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隴南出過皇帝,也建過國

最近《楚喬傳》熱播,雖然評分低,但收視率高,小隴發現許多熱播古裝劇的時代背景都放在魏晉南北朝,比如《琅琊榜》、《孤芳不自賞》、《錦繡未央》等,為什麼要放在這個時期?一個字「亂」,北方皇帝輪流做,南方也戰亂四起,這就給了編劇充分的「想像」空間。

  魏晉南北朝時,隴南就更不消停,從公元296年到公元580年的284年中,隴南先後出現過仇池國、宕昌國、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等5個氐羌地方政權,通常稱為隴南5國。隴南5國與中原十六國、南北朝等大國及周圍其它地方政權頻繁交往和連續戰爭,以一隅之地與周邊大國抗衡,而且自身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隴南五國中,四國由氐族創建,而且還互相延續,隴南的氐族還出了一名威名遠揚的大人物——苻堅。

  苻堅,武都氐族的後裔,曾一統北方,在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下面就隨小隴認識一下氐族。

氐族,隴南最早的主人,但命運多舛

  氐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早在商周時期,氐族就已存在,並且與商王朝有納貢關係。

  氐族,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民族。「氐」通「阺」,氐族繞河谷而居住生活,從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肅、陝西、四川等省的交界處,大部分集中在隴南的白龍江、西漢水流域。五胡十六國時期,先後建立過仇池、前秦、後涼、成漢等政權,對當時的歷史有重大的影響。

  在漢代,氐人已有較為發達的農業經濟。《後漢書·西南夷傳》記載:「土地險阻,有麻田,出名馬、牛、羊、漆、蜜。」早在東漢時,氐人的紡織品已輸往內地。

  注意!氐族是能耕種、織布、能自足的農耕民族,這就比游牧民族先進,生活也比較富足安逸。

  隴南是氐族的家園,而且漢武帝之前他們就是這片土地的主人,他們在這裡生產、生活,日子過得挺舒服。但這一切被喜歡開疆擴土的漢武帝給打破了。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白馬氐中心地帶仇池山下的洛峪設武都郡。

  氐人世居隴南,而且很早便以仇池山為活動中心,把仇池山視為族群發祥的聖地。生活在隴南原著民氐人不樂意了,我的地盤,憑什麼讓你漢王朝來統治。

  據漢代學者應邵的《風俗通義》記載,「氐人抵冒貪食,至死好利,樂居山溪」,氐人英勇善戰而且能吃苦,在武都郡設置之後的數百年間,氐羌族頻頻舉行起義,反抗漢朝的統治。

漢朝皇帝很惱火,大臣們就出謀劃策分步驟瓦解氐人。

  漢王朝用了三招來對付氐人:征戰、遷徙與驅趕。

  先是大規模的征戰,打完之後就開始遷移分化,將其遷出隴南,剩下的實施驅趕,讓你退出平川地帶,退到高山密林這些很難生存發展的地方。

  元封三年(前108年),武都氐人起義反漢,漢政府派兵鎮壓後,將其中一部分遷移到河西祿福也就是現在的酒泉。在漢朝的武力威脅下,氐人開始陸續北遷,逐漸散佈於河西、天水、陝西關中等地。留在原地的氐人,在漢軍的騷擾下,大部分從河谷地帶逃亡到深山密林中。

  到了三國時期,氐人的命運更悲慘!隴南是曹魏與蜀漢爭奪的熱點區域,今天曹魏佔領,明天蜀漢統治,這裡的原著居民氐人被帶進了戰爭機器。土地與人口是雙方爭奪的重點,征戰雙方都將氐人作為自己的「戰利品」,動不動就被強制遷移或充軍。

  據《三國志》記載,魏、蜀兩國交戰隴南,多次大量遷徙氐人,動輒數千家、數萬家「拔徙」,甚至把掠奪來的人口和所在郡治一同遷移外地。

  「建興六年(公元228)春,亮身率諸軍攻祁山……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今禮縣東北)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震驚吧!揮淚斬馬謖都要氐人賠罪。曠日持久的對外遷徙,隴南人口急劇減少。東漢太平盛世的時候,武都郡所轄武都道、古道、下辨、上祿、河池、沮,有20120戶,81728人,到晉朝時,只有3000戶,不抵東漢盛世年間總人口的八分之一。

