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化研究

基督教概述

基督教經典概述

基督教教義與現代詮釋

基督教文化的社會實踐

第一部分 基督教概述

一、起源

基督教發源於公元一世紀的猶太民族,秉承了古代以色列人的一神信仰和經典,相信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是基督。從最初的12個門徒,經過2000年的傳播和發展,至今已有信徒約21億,遍布世界各地。基督教跨越了種族、語言、政治和文化,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之首。

在11世紀和16世紀,基督教有兩次大的分裂,形成了東正教(又稱希臘正教),天主教(又稱羅馬公教)和基督教(又稱新教)三大體系。新教中比較特別的就是英國的聖公會,形式和信仰介於天主教和新教支流之間。雖然有教義和傳統的差別,但是基本信仰卻是一致的。比如,都持守《聖經》和《使徒信經》。

基督教信仰孕育了西方文化,帶出了現代文明。我們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比如自由、民主、人權、法制、教育、醫療、公益事業,甚至工作後需要法定休息日,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都起源於基督教文化。

二、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

比起西方,就顯得艱難多了。

從最初傳到我國,到現在將近1400年,但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的主流信仰。這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政治格局密切相關。雖然現在達到歷史的鼎盛,有2000多萬信徒,但佔全國的人口比例卻不大,只佔2%。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分為四個階段:

唐代的景教:

貞觀9年,即公元635年,基督教傳入中國。傳教士是波斯人阿羅本。當時,正值唐朝盛世,官府對各樣宗教採取寬容、支持的政策,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出長安迎接阿羅本,並出資在長安義寧坊建造禮拜堂,協助阿羅本翻譯《聖經》。

在武則天時期曾大受逼迫。唐武宗會昌五年(845.AD)官方開始滅教行動,要消除一切外來宗教。儘管主要對象是佛教,但景教受到牽連。(僧尼還俗者26萬,而波斯人只5千。)禮拜堂被毀,教產被充公,信徒被驅散。自此,景教在中國幾乎絕跡了。再經過黃巢起義、唐朝的滅亡,景教在中國便消失了。只有在北方的胡人(蒙古族和中畏兀兒族)還有一些部落信奉。

基督教初次在華傳播,自太宗到武宗,經14朝皇帝,歷210年。景教碑記述興盛時期的境況說「法流十道,寺滿百城。」

以後是元代也里可溫教(在北京房山,有元代也里可溫教的遺址——十字寺)、明代天主教、晚清基督教(新教)。

前三次都因政治的原因中斷,第四次的傳入截至在新中國的建立。

註:

福音傳入中國有可能在唐朝以前。曾在東吳發掘出一個鐵制的十字架,刻寫的年號是「赤烏」,三國時期。上篆刻「十架寶光照萬古;金爐香篆藹千秋」。三國政治戰亂時期,福音難以傳入,這樣,傳入的時期應是東漢。如是這樣,應該還是使徒(或後使徒)的時代。

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區別

形式的差別

1、體制:天主教教階制度/教皇/教廷/紅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分7品)/教士(當然,在中國天主教很特別,教會獨立,在體制上不歸屬梵蒂岡,但在情感上依然尊崇教皇,在彌撒中為教皇祈禱)

2、儀式:華麗、莊重、神秘//簡潔、明了(天主教的腿,基督教的嘴)//彌撒和禮拜

3、 建築風格和裝飾:(風格)聖像與聖畫的使用/十字架的區別/馬利亞像

4、 牧師和神父:獨身和婚姻/神權/告解/懺悔/修女、女牧師

5、聖禮和聖事:洗禮(嬰兒洗)/聖餐(天主教信徒只領受餅)/聖職按立/告解/堅振/敷油/婚禮

教義的差別

1、 煉獄學說/介於天堂和地獄之間

2、 功德庫與補贖/

3、 教皇無誤說/基督的代表/使徒彼得的繼承者

4、 聖餐變質說

5、 聖徒崇拜

6、 馬利亞無原罪/神之母

雖然有這麼多的差別,甚至在歷史上還有過戰爭,但還是一大宗教。我們現在和天主教的神父之間以弟兄相稱。

第二部分 基督教經典概述

《聖經》又稱《新舊約全書》,分成兩大部分,舊約39卷,新約27卷,計66卷。是信仰和教會的唯一權威。

發行量:60億,世界第一。(第二位的是《毛主席語錄》8億冊)

