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肥宅的快樂,你根本想像不到

曾幾何時,「肥宅」還是一個帶有明顯貶義的詞語,網上也有人總結出以下幾點特徵:

1.長期對著電腦或是主機屏幕;

2.很少走出家門與人交流;

3.食量巨大,愛好仙貝,薯片,雪碧等高熱量零食;

4.花費大把資金購置動漫周邊或是明星CD等物品;

5.讓人有厭惡感,長得肥、丑、不注重衛生……

如果說宅和長得胖,算是肥宅的最佳詮釋,那麼「肥宅快樂」就變得廣泛了,成為許多人嘴裡調侃的新詞:

既有高富帥稱自己為肥宅,也有居家碼農將自己貼上肥宅的標籤,還有貼地氣的女神也自稱肥宅......唯獨誠信肥宅默默不語,內心也討厭這群跨界搶標籤的人。

無論是主動的宅,還是被動的宅,都離不開「快樂」兩個字,這是動力源泉。

在快節奏的繁忙城市中,肥宅們情願偏安一隅,宅在家裡沉迷在精神世界中,儘可能地減少社交足跡,也不願和虛偽的人打交道。

這種沒有煩惱、憂慮的環境中,無需看人臉色,也不用被指指點點,一個人活得自在快活,如果再有一份日結300、無需學歷技能和坐班要求的兼職,那就更好了。

只是在當下社會中,人們無法想像這種快樂,在他們眼裡,很容易地就會將這群肥宅定義為社會蛆蟲。

《白夜追兇》里,外賣員看不慣整天宅在家裡的人,覺得浪費社會資源,而自己卻在風餐露宿,拼死拼活,內心越發地扭曲。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事實上,整個社會都對肥宅群體有一種偏見,即使是最溫和的揣測,也認為這個群體沒有帶來什麼社會價值。

事實真的如此嗎?

通常來說,這個肥宅群體里,有不少是自由職業者,擁有足以支撐自身宅的經濟基礎。他們同樣有追求,只是大部分人追求財務自由,他們則尋求精神自由,對金錢的渴望不太高。

如今的宅也不再局限於動漫圈或某個群體,當生活便利到一定程度後,許多人或多或少都帶有一點宅的屬性。

自稱肥宅,總比別人叫自己死肥宅要好聽一些。

而年輕人面臨的社會壓力絲毫不比70、80代的人要低,每周該拚命的拚命,該熬命的熬命,累到只剩下半條命,以至於周末懶得出門,情願宅在家裡,並成為一種常態。

即便如此,在長期伏案、朝九晚五(晚九)的工作中,無論你的身材曾經有多苗條,在逐漸下降的新陳代謝中,肚腩和贅肉如約而至,身體素質一天天變差,臉色暗黃、頭髮變差,成為廣告中的典型素材。

多虧了科技的便利,以前吃飯還要專門跑去外面,現在可能跑不動了,依靠外賣就可以避免被朋友取笑禿頂的尷尬,只有朝夕相對同樣脫髮的同事,才能理解彼此的無奈。

你會發現一個不得不接受的事實,科技正一點點地讓人變得更舒服,有更多權利去享受無需身體和社交的自由,這未曾不是一件壞事。

但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在無意識中,每個人都將成為肥宅的一員,無法踏足遠方。

當代的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960年1月19日,日美兩國簽署新的《日美安保條約》後,日本民眾掀起戰後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即安保鬥爭。

這場抗議行為,讓日本政府認識到維穩的重要性,只有實行一系列愚民政策才能防止民眾繼續鬧情緒。

四年後,日本在考試中採用「偏差值制度」,就是其中一個舉措。

這個制度滲透到日本社會的各個方面,不僅和考試製度直接關連,也對學校的日常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高偏差值的優等生,可以決定自己是選擇東京大學還是早稻田大學,低偏差值的學生,意味著前途黯淡,過早地喪失人生追求,從而自我否定。

就好比班上總有一部分人註定會被保送名校,其他人心甘情願地認命,沒有任何人質疑這項持續了50多年的政府決策是錯的。

也因此,造成了社會對高偏差值的人所從事的行業的認可,潛意識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低偏差值的人不必操勞,單方面接受灌輸就行。

就此,社會階層完美分開,步入到大前研一所描寫的「低智商社會」中,日本年輕人越來越認可這種分層,老實地位居底層。在高福利政策下,越來越宅,不愛讀書,不愛思考,毫無鬥志,信奉媒體說的每一句話,對謠言沒有任何分辨能力。

肥宅的快樂你根本想像不到,同樣,他們的痛苦你也想像不到,那就是極度迷茫,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出路,活動範圍無法離開方圓10米,也無法理解苟且活著的人生意義到底是什麼。

除了面前擺著的多巴胺飲料,時刻提醒自己原來還活著之外。

可以預測,在不遠的將來,隨著服務型機器人的批量生產,替代人類繁重無意義的工作,社會的生產效率將極大提高。

這固然會導致無數人失業下崗,但在高福利型的社會中,也會製造出更多肥宅,被心甘情願地供養,不管自己主觀上是否願意這樣,但現實就是如此。

給我印象很深的一部電影是《機器人總動員》,影片中由於地球環境惡劣,不適合居住,所有人都在高度自動化的飛船里生活,被機器人管家伺候。

這是「真理號」的宣傳視頻內容:

在這種舒適安逸、無需工作的環境中,人們變成了下面這種模樣:

嬰兒自出生起,就睡在漂浮艙上,無需走路:

一旦摔倒就站不起來,只能等到機器管家的到來:

我甚至懷疑他們已經肥到無法行動,只能需要藉助機器來生殖繁衍,在高度機器化的社會裡,人類已經沒有任何尊嚴可言。

這樣的生活,同樣是每個肥宅夢寐以求的快樂,只要整艘飛船(社會)有充足的能量支撐,人們就能永遠快樂下去。

而在中國,宅屬性的起源地,是大學宿舍。

我也很不能理解,為什麼許多高中老師在鼓勵學生的同時,都會強調「現在辛苦一點,上了大學就輕鬆了」的毒雞湯。殊不知,這句格言造就了無數肥宅。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高考結束後,我收到許多高中生的留言,在高考完的日子裡,無一例外都是迷茫和焦慮,迫切於尋找各種人生意義,又對自己碌碌無為地混日子而感到羞愧。

這讓我感到驚訝,當焦慮成為這代人的烙印後,似乎也成為時代創新的動力。

至少在當下中國,每個人都有充足的壓力和焦慮去拼搏,好像也不是一件壞事?


推薦閱讀:

[轉載]用最美的想像?寫一首重逢的詩
中醫給古玉做了一次「診斷」,結果超乎想像!
你從未見過的長江全貌,美得超出你的想像!
全球最無法想像的胖人
中國太平洋艦隊想像圖  

TAG:快樂 | 想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