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岡仁波齊》:心之所向,即為信仰
一部沒有劇本的劇情片
一次沒有濃郁宗教色彩的朝聖
一段沒有刻意渲染的情感旅程
在《岡仁波齊》的一步一叩中
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與電影《岡仁波齊》相關的信息,在我手機里鬧了一個月,但是並未對它做太多關注,往往手指往左一划,點擊刪除。但就在公映前一天,朋友圈的師兄們又開始湊熱鬧,開始「明天不看或許就看不到了」刷屏推薦。
搞什麼
,像我這樣的高Bigger非主流小仙女兒,向來對這咋咋呼呼的標題嗤之以鼻,就沖這,對這部片的好感度又下降了。
但是緣分就是這麼奇妙,昨天是《岡仁波齊》公映第一天,正吃著早飯,有人突然飈出一句話:「今天《岡仁波齊》上映。」
另一位萬年捧場王,小手拍得啪啪響:「哎喲,想看想看。
我的大腦飛速在腦子裡轉了一圈,出於好奇,還是想看看這位聲名在外的第六代導演是如何用電影語言處理「朝拜」這件枯燥、無聊的事。
一進來就見你們殺氂牛
由於三個小仙女兒出門都有點兒拖拖拉拉,所以我們錯過了電影前十幾分鐘的鏡頭,一進場就是尼瑪扎堆為了朝聖準備,找來屠夫殺氂牛。
內心瞬間「WTF」
,原來上師說的「殺生去朝聖」還真不是子虛烏有,但是這畢竟不是一部三寶弟子教育片,所以也不必以因果之名對別人進行道德綁架。不過,內心還是希望這一段只是「演」出來的,攝像機關閉以後,氂牛還是生機勃勃的氂牛。
你們這一拜,實在太可愛
打點好行李、準備好食物,把物資放上拖拉機,帶上朝拜裝備(手板、鞋、皮質圍裙),一行人便在家人的目送下,開始了朝聖之旅。
在這一行人中,最讓我吃驚的,是懷胎8月的孕婦。(其實藏族人並不知道自己懷孕多久,在拍攝之前攝製組帶這位孕婦去醫院做了檢查,才知道已經懷孕8個月,這意味著再過2個月左右,一個新生命就會誕生。)
關於孕婦這個點,有的觀眾是很不買賬的,認為導演是刻意營造「生」這個點兒,而不顧孕婦是否會有危險。但事實上,不僅僅是孕婦,包括其他人設,的確是創作組的一些預設,但在找到這些演員之前,也僅僅是個預設,巧合的是,預想中的人物角色真的都在那個村兒找齊了,便呈現出來電影中看到的人物陣容。
由於《岡仁波齊》是一部用紀實手法拍攝的劇情片,所以力求人物真實,如果實在沒有一個這樣的人物,我想導演也不會強迫捏造出一個這樣的人物達到目的。關於孕婦是否能朝拜這個問題,漢地和藏地的人答案肯定是不同的,這是民族差異,也是不同價值觀所造成的不同選擇。
但是,在藏族人的理念里,一個孩子在朝聖之路上出生,是一件非常有福報的事,這和漢地人認為,孩子含著金鑰匙出生很有福氣,是一個道理,而《岡仁波齊》是一部講述藏族人生活的電影,如何取捨,見仁見智。
天生手有殘疾的男孩(演員本身也是如此),或許他的目的只是想出去看看,沒有為家人、也沒有為眾生,對他來說,外面的世界,比這些更有吸引力。在這個村子裡,有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看過外面的世界,那個叫楊培的老人便是如此,或許,正因如此,那個女孩的母親才會說:「讓她磕頭,磕頭長見識。」這樣的話。
像我這樣以「修行人」自居的人,對他們這樣的行為或許會有一些不屑:「這什麼發心啊,為了磕頭而磕頭。(並同時翻一個白眼)」
哎,真是服了我計己呀,開什麼玩笑,憑什麼自以為是還看不起別人,有種你帶著你的發心去磕一盤啊。
原本,導演拍這部片子,就沒想過要闡釋什麼宗教理念,就只是單純講述某一類人的生活方式和儀式行為,你以為別人這是沒深度沒內涵?NO!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用電影敘事來闡明宗教問題本身就很有難度,並且可能難過審查關。
另一方面,其實行為儀式本來也是宗教最穩固、最基礎的部分,佛教也是如此,絕大部分的佛教信仰者,重視的都是一些宗教化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儀式,任何宗教都是如此,否則,對佛法稍有了解的人,也會知道,佛法最重要的可是內心的教育,而不是形式上的外殼。但問題是,這個外殼,往往很堅固啊~
儘管有的人評論說這場朝拜太形式化,但我看到他們第一拜下去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歡快地笑了:他們身體匍匐下去,並順帶著溜出去一截的樣子真可愛。
