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眩暈的防治
病因: 1、肝陽上亢 素體陽盛,肝陽上亢,發為眩暈,或因長期憂鬱惱怒,氣鬱化火,使肝陰暗耗,風陽升動,上擾清空,發為眩暈。或腎陰素虧,肝失所養,以致肝陽不足,肝陽上亢,發為眩暈。 2、氣血虧虛:久病不愈,耗傷氣血,或失血之後,虛而不復,或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生化氣血,以致氣血兩虛,氣虛則清陽不展,血虛則腦失所養,皆能發生眩暈。 3、腎精不足: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腎陰不足,或老年腎虧,或久病傷腎,或房勞過度,導致腎精虧耗,不能生髓,而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虛,發生眩暈。 4、痰濕中阻:嗜酒肥甘,饑飽勞倦,傷於脾胃,健運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濕生痰,痰濕中阻,則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引起眩暈。
病理: 本病病位在清竅,由腦髓空虛,清竅失養,或痰火上逆,擾動清竅,與肝脾腎三臟關係密切。
癥狀: 風陽上擾:眩暈耳鳴,頭痛且用,遇勞、惱怒加重,肢麻震顫,失眠多夢,腰膝酸軟,或顏面潮紅,舌紅苔黃,脈弦細數。 肝火上炎:頭暈目痛,目赤口苦,鵬脅脹痛,煩躁易怒,寐少多夢,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痰濁上蒙:頭重如蒙,視物旋轉,胸悶作惡,嘔吐痰涎,苔白膩,脈弦滑。 氣血虧虛:頭暈目眩,動則加劇,遇勞則發,面色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肝腎陰虛:眩暈久發不已,視力減退,兩目乾澀,少寐健忘,心煩口乾,耳鳴,神疲乏力,腰酸膝軟,舌紅苔薄,脈弦細。 瘀血阻竅:眩暈頭痛,兼見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鳴耳聾,面唇紫暗,舌有瘀點或瘀斑,脈弦澀或細澀。
診斷: 1、頭暈目眩,視物旋轉,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四船,甚則仆倒。 2、可伴有噁心嘔吐,眼球震顫,耳聾,汗出,面色蒼白等。 3、慢性起病,逐漸加重,或反覆發作。 4、查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測血壓、作心電圖、電測聽、腦幹誘發電位、眼震電圖、頸椎X線攝片、經顱多普勒等項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有條件者可做CT、MRI檢查。 5、應注意排隊顱內腫瘤、血液病等。
治療: 風陽上擾:平肝潛陽,滋養肝腎。方用天麻鉤藤飲。 肝火上炎:清肝瀉火,清利濕熱。方用龍膽瀉肝湯。 痰濁上蒙:燥濕祛痰,健脾和胃。用半夏白朮天麻湯。 氣血虧虛:補養氣血,健運脾胃。方用歸脾湯。 肝腎陰虛:滋養肝腎,養陰填精。方用左歸丸。 瘀血阻竅:祛瘀生新,通竅活絡。方用通竅活血湯。
預防: 保持心情愉悅,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煙酒、油膩、辛辣之品,少食海腥發物
推薦閱讀:
※中醫經穴之——「足三里」
※中醫經絡養生
※中醫慢慢談-2
※乳汁淤積成乳腺炎一大誘因 中醫如何治療
※嶺南中醫強 粵人多壽翁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