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陶行知關於創造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縣人,原名陶文濬,筆名「知行」,後改為陶行知。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校專攻教育行政,師從著名教育學家杜威博士。回國後積極從事平民教育活動,先後創辦了南京曉庄師範學校、上海市山海工學團、重慶育才中學、重慶社會大學等學校。針對當時學校教學的弊端,陶行知不僅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還提出了創造教育的思想,特別是他提出的「六大解放」學說,對我們今天提倡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陶行知認為在教學中不僅要啟迪學生思維,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創造,解放兒童創造力,「敢探未發明的新理」,使人人都能創造。教師要把自己擺在兒童隊伍里,成為孩子當中的一員,以便發現小孩子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但是囿於傳統文化、教育制度、教學方法的局限,兒童的創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見、曲解、幻想層層裹頭布包纏了起來。因此我們必須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如何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呢?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

陶行知在《小學教師與民主運動》中說:「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裡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乾的事情。」

1、解放小孩子的頭腦。陶行知認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創造的能力,只是長期以來,兒童的創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見、曲解、幻想層層裹頭布包纏了起來。在解放學生的頭腦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求知慾、好奇心,對學生的創造萌芽要積極的培植和愛護,使學生養成勇於獨立思考、敢於標新立異的創造精神。陶行知先生說過:「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多數人的創造力」,這足以說明了我們要解放學生的頭腦,就必須從教學民主入手,形成師生間的「心相近、語相通、情相融、理相達」,反之,師生間缺乏相互的溝通和理解,會嚴重扼殺學生的創造慾望。因此,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個體的實際,鼓勵學生多想,促使學生形成探索性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2、解放小孩子的雙手。心理學認為,人的素質、體能、智能、技能的發展有賴於多種感官參與。陶行知說:「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達到不可思議。」中國對於小孩子一直是不許動手,動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殘了兒童的創造力。陶行知的一個朋友,因為小孩子把她的一個新買來的金錶拆壞了,在大怒之下,把小孩子結結實實打了一頓。陶行知知道後對她說恐怕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掉了。於是這位朋友就向陶行知請教補救的辦法。陶行知說:「你可以把孩子和金錶一塊送到鐘錶鋪,請鐘錶師傅修理,他要多少錢,你就給多少錢,但附帶的條件是要你的小孩子在旁邊看他如何修理。這樣修表鋪成了課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學生,修理費成了學費,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滿足,或者他還可以學會修理咧。」

解放孩子的雙手,一方面,學生在實踐中感到科學知識的重要,提高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經過理論聯繫實際,可以激發求知慾,培養學習興趣,啟發創造性,使智力獲得發展,提高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獲得更多知識、更多本領的內在動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重要目標,凡能讓學生動手的,教師盡量不要用講解或演示來代替,而要解放學生的雙手,千方百計給學生創造動手的機會,努力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

3、解放小孩子的嘴。小孩子有問題要准許他們問。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小孩子得到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解放孩子的嘴巴,就是要讓學生大膽地提問、積極地發言,講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觀點,允許他們說錯、允許他們的意見與老師不一致,從而保護他們說話的積極性。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是口若懸河地「講」,學生靜靜地聽,就激發不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更談不上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學中我們應留給學生提問的時間,鼓勵與尊重他們提問。對那些木訥寡言,想問又擔心提問質量的學生,要幫助其克服心理負擔,解除疑慮。要引導學生善問,把問題提到「要害」處、關鍵處,提高問的質量。還應激勵學生樂問、勤問,隨時隨地問自己、問別人,讓他們的語言和思維在「問」中得到同步發展。因此,「小孩子得到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發展他們的思維,「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4、解放孩子的眼睛。觀察感知是思維活動的窗戶,是人們認識事物本質的開端。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首先是從觀察開始的,從對具體事物的外表出發,經過一系列活動到抽象出其本質屬性,再由抽象回到具體,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所以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例如,利用與教材配套的投影片、錄象、課件等來開闊學生的眼界,從多角度提供相關資料,儘可能運用生動的、形象的材料進行教學,創設表達的機會,讓學生的眼睛亮起來。

5、解放小孩子的空間。陶行知認為,我們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之士、農、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對宇宙發問,與萬物為友,並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學習。解放了小孩子的空間,他們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之創造力。

  我們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間,就是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從課堂中跳出來,帶領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學生不僅要以書為師,還要以社會,以大自然為師。創新需要廣博的知識,書本僅是理論性知識,理論知識再淵博,沒有豐厚的實踐基礎,談創新,談發明,猶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只有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走出課堂,才能為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6、解放小孩子的時間。陶先生特彆強調時間的解放,他說:「我個人反對過分的考試製度的存在。一般學校把兒童全部時間佔據,使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揮他的創造力了。」現行的考試製度雖有所改進,但人們仍把分數看得很重,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仍有不少教師與家長聯手封殺了應屬於學生的大量課餘時間。正如陶先生所說的那樣:日間由先生督課,晚上由家長督課。學生幾乎成了看書做題的機器。層出不窮的「課堂作業」侵佔了本屬他們自己支配的時間,摧殘了成千上萬學生的身心健康。這種不科學的考試方法及不合理的人才評價標準,必然會制約著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必須解放兒童的時間。解放了兒童的時間,就等於解放了兒童的身心健康,就等於解放了兒童的創造思維。教師應悉心深究教材,專心備課,精心設計作業,並在課內留有做作業的時間,課後作業時間相應減少。只有這樣,才算名副其實地解放了兒童的時間,才能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總之,這「六大解放」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能孤立地對待,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又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使他們有「創造之地」、「創造之時」,成為新世紀的「創造之人」。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終其一生的教育生涯,他堅持不渝的,其中重要的一個主張,就是創造教育,就是致力於為學生建設一個發揮創造力的環境。無論是在他所開辦的曉庄師範、育才學校,還是他所提倡的生活教育、平民教育,他都把創造教育作為其中的宗旨。

  陶行知先生在提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的同時,也十分強調教師的創造精神。他倡導「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認為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就是說,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創造性地運用適合於自己的教學方法。畢竟,「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個教師的教學方法如果沒有創造性,就很難適應今天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需要。

推薦閱讀:

我們都是幸福源泉的挖掘者和發現者,更是擁有者和創造者。
外電贊李娜不俗表現:創造歷史
任正非重返創造者之路
老鐵,2018年我要做這3件事,快來看這篇文章……
葉秀山:哲學作為創造性的學問

TAG:教育 | 思想 | 創造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