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 聖彼得堡:屬於俄羅斯,卻不屬於俄羅斯人

文丨北石

轉自青年參考,微信ID:qnck_1984本文已取得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哪怕全世界都反對,我都要耗盡畢生力氣去完成它,這是我的城池我的國。」

1703年,當羅曼諾夫王朝沙皇彼得一世一聲令下,要在波羅的海港口建造一座新的城市時,眾人反對、爭議萬千。但是,這位俄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君王,還是堅持要建造一個通往歐洲、通往世界的俄國城市。於是,開運河、修宮殿、築城牆……一個嶄新的城市出現在了俄國的版圖上。1712年,彼得大帝下令,將首都由莫斯科遷至該城市。

這,已不再只是一個城市,它更是一個時代,是一個民族求新求變的決心與魄力。

它,便是現在的聖彼得堡,曾經叫「彼得格勒」、「列寧格勒」,雖然幾易其名,但終由市民投票叫回這個名字。

歷史的變遷:一個城市的兩代君王

在聖彼得堡的「十二月革命廣場」上,高高樹立著一座雕像,一位勇士騎著戰馬揮舞長鞭,馬蹄下踩踏著象徵敵人的毒蛇,勇士目視前方,充滿著堅定與力量。這位勇士,便是這座城市的締造者——彼得一世。

這座雕像由葉卡捷琳娜女王於1782年下令修建,取自普希金的長詩《青銅騎士》。石碑上寫著:「葉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若干年後,這座城市的人們在這裡瞻仰獻花,表達對這位帝王的敬意。

彼得一世,10歲便成為俄國的統治者。掌握實權後,他立志將這個搖搖欲墜的國家帶上強國之路,於是隱姓埋名前往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求學考察。在那裡,他看到了西歐飛速的發展,也意識到了自己國家的局限。而骨子裡流淌著高傲血液的俄羅斯人,怎能接受低人一等向他國學習?他在歐洲期間,國內士兵爆發了一場起義,彼得一世立刻快馬加鞭趕回莫斯科,用武力強行鎮壓了這場暴亂。之後,他便開始推行一系列新政新法,要在國內上演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而聖彼得堡,便在這場改革中孕育而生。

1712年,彼得一世從莫斯科遷都聖彼得堡,使之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他身體力行,開始了俄羅斯的「歐化」,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將俄羅斯真正打造成一個史無前例的帝國,更使當時的聖彼得堡成為了一顆閃耀世界的明珠。

來到聖彼得堡,有一個地方是一定要去的,那便是舉世聞名的冬宮。這座沙皇曾經的皇宮,現如今被開闢成博物館,和巴黎盧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

在俄國歷史上,葉卡捷琳娜女皇與彼得大帝齊名。這位俄國女皇,原為德意志一名公爵之女,1745年嫁給俄皇彼得三世。1762年,她在宮廷政變中廢黜彼得三世,登上皇位。自此大刀闊斧,力行革新,掌控與操縱這個以男性為主的世界長達30多年。

在位期間,她對外兩次同土耳其作戰,3次參加瓜分波蘭,把克里木汗國併入俄國,打通黑海出海口。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其才幹與名氣聞名海內外,成為俄國人心目中僅次於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稱為「葉卡捷琳娜女皇」。

而現在這座展品近300萬件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最早便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伯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畫作,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什。為彰顯權勢,葉卡特琳娜二世在其在位的34年間,不斷大量收購擁藏各種類別的藝術品。

如今,人們到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去瞻仰這個世界給予俄國的偉大藝術作品,到青銅騎士下懷念這個城市的締造者,它們共同記錄了俄國歷史輝煌的那一頁。

青春的煥發:一個城市的年輕氣息

2015年6月20日,聖彼得堡中學的畢業生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紅帆節」。這一節日是為慶祝中學生順利畢業,今後或將走進大學或將走向社會而設立。「紅帆」一詞取自一部描述年輕人間愛情的小說,象徵「激情、夢想和幸福」。

當天晚上,人們聚集到涅瓦河上的橋面,等待著一場青春的狂歡。

人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幾乎每人手裡都拿著一瓶酒,情侶在大街上擁抱親吻,年輕人在橋上唱歌吶喊,一派歡樂的景象。突然,天空上炸開了一朵煙花,閃耀整片河面,人們開始尖叫、歡呼,橋旁的海神柱燃起了熊熊火炬,照耀著橋上的年輕人。在朵朵煙花的映襯下,一艘紅色帆船從橋洞駛出水面,河水如一面鏡子,倒映出象徵美好向上的紅帆。紅帆沿著河岸開始巡遊,燈光、音樂、煙花,交織在夜空,交織在聖彼得堡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裡。

散不盡的青春,如同那天空中朵朵煙花,哪怕只為一瞬,也要用力綻放。而生命,便如同紅色的帆船,炫麗地勇往直前。

這是聖彼得堡給年輕人的浪漫成人禮,更是這座城市給予青春的讚歌。

穿梭在聖彼得堡的大街小巷,你會發現青春的氣息處處散發。而這樣的青春,無關年齡。冬宮廣場上,每天都有年輕人在玩滑板,他們踩著滑板從你身邊迅速略過,迎風吹起的是他們的長髮,更是城市的性格;在涅瓦大街上,時常能看到人們談著吉他、拍著鼓樂在賣唱,這一景象總會引起當地人駐足圍觀,路人也隨之在音樂中翩翩起舞,那跳躍的是他們的腳步,更是城市的歡樂;在地鐵公交車上,你很少看到人們低頭玩手機,更多的是手捧著書仔細閱讀,偶爾抬起頭若有所思,那揚起的是他們的額頭,更是城市的品位。

一位俄國沙皇曾說過:聖彼得堡屬於俄羅斯,但不屬於俄羅斯人。從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來看,聖彼得堡無疑是多重身份的。

在這裡,西歐文明與俄羅斯文化交融,滿大街歐式風格的建築和俄國文豪作品裡的俄羅斯靈魂,相互碰撞。人們吃著列巴喝著伏特加,照樣去冬宮展館看達·芬奇、拉斐爾……一切在這座城市裡都是如此相得益彰。它可以是古老的,一座座建築述說著過去的歷史;它同樣是年輕的,一群群俄羅斯人演繹著當下的青春故事。

這便是聖彼得堡,一座耗盡時光卻看不穿彼岸的特色之城。


推薦閱讀:

корейский ресторан сеул 聖彼得韓國首爾餐廳
俄羅斯 聖彼得堡 莫斯科豪華 8日
руский век (獵奇,慎入)
聖彼得堡文藝青年絕不會錯過的地方——『этажи』

TAG:旅行 | 俄羅斯 | 俄羅斯人 | 聖彼得堡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