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詩正名 為文正義(二)(三)|本義 作者
【斯文論壇】
斯文者,道統者也。
愛斯文者,聞道、學道、傳道、行道者也。
我愛斯文者,興亡繼絕責在我輩者也。
斯文論壇者,以道論文,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者也。
人生寄一世,奄乎若飆塵。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徐健順
本期【斯文論壇】繼續連載徐健順老師的「為詩正名,為文正義」的第二節「本義」和第三節「作者」。
二、本義
先說「詩」的本義。「詩」(詩)這個字的聲符是「寺」,另一種寫法聲符就是「之」。「寺」的聲符也是「之」。「之」(之)是足跡的意思,也就是走向、目標的意思。「言」的目標,就是發言的目標,即言為心聲。《尚書》說:「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於言,故曰『詩言志』」。因此,「詩」的本義是「言志」。
《尚書》的流傳過程很複雜,所以「詩言志」這句話是周朝以前留下來的還是周朝以後改的其實也說不清楚,那麼我們再說《詩經》。《詩經》本來的名字就是「詩」,後來被奉為經典才叫《詩經》。從字源來說,「詩」的聲符是「寺」(寺),意為「手之所之」。「寸」(寸)是手的印跡,手的印跡和足的印跡合在一起,還是走向、目標的意思,即心志所在。因此「詩」的本義是「言志」仍然成立。「寺」這個字因為有目標堅定的涵義,所以又引申為有法度的意思,後又引申為政府機關。政府機關所發出的聲音,即有法度、有目標的聲音,叫做「詩」。在周代有一種官職叫「行人」,他會搖著木鐸走村串落,訪察民情,也讓老百姓提供詩,然後他將這些詩記錄下來,上交朝廷。樂官將之篩選、整理,是為《詩》。
從以上兩個方面來考察,可以看出,在「詩」的本義中,言志和教化的功能很明顯。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阿喀琉斯的凱旋」)
詩歌,poetry,這個詞來自古希臘,本義是史詩,是指描述歷史的有節奏的歌。荷馬史詩就是典型的poetry。與「詩」相比,它的敘事功能明顯,更指向哲理思考。「詩歌」和「詩」在源頭上就是不一樣的。
後來一樣了嗎?也沒有。
三、作者
詩的作者是什麼人?大家都脫口而出:詩人!我要問一下:詩人是什麼人?
有人說:勞動人民。詩一定是勞動人民做的嗎?最早的詩是《詩經》,書上說,《詩經》是上古勞動人民的詩歌總集。且不說「詩歌總集」這個說法妥不妥當,只說「勞動人民」。《詩經》里有多少首是勞動人民作的?非常少。絕大多數是貴族的作品。
有人說:詩是文人作的。那麼你要想想:文人是不是一定會做詩?還有,文人是什麼人?是有知識文化的人嗎?唐玄奘和六祖慧能算不算文人?他們作不作詩?
文人是什麼人?文的反義詞是什麼?是「質」。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看起來孔子是文質並重的,實際上他更偏重文。「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儒家尚文而墨家尚質,儒家更重視外在形式,重視禮樂,因此儒士又被稱為「文人」,「文人」是儒士的代稱,而不是指有文化的人。
難道除了儒士,其他人就不做詩了嗎?除了儒士,還有和尚也作詩,比如寒山,道士也作詩,比如丘處機,但嚴格來說那不是詩,只是用了詩的格律形式做的偈子。詩不是說我只要有這個形式就行了。詩的定義中包括它的思想內容,思想內容不符合詩教的也不能叫做詩。有些勞動人民也創作詩歌,但一般不能叫「詩」,而是叫做歌、曲、詞、謠等,除非他作的詩符合儒家詩教。曲子詞最早叫做「詞」,不叫「詩」,就是因為它不符合詩教。後來蘇軾以詩為詞,也就是把詩教精神引入詞,詞才成為詩的一種。李清照反對蘇軾的做法,也是緣於此,但她自己的詞後來也走上了這條路。元曲的道理也是一樣。
現在老有人說,漢詩的體裁總是起於民間,然後被文人利用,成為案頭之作,然後就失去了活力。這麼說是不妥當的。永明體、近體詩都不是起於民間,而是文人創造出來的詩體。很多民間體裁最終也沒有進入文人詩的範圍。文人詩的發展,有一條主線,就是詩教。從民間汲取營養是一直都在發生的事,但不是詩的主線。
(《詩經集注》)
從時間上說,孔子是第一個儒士,孔子之前不能說有真正意義上的儒士,雖然中華文化精神在代代相傳。《詩經》整理工作的確是在孔子之前做的,但是《詩經》最後是經過孔子之手的。不管他有沒有刪過《詩經》,但《詩經》是從孔子手裡傳下去的,是經過他同意的。以前未進入《詩經》系統的詩歌稱之為歌謠。經過孔子的手的詩歌才叫詩。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文人作的詩歌也不敢叫詩。屈原他們作的叫做辭,賈誼他們作的叫做賦。再往後,繼承了孔子這種思想、有詩教精神的才叫詩,因此儒士作的才叫詩。如果這個儒士,作詩的那時那刻不是儒士的身份,那麼作的也不叫詩。比如歐陽修是北宋大儒,但也作過「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那樣的詞,那是專門給歌妓演唱作的,不能叫詩,只能叫詞。不是儒士作的詩歌也不是詩,比如明朝的馮夢龍編了一套書叫《掛枝兒》,裡面都是民歌,他也不叫它們是詩。
poetry的作者是什麼人?poet,就是詩人。這裡的「詩人」又是什麼人?首先是指以詩歌為職業的人,比如荷馬。儒士可不是以作詩為職業的。其次,poet指的是詩歌的作者。這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poetry的作者可以是任何人,只要做了poetry就是poet,沒有限制。
(李白登高吟詩圖)
這一點辨別非常重要。有人看見中國古代的詩話里也在說「詩人」如何如何,就把他混同於拜倫雪萊這些人,動不動就詩人李白怎樣怎樣,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什麼什麼,不曉得詩話是給儒士看的,他們都身在其中,是在儒士這個前提下說「詩人」的。所謂「詩人」即詩教之人,非浪漫之人也。所以你要首先把李白看作一名儒士,再論其他。不要把李白這些人當職業詩人看待,不要混同於西方的詩人。
附:本文是徐健順老師即將出版的《吟誦——中華傳統讀書法》和《普通話吟誦教程》的後記部分節選,後續會繼續連載於「我愛斯文」【斯文論壇】欄目。
作者:
推薦閱讀:
※略談儒家的正義觀
※賣給大山的女人:遲到的正義依然是正義
※中國需要一場正義的戰爭
※「非暴力扭轉乾坤、把歷史導向正義」
※鄧玉嬌案:呼籲尋求正義-拒絕暴力思維