為了生存發展氐人開始建國

  到魏晉時,兩漢三國時期遷入關中與隴右的氐人已形成兩個氐族聚居中心。居住天水地區的氐族,多以「清水氐」、「略陽氐」、「臨渭氐」為稱謂。

  散落四處的氐人血管里流淌著隴南氐人的血液,他們自信、強悍、不甘寂寞、善於征戰,身處異域,仍然不甘被統治,一旦群雄亂世就應勢而起,東征西討,建國立業。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國家,或沒能建立自己的國家,它的歷史就會一直停留在史前時代,比如印第安人。相反,只要建立過國家,哪怕後來失去,也會有自己的文明。

  國家,是文明與史前的分水嶺。

  氐人在數百年間的流離失所中也開始走向了建國之路。他們機遇就是,晉王朝衰敗,「五胡亂華」開始。

  遷移、征戰讓氐人離自己的故鄉越來越遠,但他們的根在仇池,有機會就會向它靠攏。

  被遷入天水、關中的氐族很快便發展起來,成為北方一支十分活躍的力量。一個叫齊萬年的武都氐人後裔,先扛起了反抗的大旗,在氐羌民眾的支持下起兵反晉,稱帝並建立政權,造反不易,因為種種原因齊萬年失敗了。

  但這次起義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氐人紛紛響應開始不斷起義,反抗統治。

  當時的晉王朝慌了,這些被遷移、被流放的氐人竟讓他們束手無策,有些大臣提議將散落到四處的氐人重新遷回武都,但這個工程過於龐大而且此時晉國內亂不斷,所以計劃就被擱淺了。

氐人的仇池國建立

西晉忙著平叛,氐人這邊忙著建國。有個叫楊茂搜的清水氐酋長,乘著齊萬年造反,於公元296年,率部四千家悄無聲息地就到了氐人夢想的聖地——仇池,而且還建起了駱谷城。

有了城,就有了建立國家的基礎元素,也有了防禦外敵的能力,散落四處的氐人聽到仇池建城的消息後歡呼雀躍,紛紛來歸附,許多為避戰亂的關中人士也來投奔楊茂搜。

楊茂搜善於網羅人才,收留關中流民,聽取各方意見,勢力迅速發展壯大,自稱為輔國將軍、右賢王,而且此人還「長袖善舞」,不僅與西晉關係處的好還與成漢這些小政權關係也不錯。氐人就這樣在仇池山安安穩穩地建國了。

楊茂搜興起要比苻堅家族的苻氐,後涼國的呂氐家族早三四十年。

楊茂搜死後,兒子楊難敵繼承了王位,國土面積也進一步擴大,國力強盛,國土東至漢中,南逾廣元,北達天水,西據宕昌,人口在50萬以上。

前後兩個仇池國曆時百年

楊難敵死後兒子楊毅繼承王位,自稱左賢王,下辨公,繼續開疆擴土,大量收留氐人與漢人。但在仇池國擴張的關鍵時刻,家族內訌開始,相互殘殺達34年之久,導致了仇池國的衰敗。

公元371年,苻堅以7萬大軍攻仇池,仇池主楊纂率5萬之眾迎敵,在鷲峽展開大戰,仇池兵敗,前秦兵掠奪仇池人口入關中,前仇池國滅亡了。

歷史有時候很「詭異」,苻堅將前仇池國給滅了,在苻堅死後他的女婿楊定逃回仇池山召集被打散的氐人又將仇池國給重新建立了起來,連苻堅的太子苻宏也曾逃到仇池來避難,這個仇池國被稱為後仇池國。

