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時代梁山第一次排座次玄機(書劍水滸二原創)
晁蓋時代梁山第一次排座次玄機
梁山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代:王倫時代、晁蓋時代與宋江時代。晁蓋時代承上啟下,在揚棄的基礎上將梁山做大做強,為宋江時代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晁蓋時代經歷了多次排名。最為重要的是林沖火併王倫之後的排名。這次排名基本上奠定了梁山總體的權力格局。
在林沖火併王倫之前,梁山與晁蓋集團分賓主坐定。王倫與杜遷、宋萬、林沖、朱貴,坐在左邊主位上;晁蓋與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坐在右邊客席。王倫這邊的座次遵循了先來後到、親疏遠近與肆意壓制林沖的原則。晁蓋這邊的座次遵循了勞心者(晁蓋、吳用與公孫勝)優先於勞力者(劉唐與阮氏三雄)、陸地優於水上與兄先弟後原則。
林沖火併王倫之後,梁山進行了新的排名。
眾人扶晁天王去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吳用只得坐了第二位……公孫勝只得坐了第三位……三人扶住,林沖只得坐了第四位。杜遷、宋萬,那裡肯坐,苦苦地請劉唐坐了第五位;阮小二坐了第六位;阮小五坐了第七位;阮小七坐了第八位;杜遷坐了第九位;宋萬坐了第十位;朱貴坐了第了十一位。梁山泊自此是十一位好漢坐定。山前山後共有七八百人都來參拜了,分立在兩下。
通過與林沖火併王倫之前的排名可以發現,原王倫集團的頭領排序相對位置不曾發生變化,晁蓋集團的頭領排序相對位置也不曾發生變化。變化在於只是將之前的排名打亂,兩個集團的頭領重新進行排列組合。新的排列組合既尊重了舊山頭或集團排序原則,又體現了實力原則。
林沖火併王倫是梁山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項羽在彼時即有取而代之的雄心。林沖火併了王倫,不曾選擇取而代之,而是選擇擁立晁蓋。在《水滸傳》故事中,存在取而代之的相似案例。魯智深與楊志在曹正的參謀與協助下上了二龍山,將寨主鄧龍拿下,佔山為王。當然,這一案例與林沖取而代之的案例有所不同。在魯智深與楊志的案例中,這二人是作為鄧龍的對立面出現的;在林沖的案例中,林沖是王倫的屬下。在江湖道義上而言,魯智深與楊志通過武力取而代之的做法無可厚非,可以獲得認可;林沖火併王倫具有「弒主」的因素,為江湖人物所不齒。林沖提出擁立晁蓋的理由:「我林沖雖系禁軍,遭配到此,今日為眾豪傑至此相聚,爭奈王倫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推故不納,因此火併了這廝,非林衝要圖此位。據著我胸襟膽氣,焉敢拒敵官軍,他日剪除君側元兇首惡?今有晁兄仗義疏財,智勇足備;方今天下人,聞其名無有不伏。我今日以義氣為重,立他為山寨之主,好么?」林沖的解釋側重於王倫的「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推故不納」、晁蓋的「仗義疏財、智勇足備」與本人的「以義氣為重」。「以義氣為重」與火併王倫的做法南轅北轍,經不住推敲。林沖退一步讓晁蓋為寨主的做法是理智的。更為重要的是,林沖瞻前顧後,不具備卡里斯瑪式魅力,難以成為山寨之主。
林沖在擁立晁蓋之後,繼續讓位,將吳用、公孫勝推到第二位與第三位。晁蓋與吳用、公孫勝鼎足三分,組成了梁山的核心權力結構。林沖選擇了坐在第四位,與在王倫體系下的座次相同,但是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其他人的排名則簡單得多,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與杜遷、宋萬、朱貴。林沖座次議定之後,晁蓋曾象徵性地提出:「今番須請宋、杜二頭領來坐。」在大變天的新形勢下,本領低微杜遷與宋萬哪敢啊!
從表面上觀察,晁蓋時代的梁山第一次排座次是林沖主導的,林衝決定了山寨之主的位置,而且之後一讓再讓,但是,真正決定排座次的還是「被動」「比較優勢」的晁蓋集團。如若林沖冒險做了山寨之主,如何管理「客隊」晁蓋集團將成為棘手問題。晁蓋集團的智囊吳用輕而易舉引起了梁山內部的火併,再引起新的「倒戈」也是早晚的問題。
這次排座次之後,梁山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之後不久,曾經參與搶劫生辰綱的白勝上山。白勝上山之後的座次在朱貴之後。這是在花榮、秦明、黃信等九人上山時梁山主座名單「左邊一帶交椅上卻是晁蓋、吳用、公孫勝、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中體現出來的。白勝為什麼在杜遷、宋萬與朱貴之後?主要原因是「閑漢」白勝出身低微、本領一般,更為重要的是白勝曾經出賣過晁蓋等七人。白勝的行為與林沖火併王倫的行為同樣為江湖人所不齒。白勝的這一劣跡直接影響到了最後的排座次。白勝位列第一百零六位,高於盜墓賊鼓上蚤時遷與盜馬賊金毛犬段景住。
晁蓋時代的第一次排座次在血雨腥風中實現了!
推薦閱讀:
※宋江為何處處拿捏晁蓋
※明明晁蓋最早上梁山但為何宋江成為老大?其實原因特簡單
※晁蓋的鐵杆兄弟,拒絕營救宋江,奪權失敗後第一個離開
※晁蓋心目中的接班人其實是林沖?
※晁蓋臨終前明白了宋江的心思,留下一句遺言,宋江聽後,滿臉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