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德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處】宋·蘇轍《盛南仲知衡州》
【講解】正:使端正。意思是:從來沒有過自身品德行為不端正卻能使別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出處】
《禮記·中庸》
【講解】塗:同
"
途
"
。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處事不偏不倚、不過頭也無不及的原則前行,
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
(
就不能算是君子
)
,我是不會停止自己前進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聖學。
【出處】明·高拱《本語》卷三
【講解】去除一點利己的私心,就等於從聖人身上學得一點好品質。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出處】
《論語·季氏》
【講解】患:憂慮,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東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勻,不怕貧困而怕不
安定。
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出處】
《國語·越語上》
【講解】
古代賢明的君主,
不擔心他統治的人民數量不多,
而擔心他們的心志行為缺少羞恥。
說明統治者必須重視提高國人的思想品德素質。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講解】摩:通
"
磨
"
。倜儻
(ti t
ǎ
ng)
:卓異。意思是:古時發財做官而名譽不著的人,不
知多少,只有卓異才能的人才能被後人稱頌
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根,學人言語。
【出處】宋·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
【講解】意謂人要有人格,要有獨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趨,人云亦云。
寧可清貧,不可濁富。
【出處】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三回
【講解】
濁:
渾濁,
形容卑劣的手段。
意思是:
寧可一生清白貧窮,
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出處】
《論語·子路》
【講解】自身言行正當,即使不下命令,別人也會跟著行動;若自身言行不正當,即使三令
五申,別人也不會跟著行動。意謂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為人表率。
善為吏者樹德,不能為吏者樹怨。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講解】善於做官的,能注意培養自己的品德;不善於做官的,往往招來怨恨。意謂為官者
要樹德,不要積怨。
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處】晉·陶淵明《感士不遇賦》
【講解】濟:
(
對事情
)
有益。意思是:寧願固守窮困以有益於心意,不願低聲下氣去勞累自
己。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
【出處】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九
【講解】度
(du
ó
)
:揣度,認識。如果不相信自己,那麼別人誰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認識自
己,那麼怎能認識別人?意謂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講解】蘭摧玉折:喻有節操才能的人死亡。蕭、艾:古人以為惡草,比喻姦邪小人。敷、
榮:指花葉繁盛。意思是:寧可做蘭草美玉被摧殘,也不做蕭艾之類惡草而繁茂。
丈夫貴不撓,成敗何足論?
【出處】宋·陸遊《入瞿唐登白帝》
【講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負的人。意思是:大丈夫貴在不屈不撓,成功與失敗有什麼值
得顧慮的!
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
【出處】三國魏·阮籍《詠懷》
【講解】布衣:平民。寵祿;因恩寵而得到的爵祿。意思是:富貴無常,不足羨慕,不如召
平
(
原為秦東陵侯,後淪為平民
)
東門種瓜,可以安享天年。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出處】
《國語·周語》
【講解】學習美好的東西,就象登山一樣不容易;學習不好的行為,就象山崩一樣迅速。
卑而不失義,瘁而不失廉。
【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
【講解】卑:謙恭。瘁:這裡指貧困。意謂謙恭而不失於禮義,貧困而不失廉潔。也可理解
為謙恭而有分寸,貧困而不志短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出處】
《禮記·大學》
【講解】廣:開闊,坦率。胖
(p
á
n)
:安泰舒適。意思是;擁有財富能裝飾房屋,具備良好
的品德能有益身心,心地坦然就會顯得安泰舒適。
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
【出處】漢·王充《論衡·命祿篇》
【講解】奮發努力,勤懇工作,從而達到富有;磨鍊才能並使情操光明,從而求得高貴。意
謂富貴要憑實幹和德才換取。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出處】唐·柳宗元《江雪》
【講解】
通過冒雪
"
獨釣
"
於寒江的漁翁形象,
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敗後始終不屈的精神面
貌。
多見者博,多聞者知;距諫者塞,專己者孤。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刺議》
【講解】知:同
"
智
"
。距:同
"
拒
"
。專己:剛愎自用。意謂多看的人知識廣博,多聽的人聰
明;拒絕別人意見的人閉塞,剛愎自用的人孤立無助。意謂人要多見、多聽;接受意見而不
自以為是。
以天下之功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謂大公。
【出處】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
【講解】把天下人的功績作為功績,但不把那功績認作自己的功績,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