在318國道上,每一次有車從他們身邊呼嘯而過,我的心裡都會一緊,身怕出現什麼意外。果然他們遭遇車禍了, 幸而沒有人受傷,但是他們的拖拉機因此變成了要靠人力拉的板車。男人們拉車,女人在後面繼續朝拜,原以為男人們從此就不用再磕頭,只用好好拉車,誰知道他們竟然又回到原地,重新朝拜前進……
在他們遇到路上的水坑時,依然涉水而過。(畢竟是我的話,可能就脫了鞋子走過去了吧。)
孕婦生下孩子以後,稍作修養又繼續開始朝拜。
他們這一系列的行為由我們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就是藏族人的日常,這是他們朝聖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是導演為何用紀實手法來拍攝這部電影的原因所在吧。對別人的生活不作過多評價,用客觀的視聽語言呈現真實的朝聖。
一定要知道為了什麼
他們在朝拜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位老爺爺,老爺爺指出了他們在朝拜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比如,讓屠夫取下頭巾,告訴小女孩不能走太多步、教育年輕人頭一定要觸地,如果要朝拜,就一定要按照喇嘛說的來……後來再次相遇,他們的拖拉機油箱掉了一顆螺絲,老爺爺收留了他們一晚,並告訴了他們朝聖是為什麼:為了眾生的幸福安樂、為了家人的幸福安樂。
朝拜的過程中,有一次小女孩和屠夫落後了,屠夫放下手板,躺倒在地上,小女孩從後面趕上了他,從他身邊經過的時候,輕輕地說:「加油。」而到了後來,屠夫再次停下,卻是因為有一隻小蟲子從他面前爬過,以殺生度日的他就靜靜地停下來,看著蟲子慢悠悠地離開。
我想,外表看起來做了再多壞事的人,都會有一顆良善的心吧。
可能是我的錯覺,似乎在「被教育」以後,他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了細微的變化,開始更多的強調內心。
楊培爺爺講了一個「獵人和喇嘛」的故事:山上住了一個喇嘛和一個獵人,獵人每天打完獵都會給喇嘛送一點獵物去。後來,這座山幾乎沒有獵物可打了。於是,獵人只得去另一座山尋找獵物,但是兩座山之間隔著一條大河,獵人便直接飛了過去。喇嘛知道以後,心想:「他是一個獵人都能飛過去,我天天都在修行,肯定也沒問題。」於是,喇嘛也去了山頭,想要飛過去,但是他卻落入了水裡。所以啊,最重要的其實是心。
影片中小女孩的爸爸,因為家裡修房子,運輸材料的車出了車禍,兩死兩傷,所有的賠償都要有他一個人來承擔,為了兩位亡者,他跟隨尼瑪扎堆一起踏上朝聖之旅,但是在朝聖途中,遇到山體滑坡,為了保護女兒,他的腿被落石砸傷。
男人一手摸著受傷的腿,一面抱怨上天的不公。他的爺爺、爸爸都沒有做過什麼壞事,是本本分分的好人,他自己也是如此,但是為什麼還要攤上這些倒霉事,現在腿受傷了,他也暫時不能朝拜了。
尼瑪扎堆安慰他說,能為了兩位亡者來朝拜是非常好的,大家停下來休息兩日,等他傷號了再繼續前行,然後說:「我們一起念經吧。喇嘛喇嘉森切噢,桑吉拉嘉森切噢,秋拉嘉森切噢,根登啦嘉森切噢……」
我最喜歡的聲音就是他們每晚圍爐而坐一起念經,甚至超過對朴樹《No Fear In My Heart》,可能是因為開頭這幾句是我唯一聽得懂的藏語吧,但是對皈依偈真的很有感情啊,不信你們趕緊去看看電影,感受一下聽一聽。
沒有結束的結局
楊培爺爺最終在岡日波齊的山腳下與世長辭,在處理好他的後事以後,其他人繼續圍繞岡日波齊轉山朝拜。
電影結束,他們念經的聲音再度響起,他們會離開神山,回到故鄉,但是他們並不會和岡日波齊真正地分別,心之所向,即是信仰。
在《岡仁波齊》幕後花絮記錄短片中,有這樣一段話:
近600小時的高清素材
真實記錄了朝聖路上的困惑與追求
有些人為了救贖
有些人卻是為了逃離
還有一些人為了父母
更多的人卻是為了眾生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
但若干年後
人們仍然可以從這部影片里
看過有一個民族還這樣生活著
或者生活過
神山聖湖並不是終點
接受平凡的自我
但不放棄理想和信仰
熱愛生活
我們都在路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