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革命的經典語錄

1.《早教革命》提出:所謂的早期教育,它的本質特點是0-6歲人腦迅速生長發育期給孩子以豐富有趣的生活,恰當的信息刺激和訓練,提高嬰幼兒的基本素質。這是與普通教育的根本區別之所在。2.《早教革命》提出:人的素質簡單地說,是與人的發展、發揮及個人幸福最密切相關的,時刻起作用的諸因素,是人的生理、心理綜合品格的表現,其核心是人的創造力。3.《早教革命》認為:人的素質可依次分為4種密切相關又互相滲透的「素質形態」:主要指胎兒和新生兒的「潛在素質」,嬰幼兒的「基本素質」,青少年的「發展素質」,青年後期直到成人的「創造素質」。早期教育的實質就是抓好孩子「潛在素質」和「基本素質」的教育。4.《早教革命》認為:人的素質有一個發生、發展、積累、提高的過程,促進這個過程在高水平上的運行,即謂之「素質教育」,它的目標是造就高素質人才。5.《早教革命》認為:素質的提高,不同於單純知識的傳授,可以立竿見影;兒童素質只能是默默地變化,往往使人覺察不出它的效果,因而有人失去耐心,半途而廢。這也是人類長期忽視早期教育的原因之一。 6.《早教革命》教育的內函是「素質教育」而不是「應試教育」。它的指導方針和目標是:普遍提高胎兒的潛在素質,嬰幼兒的基本素質,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充分發展,有個性特長的發展。培養健美、聰慧、性格品質優秀的創造型兒童,為後續教育和人生幸福,人才成長奠定堅實基礎。7.《早教革命》提出:早期教育是人腦生長期促進腦功能發達的教育;是開發人類巨大潛能使之充分釋放的教育;是人的智能開發最佳期影響最深遠的教育;是人生的性格基礎養成期的教育。8.《早教革命》認為:人腦是各器官中最寶貴、最重要的器官。人腦又是一個特殊的物質,它即是血肉之軀,又是精神活動的器官,它的生長需要兩種營養:一種是食品營養;一種是精神營養,即外界豐富的信息刺激。9.《早教革命》提出:為什麼從單細胞生命體發展為地球上最複雜、最高級的物質—人腦,自然界經歷了億萬年的進化,而在人的母體內,受精卵細胞(也是單細胞)發展為人腦卻僅9個來月?無非是因為人的精卵細胞內儲藏著人類遺傳的巨大潛能。人類的嬰兒個個潛藏著人類歷代遺傳至今的智慧;都承接著歷代社會演變、進化而來的巨大潛能。因而孩子的智慧其家庭的近親遺傳不是最主要的。10.《早教革命》指出:人類潛能的開發主要依賴早期,但是我們成人的童年卻放任自流,不知浪費了多少最珍貴的年華,致使我們一般都發展平平。11.《早教革命》認為:嬰幼兒處在智能發展的最佳期,這個時期孩子無需外在力量強化而最容易接受教育。錯過這一時期就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這是我們應當高度重視的。12.《早教革命》認為:人的性格基礎部分是早期生活中形成的,早期經歷所獲得的信息,會像血肉一樣長在腦內,長期發揮作用。13.《早教革命》認為:如果說世界上真有天生神童的話,那麼出生正常、健康的嬰幼兒個個都是「神童」。只要有效地開發孩子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人生初期顯露的巨大心理優勢,那麼傑出人才的幼苗就在你的身邊。14.《早教革命》認為:新生兒一出生就有精神生活的需要,有最原始的視覺觀察、追隨感知、喜歡交往、模仿伴隨等智力行為。每一個普通嬰兒都能完成認人交往、直立行走、認物記事、用手操作、接受音樂、掌握語言、識字閱讀等七大學習任務;都具有無意注意、適應環境、獲得敏感、形成印刻、印象記憶、情境領悟、本能模仿、興趣探求等八大特點。嬰兒絕不是只知道吃喝拉撒的一條「消化道」,人類必須重新認識嬰幼兒。15.《早教革命》認為:嬰兒理解事物,不憑推理,也不需要解釋,憑他們的智慧自然會在生活情境中領悟事理。嬰幼兒的記憶是憑印象記住,他的腦子像攝影機攝取形象,錄音機錄取聲音一樣。