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養老要靠什麼(獨家報道)
「生活有人陪,養老有地住,生病有錢醫」,老年人所求的幸福晚年不過如此。但就是這樣幾個看起來一點都不過分的要求,卻困住了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幾乎所有國人。
本報曾在2010年做過一項近1.5萬人參與的調查,結果顯示,九成多的人對當前的「中國式」養老現狀並不滿意。如今兩年過去,隨著老齡人口的進一步攀升,愁養老,依然是國人安全感日漸下降的一大原因。
一副好身體:中年再開始重視有點晚了
講述人:李先生
年齡:50歲
身份:國企中層領導
一年前剛拿到體檢報告的時候,我最先看到的就是上面用紅色標出的「血壓過高、血糖偏高、血脂過高」,很扎眼。雖然體檢前我就有心理準備,知道肯定會有問題,但拿到報告後看到身體竟然有這麼多毛病,心裡還是咯噔一下,覺得「完了」。後來我又去醫院複查,醫生說要趕緊治療並控制,再不重視就晚了。
我這才好好靜下心來檢討了一下自己的生活狀態。我作為公司的中層,對上,頂著高層給的壓力;對下,承擔著安排好下屬工作的責任。這麼多年來,一直仗著自己年富力強,我從沒在工作上掉過鏈子。可一想到那份體檢報告,長期的工作壓力、曾經推不掉的飯局應酬,還有煙不離手的壞習慣,都讓我想要一股腦扔掉。我是家庭的支柱,有年老的母親需要照料,有孩子還在上大學,我不能允許自己的身體垮下去。
下定決心後,我開始推掉各種飯局,堅持每天走路上下班,抽了幾十年的煙也開始控制,並且每天準時吃藥。但這樣的堅持僅僅維持了不到3個月,就宣告結束。我覺得自己實在是身不由己,因為推掉飯局後,我的工作進展受到不少影響,壓力太大我又忍不住抽煙減壓,忙到焦頭爛額時也就顧不上吃藥了。
就這麼一拖再拖,現在馬上又要體檢了,我心裡打鼓,要是再嚴重了,你說我的身體還能扛到退休嗎?其實,我早就聽一些退休的老同事說,老了最怕就是得病,葯吃不起,病看不起的,那點退休金、養老保險,常常會覺得不夠用。就憑現在這樣的身體,我真的很擔心,老了之後,我能有個踏實的晚年嗎?
從中年開始考慮晚年的健康,在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老年心血管內科教授李小鷹看來,是一件十分必要且緊迫的事。「中年人的問題在於如何在超負荷的工作和社會壓力下,努力保持健康,為晚年做準備。中年人往往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是『大家』和『小家』的支柱,使命感和競爭意識非常強。責任感讓他們有時沒有精力去顧及自己的健康問題,但是一旦讓身體繼續隨波逐流,晚年的生活便一定會面臨許多健康隱患。」
李小鷹表示,如果中年人及時認識到身體問題,並持之以恆加以改變,可以讓自己的晚年更加健康安心。首先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運動」、「食療」,其中少鹽很重要,「戒煙」、「慎酒」和「寬心」;第二是定期體檢,再忙也要抽時間體檢,並按照醫生的要求定期回訪,檢查要從基本項目開始,企業每年也要定期給員工體檢;最後是有病要早治,如果身體已經開始報警,那麼就不能再繼續拖著,應配合醫生的治療,堅持吃藥。
「其實從預防的角度說,為了年老後有個好身體,從中年開始做起已經有些晚了。」李小鷹不無擔憂地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她提出,要想年老後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從兒童開始抓起,越來越多的小胖墩以及兒童血糖高、兒童動脈硬化的出現,已經埋下了健康隱患,因此只有普及全民健康教育,一級預防從兒童就開始抓起,才能在本質上為擁有一個健康的老年生活打下基礎。
一家好親人:多陪老人,學點醫學知識
講述人:王先生
年齡:40歲
身份:公司普通職工
我媽最近要從姐姐那兒搬到我這兒住了,這應該是她今年第三次「搬家」。沒辦法,自從我爸幾年前去世,我和哥哥姐姐都不放心她一個人生活,就在考慮到底怎麼照顧她。當時想過很多方法,還為這個開了好幾次家庭會議。
一開始,我們想找個保姆陪她,但因為我媽都83歲了,還有高血壓、老慢支和輕度老年痴呆,必須要找有專業護理知識的人才行。這可真難壞了我們,也託人找了很久,一直都不滿意,不是覺得信不過,就是覺得沒經驗,不會照顧病人。
後來也有親戚提議,說可以送到養老院,但我們幾個都覺得這樣是「不孝」,實在做不來。到最後,我們兄妹三個不得已,就定了這麼個法子:讓她在每家都住幾個月,大家輪流照顧。
但現在,我們發現,這個看似圓滿的結果,實際上卻帶來了更大的困擾。我媽有慢病,要定期去醫院檢查取葯,因為居住地方的變化,我們只能就近給老人在各個醫院挂號、檢查、取葯,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不說,每換一家醫院,就要重新建一個檔案,每次交接,都要仔細囑咐交代一遍,但各種檢查什麼的,還是經常有點連不上的感覺。況且,我們兄妹幾個,誰也沒什麼醫學常識,照顧我媽的時候,都很吃力,她的病情也一直控制得不是很好。
我媽近兩年的精神狀態好像更差了,醫生說是因為她長期缺少交流,導致痴呆病情加重。我們也很著急,但還能怎麼辦呢?我們白天要上班,根本抽不出時間陪她。可能是因為總換住處,她在哪兒都沒交到什麼朋友,只能整天悶在家裡,我們是干著急,使不上勁啊。
