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與靈性小孩

導讀:課內網www.kenei.net

孩子有成為一切可能的機會,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成長你自己。

孩子的到來喚醒我們沉睡的靈魂,「孩子不僅給我們帶來歡樂,更重要的是他們把我們重新引入真、善、美的世界」,讓我們看到自己,看到人類的成長。

所有的教育都將是自我教育,我們無法改變他人,除非他自己內在想改變,我們只能提供適度的幫助和耐心的等待。但我們能決定的是我們自己,我們願意改變嗎?我們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嗎?我們自己的人生將要走向哪裡?我們的成長就是孩子腳下的那一塊基石,孩子將墊著這塊石頭,看到更遠的地方。

教育是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可前者的時間長度遠遠要超過後者,在這個浮躁急功近利的時代,我們等不了,也不知道到底怎麼樣叫做人。於是我們轉向更容易看出來好壞的做事,教孩子學會一些技能,展現一些才華。我們的教育已經培養了太多技能專家,太多爭取榮譽的機器,卻少有人將自己的使命尋找到,用內在的力量去完成深入靈魂進入骨髓的使命。3歲前,6歲前,就是這樣一個無法迅速看到結果,卻極其重要的培養內在力量和彈性自我的時刻。那個主要撫養人的內心要有很堅定的理念和對教育的了解才能守得住。

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身體感官感受,而不是思考。

人類的成長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和節奏,這個規律和節奏被很多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所陸續發現,而斯坦納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發現超越了很多物質層面的東西,把教育上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高度和廣度。他提到,人其實不只是一個物質身體的人,還包括主管生命健康、記憶等各方面的生命體(中國文化稱為氣),包括主管情感活動心靈力量的星芒體和靈性的自我體。這些部分的發展是遵循一定規律和時間的。

其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規律,也是其他很多學派都有提到的,就是3歲前的圖景化學習,將孩子的發展能量用於行動而非思維中。這一條規律,對於目前急躁的中國社會教育非常非常重要。這個思維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學習知識,他是更廣義的,包括講大道理,講孩子沒有通過他自身體驗無法理解的那些抽象辭彙形成的大道理。比如「這個東西裡面有添加劑,吃了會身體不好」,什麼是添加劑?如何不好法?這些都是孩子無法理解的,他聽到這個話後的第一反應是嘗一下。那該怎麼辦?成人用行動決定,這是家庭中的權威感,媽媽不買,孩子自然就吃不到。講大道理的教育、用強力控制孩子的教育、怕麻煩而給孩子無限制自由的教育都是一樣的,是偷懶教育,是成人沒有辦法的一種能量宣洩。太多的孩子,在新事物面前失去嘗試的勇氣,嘴巴里說的都是一套套的道理「這樣危險的」「弄到水要著涼的」「寶寶好孩子不跳的」……面對此,我只能深深的嘆氣。在保證孩子不會受到大傷害的前提下,3歲前讓孩子自由的探索實在是太重要了。

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有節奏的生活,權威的正確指引,而不是無限制的自由和無意義的選擇。

我們的身體無處不充滿節奏感,心跳的聲音,血流的韻律,呼吸的節奏。我們的大自然也充滿節奏,白天黑夜的轉換,四季的輪流工作,潮水的漲落。人作為自然的一員,在一個充滿節奏的環境中生活會帶來安全感和舒適感。這節奏不僅僅是指每天固定時間睡覺吃飯起床,還包括家庭生活的規律,媽媽勞動時帶來的韻律,每周的安排,每年的安排。現代生活電子器械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手工運作,孩子在勞動的節奏感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缺失。節奏感帶來的是一種平衡,運動和休息的平衡,工作和娛樂的平衡,付出與得到的平衡,長期生活在外在有節奏的環境中,孩子內在會形成節奏,最終形成安全感和平衡感。

孩子不需要將自己的能量用在應付突發突變毫無規律的生活中。此時,在生活和物質方面,不需要給孩子太多無意義的選擇,這會使得他們轉移原來的目標。我們發現,在美術課上,老師直接發筆給孩子,孩子就立刻進入繪畫狀態,而如果老師讓孩子自己選擇哪個顏色的筆,他們很多的能量就用在選擇上,等到畫畫時就開始沒有興趣。

