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一特種部隊竟然起源於中國抗日戰場
今天被列為世界最強大的美軍中有一隻陸軍特種精銳部隊第75遊騎兵團(75thRanger Regiment),這是現役和預備役總共近百萬美國陸軍唯一單獨編製的遊騎兵部隊,人數只有幾千人,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強將,對體質、頭腦、意志都有苛刻的選拔標準,比如必須是美國公民和現役軍人,志願加入,更要通過遊騎兵體力素質測試。選上後再經過一年遊騎兵學校嚴格訓練才能成為基本士兵。
作為全球快速機動部署部隊,遊騎兵承擔著不分日夜、全天候、和各種地形的特種軍事任務,專長深入敵後的奇襲、滲透、偵察、救援等行動。遊騎兵屬於輕型步兵,靈活機動,與綠貝雷帽和三角洲一起構成美國陸軍主要特種兵力量,也是唯一能進行正面軍事作戰的特種部隊。
美軍中最早的遊騎兵雛形在獨立戰爭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雙方都有遊騎兵協同作戰,戰爭結束後的半個世紀美軍都沒有獨立的遊騎兵部隊。二戰期間,根據歐亞戰場的需要,美軍於1942年啟動了遊騎兵戰鬥隊,先後創建了六個營的兵力,組成了現代美軍遊騎兵的基礎力量。其中的第二營和第五營參加了諾曼底登陸,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拯救大兵瑞恩》里的真實故事。
影片中米勒上尉率領的連隊,在關鍵時刻血戰攻下奧馬哈海灘,保證了登陸的成功。後來又組成小分隊執行拯救瑞恩的特殊行動,與德軍殊死戰鬥到最後一刻,他們屬於美國陸軍遊騎兵第二營。也就是在奧馬哈海灘戰鬥中,遊騎兵贏得了自己的光榮稱號「遊騎兵,打先鋒」(RangersLead the Way),一直是所有美軍遊騎兵的座右銘。
遊騎兵第六營則設立在太平洋戰區專門對日軍作戰,著名戰鬥包括麥克阿瑟重返菲律賓戰役,還有1945年敵後奇襲日軍戰俘營,救出數百個關押美軍,後來也被拍成了好萊塢電影《大奇襲》(TheGreat Raid)。
遊騎兵1945年在菲律賓奇襲成功拯救美軍戰俘
除了以上六個營的遊騎兵單位,二戰中還出現了一支特殊的遊騎兵隊伍,這就是1943年為支持中緬印戰場而成立的5307臨時特混隊,由史迪威挑選的弗蘭克·麥瑞爾准將擔任司令官(Frank D.Merrill) ,被當時的媒體和後人稱為「麥瑞爾突擊隊」(Merrill』sMarauders),麥瑞爾患有心臟病,部隊實際作戰大多由查爾斯·亨特上校指揮。
麥瑞爾突擊隊在行軍,左一是亨特上校,左二是麥瑞爾准將。
突擊隊的偵察排
在沒有美國陸軍正規部隊參戰的情況下,麥瑞爾突擊隊成為了亞洲大陸第一個美軍地面作戰部隊,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甚至歷史上首次和中國軍隊聯合作戰的美陸軍作戰部隊。當然中緬印戰區還有美國主導建立的坦克營,後來全部轉成了國軍編製。另外陳納德的飛虎隊和美國空軍第十、十四、二十航空隊,以及大批美國教官、通訊、醫療、後勤、工程等兵種也直接參与了中國的抗戰並做出了重要貢獻。
麥瑞爾突擊隊成立時大約三千名官兵,全部由美現役軍人志願組成,很多是具有海外經歷的老兵,經過專門訓練,他們進一步強化了叢林作戰經驗。原定執行任務時間是三個月,主要是長途滲透潛入日軍後方破壞切斷交通運輸線,奇襲搶佔機場等交通要地,配合協助中國遠征軍主力部隊的正面作戰。
麥瑞爾突擊隊徽章
像中緬印戰區徽章標誌一樣,麥瑞爾突擊隊也採用了當時代表中國的青天白日圖案作為自己隊徽的一個組成部分,表明與中國軍隊聯合作戰的盟軍關係。
麥瑞爾突擊隊和中國士兵一起跋涉行軍
行軍途中研究地圖
突擊隊員在行軍途中休息
突擊隊員與緬甸當地民眾
麥支隊前後經歷大小几十次戰鬥,長途奔襲作戰時,人員全部輕裝上陣,物資使用騾馬運輸,彈藥和給養補充依靠空投,有時處於彈盡糧絕的境地。因為深入敵後,受傷和患病的戰士也得不到及時治療,傷亡和疾病減員很多。戰鬥經常以寡敵眾,沒有炮火支持,甚至陷入敵軍包圍之中,在中國軍隊援助配合下,最終勝利完成了所有的任務。
研究資料時看到一個麥隊戰鬥小故事,有次在茂密叢林中與敵人遭遇交戰,雙方相持不下,也互摸不清對方底細。美軍中的日裔翻譯趁夜潛入敵營偷聽了日軍的計劃,鬼子進攻時藏在樹林里用日語下命令,誤導他們進入了麥隊的火力圈被殲滅。
麥瑞爾准將和美軍日裔翻譯士兵