家庭如何照顧老年病人,已經成為當前社會日益突出的難題。李小鷹表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1.6億,80歲以上的已達到1900萬,並開始以年均100萬以上的速度增長,失能與半失能老年病人達到3200萬,在老年慢病患者中,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慢支和腫瘤這四大疾病為主。高齡、多病和失能老人的大幅增加,迫切需要專業化、規範化的生活照料,以及康復護理、心理護理和臨終關懷等綜合性的長期護理服務。但我國現在的居家養老模式才剛剛起步,養老服務遠沒有形成規模,面臨的難題一是請人看護難,花費高,且常因缺乏護理專業常識而照顧不周;二是看病難,基層衛生所缺醫少葯現象仍十分嚴重。如果每3位失能與半失能老年病人需要一位看護人員,3200萬人則需要1000萬人,目前缺口相當巨大。
從家庭照料方面看,理想的結果是老人和家人共同配合。從老人自身來講,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有病,不能諱疾忌醫,也不能拖著。經過醫生的診斷後,要定期評估發病情況,堅持吃藥控制。
其次是改善生活方式,在李小鷹教授牽頭剛剛完成的一項涉及全國21個省8000名60歲以上冠心病老人的調查中,有吸煙史的病人佔到62.6%,其中每天抽一根煙或以上的人仍然達到38.9%,這樣的數據意味著還有相當部分患有慢病的老人,仍然沒有意識到改變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最後是要找到合適的診所、熟悉的醫生定期看病。慢病老人不一定都非得到大醫院,不妨先到社區、鄉鎮醫院看病,但是找到一位熟悉你病情的醫生至關重要,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從子女要承擔的義務方面看,第一也是幫助老人找到熟悉的看病地方和醫生,這在應急時很關鍵,熟悉的醫生能夠更好地指導老人治療,子女也能通過醫生詳細了解老人狀況;第二是給老人買保險,根據家庭條件給老人買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能夠給老人提供更好的保障,也減輕了子女部分負擔;第三是給老人精神關懷,新「24孝」的出台與時俱進,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創造老人和孫子孫女在一起的機會,是給老人最大的寬慰。還有很多慢病老人同時伴有認知障礙和溝通障礙,這就更需要家人的溝通了;最後子女要有基本的贍養意識,保證給老人一個穩定的、基本滿意的生活環境。
除了自己要具備一定的護理知識外,必要時給老人找專業的保姆、護理員,幫助社區開展老人互助建設,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去養老院。
李小鷹特別指出,解決家庭養老的難題,「養老護理員」將在未來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養老護理員數量嚴重不足,缺口將近900萬人,並且隊伍素質差,持證上崗率低,培訓和考核缺乏管理。建議政府統籌規劃,在資金上給予投入,承擔養老培訓機構的補貼,同時引進民間資本,建立以社會為中心的非營利性企業,解決養老看護的難題。
一個好市場:別讓老年用品行業,有市無為
講述人:趙雲午
年齡:32歲
身份:北京某康復器具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2002年,我開始做生產、銷售康復器具的工作,到現在已經10年了。這些年,我一直關注著老人用品的市場,覺得它有很大的潛力,很好的前景,所以2010年,我決定進入老年用品市場,生產老年康復器具和助行器具。實事求是地講,兩年來,公司運轉不錯,但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名義上是獲得國家扶持的行業,但可能是因為政策還不明朗,從貸款到稅收,並沒有感覺到太多切實的便利。有沒有投資商、生產商看重老年用品市場?我的回答是「有」,但就是因為具體政策不明,他們大多都還在觀望,不肯輕易涉足。我有一個朋友,一直想開家老年用品商城,到現在也不敢動手。像他這樣「想做又怕」的人,太多了。
誰家都有老人,我父母如今也60多歲了,他們常跟我說,好多老人必需的醫療、康復用品還沒納入醫保,每月靠養老金、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根本負擔不起。結果現在就是,老人想用買不起,廠商想做怕賠本。我真不知道,這樣下去,老年用品行業什麼時候才能發展起來。
對於我的公司來說,最讓人頭疼的是老年用品的銷售渠道打不開。我們和多家醫院都建立了合作關係,推出專業產品,但除了這種渠道,其他的基本都行不通。比如,我們跟商場談過,希望能設立單獨的店面或者櫃檯,可詳談後,卻發現我們根本承擔不了高額的店面租賃費用。
老年用品利潤不高,商場不願開設老年人購物專區,這就直接影響老年產品的銷路。許多老年人逛遍商場也買不到適合自己的用品,而我們商家擠破頭也進不去商場,這中間的尷尬和苦悶誰能懂?這些大大小小的原因,導致老年用品市場冷冷清清,相關生產、技術人員嚴重缺乏。到目前為止,老年用品甚至還沒有準確的分類。
今年,我去德國萊比錫參加了一個博覽會,看到了參展各國琳琅滿目的老年用品,這和我國老年用品稀缺的現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細心算一下,截至201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1.6億,相當於英法德三國的全部人口,而我國老年用品行業的發展卻與他們差那麼多。
接下來,我們公司計劃將在西安建立生產老年用品的工業園,推出老年專用鞋等產品。最近我的心情一直很忐忑,因為投資金額大,公司運轉吃力,還不確定鞋子的銷路是否通暢。但我看好老年用品市場,願意為之努力、付出。
