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管理:草莓炭疽病防治需要保護、治療相結合
老刀註:草莓炭疽病是草莓重要病害之一,一旦發生很快蔓延,如不及時防治,將造成全田枯死。
近日多地大雨,雨後要注意及時採取栽培和植保措施,防止白粉病、炭疽病等主要病害的發生。
在雨後主要防止炭疽病的發生,可選用40%多?福?溴菌腈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噴霧,或25%嘧菌酯15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有機硅3000倍液噴施進行防治。
雨後防治白粉病可選用30%氟菌唑可濕性粉劑2000~4000倍液,有積水的要及時抽出,防止草莓苗被水浸泡,或長期積水造成局部濕度過大,引發病害。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重要病害之一,是典型的高溫高濕性病害,一旦發生很快蔓延,如不及時防治,將造成全田枯死。
因此,要做好草莓炭疽病的防治工作。草莓炭疽病重在預防,尤其是感病品種要在雨季節來臨前用藥,雨後特別是大的風雨過後都要用藥防治;有一定抗病力的品種,也要經常檢查草莓匍匐莖、托葉等易感病部位,發現初始病斑立即用藥防治,強颱風暴雨天氣後尤需警惕。
視發苗量多少,用足藥液量,根頸部也要噴淋到藥液,以保證防治效果。除育苗期外,草莓定植期也有炭疽病發生,生產上要做到帶葯下田(如移栽前用藥液噴淋或蘸根),並在定植初期施用保護劑預防。
危害癥狀
草莓炭疽病主要發生在育苗期和定植初期,結果期很少發生。其主要為害匍匐莖、葉柄、葉片、托葉、花瓣、花萼和果實。
染病後的明顯特徵是草莓株葉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莖、葉柄、葉片染病,初始產生直徑3-7毫米的黑色紡錘形或橢圓形潰瘍狀病斑,稍凹陷;當匍匐莖和葉柄上的病斑擴展成為環形圈時,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濕度高時病部可見肉紅色黏質孢子堆。
該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還易導致感病品種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當母株葉基和短縮莖部位發病,初始1-2片展開葉失水下垂,傍晚或陰天恢復正常,隨著病情加重,則全株枯死。
發生特點
炭疽病菌侵染最適氣溫為28℃-32℃,相對濕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溫高濕型病菌。7-9月間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病菌傳播蔓延迅速。
特別是在連續陰雨或陣雨2-5天後的草莓育苗地,可在短時期內暴發並造成毀滅性的損失。
近幾年來,隨著種植結構調整,草莓種植面積迅速增加,草莓連作種植面積加大,該病的發生有上升趨勢,給草莓種苗繁育和草莓種植業發展帶來了嚴重障礙。
防治措施種苗檢疫:選擇有信譽的育苗企業引進種苗,種苗要經過產地檢疫,控制檢疫性有害生物傳播。
農業措施:選擇抗病品種。紅顏、章姬等日系品種抗性較差,歐美系品種抗性較好;合理密植。控制育苗地種苗種植密度和繁育密度;水肥管理。採用滴灌澆水,禁止大水漫灌,禁止在高溫時段澆水。
合理施用氮肥,增施腐熟的有機肥和磷鉀肥;中耕處理。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發達,培育健壯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避免重茬。不能重茬種植,保證合理的輪作期。
清除病葉:及時清除病葉、病莖、枯葉及老葉以及帶病殘株,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病原傳播;及時拔除雜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性。
異地育苗:對感病品種可採用育苗地北移至冷涼地區,減輕炭疽病的發生。
藥劑防治藥劑防治是當前生產上防控草莓炭疽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應根據發病情況選擇藥劑品種,發病前以使用保護性葯為主,發病後選用治療性葯,必要時可混配使用。
從有效成分來看,預防用藥常選用代森聯、嘧菌酯、代森錳鋅、丙森鋅、百菌清、甲基硫菌靈等保護性殺菌劑,治療用藥常見的有咪鮮胺、吡唑醚菌酯以及苯醚甲環唑等三唑類殺菌劑。
雨前、雨後要保護加治療;平時10天1次預防;植株鋪滿前15天,連續打3次葯,間隔5天,一定要全部打到打透,摘葉、疏苗後,立即用藥。
如果很多已發病,那麼要清理乾淨所有病斑,然後連續打2-3次葯,每次間隔3-5天,保護加治療。
發病初期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2000倍液,或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7天左右噴1次,連噴3次-4次,藥劑宜輪換使用。尤其注意露地育苗每次雨後需及時噴葯預防或防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