腦的記憶區猶如一卷慢慢感光的底片,感光幾次就記住了。16.《早教革命》指出:傳統觀念認為,學習就是上課、聽講、系統教學,卻不知道課堂教學只是教育的某一種形式而已。而課堂教學的形式,完全不適用於嬰兒,也不完全適用於幼兒。其實嬰幼兒的學習,主要是環境濡染、熏陶和生活遊戲中進行。17.《早教革命》主張:在選擇早教內容時,應遵循這樣幾條原則。在孩子身心承受的範圍內應極大的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感受;在激發興趣的前提下,教育可以不分學科,不講系統,不顧深淺,不求甚解,重在培養求知慾和探索精神;給孩子文化藝術和知識的熏陶,應是人類文化的精品,力避非科學的、低級趣味的和粗製濫造的精神次品影響孩子;能給孩子真實生活的感受,就不要用虛擬的事物去代替。18.《早教革命》認為:成年人往往把自己的難易觀強加給孩子,認為「最容易」的教孩子尚可,千萬莫「難」為了孩子,結果嚴重地束縛了嬰幼兒的發展。其實,嬰幼兒的難易與成人絕然不同,嬰兒眼裡根本沒有難易之分,他們也不知「難」和「易」為何物,好奇就接收,厭煩就拒絕。19.《早教革命》認為:嬰幼兒學有兩種,有趣的學和枯燥的學;有趣的學就是玩。嬰幼兒玩也有兩種,有益的玩和無聊的玩;有益的玩就是學。我們要求學中有玩,玩中有學,這是最優的不露痕迹的教育。如果提倡無聊的「玩」,孩子沒有興趣,沒有成人的關注和參與,沒有興緻勃勃的思考、操作、閱讀……游遊盪盪無所事事,那才是兒童的「監獄」!20.《早教革命》認為:真正的早期教育肯定是快樂的遊戲,與孩子玩玩、說說、做做,其意義極大地高於成人勞動後的消遣和娛樂。而且嬰幼兒對有趣的活動會快樂用腦,集中注意,自然接收,不教也在學。對乏味的事就關閉注意的門戶,一概拒絕,硬教只能教會他厭惡學習。21.《早教革命》反對孩子苦學,也反對放任自流,因為無所事事的遊盪,使孩子處於精神飢餓狀態,他就感到無聊,往往吵鬧折騰。只有豐富的智力、體力生活,良好的情感和意識活動,才會真正獲得歡樂的童年,幸福的童年,難忘的金色童年。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的童年「自由自在」放蕩不羈地玩過去。22.《早教革命》認為:早期合理地用腦不僅不會受到損害,而且還有益於健康。嬰幼兒未成熟的嫩腦,不同於鮮嫩的皮膚承受不了摩擦和壓力,孩子用腦不是外部壓力起作用,而是好奇、興趣、精神生活的需求決定的。外部的信息一旦超越了腦的負荷或令其厭煩,他會立刻關閉「注意」這個門戶,接著打呵欠,吵瞌睡,發揮出保護機制的作用。23.《早教革命》提出:人的全面發展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心理品質的全面發展;二是合理智慧結構的全面發展;三是人才品質的全面發展。嬰幼兒雖然不可能完成這三個方面發展,但只要有良好的萌發勢態,就正在奠定著人生和人才成長的基礎。24.《早教革命》提出:人的充分發展是指促進兒童腦和軀體,生理和心理最健康的生長發育,使人的潛能獲得最大限度的開發,得到比一般自然成長的兒童較好的智能和優秀的個性品質;使孩子有廣泛興趣和中心興趣,培養起愛好和特長。25.《早教革命》認為:人的充分發展必然件隨有個性特長的發展,因為世上任何「天才」沒有一個是方方面面都優秀的,再偉大的人也不能什麼都行,要求一個人門門優秀是否定個性,違背規律,走入誤區,反而扼殺了這個人本來有希望某方面的出類拔萃。我們不能要求愛因斯坦踢足球有貝利那麼好,研究甲骨文勝過郭沫若。26.《早教革命》認為:人總是有個性的,遺傳素質不同,生活環境各異,教育影響不一,性格、愛好就各有特色。培養人就要「揚長補短」、「長善救失」、而切不可「求全責備」、「拔短抑長」。如果要求人人一個面目,那麼一個優秀人才也冒不出來。