針對趙雲午所講的老年用品企業的困境,中國老齡產業協會老年用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征彬表示,抓住機遇,開拓老年用品市場是老年用品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首先,先解決「買」的難題。要開發老年用品市場,需利用現有的社會資源,在全國大型商場,設立「老年用品專區」,所佔場地可由各商場的具體情況而定,遵循從小到大的擴展過程,以大商場帶動中、小商場。
其次,要解決「賣」的難題。如果開闢了一定的「買」的市場,「賣」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這樣一來,老年用品市場就會得以激活,形成良性循環。涉及老年用品的相關社會組織應有意識地培養和發展一批中介單位,疏通商品流通渠道,經常舉辦一些老年用品博覽會、產品推介會等,不斷完善「產、供、銷」各個重要環節。
最後,應加大老年用品市場的開發力度,將分散、低端、不規範的老年用品市場有序化、集中化、科學化,借「十二五」規劃中我國老齡事業發展的東風,加快老年用品的研發,彌補市場的缺口,並通過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對老年用品的關注度。
一套好保障:養老金有著落,敬老心誰都有
講述人:陶立群
年齡:62歲
身份: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上世紀80年代,我就開始關注老齡問題。那時的養老負擔遠沒有現在這麼重。人到老年,生命的悲喜和風浪也經歷得差不多了。俗話說「安享晚年」,但有調查發現,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怕老的,因為擔心老無保障。幸福養老,除了老人自身、家庭支持等因素之外,政府和社會也需要承擔起責任來。
以前的研究,習慣將所有老人統一來說,我的建議是將老人分為低齡老人和高齡老人兩大類。低齡老人指的是60歲以上80歲以下的老人,他們需要政府多建一些活動設施,多搞一些活動,讓晚年生活更豐富多彩。如果平時注意觀察,你會發現,早高峰公車上有他們買菜歸來的身影;傍晚馬路邊上他們正坐著張望。稍微好點的,三五成群在路邊的空地或公園裡唱歌、跳舞。其實,這些現象都提醒我們,方便老人生活和活動的場所太少,無法滿足他們接觸社會的渴望。
除此之外,提高低齡老人的養老金、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國目前的養老金都是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水平式調整,建議應大幅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養老金幅度,縮小差距。不少老人養老金本就不高,滿足日常生活沒問題,但一旦得病,因大病致貧的現象十分普遍。所以,這也需要逐步提高醫保報銷比例,提供更完善的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
再來說說高齡老人,也就是80歲以上的老人。目前,我國高齡老人數量龐大,其中失能老人所佔比例不小,且呈現增長趨勢。他們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我認為,高齡老人的護理問題,是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如果不及時重視,他們將成為社會的「不可承受之重」。
前段時間,我去某革命老區縣走訪了十多位百歲老人,他們接近尾聲的漫長生命,過得並不幸福。好幾個已卧病在床,大多數人耳朵聽不見了。絕大多數高齡老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疾病,完全由家人照顧、長期住院都不太現實,而多數養老院不太願接收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他們的生活因此很尷尬。實際上,我國高齡老人的護理存在護理人才缺失、護理機構不足、護理費用嚴重不足等諸多問題。我建議,政府應儘快設立護理法,籌集護理資金,讓高齡老人的生活有所保障。
最後,幸福養老也需要整個社會形成尊老愛老的風氣,需要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拿讓座來說,我們呼籲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體現社會對老人的尊重,也呼籲老年朋友對此心存感激,向讓座的年輕人道聲「謝謝」。
每個人都會變老,也許你還不曾經歷上面這些講述人的所見、所聞、所經歷,但誰能保證,在將來,這些養老困境不會在我們身上出現。據預計,到2015年末,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人,要讓這個龐大的人群都能安享晚年,的確不易,但我們可以為之努力。
8月29日,記者在採訪過程中見到了幾位老人,他們欣然與我們共同呼籲:好身體、受尊重、有人陪、不差錢、看病方便、開開心心,幸福老人,有此足矣。▲
本報記者 尹若雪江大紅 李 迪 《 生命時報 》( 2012年09月04日 第01 版
推薦閱讀:
※幸福抑或不幸,都是合謀
※幸福就在你我身邊(25)
※情感美文:一生中,有一人舉案齊眉就是最大的幸福
※不貪婪少計較,及時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