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之--問診(l轉)

中醫之--問診劉建紅 問診是對病人或陪診者進行系統而有目的的詢問。包括病人的體質、生活習慣、起病原因、發病及治療經過、現在的癥狀及過去的病史、家族史等。具體來講,可以包括問寒熱、問汗、問疼痛、問睡眠、問飲食口味、問二便等。

  問寒熱

  寒熱的產生,主要決定於病邪的性質和機體的陰陽盛衰,是機體正邪相交的表現。

  但寒不熱:病人感覺寒冷,而不發熱。屬於陽氣不足的虛寒證。

  但熱不寒:病人發熱,不感覺冷或反而怕熱,為里熱症。若高熱伴見口渴喜冷飲,出汗、大便秘結為實熱證。若午後低熱,伴有手足心發熱,夜間出汗,兩顴發紅者為里虛熱證。

  惡寒發熱:病人自覺怕冷而體溫升高。表示外感病的初起。

  寒熱往來:寒與熱交替出現。寒熱往來定時者,為瘧疾。寒熱往來不定時者,伴兩脅脹痛、口苦為肝膽病。

  問汗

  汗出與陽氣盛衰、津液盈虧相關。

  無汗:外感病寒邪,發熱、怕寒、頭痛無汗者為表實證。

  出汗:外感風邪,發熱、怕風汗出者,為表虛證。

  自汗:白天稍活動即出汗,常伴疲勞乏力、氣短畏寒,陽氣虛損所致,多為內傷病。

  盜汗:指夜間睡著後出汗,伴有發熱、顴紅、心煩、失眠多夢、口乾舌燥,為陰虛內熱所致,為內傷病。

  問疼痛

  詢問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以觀察病情。

  頭痛:突然頭痛,痛無休止、伴有怕寒發熱,多為外感實證。頭痛時發時止,有脹痛勞累後加重,或伴有眩暈者,多為內傷虛症。

  胸痛:肺熱之胸痛以一側為多,發熱咳嗽、痰黃而稠;胸痹證之胸前心區有重壓感,或刺痛,反覆發作,伴有心悸氣短;

  肝膽病疼痛表現為兩脅脹痛不適;

  胃病疼痛表現為胃脘脹滿疼痛,伴有噯氣吐酸水。

  問睡眠

  失眠:入睡難或睡中易醒,醒後難以入睡或易驚醒,或徹夜不眠。多為陰血不足,心失所養。常伴有心悸、多夢、耳鳴、潮熱等症。如痰火食積內憂失眠,常伴有面紅、氣短、口渴、胃部不適等症。

  嗜睡:睡意很濃,經常不由自主地入睡。若年高體虛者多屬心腎陽虛;肥胖者多伴有腹脹、痰多,為脾虛濕盛,清陽不升所致。

  問飲食口味

  包括了解飲水多少,喜冷喜熱,食慾與食量,口中異常味覺等方面。

  口渴多飲:口渴多飲多為津液已傷,多見於熱證、燥證,或汗、吐、下利太過。如渴喜冷飲,是里熱傷津。尿多身瘦為糖尿病。

  口不渴與渴不多飲:口不渴,不欲飲水多屬寒證。口渴喜飲,飲水即吐多屬水濕內停於胃。口渴不多飲,且喜熱飲多屬濕證或虛寒證,且喜冷飲者為屬濕熱證。

  不欲進食與厭食:不想進食或食之無味,食慾低下,為不欲進食。如新病多為傷食或外感發熱。久病不欲食則是脾胃虛弱。若厭惡食物,多見於食滯內停,或肝脾濕熱,。

  多食與偏食:多食易飢,多因胃火盛,胃熱則消谷。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暴食多為脾胃之氣將絕的徵象。偏食生米、泥土異物等是蟲積。

  口味:口苦為肝膽有熱,口酸有腐味為胃腸積滯,口臭為胃火盛,口淡為胃有濕、或虛證,口甜為脾有濕熱,口咸為腎虛。

  問二便

  了解大、小便的性狀、顏色、氣味、時間、量的多少及排便次數,排便、排尿感覺等。

  便次異常:排便困難,多日不便,稱為便秘。熱盛傷津者為熱秘,陰寒內結者為冷秘,氣機阻滯者為氣秘,氣虛無力為虛秘。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樣,便次增多為泄瀉。大便稀薄不成形為溏泄,多為脾失健運。腹痛泄瀉在黎明者為五更泄,多為腎陽虛。腹痛泄瀉,瀉後痛減為傷食泄瀉。

  便質異常:排便時肛門有灼熱感、下墮感為脾虛氣陷。排便不爽為肝鬱。便泄不爽有未消化食物,瀉後腹痛減多為傷食。若便黃粘滯不爽多為濕熱結於大腸。腹痛窘[FS:PAGE]迫,時時欲瀉多因濕熱內阻,腸道氣滯所致,是痢疾病的癥狀。大便不能自控,多因腎陽虛衰。

  尿量異常:尿量增多為虛寒。尿量減少由於熱盛、汗多傷津,或因吐瀉損傷津液所致。

  尿次異常:小便次數增多,尿短赤急迫而數,多為濕熱。久病尿清長而頻數、夜間尿次增多,屬腎陽虛。小便不暢,點滴而出,小便不通一般為濕熱或瘀血、砂石阻塞所致,屬實證,若因腎陽不足屬虛證。

  排尿感覺異常:排尿痛,急迫、灼熱感,多為濕熱下注膀胱所致。常見於淋病。小便不能控制,睡中不自主排尿為腎氣不固。神志昏迷而失禁屬危重證。


推薦閱讀:

14.中醫內科辯證方劑
古代嶺南中醫探討《養老奉親書》
王四進老師經方中醫講堂(30)
用中醫調養糖尿病系列之五:只具有一般降血糖作用的單味中草藥
說說感冒

TAG:中醫 | 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