27.《早教革命》指出:千萬不要認為,抓早教是為了提前幾年上學,提前幾年畢業和工作,如果僅此而己那就大大低估了早教的意義了。早,是為了奠定人才的素質基礎,使他日後的發展有一個高起點和強優勢。28.《早教革命》認為:嬰兒處於無選擇探求期,對一切新鮮事物幾乎都發生興趣,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期進行「灌輸」才好。不灌輸好的,就會接受壞的;人的灌輸使他成人,狼的「灌輸」就學會狼的生活;灌輸游遊盪盪,他就成為「浪蕩王了」、「悠閑公主」。29.《早教革命》認為:嬰幼兒是世界的生客,他們缺乏知識,沒有主見,毫無判斷能力,處處只是接受環境以及人們的行為和語言的影響而成長著。他們是環境的動物,環境塑造他的個性。因此必須堅持成人利用環境,行為和語言積極暗示,使孩子產生認同;反對任何消極暗示和影響。30.《早教革命》主張:要堅持正面鼓勵為基本教育方法,培養起他們的自尊心、上進心、自信心、同情心等保證全面發展和充分發展的心理品質。多多鼓勵、表揚、信任和嚴格要求,少批評指責,禁止無可奈何地消極數落,總要讓孩子自己覺得是個好孩子。這是一條重要的基本原則。31.《早教革命》主張:在人才成長的路途上會有許多學習的難關,度過這些難關的最佳辦法是越是困難的事物越要早學,提前讓孩子接觸獲得這個事物的初步印象,產生興趣的萌芽。這樣能為日後的學習鋪平道路,展示美景。這就是化難為易的教育方法,可以說這是一條全面而充分發展的捷徑。「化難為易」的方法,是人才學,教育學發展的一個突破,是培養優質人才的秘訣。32.《早教革命》認為:豐富的生活和遊戲活動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課堂,是嬰兒唯一的課堂和幼兒的主要課堂,這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的。在生活課堂里,使「教在理智的有意」,「學在快樂的無心」之中,能充分引導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學問,孩子的發展是無可限量的。33.《早教革命》認為:教育孩子是在他對某一事物產生好奇心,集中幾秒鐘、幾分鐘注意的時候,抓住機會誘導的。雖然這樣的教育支離破碎,凌亂不堪,甚至他注意的事不一定能理解,但大人還是要抓住不放。早期教育就像下圍棋一樣,表面上看來東下一顆子,西下一顆子,但最後能連成一大片,形成一個完整的格局。這就是早期教育的特殊形式。34.《早教革命主張:對孩子要多方培養,隨時隨地而教,這是嬰幼兒心理特點決定的。孩子剛來到世界,需要了解一切,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另外他們的有意注意尚未發展起來,注意隨時隨地而轉移。因此生活遊戲中要含有多種多樣的教育因素,才是正確教育的途徑。35.《早教革命》主張:對嬰要經常摟抱、撫摸,用冷的、熱的、硬的、軟的、光滑的、粗糙的物品接觸孩子的各處皮膚,促進皮膚神經的發育,尤其要多訓練手和手指頭。因為手指頭上有大量神經通向大腦中樞。當與孩子玩耍時,要常常揉捏他的每一個手指,經常逗他抓握物品、玩具等。36.《早教革命》提示:大人不要強迫或催逼尚處在認生年齡的孩子叫生人,來人也不要因喜歡孩子而立刻去抱他,這樣反而會引起孩子更加認生和膽小。只要家長熱情接待客人,等孩子熟悉了來人以後,他就會大方叫人的。也不可在客人面前勉強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強迫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反而使他更不大方、更不禮貌。37.《早教革命》主張:嬰兒從抱起來「看世界」的時候起,就要教他觀察環境,認識事物,逐步引導他提問。這對發展認識興趣、豐富知識和辭彙、促進思維有極大的好處。方法是孩子看見什麼、聽見什麼、觸摸什麼便及時告訴他什麼,用簡短、清晰的語言說那事物的名稱。只要能引起孩子的注意都應當教,如衣食住行、烏獸蟲魚、花草樹木、日月星辰、磚瓦沙石等等。