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對政治儒學發展的歷史貢獻及現代意義
07-28
新華網河北頻道 ( 2009-11-24 20:12:48 ) 稿件來源: 衡水市委宣傳部(柳河東)儒學發展史上呈時隱時顯的心性儒學和政治儒學兩條脈胳。由於心性儒學在近千年來宋明理學、心學上的輝煌成就和港台現代新儒學的影響,以及近現代代以來儒學被妖魔化,常被曲解為與專制主義聯繫在一起,政治儒學在現代長期不被重視。本文通過簡述政治儒學在儒學發展史上的脈胳顯現,對董仲舒在政治儒學發展中的理論創化分析,探研董子政治儒學在社會實踐中的歷史貢獻和現代意義,以期對政治儒學的未來發展做些思索。政治儒學是儒學發展史中的一條重要脈胳儒學在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和正在經歷的五個重要時期:一、原始儒學期,即堯、舜、禹、夏、商、周時代的儒學原始萌發時期;二、原典儒學期,即春秋、戰國時代的儒學學術形成時期;三、漢唐經學期,即秦、漢、魏、晉、隋、唐時代,儒學吸收道家、法家、陰陽家、佛家等文化之優長而創化發展的新儒學時期;四、四朝理學期,即宋、元、明、清四朝代,儒學繼續吸收佛教、道教文化及滿、蒙等少數民族文化之精華而創化發展的新儒學時期;五、當代儒學期,即自1919年以來儒學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應時而起,大開大合,勇敢地吸收馬列主義、現代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文化、西方自由思潮等東西方文明的一切優長,融會貫通,強健自我,正在建構、發展並積极參与中國、世界現實生活和未來歷史創造的第五期新儒學時期。在這五期發展中,儒學呈時隱時顯的兩條主要脈胳:一條是被稱之為"孔孟之道"的心性儒學,原典儒學期孔子之後表現為思孟(子思、孟子)學派;在四朝理學期,以理學、心學為代表的心性儒學取得長足發展,成為影響近千年的官方意識形態;當代儒學期的港台新儒家接續宋明理學、心學傳統,融合現代西學開創了以心性儒學為實質的現代新儒學。一條是被稱之為"周孔之道"的政治儒學,在原始儒學期為儒學的主要表現形式,體現為原始王道政治,主要特點是聖王一體;原典儒學期,孔子既有短暫的成功政治實踐,也有周遊列國矢志推行王道仁政的努力,孔子之後表現為卜荀(卜子夏、荀子)學派,子夏提出"學而優則仕",荀子主張"隆禮重法";漢唐時期,以經學為代表的政治儒學有了成功發展,董仲舒為之做出了巨大的開創性、奠基性、實踐性貢獻。心性儒學重在修己、成己,強調"學貴踐履",致力於"格致誠正"的內聖之道,追求道德理想。政治儒學重在成人、安民,強調"經世致用",矢志於"修齊治平"的外王之道,追求王道政治理想。由於心性儒學在近千年來宋明理學、心學上的輝煌成就與港台現代新儒學的影響,以及近現代以來儒學被妖魔化,常被曲解為與專制主義聯繫在一起,政治儒學近代以來長期不被重視。清末,康有為在政治儒學發展上有所探研和實踐。改革開放以來,大陸新儒學陣營中蔣慶先生首倡政治儒學,受到社會一定關注,有漸熱之趨。董子對政治儒學發展的理論貢獻董仲舒面對西漢社會大一統的政治需求,以儒家仁道義理架構為基礎,以春秋公羊學為依據,發揮其微言大義,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等思想,將宗教天道觀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建立起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兼容百家的新儒學體系,同時也形成了適應漢初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需要、極具包容性、獨具時代魅力的董子政治儒學,對當時社會所面臨的一系列政治、社會問題,給予了較為系統的有效性應對和對治性回答,成為漢代的官方意識形態,將政治儒學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水平。董子政治儒學的理論建構與貢獻可概括為:一個基礎、一個實質、四項精要、四大特點。具體分析如下:(一)立學之基:春秋公羊學的儒家義理體系(二)實質:大一統的王道政治(仁政禮治)"《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先王之遺道,亦天下之規矩六律已……王者有改制之名,無易道之實"(《春秋繁露·楚莊王》)。"仲舒之言道德政治,可嘉美也"(王充言)。(三)四大精要:1.政治理想:正而天下和美"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正朝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是以陰陽調而風雨時,群生和而萬民殖,五穀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間被潤澤而大豐美,四海之內聞盛德而皆徠臣……"。(《漢書·董仲書傳》)2.政治哲學:"天人感應"將儒家天命論、天道觀與陰陽、五行思想結合為一個緊密聯繫、互相感應的統一體,建立"天人感應"論。將"天"作為最高的哲學範疇,賦於道德屬性,成為有意志、知覺,能主宰人世命運的人格神。為"君權天授"和"君權神聖"立論。把天體運行說成是一種道德意識和目的的體現,自然現象成為神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為"災變譴告"和"君權天制"立論。3.政治倫理: "三綱五常"以儒家的三綱五常為基本政治倫理原則。4.政治主張和對策:"天人三策"對策一:承天更化。漢繼秦興應進行"更化",承天意行王道,"任德教而不任刑","去其陳跡而崇教化",修飭"五常之道"。"