一、新舊兩約的劃分:

一方面是因為時間的前後,以耶穌基督降生為界限,耶穌基督降生前的經卷稱為舊約,耶穌基督降生後的經卷稱為新約。(和公元的劃分是一樣的)

二方面是因為內容的更新,「舊約」是指神與先祖和以色列人所立的約,屬於預備期;「新約」是指耶穌基督用自己的寶血與門徒所立的約,是對舊約的發展和完成。

二、經卷的分類

舊約聖經:翻譯本分為四部分:律法書/歷史書/詩歌智慧書/先知書(四部分)

希伯來文經卷的分類:律法書/先知書/聖文集(三部分,沒有歷史書,歷史書歸屬在先知書里,因為歷史是先知的教材。我們的歷史也是對歷史的解釋)

新約聖經:四福音書/教會歷史書/教牧書信/啟示錄(四部分)

三、寫作時間:

聖經前五卷《創、出、利、民、申》,又稱「摩西五經」,是摩西在出埃及後的曠野寫成的,時間大概在公元前1500年,而聖經最後一卷《啟示錄》的寫作時間大概是主後100年,作者是使徒約翰,在被流放的拔摩海島(地中海的一個海島)上寫成。新舊月之間有400年的空白期。時間跨度大約16個世紀。

四、寫作聖經的人物:

有先知,如以賽亞、耶利米、哈巴谷;

有領袖人物,如摩西、約書亞、以斯拉;

還有君王,如大衛、所羅門;

有聖殿的祭司,如撒母耳;

有原為漁夫的使徒,如彼得、雅各、約翰;

有原為稅吏的馬太,有醫生路加,還有原為法利賽人,後來跟隨耶穌的保羅等等,

共計有40位之多。

五、寫作體裁、風格:

風格不同,體裁各異。

有記傳,有法典,有先知書,有歷史,有詩歌,有箴言,有書信,有寓言啟示等。

六、文字語言:

舊約主要用希伯來文寫作,很少幾章用亞蘭文寫作,見於以色列被虜巴比倫和歸回時期的經卷,見於《但以理書》《尼希米記》。

新約全部用希臘文寫作。

聖經的寫作雖然如此複雜,但卻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七、寫作目的

1、認識上帝的作為和性情

2、指教人當行的路(比如十誡)

3、教人認識耶穌就是救主。

八、聖經的中文譯本

現有28個版本,流傳最廣的是《官話和合本聖經》,為海內外華人所通用。1919年出版,由五位外國宣教士翻譯,歷時28年。(1891年-1919年)

另外推薦版本:

《呂振中譯本》,忠於原文,多直譯。

《司高譯本》,天主教所譯聖經。

九、聖經的完整性

聖經已經啟示完備了,不需要加添,也不可以刪減。

聖經從神的創造開始,啟示了萬物和人類的開端,家庭、工作的開端,罪惡和死亡的由來,審判和拯救的實行,不同種族和信仰的變遷,基督救恩的成就,教會的建立和成長,世人得救的途徑,神所喜悅的生活,末世的進程,以及萬物的更新、罪惡的消亡和永遠的國度。人所能知道的,應該知道的,神都給人顯明了。

「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做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麼,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什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份。」——啟22:18-19

所以,增訂聖經、刪改聖經是被禁止的。

第三部分 基督教教義和現代詮釋

一、上帝和創造

構成人類不同思想模式、行為方式、社會制度的基礎,或者說人類各式文明的源頭是什麼?是對神的認識和態度。有什麼樣的上帝觀,就會產生相一致的文化和生活。

基督教信仰的上帝有是怎樣的一位呢?