使他們認識的事物越來越多,使表象越來越豐富,好奇心和求知慾越來越強。38.《早教革命》認為:嬰幼兒的體育活動,除了促進生長、增強體質外,還能發展機體的靈活性、平衡性、柔軟性。身體的靈巧是要靠嬰幼兒時期打好基礎的。同時早期的體育活動,還能培養起大膽、勇敢、不怕冷、不怕熱、勇往直前的精神,並養成鍛煉身體的愛好和習慣。這也是人生的一樁大事,是人才的基本素質培養。39.《早教革命》認為:人的個體成長也需要勞動和製作,因為勞動和製作需要動手,手上大量的神經束通向大腦,促進腦神經元的發育和完善;還因為勞動和製作,伴隨著思維和想像,必然促進智力發展。所以自古以來都把「心靈」和「手巧」連在一起,相互促進。早期勞動和製作,還能培養起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的品質,養成勞動習慣,培養起樂於創造和克服困難的精神。而從小剝奪勞動和不會操作的孩子,他一生就可能失去以上優良的品質和品德。40.《早教革命》認為:不應該以為語言是天生就會的,而且不應該認為說話是一歲左右開始學的,其實嬰兒學說話從出生的第一天,甚至胎兒時期就已開始。他天天聽話,領悟語意,積累了1年左右,才「破土而出」說出了第一個詞,整整1年他就像種子在泥土裡默默地吸收水份和營養一樣,到時候才長出兩片嫩綠的葉子,才被人們驚喜地發現。所以,發展孩子語言,自他出生開始就「對牛彈琴」式的講話,是絕對必要的。41.《早教革命》主張:孩子出生以後就聽音樂,每天聽高格調的優美樂曲、世界名曲,不要間斷。這樣孩子由陌生到喜愛,由喜愛到領悟,能感受樂曲和歌曲美,將來還能進入創造美的音樂形像。42.《早教革命》認為:音樂發展的過程,充分說明了孩子的學習是先接觸、記憶,後逐步理解、領悟的,學習語言如此,學習音樂也是如此。一味強調「理解記憶」者很值得深思這個問題,有誰是先聽解釋樂句,再欣賞音樂的呢?43.《早教革命》認為:早期美術教育的標準,主要不以孩子畫得像和不像來衡量,而是要看是否愛美的事物、美術作品,是否能大膽動手繪畫和造型,是否能發揮想像、創造和製作美的形象。因此,不要限制孩子的手腳,讓他隨心所欲地大膽動筆。44.《早教革命》強調:兒童早期,父母必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個別教育是促進他們成長發展的主要環境和動力,這是毫無疑義的。因為嬰幼兒需要體膚接觸,科學餵養,要細膩的情感交流,語言模仿,性格的塑造等等,這些都離不開父母;又因為嬰幼兒的注意力極易於轉移,情緒很不穩定,沒有意志行為或意志非常薄弱,不便於集體教育為主。所以一般不提倡孩子上全托寄宿幼兒園。45.《早教革命》認為:嬰幼兒雖然是以家庭教育為主,但也不能完全失缺集體生活和遊戲。3歲前的嬰兒即使不上託兒所,也必須常與同齡孩子玩耍;3歲以後則應入半日或全日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生活和遊戲。因為人才的許多優秀性格和品質,離開了集體生活是培養不起來的,就像花草失去了土壤和根系,有關的性格品質就是無本之本,無源之水。46.《早教革命》認為:大自然是一本內容極其豐富的教科書,那裡有山、有水、有風、雷、電,有知識、風光、哲理和清新、健康生活的極大樂趣,它是兒童早期教育的必修課。只要有可能,要常常帶孩子去旅遊和野外玩耍,多接觸山川、大地、海洋、森林、草原,多了解氣象變化和各種動物、植物、礦物等等。大自然給人們的恩惠是多方面的,不僅是人類衣、食之本,也是人類精神營養之源。47.《早教革命》主張:在可能情況下,要常帶孩子去工廠、農村、商店、部隊、學校、博物館、展覽會、寺院、名勝古迹等地,讓孩子看看各行各業的勞動情況,看看人們在做什麼,說什麼,怎樣辛苦勞動。這對孩子了解社會,培養熱愛勞動品質是大有幫助的。