後仇池的最後一位國主楊難當,自稱大秦王,立妻為皇后,子為太子,置百官,宮女數千,前呼後擁,威風不亞於中原大國的皇帝。

這個楊難當不滿只在仇池當皇帝,不斷向陝南、川北擴張,有一次還把人家晉壽(今廣元)的太守給擒獲了,還將雍州(今陝西鳳翔縣)七千餘家人帶到了仇池。

這損害到了劉宋政權的利益,宋文帝劉義隆震怒,派兵將楊難當剿滅。後仇池國經歷了兩代四主58年。兩個仇池政權前後實際存在134年。

戰亂中的桃花源——仇池國

前後仇池國發展環境比較安定,《魏書·氐傳》稱「西方流人以仇池豐實,多往依附」,當時的仇池國社會安定物產豐饒,成為人們心中的桃花源。特別是仇池國的第一位國主楊茂搜特別開明,對所有依附者都給予幫助,就算離去還會給遣返路費,《晉書.張軌傳》記載:「關中人士奔流者多依附之,茂搜征納撫接,欲去者則衛護資遣之。」一時間,仇池享譽海外,有不少人視仇池為「洞天福地」。其中有兩個詩人特別想在仇池生活,一個是杜甫,一個是蘇東坡。杜甫的《秦州雜詩二十首》之十四中有「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今不見,神地語真傳。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何當一茅屋,送老白雲邊」的詩句。此詩是讚美仇池山的名篇,也說明仇池山是詩人非常嚮往的地方,「何當一茅屋,送老白雲邊」一句明顯地表明詩人有隱居仇池山的意願。

蘇東坡不但夢到了仇池,而且還將一奇石命名為「仇池石」,將他的讀書筆記命名為《仇池筆記》。

別看仇池國小但不好對付,在對外交戰中,仇池曾先後擊敗過前趙、後趙、成漢、前秦、西秦、後秦、大夏、東晉和劉宋諸多政權的進攻。而且風調雨順,國力充足的時候,仇池的氐人還會出兵向外擴張地盤。

仇池的戰略位置很重要,強攻不成只能籠絡,周邊的政權爭相與仇池交往,聯姻結盟。前秦符堅就將女兒嫁給楊茂搜的第三代孫楊定,又將另一女順陽公主嫁給楊壁。符丕娶仇池楊膺妹為皇后。北魏主拓拔燾也將公主嫁給楊保宗。

仇池國滅亡,為了心中的夢想,氐楊氏頻頻立國

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氏並沒有退出歷史的舞台,轉戰隴南,幾易其地,先後建立了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並且經常攻打仇池,夢想重返故土,重整祖業。

  公元443年,氐人楊文德在前仇池國鎮東司馬洪達、征西從事中郎任勝等擁立下,於葭蘆(今武都外納鄉)建武都國,至公元477年楊文度時為北魏所滅,傳2代4主,歷34年。

  武都國失陷後,氐楊氏繼續南移,形成了兩個並存的地方政權。楊文弘在武興(今陝西略陽)稱王,史稱武興國,楊廣香在陰平稱王,史稱陰平國。

隴南氐人去了哪裡?

武興國公元552年被滅;陰平國公元553年被滅,至此氐人在隴南的建國夢結束。雖然後面還有氐族人反叛朝廷,但都在局部沒有掀起大的波瀾,慢慢的隴南的氐人沉寂了下去。

隋唐以後,氐族逐漸消失了,河西、四川等地的氐族也很少見於史書。這是由於氐族政權的垮台,起著本民族語言、習俗的強力作用消失,加之周圍漢族文化的影響,氐族被漢族融化。

但也有例外,文縣西南白馬峪河谷的鐵樓鄉白馬人,是延續至今的氐人直接後裔,守望著本民族的文化與習俗成為民族活化石。《皇清職貢圖》載,文縣番民「與西南諸番不同,男帽插雞翎。每農事畢,常挾弓以射獵為事。番婦以布抹額,雜綴珠石,衣五色褐布緣邊衣。頗勤」。

  隴南白馬人「固守」的語言、歌舞、祭祀、服飾、婚喪嫁娶等習俗是古代氐族世代相承的世俗生活的集中反映,對研究古代氐族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價值。其中以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儺舞「池哥晝」,列入隴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儺舞十二相、儺舞面具彩繪、咂桿酒製作技藝、白馬婚俗、白馬服飾等為代表的文化遺產,是我們今天「領略」古代氐族文化的「窗口」。

  此外,白馬人還有豐富的民間故事,如創世的傳說、洪水的傳說、新娘鳥的傳說、白馬老爺的傳說、沙嘎帽的傳說等,這些世代口耳相傳的文化遺產中蘊含著大量古代氐族的歷史文化信息。民間習俗烤街火長節、農曆七月十五日白馬老爺廟會等也極有文化魅力。

(參考文獻:《隴南五千年》、《隴南史話》、《隴南古代人物》等)

文章來源:網路。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什麼十三陵里只葬了13位?
中國皇帝順序(全
每道菜最多吃三口,清朝的皇帝有這麼憋屈嗎?
帝王:滿清十二皇帝
薩爾滸戰役,萬曆皇帝的喪鐘

TAG:皇帝 | 隴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