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史話 第一輯 概略 晉國的早期歷史:晉國早期歷史的流水賬
晉侯燮父改唐為晉
上回說到周公東征平滅三監之後,重新進行了大分封,唐叔虞也是這次受封的諸侯之一。唐叔虞到封之後,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國防,把唐國這個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
唐叔虞死後,他的兒子晉侯燮父(單名一個燮字,父是尊稱)繼承了他的衣缽,繼任唐侯。燮父後來改國號為晉,從此便開始了晉國長達六百年的光輝歷史。
而關於改國號這個事情,也算是很無厘頭,現在的人們已經搞不清楚究竟是為什麼了。通常的說法是,唐國臨近晉水,因此而得名。但是現在很多人認為,唐國受封的地方在晉南,而班固寫漢書地理志所說的晉水則是在現在的太原一帶,距離太遠。而今天的太原在西周初年的時候還是戎狄這些游牧民族盤踞的地方,這中間必定有哪個環節搞錯了。
更有人考證班固所說的太原和晉陽的位置或許根本不在我們今天所說的太原附近,而是就在晉南臨汾一帶(可參考王玉哲的相關論文)。現在我們所認為的太原在兩周時期屬於并州,到了秦代才把太原之名北移到此。後來人們漸漸地就忘掉了(漢朝的時候就已經將兩者混淆了)原來太原這個地名的真實位置,以至於後來把很多發生在晉南太原的事情移植到了現在的太原,也讓這段歷史的很多細節都顯得錯綜複雜。
另一種說法,還要追溯到唐叔虞的時代。唐叔虞在他的封地發現了一株嘉禾,異母同穎,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兩顆莊稼的莖幹上長了一個穗子,算是極為罕見的。唐叔虞認為這是一個祥瑞,就把它獻給了成王,成王一看不錯,就又轉送給了周公。
周公得到嘉禾之後作了一首詩來讚美它,就跟愛養花的人得到一株名貴的蘭花就想要把它供起來一樣,可見這顆禾苗是何其的珍貴。於是這麼一個小小的禾苗歷經輾轉,以光輝的形象載入了史冊,作為一株植物,也算是名垂青史了。
此時的周王朝剛剛平定天下,政局板蕩,仍然有傾覆之憂。這顆嘉禾也算是給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看來天命還是在周啊。成王一高興,就對他的弟弟說,你有晉獻嘉禾的功勞,就改國號為晉吧。
當然了,這些猜測到底是不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沒人能夠說的清楚。最近就又看到另一種說法,說異母同穎並不是什麼祥瑞,而是凶兆。因為這象徵著流年不利,兩顆禾苗才能長一個穗子,這不說明減產了嗎?唐叔虞明知這意味著什麼,還要把它獻給成王,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還真不是這樣。按照當時的說法,周公是攝政,而攝政的周公很可能是以天子自居的,並沒有史料上所說的那般謙和。而這個嘉禾又象徵著什麼呢?兩顆禾苗共享一個果實,顯然是在暗示周公與成王共享天下。成王當然知道這個意思,得到嘉禾之後立刻轉手給了周公,給他打了一個啞謎,你看著辦吧。
周公這麼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怎麼會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成王既然這麼做了,也是有一定把握的,周公攝天子位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即便是可以通過武力征服讓人順從,也難保他們心裡會有微詞。於是周公索性順水推舟,讓出天子之位,自己到成周鎮守,留得一個賢名,也算是沒損失什麼。
周成王得償所願,唐叔虞也志得意滿,一來一去改國號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晉國早期歷史的流水賬
燮父改國號之後的歷史記載,就是一本流水賬了。先是燮父蓋了一座華美的宮殿,周康王派人來指責他追求奢靡之風,此事最終不了了之。燮父死後,他的兒子晉武侯(名寧族)繼位,再之後是成侯(名服人)、厲侯(名服)、靖侯(名宜臼)、僖侯(名司徒)、獻侯(名籍)按著一成不變的規則相繼繼位,一切也都相安無事。
晉國早期的君主世系