五德修飭,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靈,德施於方外,延及群生也。"對策二:養士求賢。"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要求百官"貢賢"、"盡心於求賢"。"遍得天下之賢人,則三王之盛易為,而堯舜之名可及也。"(《漢書·董仲書傳》)對策三:尊儒一統。"《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無以持一統……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書傳》)(四)四大特點:經學化,保持了儒學的人文精神和義理內核,堅守根基,不變風骨。倫理化,形成了儒學的"五常"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強化了儒學的實踐性、生活性、經世致用性。神學化,大膽吸收時代影響較大的陰陽、五行、宗教天命等思想,為我所用,實現了優強聯合,體現了其開放的學術胸懷。權威化,適應漢初 "大一統"的時代政治思想需要,取得獨尊地位,上升為官方意識形態。通過"四化"形式推動儒學理論革新,深入政治實踐。董子政治儒學在社會實踐中的歷史貢獻董仲舒第一次將儒家思想成功地運用於中國的政治實踐,推動漢王朝建立了"大一統"的基本政治格局和禮樂行政制度,影響中國政治文明近兩千年。(一)為漢初的政治、社會新秩序提供了新的理論根據,成功地解決了時代面臨的政治合法性問題,維護了封建政權統一和穩固,保障了國家長治久安。董仲舒把源於陰陽、五行家的形上學根據與儒家的天命、天道結合起來,以"天人感應"說確立"君權天授"、"君權神聖"觀,為王權的合法性進行了哲學上和神學上的有力論證。同時,將君臣、父子、夫婦關係和"仁、義、禮、智、信"五德與天地、陰陽、五行聯姻,為"三綱五常"找到了存在於天地之間的哲學和神學依據,使其具有神秘性、神聖性,增強了權威性和說服力。"三綱"由於強調主體對於從屬體的絕對權威,進一步強化了封建君主專制,固鞏了封建王朝政權,促進了國家長治久安,避免國家分裂引發戰亂帶給人民的生存之危脅、生活之痛苦,在宏觀上保障了民生。(二)對抑制王權、官僚特權,保障民權,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董仲舒生活的時代,一方面皇帝至高無上,隨心所欲施展王權,另一面官僚、貴族、侯王憑藉封建特權,掠奪兼并土地,明爭暗搶社會資源,階級矛盾日益劇烈。針對這些情況,董仲舒政治儒學一方面講王權的神聖性,另一方面又以"災變譴告"和"君權天制"論,對王權進行限制,用聖人和天意把自己的政見神聖化,對不仁道的王權進行抨擊和進諫。五常之道中"仁、義、禮、智、信"的推行,興學養士求賢之策的實施,正直仁義士大夫的湧現,以及在董子政治儒學主張框架下提出的"限民名田"、廢除鹽鐵官營、節約民力、保證農時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官僚、貴族、侯王的封建特權,保障了平民利益,有效緩和了階級矛盾,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和國家穩定。(三)為大一統的中國古代政治文明建設提供了成功范示,影響、造福中國和中華民族近兩千年。以"天人感應"進行哲學、神學立論,以"三綱五常"進行倫理化的董子政治儒學一經漢初政治實踐便取得了極大成功,很快受到歷代封建統治者及整個社會的歡迎,基本思想和模式一傳就是近兩年。原因何在?外裹著經學、倫理、神學、權威形式,而實質在行大一統的王道政治。王道政治是一種優秀的政治文明,是符合人道(人事規律、社會規律)、天道(自然規律、宇宙規律)的政治智慧。能延續近二千年之久,保障和促理中國創造了輝煌的經濟、文化成就,就足以說明了她的優秀性。中國的古人一點不比我們今人笨,不優秀的話,早就將之丟棄了。過去左傾主義盛行時所批判的儒學是專制的"幫凶",是極端不負責任的,政治儒學的核心理念王道政治中包涵有很強的民主性、法制性。現代意義和啟示當前中國所面臨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有似於西漢初年的情形:一、經濟繁榮後,新的社會問題、矛盾出現:漢初,土地兼并嚴重,貧富差距過大,階級矛盾突出。長期的"無為而治"和鼓勵發展生產經濟,忽視禮樂文化教育,倒致功利主義、投機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不仁、不義、不禮、不信現象劇本增。當前,資產吞併嚴重,收入差距過大,不和諧音符增多。以經濟為中心,發展市場經濟,放鬆了精神文明建設,倒致市場功利主義滲透到了各行各業,腐敗屢禁不止,市場假劣為多,社會誠信缺失,國民精神空虛,道德水準滑坡,不穩定因素激增。漢代是一個宗教勃興的時代:儒學宗教化,佛教傳入,道教產生,都在漢代。表明當時社會具有產生宗教或引進外來宗教的急切需要和適宜環境。當前中國的一個現實危機是:十三億中國人的精神信仰層面出現了巨大真空,各種外來文化乘虛而入,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和城市合法或不合法、正規或不正規地迅速發展,學界、民間"儒教"主張的聲音也漸強了,並有出現了實踐層面上的運作。二、結束了舊的生產關係,新建立起的生產關係趨於穩定,需要與之對應的新的上層建築、新的意識形態。漢初,要求建立不同於貴族土地所有制生產關係,適應封建土地所有制生產關係的新的上層建築。摒棄秦政"嚴刑竣法"的法家思想,更換"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使用兼容並包的新儒家思想。當代,要建立不同於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上層建築。徹底結束了革命戰爭年代的鬥爭意識形態,基本完結了改革時代的變革意識形態,需要能夠兼容並包的和諧意識形態。