48.《早教革命》強調:早期教育要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對其多方培養,目的是為孩子日後的發展奠定寬厚的基礎,以便建造人才的大廈。但多方培養並非要求面面俱到或平均使用力量進行教育,還必須視環境、條件是否許可,又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發展潛質而因材施教,長善救失,以達到全面發展、充分發展和有個性特長的發展。在保證全面發展的前提下,應當鼓勵孩子自然產生的特長和愛好,使他廣泛興趣和中心興趣並存,這樣更容易培養出某一方面的高素質人才。49.《早教革命》提示:每個新生兒都愛光亮、愛音樂、愛聽說話、愛看笑臉,喜歡擁抱等,這都是精神需要的反映。當他「精神飢餓」時還往往哭鬧錶示需求,只是許多父母還往往以為他哭鬧都是生理飢餓或不適,卻忽視了精神營養的滿足。50.《早教革命》提示:孩子一天天長大起來,需要「進食」更多美味的精神營養素,這精神營養的「食慾」就是好奇心和興趣。精神食品同樣需要講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鮮美的「味道」,決不可隨手拈來,只要哄孩子不哭就行,那隻能打發掉孩子的最珍貴的精力,消磨掉他們遠比黃金更貴重的時光。51.《早教革命》提出: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感受要遵循這樣幾條原則:第一.從身邊的生活到陌生的內容,不可「偏食」;第二.引導孩子隨時隨地觀察,提問和思考;第三.多引導實際生活,少些純玩具遊戲;第四.從豐富的生活中啟發孩子的創造性;第五.以給孩子積極、快樂的感受為主,也要給予磨練練和挫折。52.《早教革命》提示:生活中處處可以賦予孩子的創造色彩,有了創造色彩,孩子的生活就變得神奇迷人了。如怎樣搬椅子不發出響聲呢?開抽屜怎樣用力就開得輕鬆呢?怎樣讓陀螺轉的時間更長?怎樣讓小雞聽指揮,用什麼方法讓它們一起跑來吃食呢?怎樣捉泥鰍才能把它抓住?怎樣劃火柴才安全呢?…只要常常抓住生活細節,就能引導孩子進行創造性思維。53.《早教革命》主張:給孩子全面的生活感受,決不只限於給他們快樂、有趣、溫暖、舒適、慈愛、成功、安全、光榮等等的正面心理體驗,也要有一些磨練和挫折的感受。三歲以後的幼兒要適當感受些困難、失敗的經歷,產生點做錯了事的恐慌,承受點病痛的折磨,接受點批評和冷落,甚至有時候要經受與父母分離的痛苦。還要讓孩子克制一些強烈的慾望,忍受孤獨。這些生活的感受都是必要的,也是不可少的。54.《早教革命》認為:兒童的玩具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適當的體育玩具,智力玩具和製作玩具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要知道真實有趣的新奇生活感受,更高於玩具的感受。如帶孩子釣真魚,做菜園籬笆,幫大人稱重量,量長短,跟著大人進暗室領略「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以及春天采野菜,刨挖蚯蚓等等生活,哪一項都不比純玩具遊戲的感受差!55.《早教革命》認為:把識字閱讀稱做「視覺語言」的早期培養,要與聽話說話的「聽覺語言」同步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重大發現與創造,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視覺語言的早期發展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能,已被大量事實所反覆證實,此理論和實踐是人類識字教育的最新里程碑。56.《早教革命》認為:孩子像認人、認物、說話、走路、聽音一樣,自然而然,不知不覺,毫無壓力和負擔地初識漢字。如果教育得早,方法得當,甚至可以三、四歲脫盲,進入廣泛閱讀,五六歲博覽群書,這簡真是教育史上的奇蹟。