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登月宇航員帶回22千克月球樣本,分析結果給出月球的起源!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首次踏足月球表面,那是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他們的登月艙登陸在堅硬的火山岩平原,那裡叫做寧靜海,宇航員Buzz Aldrin描述了看到的廣闊荒涼的景象。

同時宇航員帶回了48磅(約22千克)月球的岩石和土壤,休斯頓約翰遜航天中心的地質學家當時急切地等候著他們的歸來。樣本第一次被帶回的刺激就像觸電一樣,沒有人真的完全知道自己所期待的。科學家當時立即意識到帶回的玄武岩,開始研究帶回的樣本。事實上玄武岩非常像在夏威夷看到的石頭。

美國航天局的地質學家私下希望看到的不僅僅是玄武岩,而是另外一種石頭,叫角礫岩。角礫岩形成於小行星撞擊。想像下,如果一個巨大的物體撞擊月球,將會非常混亂,將會撞出碎片,碎片將會飛起形成彈坑,結束後在月球上看到許多彈坑,碎片亂七八糟地堆積在彈坑的四周,接著碎片會由彈坑產生的熱融合在一起,轉化成岩石,看起來非常混亂,石頭裡各種碎片有不同的大小,不同的形狀,在地球上就沒有看到過這樣的。

月球吃透不久就開始講述了迷人的故事。首先石頭和土壤的樣本包含的粒子,標誌了在形成之前月球必定覆蓋了厚厚的廣闊的火山熔岩,這個從發現得到的補充概念是石頭缺少值得注意的,被科學家稱之為「揮發性成分」的東西。

揮發性成分是那些容易揮發的元素,是在加熱石頭時消失的,揮發性成分包括水,鉀等等。如果將地球與月球岩石比較,會發現月球岩石非常的干,就像被加熱過的,就像失去了揮發性成分。

但是順著這個對比,月球樣本也顯示出在月球表面與地球上的岩石土壤之間,至少有一個令人吃驚的相似之處,個別元素的同位素像氧有些特別,氧有不同的形態。月球與地球相比,有著不同形態的相同比率,但是我們掌握的來自太陽系其他地方的所有石塊,那些從太空落下的隕石,都具有不同的氧同位素的比率,那些東西表明月球的物質與地球的物質非常地相似。

最後月球樣本提供了關於月球地質構造的一個有力的證據,天文學家試圖了解月球的起源仍然感到困惑。

對於亞利桑那州圖森的行星科學學會的William Hartmann,月球石塊透露了一點信息支持了一些想法,他幾乎研究了十年。60年代早期,Hartmann是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生,參與了一個項目,為月球衝擊坑繪製地圖,從巨大的盆地,或許多看得見的最小的坑著手。

這一切讓Hartmann認識到,在60年代繪製的大盆地的地圖實際上是撞擊的特徵,很大的小行星撞擊了月球,產生了那些巨大的爆發,某些寬達600英里,到底是多大的物體做到了這一點?大概有100英里寬。所以有大的物體遊盪在太陽系裡,當地球形成時,撞擊著行星。

對於Hartmann來說,那個100英里寬的小行星撞擊行星的概念提出了兩個問題:行星大小的物體曾經碰撞過嗎?能夠與月球的形成有關聯嗎?

1972年,Hartmann和夥伴圖森天文學加Don Davis編寫了一個計算機程序幫助解決這些問題。程序粗略地模擬了早期太陽系的成長過程,天文學家希望看到會有其他行星物體在地球附近形成,並能夠撞擊它。這個概念是,如果那裡有一些其他的物體並且最終撞擊地球,將從地球撞擊出這所有的地殼物質,同時也有撞擊者自身,可能月球是在那個外面形成的。

確定充分的模擬表明第二個行星會在地球默認的地帶形成,其大小相當於火星的大小,那不是月球,因為它與地球有著相同的元素,所以它應該有著與地球一樣的鐵核和密度,月球當然不是這樣的,但科學家們也並不否認當碰撞後的粒子進行了各種演變,而如今沒有一個完美的理論解釋月球的形成,而巨大撞擊理論是最為科學家們所接受的,儘管它也並不完美!

推薦閱讀:

時空波動論 第一章:宇宙的起源
豬圖騰,龍的起源? 
許姓起源,名人及家譜
哪些現代服飾與軍服密切相關?
起源中國的圍棋為何在英語讀「Go」(國曆獨家)

TAG:美國 | 登月 | 宇航員 | 月球 | 起源 | 結果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