現代意義和啟示:董子在政治儒學理論上的創化和實踐上貢獻,對創新發展當代中國政治意識形態、改善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新的政治文明,促進國家長治久安具有積極的現實和長遠意義。2008年11月21日刊載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上的《現代儒學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一文講,"實事求是地說,在儒學的現代發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主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儒家思想傳統體系結構的現代形式,與前現代儒學是融通的,是割裂不開的"。暫且不論觀點正確與否,我們可從中窺出:當前主流意識形態理論探討上的開放、大膽,以及勢不可擋的一種新趨向。當前,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現狀,有似於當年漢初"黃老道學"難以應對國家轉型後面對新問題新形勢的情形。現實中國需要對傳統馬克思主義進行一次大的理論突破和創新: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偉大飛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偉大飛躍產生在上個世紀上半葉後二十年:面對危害中國革命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形成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走上工農聯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革命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第二次偉大飛躍產生在上個世紀末二十二年:面對阻礙中國開放、改革、富強的關門主義、唯心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建設發展實際相結合,形成鄧小平理論,走上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第三次偉大飛躍將在當下:實現民族優秀傳統政治智慧(王道政治)與現實政治秩序(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人民代表大會制)、現代政治文明(民主與法制)的有效對接,指導中國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長治久安政治軌道。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需要更大包容性,有進一步中國化,充分吸納政治儒學優秀成份(王道政治)及當代儒學最新成果的勇氣。與此同時,政治儒學在未來要有所發展、有所建樹、有所作為,需要當代儒家學者有董子衝破傳統束縛、吸納百家的創新勇氣和學術胸懷,大膽吸納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內的當代一切文明之優長和精華。柳河東,中國當代儒學網管理委員會理事長,山西省當代儒學研究會社團法人兼常務副會長、研究員,山西省當代儒商聯誼會執行會長,北京儒學精舍主人。兼任多家企業、機關、院校的文化顧問、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學術方向為:"當代儒學理論體系構建"、"當代儒學復興道路探研"、"現代儒商管理"、"現代儒家教育"。為國家文化部、山東省政府主辦的第一屆、第二屆"世界儒學大會"專家代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儒聯、中國孔子基金會主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專家代表等。網址:www.cccrx.com 郵箱:mail-ccc@163.com地址:中國·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65號中華儒學會籌備處 郵編:100007電話:010-84040862 手機:13691141498地址:中國·山西·太原市文廟巷3號太原文廟 郵編:030001中國·山西·太原市東安路45號儒學大廈 郵編:030013-----------------------------參考文獻:《春秋繁露校釋》,鍾肇鵬,山東友誼出版社1994年《中國古代哲學史論》,李振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中國儒教史話》,加潤國,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董學探微·前言》,周桂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政治儒學》,蔣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兩漢思想史》第二卷,徐復觀,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李光耀:搞現代化別丟了核心價值
※「裝」出現代時尚廚房 櫥櫃安裝實用技巧
※現代了凡用什麼方法培大福報?!
※周貴華:現代佛教義學的學科化開展-反思「印順法師」
※大六壬揭秘與現代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