我們自己首先能夠應對自己的生活而不需要依靠他人,這時我們就成為生活的權威,孩子能了解這一點。你不能給孩子太多生活物資方面的選擇,吃什麼穿什麼買什麼,這些都應當由媽媽來決定。同時,孩子能享受他成為自己的自由、有按照自己內在發展去行動的自由、有了解情緒表達自己的自由。這樣的教養方式帶給孩子更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你可靠的愛,而不是過多的物質。

走在大街上,看到孩子們穿得越來越漂亮,手上的玩具也越來越新潮。可我耳朵里經常聽到的聲音還是「我家有這,你沒有吧」「我讓我媽媽買一個,哼」。人類的慾望是最容易膨脹和升起的,而且越快滿足越容易失去滿足感,靠外在物質的滿足沒有止境。

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孩子內在的愛得到的越充分越自然,他對外在物品的需求也就越少。媽媽送的禮物能彌補自己內心的愧疚,卻無法代替缺失的陪伴和母愛。

恰恰相反的是,在物質上能夠控制住,用心生活、用心關愛孩子的家庭教育,最能滋養孩子的內在。適當減少物質的給予,增加精神的交流。心理學上,將愛的語言歸結為五類:語言、服務、禮物、肢體接觸、精心的時刻。對孩子而言,11歲之前平衡的提供這5類愛的方式,將使得他更能接受到對方的愛意也更能給人以愛。

在3歲前,孩子是依靠自身強大的吸收和模仿能力來學習,我們無處遁形。

中國俗話說3歲前的孩子是沒有記憶力的,這也使得很多人覺得3歲前只要把孩子身體帶好就可以了,其他的孩子都不懂的。如果真是這樣,大自然的進化論就太可笑了,白白消耗三年的精華時光,作為高於動物的人類,難道真是這樣低能嗎?

實際上,這三年對於人類來說,上天賜予了最神奇的寶貝,就是超強的感覺器官,這使得我們具備了吸收能力和學習模仿能力。你是否發現,兩歲左右的孩子學習說話不是當時立刻學會的,而是每晚的自言自語和反覆吸收模仿中學會的。同樣的,孩子對其他事物的理解和學習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

更為神奇的是,當你很想休息推開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更粘著你,似乎他讀懂了你想推開他的心思而不願離開。我時常建議全職媽媽們不要請阿姨,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懶得動,這種無所事事的狀態會影響孩子也會使得孩子過於自我中心。如果媽媽們常常閑的沒事情做,孩子就會「媽媽!媽媽!」的呼喚你,以填補你內心的無聊。而當媽媽真的很忙碌,告訴孩子我在做什麼,你可以等一會兒也可以來和我一起做,孩子常常就會同意。這就是因為孩子強大的感覺器官能觸及到我們的內在,我們所成為的那個人,而不是我們所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喜歡家裡帶孩子的那個人的某個方面,那就不要讓他帶你的孩子,因為孩子遲早也會具備這點。如果你不喜歡自己身上的某個特質,那就在接受自己的基礎上努力修行改進,否則孩子無法避免這樣的輪迴。

在3歲前,孩子有成為一切可能的機會,你需要做的就是成長你自己

孩子的到來喚醒我們沉睡的靈魂,「孩子不僅給我們帶來歡樂,更重要的是他們把我們重新引入真、善、美的世界」,讓我們看到自己,看到人類的成長。

所有的教育都將是自我教育,我們無法改變他人,除非他自己內在想改變,我們只能提供適度的幫助和耐心的等待。但我們能決定的是我們自己,我們願意改變嗎?我們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嗎?我們自己的人生將要走向哪裡?我們的成長就是孩子腳下的那一塊基石,孩子將墊著這塊石頭,看到更遠的地方。


推薦閱讀:

「羊爸」教育經
3年前的一個夢想,3年後選擇實現,考前3天被安排出差……成績出來本已經做好二戰的準備,然而……
誰說成績不好才去讀職校?那是你不懂職業教育……
讓隔代教育揚長避短
極限挑戰 | 起跑線六問,問痛了多少父母?

TAG:教育 | 靈性 | 新教育 | 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