57.《早教革命》指出:人類發展有一種可能了,即就是有希望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像具有聽話、說話的初步能力一樣,具備識字、閱讀的初步能力,一上小學便能運用口語和書面語言兩種工具,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接受前人的文化遺產,並充分發展自學能力,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鑽研……58早教革命》認為:早期識字的重要性不在於識字的多少,也不在於提前掃盲,更不要求嬰幼兒進入系統的文化學習,識字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又是全面素質教育的結果。通過早期識字發展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在閱讀中發展思維能力、想像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進入早期閱讀以後,對語言的發展,特別是視覺語言的發展,會產生極為有利的影響。

59.《早教革命》指出:一個孩子的視覺語言如果滯後發展,錯過了人生早期這一發展最佳期,所受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而且因為聽覺語言從0歲開始培養,遙遙領先於視覺語言,差距實在太大,就會更加壓迫視覺語言的發展。所以一般孩子上了小學,都只會聽講不會看書,即使識字以後也不愛看書,甚至到了中學、大學還習慣於滿堂聽,根本不善於自學,這使缺乏這一重要素質的孩子,學到的知識就不夠深刻,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夠強,嚴重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60.《早教革命》指出:提倡嬰幼兒早期識字,也是一種人生的行為訓練。讓孩子早早看慣世界上還有「字」和「書」這種東西,而且大家都喜歡讀它,像孩子看慣了「物」,隨時隨地辨認「物」—樣,早早形成識字閱讀敏感,成為習慣,那麼視覺語言就不會滯後發展了,從小就習慣運用兩種思維工具學習和想問題。61.《早教革命》指出:種下行為的種子,就收穫習慣;種下習慣的種子,就收穫性格;種下性格的種子,就收穫命運。每個家庭都要及早培養孩子的優良性格,把它放在首位,這是孩子成才一本萬利的大事。62.《早教革命認為:性格的形成,除了氣質特徵的方面與遺傳有關外,主要是受環境的影響。它是一種「養成教育」,需要在孩子最初的幾年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後就會慢慢變成孩子的優良性格,可以說性格是從小「濡染」形成的。家庭生活的每一瞬間都培養著孩子的性格。 63.《早教革命》提出:親子關係有3種不同的愛。其一.「教育愛」,這種愛體現在家長有育兒成才的理想、目標和信念;講究愛子態度、原則和方法;在滿足孩子必要的物質生活的同時,特別注意豐富孩子精神生活和情趣;和孩子建立起民主的,相互關心的「雙向愛」。其二.「血緣愛」,與教育愛相反,不講究愛的態度、原則和方法;主要設法滿足孩子物質生活的需求和慾望;是一種「水往下流」的單向愛。這種愛雖不失父母有高尚的犧牲精神,但它畢竟是樸素的、低級的、有待升華的愛。其三、「溺愛」,這種愛是不講任何原則,一味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愛流如同橫溢泛濫的河水「淹沒」了孩子,是一種失去理智的愛,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64.《早教革命》指出:孩子一定要在生活中接受智力活動的刺激,才會快樂、好奇、自信、積極而有創造精神。