"
功其功
"
的第一個
"
功
"
,
意動用法,
把……認作自己的功績,
此句話勸戒不要貪天之功以為
已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衡傳》
【講解】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擔心地位不高,而擔心道德修養不高。
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處】
《莊子·田子方》
【講解】對於人來說,沒有比思想頹廢、精神萎靡更可悲的了,至於軀體的死亡,那倒是次
要的。
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
【出處】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
【講解】釋:解除,免除。這句話的意思是:不以自己的利益為利益,而讓全天下的人們得
到利益;
不以自己的禍害為禍害,
而要讓全天下的人們免除禍害。
此為作者對理想政治的贊
美。
天下自有公論,非愛憎異同能奪也。
【出處】宋·陸遊《跋東坡諫疏草》
【講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對於某人某事,天下的眾人自然有公正的評論,
不是哪個人的愛
憎和看法的不一能夠改變的。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出處】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講解】不清心寡欲就無法使志向明確,不平心靜氣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
貴不凌賤,富不傲貧。
【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問下》
【講解】意思是:地位高了不要欺凌地位低微的人,富有了不要瞧不起貧窮的人。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出處】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講解】丹青:繪畫用的紅綠顏料,這裡指繪畫。意思是:酷愛繪畫竟不知道已近年老,視
富貴榮華引如過眼浮雲。
黃金若糞土,肝膽硬如鐵。
【出處】清·石達開《入川題壁》
【講解】肝膽:喻勇氣、血性。意思是:我視黃金如糞土,剛強正直的氣質如鐵一般堅硬。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出處】
《老子》三十九章
【講解】意思是:果真尊貴了,就要以卑賤為根本,果真高高在上了,就要以卑下為基礎。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出處】
《老子》
【講解】不拘泥已見,所以能看得清楚;不自以為是,所以能名聲遠揚;不自誇,所以有功
勞;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久不衰。
集眾思,廣公益。
【出處】
《三國志·蜀志·董和傳》
【講解】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對大家有益的意見。意同成語
"
集思廣益
"
。
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
【出處】明·夏完淳《獄中上母書》
【講解】得死所:得到死得合適的地方,形容死得有價值。意思是:哪個人不會死?可貴的
是死得要有價值。
士皆知有恥,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
【出處】清·龔自珍《明良論二》
【講解】士:讀書人。恥:羞愧,羞辱。這句話指出了士人有無羞恥之心與國家有無羞辱的
直接關係,說明知識分子立身要先知恥的重要性。
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出處】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
【講解】孤:孤寒。直:剛直。意思是:自古以來聖賢之人都是貧困而不得意,何況我們這
樣身世微寒而又剛直不阿的人呢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出處】唐·張九齡《感遇十二首》
【講解】本心:根與心,喻堅貞操守。美人:喻君王。意思是:以美德貞操自勵,不求聞達
於朝廷。
見善若驚,疾惡如仇。
【出處】漢·孔融《薦禰衡表》
【講解】驚:驚喜。疾:憎恨。意思是:見到好人好事如同遇到驚喜的事一般,痛恨壞人壞
事像痛恨仇敵一樣。
君子之處世,疾名德之不章。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
【講解】疾:恨。章:同
"
彰
"
,顯著。君子在社會上活動、跟人交往,最痛恨的是名望品德
不顯著。意謂人的交往,要以好的名聲和德行為基礎。
激濁揚清,嫉惡好善。
【出處】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
【講解】激:衝擊。濁:髒水。衝去污水,揚起清水;憎恨壞的,喜歡好的。
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
【出處】晉·陶淵明《擬古》
【講解】既沒:已經死了。意思是:活著的時候在世上享有很高的聲望;死了以後他的名望
還留傳百世。
身修然後可以治家,家治然後可以治官。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論誹》
【講解】然後:這樣以後。意思是:自身修養好了,就可以把家治理好;家治好了,就可以
把官府治理好。
勤能補拙,儉以養廉。
【出處】
《格言聯璧·從政》
【講解】勤奮能夠彌補天資的不足,節儉可以培養廉潔的美德。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出處】
《論語·里仁》
【講解】
看見賢人就應想著向他看齊,
看見不賢的人則應在內心自我反省有無類似缺點。
意
謂勸人學習別人優點,改正自己身上與別人相同的缺點。
嫉惡如仇讎,見善若饑渴。
【出處】唐·韓愈《舉張甫自代狀》
【講解】
嫉:同
"
疾
"
,
憎恨。惡:
壞人壞事。
讎:
同
"
仇
"
。憎恨壞人壞事如同仇恨仇敵一樣,
看見好人好事如同饑渴求取食物與水那樣。
勇不虛死,節不苟立。
【出處】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
【講解】虛:白白地。不苟:不隨便。意思是:真正勇敢的人不會去白白送死,美德節操不
是隨隨便便可以成就的。
樹堅不怕風吹動,節操稜稜還自持。
推薦閱讀:
※怎樣理解日本的「毀三觀」與高素質並存的現象?
※基於「道德經濟」的價值重塑(下)
※「神舟升天、道德同飛」必將取代「神舟升天、道德墜地」
※「不知者無罪」是道德可接受的嗎?
※2-道德真經集義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