1944年,麥瑞爾突擊隊作為深入敵後的先鋒,參加了攻佔軍事要地密支那的戰鬥,這是經過美式訓練裝備煥然一新的中國駐印遠征軍反攻緬甸的最重要戰役,奪取密支那決定著中印公路和滇緬公路的最後打通,以及消除日本空軍對駝峰航線的干擾,保證物資順利空運至中國戰場,這場戰役對空陸運輸支援中國內地抗戰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守衛密支那的是日軍精銳甲種第18師團,參與過南京大屠殺,實力非常兇狠強悍。當時麥支隊已經完成了之前計劃的任務,但史迪威命令他們進行最後一戰。儘管疲憊不堪,人員不足,但他們一邊心裡罵著UncleJoe (史迪威),同時服從命令重新踏上路途,與配合的國軍和克欽戰士一起,翻山越嶺幾百里,經歷了雨季難以想像的原始熱帶雨林艱苦行軍,有些官兵甚至在行軍途中病亡。
突擊隊和友軍長途奔襲首先奪下了密支那機場,保證了中國新編第一軍大部隊和武器物資從天而降,在缺少作戰人員的情況下,連修路的美國工兵都拿起了武器參加了戰鬥。經過反覆激戰,盟軍最後攻佔全城,取得了密支那大捷。
突擊隊員在長途奔襲密支那機場前的開會合影
麥支隊搭橋過河
史迪威在密支那戰役授予戰士勳章
經過這些戰鬥,日軍第18師團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中美聯軍終於為死難南京軍民報了仇。但麥隊人員也幾乎全部打光,從成立時的三千人,因為傷亡和疾病,到這裡只剩下一百多人。那些原本期盼回家的美國年輕人把生命獻在了異國土地上,他們和眾多一起倒下犧牲的中國軍人永遠值得敬重和紀念。
密支那戰役之後,中國遠征軍乘勝與從雲南進攻緬甸的國軍Y部隊東西夾擊,合力消滅日軍。Y部跨越怒江,經過血戰騰衝和龍陵等戰役,最終兩軍會師取得了滇西緬北戰役的勝利,為第一次遠征失敗雪恥,為國軍的嶄新戰鬥力揚名,這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在國外作戰凱旋而歸。
史迪威和孫立人將軍(左)、廖耀湘將軍(右)在進行聯合作戰部署
美式訓練裝備的國軍部隊在奔赴前線
中國遠征軍在密支那戰鬥中
中印公路打通後駛向中國的美軍物資運輸車隊
麥瑞爾突擊隊也在密支那戰役後解散,部分剩餘人員又組成了擔任遠程滲透任務的第475步兵團,和新增援的124美軍騎兵團一起組成了5332臨時旅(Mars TaskForce),繼續在中緬印地區戰鬥到二戰的結尾。後面的這隻美軍部隊因為只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因為對日作戰結束而撤銷,不被很多人熟知,但對於麥支隊的血緣傳承很重要。另外在他們擊敗緬甸日軍以後,於1945年4月全軍移師進入中國內地,日本投降時在昆明撤編返回。據我個人了解,這應該是抗日戰爭期間唯一進入中國協同作戰的美國陸軍正規部隊。
基於麥瑞爾突擊隊在中緬印戰場,尤其是密支那戰役中的英勇行為和出色戰績,集體獲得了總統單位表彰稱號,每位成員都被授予銅星勳章,另有多人獲得傑出服務十字等各種獎章,25位成員入選美軍遊騎兵名人堂,他們傳奇的故事在1962年也被拍成了電影《麥瑞爾突擊隊》(Merrill』sMarauders)。
二戰結束後美軍其他遊騎兵營也都撤銷了編製,人員退役或者編入其他部隊成為附屬的遊騎兵力量,以連為單位在韓戰和越戰中繼續發揮著作用。越戰後鑒於新的全球快速部署軍事需要,美國陸軍參謀長下令重建獨立遊騎兵種,1974年初開始,三個營先後恢復編製,完整擴大的第75遊騎兵團在1984年正式成立。
美軍非常重視部隊的歷史血統出身,第75遊騎兵團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第75步兵團,再往前推就是前面提到的第475步兵團,而這個步兵團的最早組成官兵就是原麥瑞爾突擊隊員,所以麥隊成為了現在美軍唯一遊騎兵部隊的起源祖先。
因此為繼承這個光榮傳統,第75遊騎兵團使用了當年麥隊的徽章。除了承繼血統,也是紀念他們在中緬印戰區的犧牲和貢獻,現在遊騎兵作戰理念和系統中也融合了很多麥隊的實戰經驗,那段中美聯合戰鬥經歷成為遊騎兵引以為豪的永久標誌。
第75團成立後參加了一系列戰役和任務,包括「沙漠風暴」和科索沃戰爭等,幾乎所有的美國海外軍事行動中都有遊騎兵的身影,在索馬利亞的摩加迪沙之戰還被拍成了另一部好萊塢大片《黑鷹墜落》,遊騎兵從而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所熟知。
在現代反恐戰爭中,911事件後推翻塔利班政權的「持久自由行動」中,遊騎兵是第一批進入阿富汗的美軍部隊;在推翻薩達姆的伊拉克戰爭中,遊騎兵又是作為前鋒傘兵空降機場首先投入戰鬥,今天他們仍然活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戰鬥中。
推薦閱讀:
※解析中國特種部隊:任務若敗露有損國家聲譽
※10部讓人慾罷不能特種部隊電影
※以色列國防軍的軍中驕子,「野小子」特種部隊!
※特種部隊格鬥術的摸哨技巧 – 武林志
※美軍特種部隊遭遇過哪些重大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