人是精神的存在物,是智慧的動物,他離開了智力環境的刺激,許多優良性格也就泯滅了。試想,儘管孩子吃飽穿暖,物質生活豐富,但如果精神生活貧乏,枯燥無味,就肯定喪失熱情,無聊吵鬧,哪會有什麼好性格。因此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離不開良好的智力環境。65.《早教革命》指出:嬰幼兒識字與小學生識字有重要區別。一是性質和目標不同。小學生識字是義務教育的一部分,是系統文化教學的一部分,它有識字指標和進度要求。而嬰幼兒識字是基本素質教育和生活遊戲的一部分,它沒有進度和指標要求,它以培養孩子識字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為目的;二是識字要求和深度不同;小學生識字要求「四會」即會認、會讀、會意、會寫。而嬰幼兒識字不要求「四會同步」,只需在生活環境中日積月累,自然形成印象,水到渠成;三是場所和方法不同。小學生識字主要在固定的課堂學習,先教拼音再教字。而嬰幼兒識字無須課堂教學,是在生活遊戲中隨時隨地隨事而教,也不用拼音作「拐棍」。66.《早教革命》強調:嬰幼兒識字要防止和糾正「早期識字中心論」的錯誤傾向,這種傾向表現在,忽視全面豐富兒童的精神生活,把太多的時間花在教孩子識字和閱讀上;片面追求識字的數量與進度,以為識字多就是「早慧兒」;機械、呆板地教孩子認讀,教得單調乏味,引起孩子的厭煩。這些傾向是要堅決反對的。67.《早教革命》認為:有人說早期識字的孩子將來上了小學就上課不聽講了,破壞紀律,反而有害。這種情況只會在單純識字的孩子身上發生。因為他發展不平衡、不全面。假如孩子不僅能識字讀書,而且興趣廣泛,善於提問,富於上進,遵守紀律,尊敬師長的話,那麼他上了小學,肯定是個最優秀的孩子。不但上課聽講,而且理解最深刻,反應最靈敏,提問最積極,朗讀最有感情,發言最涌躍,還可能是老師的小幫手,孩子們的小班長,各項活動的帶頭人。68.《早教革命》認為:小學的老師和領導要特別重視通過早期教育湧現出來的超常發展的兒童,應當允許他們提前上學,允許跳級,鼓勵超常發展,特別珍愛出類撥萃的孩子,要因材施教,而不能把他們壓平拖垮;國家要有政策,鼓勵有識之士辦一些特殊學校,讓超常孩子得到充分地發展。這是教育的改革和創立的需要,也是培養高素質科研人才的需要。69.《早教革命》提示:家庭中和睦、融洽、尊重、關心和禮貌,充滿快樂、幽默和溫馨,這是孩子性格健康成長的重要環境,使孩子感到幸福快樂,沒有任何精神壓力,他長大了自然會形成快樂活潑,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學會商量,負有同情心的優良性格。70.《早教革命》指出:規律生活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之成為穩定的行為方式,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徵。要求孩子規律生活的方面很多,主要有(1)全家有早起早鍛煉的習慣;(2)動靜有序的生活習慣;(3)良好飲食的習慣;(4)按時睡覺的習慣;(5)有節制看電視的習慣。71.《早教革命》認為:始終堅持正面鼓勵,積極暗示的環境,是培養孩子積極性、上進心、自信心、意志力的最重要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一般都是有出息、有前途的。家長都要學會用正面鼓勵和積極暗示的方法教育孩子。

推薦閱讀:

毛澤東對辛亥革命的評價
李洪雷 | 規製法理學的初步建構—《權利革命之後:重塑規制國》評介
《早教革命—馮氏立體早期教育法》要點
百年夢想與荒涼:祭辛亥革命一百年
【像章上的革命樣板戲】

TAG:經典 | 語錄 | 早教 | 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