識接收到的都是正面的能量,孩子就會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得到了認可,不僅可以做好事情,而且會越做越好。

2.語言要簡潔直接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人們在陳述意圖時,如果用字太多,意圖的品質和清晰度就會下降。

比如,想讓孩子來吃飯,「吃飯時間到了,快洗手吃飯」,就要比「都幾點了,吃飯重要還是看電視重要?」更簡單直接。

父母想鍛煉孩子整理家務的能力,「把桌子收拾乾淨」、「把被子疊整齊」就要比「房子亂的像個豬窩一樣,你不能勤快點嗎?」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3.善用肢體語言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文字、聲音和肢體所傳遞的信息一致,才能達到教育目的。

父母如何喚醒孩子的天賦潛能,把孩子培養成傑出人才呢?

1.堅信孩子必有獨特的天賦

2.以孩子的夢想為前提

好多孩子是在為父母完成夢想,卻埋葬了自己的夢想。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對於未來的「幻想」和「幼稚」的探尋,實際上正是他們憑藉自身天賦以及外界影響所產生的下意識。

3.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

關鍵詞:耐心

就像種莊稼一樣,不能因為著急就拚命施肥,那樣會把莊稼燒死。

4.始終處於協助位置

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一些協助和引導,卻不能直接決定他在每個人生階段該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

5.不斷強化核心夢想

通過三個問句來實現:@你實現夢想後是什麼樣子?@你實現夢想後能得到什麼?@你實現夢想後爸爸媽媽會跟著幸福嗎?通過思考和回答,使孩子在潛意識中堅定夢想。

父母在激發孩子實現夢想的能量中,不能忽視養成好習慣的力量。

運用「21天法則」,重複90天以上,養成穩定的習慣。

第一階段:1~7天,新習慣適應期

前三天最重要,父母做好激勵和獎罰,但看電視、玩遊戲這樣的壞習慣不合適作為獎勵。

第二階段:7~21天,新習慣養成期

這個階段容易放鬆警惕,稍有不慎,舊習慣還會冒出來。

父母的首要任務是陪伴和監督。

第三階段:21~90天,新習慣穩定期

這個階段孩子已能夠自然的遵守新習慣了,父母不必刻意監督,鼓勵。

培養孩子,父母要有足夠耐心,不能急躁也不能中途懈怠,同時還要比孩子更堅忍不拔。唯有這樣,才能將成功習慣徹底輸入孩子潛意識,並最終成就孩子未來。

以上是我讀由知名素質教育專家李勝傑和知名親子教育專家林青賢聯袂力作的《喚醒內在天才的秘密》一書的讀書筆記和心得,希望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道路上能夠給您以幫助。(2018.02.07)


推薦閱讀:

天才的煉成,不過是一點天賦加上很多努力
什麼都很快,學習語言很有天賦的4個星座
你還信木桶理論?你以為你是木桶啊!
我的學員不需要多高的天賦,只要......
果老星宗:流年都天賦

TAG:孩子 | 父母 | 天賦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