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話中醫】從中西結合討論中醫科學(下)
從中西結合討論中醫科學(下)
素材&主播:張淵 來源:網路 編輯:張麗群
我國精妙的中醫學理論體系十分看中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陰陽化生,萬象至理予以五行,當人與自然陰陽五行相合協調的時候,安康豁達的生活便會到來。最深奧的往往在最平易中頓悟,夜話中醫和您一同在生活中聆聽中醫之道。本期為大家帶來中醫辯議第一站:是中醫不科學,還是所謂「科學」不科學——從中西結合討論中醫科學(下)。
面對茫茫宇宙,中國人著眼於時間的流動和延續,把對時間的體察看得重於對空間的度量。中國人尊重和熱愛生命,推己及物,視天地萬物為有生命的存在,視自然界為生命的不斷的演育過程。中國人立足於自然的整體。自然整體是生命的基本特徵,自然整體和生命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時間。而時間一維且不可分割,故重視生命和著眼時間又加強了中國人的自然整體觀念。
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生命整體的內部以及生命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存在著相需互依、和諧嚴整的聯繫。對這些聯繫的破壞,將意味著生命的完結和時間的中斷。因此,中國人推崇天人合一的心境和處事原則,主張人心合於天心,自我融入宇宙,泯除主客對立,反對因人慾的膨脹而損害宇宙生命包括人類自身和人類社會的和諧。對待人和萬物,道家提倡「任性」,儒家主張「盡性」,做法雖有不同,但都是希望其天賦本性能夠自由、充分、全面地展現。人和萬物在同一時間之舟中共存共榮,這是中國人至高的生命倫理觀。
自然整體觀和廣義生命觀促使中國人著重事物的功能和關係。功能支配形體,是生命之本。沒有了功能就失去了生命,形體也隨之散解,所以功能重於形體。而功能又通過一定的關係得以顯示,並受關係的制約。由關係組成的結構和結構關係的協調,是維繫整體的前提。中國人認為,對於生命的存在和延續最重要的關係是陰陽,陰陽關係最主要的體現是四時和雌雄。在四時、五材(才)和五方的基礎上又創立了五行系統,五行的反饋自調機制被視作維持一般整體平衡的功能結構模型。
功能有其承擔者,結構關係的實現也有其介質,但它們往往看不見摸不到,它們是無形之虛。然而它們是真實的本根存在,且是決定宇宙生命的關鍵所在。中國人將它們一律稱作「氣」,認為事物的自然整體功能反應和各種自然整體關係正是通過「氣韻」「氣象」而顯現出來。事物之間各種自然整體關係的法則稱作「數」,對「象」和「數」的研究就成為中國人認識天地萬物的切入和關注層面。
中國人有向內的思維趨向。長期以來,通過體驗、直覺和自我調控,對心性即精神做了大量研究。心學成為中國重要的傳統學術。它不僅包括道德修養,行氣健身,而且涉及人與世界的關係。
這樣的思維方式和由此而形成的基本觀念,決定了中國人創建醫學和認識其他事物時,偏重綜合而不是分析,直覺而不是歸納,取象比類而不是公理推演,自然整體觀察而不是封閉性實驗。注重研究的是萬物的自然生成、演化和持續,而不是其物質構成和在空間中的展開。
因此,中醫學最大的特點是,它所研究的對象始終是有思想情感的自然狀態下的活人。它強調精神對生命的特殊意義和關鍵作用,因為精神是人體最高層次的功能。它所要著重把握的不是機體的器官實體,而是人身作為活的自然整體的功能結構關係。這自然整體功能結構關係包括與日月天時的相應,包括機體發育和生命維持的節律。
從本質上說,中醫學不是直接針對病灶,而是提高人的內能、內和,不是直接祛除病因,而是「窮理盡性」「贊天地之化育」,即恢復和加強人自身具有的調節能力,調動和激發人的生命潛能,從而實現自我痊癒。這正是天人合一、主客相融在治療學上的體現。
西方文化,剛好與中國文化形成左右對稱的優美格局。他們在傳統上視空間重於時間,把世界看作物理的世界。時間性虛,空間性實;時間的本質趨向綜合與整體,空間的本質趨向分解與對立;時間只能共享,空間則可以由強者去切割和佔有。與此相關,西方人喜愛分析,側重研究事物的有形實體和物質構成,在群體中強調個體的獨立價值,在整體中注重局部的基礎作用,因而喜重孤立研究和封閉實驗研究。
面對世界,習慣將主體與客體對立起來,同時以人作為萬物的尺度,主張征服自然。西方人有向外的思維趨向,關注事物在空間中的機械運動和物理變化,因而幾何學、形式邏輯和抽象思維方面很早就取得了突出成就,並對整個西方科學與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
以上這些特點決定了西醫學必定以解剖學為基礎,著重研究人體的形體器官、組織結構和化學構成,而缺乏對人的自然整體考察。在病因學和治療學上,則著力尋找有形的致病因子和人體受損的精確部位,然後依靠人工合成藥物或其他治療手段,直接排除病因並修復受損的人體部件。從本質上說,西醫學主要研究的是人身生命運動的空間性規律。
綜觀和比較中西方的思維特徵,中國屬於陰性文化,西方屬於陽性文化。在傳統上中國人選擇了以時間為主的生命時空坐標,西方人選擇了以空間為主的物理時空坐標。這兩種時空觀貫穿了中西方兩種文化的各個方面。因此在一定意義上還可以說,中國文化是時間文化,西方文化是空間文化。
正是這兩種分具陰陽偏向的文化造就了兩種認識論,兩種不同的科學思想體系。而中西醫正是這兩種認識論、兩種科學思想體系的集中體現。由此可以斷言,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不僅文化是多元的,科學也是而且應當是多元的。對人類曾經並將繼續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至少有兩個源、兩個流,而不是一個源、一個流。它們一個在西方,一個在中國。
簡而言之,發源於古希臘的西方科學偏重分析還原,著意形質實體,目的在於征服和控制;發源於黃河、長江的中國科學偏重綜合系統,著意功能虛體,目的在於盡物(人)之性,共存共榮。儘管中國式的科學技術體系與西方相比尚有時代的和規模的巨大差距,但從文化基因上看,它有存在的理由和向前發展的強大潛能,而且代表著當今科學拓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人類文化與科學的發展規律亦如是。
法無定法,大道行至。當通明道理之時,一切自然明了。感謝各位收聽,下周同一時間,我們再會。
推薦閱讀:
※病例討論
※郭彧 鄧洪波 宋炯輝 等:討論邵雍易數加一倍法的推導
※小腿董氏奇穴再討論
※港府與學聯對話提4點回應:特首選舉仍有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