1、神的性情(屬性):仁愛/公義

寬容、饒恕、「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上天有好生之德。」

公義:公平/正義,體現在生命的價值和權利。也許我們會指責上帝不公平,比如出身、才幹、體質、機會等,但聖經說「多給誰,就向誰多要」;(伍千兩銀子的比喻……)

法官在審判時,不可袒護富人,也不可偏向窮人,總要秉公審判。

所以,人要秉行公義,心存憐憫,處事謙卑。

2、神的作為:創造/審判/拯救

關於神的審判:

「人種的是什麼,收得也是什麼」

神的憤怒就是:人承擔自己行為的結果,上帝不必另外給人加添痛苦。

故事:天堂和地獄的餐廳

同樣的桌子和食物,對面而坐,使用很長的餐具……

「起初,神創造天地。」(《創世紀》1:1)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造人……造男、造女」

世界、物質,不是永恆的,有它的開端,就是神的創造。

3、對世界的定位:受造之物/各從其類(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

秩序—科學研究的可能/ 無論是誰都能得出同樣的結論,不因時間和地點而異,比如光的波/粒二性

人的使命:認識自然和治理自然

不能迷信自然(如對日月星宿、山河、動植物的崇拜)

4、對人的定位:人的構成/人的尊貴

塵土和神的形象(神創造的人像神;人手造的神像人)

我們的本體不過是塵土:有人計算過人的物質含量,一百多斤水、幾斤的鈣,幾兩磷和鐵,做成火柴和鐵釘,還有幾塊肥皂的脂肪……

神的形象:把人和其他動物從本質上區分開來,乃是指著對真理的尋求、對良善的尋求、對價值和永恆的尋求;作為管理者的地位;創造力等

東方舞獅和西方馴獸的文化之別

卑微和尊貴(任何一個人都不能接受敬拜,任何一個人都有尊嚴和生存的權柄)

尊重人,哪怕他很卑微,卻要防範人犯罪,哪怕他擁有尊貴的地位。

不可殺人,哪怕是動物傷人,因為人有神的形象。

男和女的平等和平衡

是平等的,但是不同的。

從出生來看/從繁衍來看/從社會的穩定來看

男和女的性徵差異越是明顯,社會越是穩定,反之,則會混亂

5、三位一體

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真神。不是三位神,乃是一位神。

「神」(Elohim)是一個複數形式,卻用作單數文法。

「三位一體」是神學難題,不是信仰難題。如果不能理解,是人的理性局限,不是神的矛盾。

創造/拯救/洗禮/祝福/生活

「起初,神創造天地。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1:27)

受洗時「奉父、子、聖靈的名」,(太28:20)祝福時「主耶穌、天父、聖靈」,(林後13:13),描述救恩時「父的先見、藉著聖靈、順服基督」(彼前1:2)

6、創造論和進化論

新的「宇宙大爆炸學說」

「證明創造論很難,證明進化論更難」;「相信創造很難,相信進化更難。」

所以,我個人認為,對進化論和創造論的選擇是處於信仰,而不是科學的結論。

二 、 啟示

人怎麼能夠知道呢?人怎麼知道自己所知道的是否正確呢?

在人的知識體系中,認識論尤為重要。我們經常把認識論當作哲學的核心去研究,重要的是認識論直接決定人類的價值觀念和行為。

有本體論,經驗論,辨證論,還有唯名論、唯實論,甚至懷疑論,和不可知論,現代興起的邏輯實證論。(而單純的以有神論和無神論來作區分,顯得太過簡單。)

如果要認識一個人,我們可以通過看他的行事為人,和他溝通,聽他的話語和解釋。如果我們要認識神和真理呢?