這六代國君就只留下了一個名字和謚號就沒有然後了,到下一代晉穆侯費壬的時候遷都到絳。可是晉國初封的都城在哪裡還真沒人知道,絳在什麼地方似乎也不甚明了,到春秋的時候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都城又改成翼了(很多證據可以證明翼和絳是同一個地方)。
這些都是糊塗賬,先秦的歷史就是這樣讓人頭疼。但是大概可以猜測的是,晉國先前的都城很可能是在一片山地上,交通不太便利。經過長期的武力擴張之後,都城的位置就成為了一個瓶頸,因此才有了這次遷都(晉國的幾次遷都,大體上都在現在的翼城縣附近一百公里以內的地方,考古發掘的很多墓葬也都在這一區域)。
晉穆侯在位的時間是公元前811-785年,他死後,晉國出現了建國以來的第一次內亂。晉穆侯的弟弟在他死後發動政變,奪取了晉國的君位。四年之後,到公元前781年,晉穆侯的太子(名仇)帶人攻殺了他的叔叔,奪回了政權,他就是晉文侯。
這個發動政變短暫獲取君位的叔叔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名字,人們只記住了晉文侯給他的謚號「殤叔」。這次的內亂雖然沒造成什麼大的混亂,但是卻隱隱的開啟了晉國內亂模式的潘多拉魔盒,給晉國後世的政治變革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晉文侯算是晉國歷史上一個大有作為的君主,到晉獻公時期,人們常說的「繼文紹武」說的就指的是他。晉文侯最大的功績是聯合鄭國擁護周平王東遷,並親自滅掉了與周平王同時共存的攜王(公元前760年,腦洞很大,以後慢慢講),鼎定了王室。
周平王賜予他弓箭馬匹這些象徵著代天子征伐不臣的器物(晉國歷史上獲得這些賞賜的只有唐叔虞、晉文侯、晉文公三人),還作了一篇《文侯之命》傳誥諸侯,以表彰他的功勞。
此時的歷史已經進入了春秋時期,晉文侯在這個時期可謂是烜赫一時。他從被自己所擺布的天子那裡得到了很大的利益,使得晉國的國力在這一時期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有了周王的授權,他也打著周王的旗號四處征伐,最遠曾經征服過南方的淮夷。他的夫人晉姜是算是一個女中豪傑,跟著他東征西戰,立下過汗馬功勞。
但是晉文侯之後的晉昭侯就遠沒有他父母親那樣的文韜武略了,他將自己有著赫赫武功又有著極大野心的叔叔成師分封到曲沃,與自己分庭抗禮,晉國歷史上長達七十年的內戰終於拉開了序幕。
附:關於賈國的歷史
賈國算是晉國的一個藕國,我在關於晉國初封的歷史那一篇《明明是下了一盤很大的棋,卻總被人當兒戲》中提過,晉國受戎狄文化的影響,產生了一種被稱為「藕國」的現象。沒有繼承君位的成年公子會帶著一班人馬器物另起爐灶,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這種現象在兩周的歷史上並不普遍,即便是晉國也只出現過這麼兩次。賈國是最早的一次,曲沃是最近的一次。只是後來的曲沃以小宗的伯國吞併了大宗的侯國,重新將他們統一了起來,而賈國則是在自立門戶之後的很長時間內一直與晉國保持著相對獨立的狀態。
一些記載總的賈國,其爵位似乎要比晉國還要高,晉國是侯爵國,而賈國則是公爵國(也有說是伯爵國,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在兩周時期似乎也並沒有嚴格地執行),但是一直都沒有發展壯大。賈國在歷史上一直默默無聞,因此關於他們的歷史記載就更為簡略了,現在能夠看到的也只有一個流水賬了。
賈國的第一任君主是唐叔虞的兒子名叫公明,謚號賈共公;第二任賈宣公,名梁;第三任賈相公,名筆;第四任名蕹(weng),第五任名喚,第六任名萋,第七任名伯車,這幾任都沒有留下謚號;第八任賈惠伯,名兕(si);第九任名無紀;第十任賈辰公,名僵。最後一任君主名公丘,在他的任上,原來的藕國晉國剛剛結束了內亂,完成統一,晉武公趁著兵威連滅周邊的幾個小國。賈國此時已經完全不是晉國的對手了,於是就在公元前678年前後被同宗的晉國所滅。從建國到滅亡,賈國經歷了十一代君主,共三百多年的歷史,除此之外,似乎什麼都沒有留下。
推薦閱讀:
※歷史第一----三分冊
※以夢為食的不思議生物:食夢貘 | 小歷史
※奸臣和珅偷福字碑是怎麼回事?
※中國歷史上統帥能力最強的五位帝王
※讀書日記 17大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