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家庭教育案例:曾經當紅少女偶像,她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
從歌手到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又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這個媽媽的故事太精彩!
從當紅歌手到斯坦福博士
上世紀70年代,兩位華人歌星在日本大紅大紫、備受矚目:一位是鄧麗君,另一位就是陳美齡。1972年,陳美齡從香港遠赴日本發展,憑藉一首甜美的《虞美人之花》,迅速風靡日本,人氣堪比山口百惠。
然而,正在自己最紅的時候,陳美齡聽從父親的告誡「錢財、名譽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會被奪走。但是,知識一旦記入腦子,就不會被人奪去,它會成為你一生的寶物」,選擇急流勇退,前往多倫多大學攻讀社會兒童心理學學位。
多倫多大學畢業後,她重返歌壇,30歲在日本結婚。婚後她並沒有像其他日本主婦那樣停止工作,而是每次把兒子帶到工作現場。這是當時的日本社會不能理解的,引發的爭論之大超乎想像,甚至衍生了一個詞「Agnes爭論」(陳美齡的英文名),陳美齡還因此登上了美國時代雜誌。
斯坦福大學的一位教授看到了這期雜誌,給陳美齡寫了信邀請她去美國繼續念書。她真的就果斷地放下手上的工作,考GRE、填申請表、找推薦信,最終真的被斯坦福大學錄取。
那個時候,她的大兒子才2歲多,還懷著二兒子。在獨自照顧兩個兒子的同時,陳美齡拿到了斯坦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
時隔30年,陳美齡重回眾人視野,是因為她的三個兒子全部考上了她的母校——斯坦福大學。
一個孩子成功,或許是運氣;兩個孩子成功,可能靠聰明,三個兒子全部考入斯坦福大學,這100%的「命中率」依靠的正是陳美齡自創的「Agnes(陳美齡英文名)式教育法。」
來聽聽她從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戰經驗中總結的幾大教養原則吧!
教育,要父母親自承擔
懷孕的9個月間,我並沒有做特別的胎教,只是跟兒子唱歌、說話,讓他記住父母的聲音。
等到兒子一生下,「啟蒙」教育就開始進行。0-3歲是最重要的教育時期,這時候的孩子記憶力不發達,所以他們並不教導孩子具體學什麼,而是讀書給他們聽,每天陪伴他們,引導他們對讀書感興趣、對這個世界感興趣。
讀書到後來,我的小孩一看到書就拍手,叫我快點念;念慢了他會主動翻頁,告訴媽媽繼續。回想一下,我的三個兒子,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因為0-3歲很關鍵,所以在孩子3歲之前,母親或者父親,需要有一個安定的人在他身邊愛他教他,這對小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我不提倡把小孩子交給別人帶。因為很難找到一個非常好的、你完全放心的人。而且對於小孩子來說,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愛。如果你要做父母,決定要生孩子,就一定要自我犧牲,不可以把自己放在第一,一定是孩子在第一。帶孩子這個事情上,不是人多就好了,很多時候一個父親一個母親就夠了。
直到兒子上小學的時候,我始終都與他們一起做作業。他們拿到的教科書,我每本都從頭到尾看一遍。每學期有新課程,我也會提前預覽,今年會不會學海洋生物,有沒有動手實驗,然後做一個計劃,提前帶他們去看海洋館、科技館。而且我會經常去學校拜訪老師,了解他們在學校的表現,有沒有新朋友等等。
但是這種陪伴不能過度,成為初中生後,孩子必須學會自我管理。還不放手,父母就會成為他們的依賴,沒有父母監督,孩子們反而不會學了。
每個兒子上中學後,我都告訴他們,媽媽學不動了,有互聯網,你們可以自己找尋答案了。
名校,可能是父母的虛榮心
1992年,我家的大兒子準備讀小學。在此之前,我一直希望兒子能考上東京都內某家著名的私立小學。
日本的小學報考前有說明會,有一天,我丈夫參加說明會回來,突然跟我說:「我們放棄考試吧。」
原來,在說明會上,學校的老師說了一段話:「由於應徵人數眾多,請確保面試當天孩子不會感冒。那是影響一輩子的日子,請把健康的孩子帶過來。」丈夫很憤慨:「孩子感冒不是常事嘛,說這種話,證明他們不會為孩子考慮,那種地方不去也罷。」
當時還有一家不錯的學校,我們夫妻一起去參加了學校的說明會,結果老師告訴我們:「面試當天,如果孩子感冒,請立即通知我們,學校會另行安排面試日期。學校想看到孩子們最佳的狀態,請一定不要勉強自己的孩子。」
聽了老師的這番話,我們立即決定放棄之前的「名校」,選擇這裡。擇校,是教育中的頭等大事,一定要選擇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事情的學校,盲目地追求「名校」,可是只是我們身為父母的虛榮作祟罷了。
這樣做,孩子會喜歡上考試
雖然三個兒子都考上了斯坦福大學,但大學之前,我的小孩沒人考第一,我也從不要求他們考第一。
在我看來,100分只是老師給你的分數,你背誦後忘記了給你100分也沒用,反而你考60分,自己明白了,那才是真的有用。
分數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思想、有魅力的人。所以,我從不要求孩子們考高分,排名次,我希望的是,他們對學習有興趣。
下雨的時候,我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讓他們找蝸牛,看雨滴,他們自然而然就對「雨」感興趣。然後一回家,我們就一起查找,世界上哪裡下雨最多,哪裡下雨最少,知識一下從平面變成立體的了,他們的興趣也會大增。
考試也是同一個道理,讓他們對此感興趣。小時候,每次考試前,我們都玩一個遊戲:假設我們都是老師,猜測明天會考什麼。有時候他們猜得准,我就少猜一點;有時候他們猜的少,我就多猜幾個。結果每次考試,他們都是興高采烈出門:媽媽,看看今天咱們誰猜得准!考完試總是飛奔回家:媽媽,今天我比你猜的多兩道題!慢慢的,他們就喜歡上考試,也很喜歡學習了。
不要期望如朋友般的親子關係
無論和孩子有多要好,我都從不指望親子關係真的像朋友一樣。
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希望孩子對父母懷有敬意。因此,我認為父母就要有父母的樣子,展示出認真生活的姿態,送給孩子一個無愧於自己的人生。
當然了,父母並不總是正確的。但希望孩子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父母始終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保護家人;萬一有什麼突發事件,父母都是值得依靠的,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護我,給我中肯的意見」。
我就是帶著這樣的想法,每天都端正自己的姿態過日子。即便無法成為讓孩子崇拜的家長,也至少能讓孩子信任、依賴。
也許正因如此,我們家可以算是對於孩子對父母的態度、禮儀比較嚴苛的家庭吧。以說話方式為例,「討厭!」「吵死了!」如此失禮的話,別說是父母了,只要是比自己年長的人,絕對不可以說。這是我家的規矩。在我們家,傷人的話也是嚴厲禁止的。
親子關係融洽本身沒什麼問題,但一定不能讓孩子產生誤會。希望家長們要好好教導孩子對長輩有禮貌,常懷感謝之情。
資料來源:《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陳美齡/著。
爸媽的努力和付出是孩子成功的基石。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偶像類型與變遷
※偶像AKB48專題17:元神七之小嶋陽菜——天生女神
※為什麼日本人不喜歡渡邊麻友,日本人不喜歡正統偶像嗎?
※(1 條消息)怎樣才能讓冷圈團結起來?
※關於學業與偶像事業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