神的啟示:

普遍啟示:天地彰顯的浩大能力/萬物隱藏得其妙規律/歷史地教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多行不義,必自斃)/良心的提醒

特殊啟示:先知/聖經/耶穌

三、耶穌基督和十字架——救贖

1、基督教罪惡觀

「世人都犯了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但不否定人心中還存著善良的意識。(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

人容易承認自己犯錯,卻難以承認自己犯罪。

什麼是犯罪呢?作了不該做的事,沒有作該做的事

四個層面:

刑事犯罪/偷盜、搶劫、殺害、縱火、拐賣人口、強姦

道德倫理犯罪/通姦、狎妓、有行善的能力卻不去行、虐待動物、資源浪費(文明公約、八榮八恥)

心思意念犯罪/詛咒、貪婪、嫉恨、冷漠

不敬真神,不感謝他/這是從關係來講的

2、道成肉身和舍己

如何拯救世上的人呢?

道成肉身

人對道的追尋:孔子、老子、蘇格拉底

本是天地的源頭、動力和規律,基督教說,「道就是神」,但是,道卻成為肉身,住在人中間,把看不見的上帝顯明出來。

耶穌舍己(被釘死十字架)

愛的力量最大,而愛到極處就是為所愛的人捨命。

聖經記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第一句話:「父啊(上帝),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如果是我,可能會說,變成厲鬼也與你們沒完;或者說,天理何在?最起碼,給我報仇!

所以,耶穌教導他的門徒說:不要以惡報惡,反要以善勝惡。詛咒你的,給他祝福,迫害你們的,為他們祈禱。

四、悔改和重生

認罪悔改,從內心開始改變。

承認罪惡,卻不被罪咎感捆綁。

悔罪意識,是更新的第一步。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對戰爭的不同態度

一個自以為是,不肯認認錯的人不會有成績。

我們缺乏兩個節日

一個是悔罪日

一個是感恩節

五、永恆天國——末世觀

基督教的末世觀很容易被誤解,認為消極,反動。其實不然; 

1、災難:天災和人禍

2、罪惡的蔓延

3、正義得勝

4、沒有人知道世界的末日

5、有新天新地

謹守信仰和善良,殷勤工作

第四部分 基督教文化的社會實踐

一、個人自由和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自由的/自由的範圍真理/自由需要負責任

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想不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因此要努力。

以知識來說,「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其實,按他所當知道的,他還是不知道。」

二、婚姻和家庭

現代社會中,婚姻和家庭受到極大的挑戰和破壞。

婚姻是上帝親自設立的/一男一女

婚姻的目的:生存/侍奉神

家庭的秩序:夫妻相愛/教養兒女/孝敬父母

三、工作經營觀念

工作是神的祝福/工作體現人的價值/工作是侍奉神/

工作不是為了生存/工作不是為了賺錢/

工作中要休息/選擇合法工作

四、基督教和社會改革

教育/醫療/服務/公益

燕京大學(教會學校)的校訓: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務

晏陽初在河北定縣的新農村運動(20世紀30年代)

五、政教關係

新教原則:政教分離

但依然有密切關係:

政治和宗教

政府和教會

六、基督教和藝術

1、音樂:希伯來詩歌/古典音樂/教堂音樂/嚴肅音樂/無伴奏合唱/交響樂/

2、建築

3、繪畫

4、雕塑

5、電影 早期《七封印》,現代的《基督受難記》,還有美國的災難片等

基督教和科學

基督教和文學

但丁的《神曲》,

雨果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麥克白》《李爾王》,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卡拉馬佐夫兄弟》,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林那》《三個生命的死亡》《復活》,

約翰班揚的《天路歷程》

(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

05 不要尋解脫,要讓基督居首位 | 悉尼特會
蔣介石與基督信仰
有哪些很帥且適合普通年輕群體唱的基督教歌曲?
佛教與基督教的區別
新約在基督里--在神的旨意方面

TAG:文化 | 基督教 | 基督 | 文化研究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